天選七年12月21日下午3點半,曲茂和蘇妍才從東大陸主大陸鹽城港回到易公領地聖地易島漁民村外的民用碼頭。
然而下午四點不到,曲茂和蘇妍再度回到漁民村外的民用碼頭,帶著新平一起登上一艘海軍的中型軍艦,直接朝離島福村造船廠駛去,因為曲茂和蘇妍回領主小屋,連澡都沒有洗完,便得知蒸汽火車機車通車試驗在離島福村造船廠段出現了重大事故。
在中型軍艦的甲板上,曲茂快速與新平交換著意見,商量著到了事故現場後的處置手段等。
中型軍艦的航行速度雖然不快,但是易島漁民村距離離島福村非常近,很快中型軍艦就停靠在離島福村造船廠的一座船塢邊上,中型軍艦起錨揚帆和降帆落錨花的時間都遠遠多於在海面上航行的時間。
踏上福村造船廠被破壞的船塢,曲茂忍不住感到一陣陣觸目驚心,怪不得有19名在船塢上工作的人員會被失控的蒸汽火車機車傷到,堅石和條木製造的船塢,足足被刻出兩條相距1米的深深的痕跡,曲茂將手伸進痕跡中去探了一下,足足半米深。
這兩道痕跡表明,蒸汽火車機車即便車輪依舊處在轉動狀態,但是由於自重太重,以至於船塢根本就不堪其重。後續事故處理過程中,這座船塢恐怕需要花費很大時間和精力才能重新修復。
不過,曲茂的眉頭很快就皺了起來,隨便拉了一個人,問道:「是誰的主意?我記得水福鐵路規劃圖中,福村造船廠這一端的盡頭,距離海岸至少有150米,現在是誰加修了130米?鐵路的盡頭距離海邊僅剩20米,一點安全意識都沒有。」
那位被曲茂拉住的人員,見曲茂問得氣勢洶洶,早就嚇住了,趕緊行禮說道:「大人,進行通車試驗前,畢勝研究員說為鐵甲艦量身定做了蒸汽發動機,但是蒸汽發動機的自重非常重,所以為了讓離島動力研究所製造的蒸汽發動機能夠直接運抵鐵甲艦艦體附近,水福鐵路施工隊在溝通各方面需求後,將鐵路修到了船塢邊上。
蒸汽發動機實在是太重了,依靠人力,別說是100米了,就算是10米,移動起來也特別費勁……」
得到曲茂和蘇妍過來消息的孔明,已經匆匆趕來,平時不離手的鵝毛扇,孔明這次也沒有帶。
來到曲茂跟前,孔明的臉色極其難看,沖曲茂匆匆拱手算是行了一個禮,說道:「大人,您過來了?」
曲茂拍拍孔明的肩膀,安慰道:「孔明,發生這種事故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但是絕不能因為這個事故寒了科研人員的心。
跟著機車一起衝進大海的兩位科研人員找到了麼?」
孔明痛苦地搖搖頭,說道:「大人,現在已經確認燒鍋爐的科研人員溺亡,另一位操控蒸汽發動機的科研人員尚未打撈到,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蘇妍看了一眼孔明,說道:「大人,您與孔明大人交流,屬下去安撫福村造船廠的工作人員,以及聞訊趕來的兩位離島動力研究所科研人員的家屬。」
曲茂揮揮手,點點頭,又對新平說道:「新平,你去檢查鐵軌和搜集其他信息,尤其是蒸汽火車機車脫軌後留下的痕跡。」
新平拱手行了一禮,什麼話也沒有說就跟著蘇妍一起朝人群聚集的方向走去。
畢勝和閆啟生也已經趕到現場,見曲茂和孔明聚到一起,如同受驚的鵪鶉一般,畏畏縮縮地躲在了後面。
曲茂長嘆一口氣,沖畢勝和閆啟生招招手,將兩人招到自己的身邊,心中的怒火也被壓下去,等到畢勝和閆啟生來到身邊,曲茂才回過頭對孔明說道:「孔明,離島動力研究所的兩位科研人員,如果都遭受不測,那麼一律按照烈士的待遇處理。
對於家屬的撫慰,怎麼補償都不為過。
福村造船廠受傷人員,組織最好的醫療資源進行救治,無論是致殘還是痊癒,咱們領主小屋都會負責到底……」
孔明說道:「是,大人,這是必須的!
無論是受傷人員還是犧牲人員,都是按照易公領地最高標準進行安撫。」
曲茂拍拍畢勝的肩膀,又拍拍閆啟生的肩膀,說道:「你們兩個不要沮喪,能讓蒸汽火車脫軌,並滑過20米的無鐵軌路段,說明蒸汽火車機車的動力和速度你們已經提上來了,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
畢竟從我們召開蒸汽發動機原型機改良技術研討會到現在,連兩個月的時間都沒有過去,你們做出如此巨大的突破,足見你們努力了。
做科研,就要走在時代的前端,出現這種情況,在所難免。」
畢勝趕緊說道:「大人,通車試驗的蒸汽火車機車,從離島動力研究所出發到行駛到福村造船廠總計用了五個小時。
學生後面想了想,如果提前點火,提前將鍋爐內的水燒開,至少可以節省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
只是,我們沒有考慮到停下來,其實在距離福村造船廠還有5公里時,徐工就已經使用魔法通訊水晶告訴我們,他們已經用鐵片關閉了鍋爐添煤門,按說蒸汽動力會逐漸減少才對……」
閆啟生也說道:「也許還得增加人為的制動裝置……」
曲茂將孔明、畢勝和閆啟生拉到一邊,找了一張茶几,掏出紙筆,一邊畫圖一邊說道:「對,我們必須給蒸汽火車機車設計制動措施,後續的車廂也得這麼設計……
如何制動我不清楚,但無非就是切斷動力齒輪與蒸氣活塞間的聯繫,以及人為干涉車輪的轉動……
這是我所能想到的,你們可以考慮一下。
在活塞齒輪與機車動力齒輪間想辦法加一個離合裝置,離就沒有動力,合就有動力;車輪上裝載制動的鐵片,限制車輪繼續轉動……就算是在鐵軌上,滑動的阻力也是遠大於車輪轉動的阻力……」
四人一討論技術問題,立刻從蒸汽火車通車試驗事故的悲痛中走出來,認認真真地開始討論蒸汽火車制動技術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