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 章 常務會上的分歧

  第六項議題,研究市政府辦的分工調整。

  市政府秘書長心有不甘的匯報了新的副秘書分工,以及六名科長的崗位調整,這是陸凡跟他「協商」後的方案。

  這是陸凡「撥亂反正」,大家自然沒有異議,市長趙濤也不想在這些小事上計較,況且他也計較不過來。

  第七項提議,由市發改委吳文通匯報了風電指標相關工作,迎江市申報保障性併網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規模200萬千瓦,獲批最新電力項目共48項,涉及太陽能發電、餘熱發電、風力發電、熱電聯產、輸變電線路、等行業。

  同時,組織學習了《關於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審核有關工作的通知》,為符合財政補助條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提供補貼清單申報服務。

  作為分管領導,陸凡第一個發言,說道:「我的意見是對項目規劃庫里的企業給出加減分的評選規則,企業申報通過產業配套最多可加100分,按照最終得分分配指標。同時對迎江市的往期未建成風、光項目進行核查清理,對與縣區簽訂資源開發協議有效期2年以內未開展前期工作的、超過2年仍未獲得指標的資源開發協議均廢除。」

  大家知道重頭戲來了,都靜靜地翻看手中的方案。

  市長趙濤打破了沉寂,嚴肅的說:「省發改委發布了《關於推進分散式風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鼓勵民營企業和民營資本積極參與分散式風電開發建設,要求對民營主體一視同仁,不得設置歧視性條款;不得強行要求項目開發與配套產業捆綁,不得以任何名義增加分散式風電項目的不合理投資成本。我們不能與上級背道而馳,對企業層層加碼,配套項目應採取自願不強制的原則,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環境。」

  陸凡回道:「市長,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有責任履行社會責任,當飲水思源,回報社會。風電指標是迎江人民的財富,市委、市政府要把風電產業作為強市富民的支柱產業,採取有效措施讓項目造福一方群眾,讓迎江人民切實享受到發展帶來的紅利。上級的文件有指導性,但也提到了因地制宜,所以我們該靈活運用,把群眾的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心底無私天地寬!」

  趙濤皺著眉頭說:「既然意見不統一,那就先放一放,下次再議!」他擔心幾個副市長一擁而上,讓自己處於「騎虎難下」的被動局面。

  第八項議題,市住建局副局長周飛匯報了地下城市綜合體項目,他詳細介紹了這個項目的規劃和建設內容,概算投資10億左右。

  聽完匯報後,陸凡沒有明確的提出反對,但他認為這個項目更適合企業化運作,該走招商引資的路子,政府負責做好配套設施的保障即可。

  同時,陸凡建議加大財政支出的公開力度,主動曬出「帳本」,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促進資金更加規範、高效、合理的使用。

  市長趙濤說道:「城市建設責任重大、使命崇高,人民群眾寄予厚望,政府要開拓奮進、勇毅前行,扛起城市建設者的使命擔當。迎江人民對方便快捷的城市生活充滿憧憬,地下城市綜合體項目能徹底改變和提高迎江人的生活品質,群眾翹首以盼。

  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城市形象、基礎設施升級、地下商業網絡、地下停車互通、地下道路交通和人防防護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在全國範圍內尚屬首例。

  保護好、開發好、建設好迎江的主城區,市政府責無旁貸!我堅信,只要秉持『便民、利民、為民』的服務理念,市政府就一定能夠成功地開發、建設並運營好這個地下城市綜合體項目!」他的話語充滿了決心和信心,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繁華的地下城市綜合體。

  副市長王文輝和鄭凱立即對市長進行了聲援,表示地下城市綜合體項目利國利民,政府需要在城市建設中拿出實幹、苦幹、巧幹的勇氣和擔當來。

  同樣,副市長楊邵凱、邊繼得、李曉雅、高科旗幟鮮明的表示該項目應該走招商引資的路子,政府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改善民生上。

  出現了巨大的分歧,項目只能被迫擱置。

  最後一個議題是迎江市運動中心項目,由新城管委會負責匯報。

  由於該項目有政治性,陸凡並未提出反對,只是強調運動場館的賽後功能和效益的最大化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不能只為了全運會一建設了之,賽後把那些場館束之高閣。應該堅持花小錢辦大事的原則,讓運動中心項目成為迎江市運動健身圈、生活圈、商業圈的新中心。

  關於這個項目,幾位副市長站在工作的角度發表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市長趙濤只能無奈的表示,結合大家的意見,對運動中心的規模、賽後運營進行全面、科學的論證,拿出可行性報告。

  常務會雖然沒發生爭吵,但與會人員能感受到會議緊張的氣氛以及市長的不滿。

  會議結束後,市長趙濤在辦公室待了一個小時,然後直接前往長安,去給徐永江書記匯報工作。

  徐書記得到上級支持後,更換了組織部長和秘書長,然後利用一把手的權威在逐漸發聲。他同樣需要來自基層的支持,對一個市長的「投懷送抱」自然不會拒絕。

  而且徐永江敏銳的發現,秦川也不是鐵板一塊!省政府有牛前華和唐冰坐鎮,基本能保持團結一致,但徐永江也成功的插入了一根釘子,應急管理廳廳長梁天潤提拔為副省長。

  長安以及從長安市出去的幹部,大多數團結在省委常委、長安市委書記胡昊周圍,這算是秦川最大的勢力。

  銀州系的幹部則圍繞在李國權周圍,非常團結,這跟銀州人的性格有關係。不過有風聲傳出,李國權要上調。

  省政法委書記余劍鋒在公安廳廳長宋仲豪的支持下,對政法系統有較強的掌控力,但他們專注自己的領域,並且跟郭鳴雄走的近。

  迎江有李瑞芳,獨立性比較強,這個人游離於幾個圈子之外,又沒有自成一系的能耐,而且思戴強去迎江明顯就是去接班,畢竟那裡是培養幹部最好的平台。

  如果王鴻濤想貫徹意志,這些人自然雲集響應,但平時他們都有自己的圈子,各自為戰,頗有君子相交淡如水的意思。

  這就叫派中無派,千奇百怪!人都有各自的喜好、性格和價值觀,有同樣政治和利益訴求的人自然而然會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志同道合的群體。

  徐永江覺得這是好事,總比鐵板一塊要強。而且可以利用現在的局勢,選擇不同的合作對象,從而貫徹自己的意志,達到逐步掌控秦川局面的目標。自己來秦川又不是「混日子」的,同樣有政治訴求,所以得表現出應有的能力,否則拿什麼更上一層樓?

  趙濤來到省委,等了一個多小時,得到徐永江的接見。

  進門後,徐永江正坐在辦公桌前批閱文件,趙濤恭恭敬敬地問好,並簡明扼要匯報了迎江市政府近期的重點工作。

  接著,趙濤開始「倒苦水」,挑著撿著說了一些常務會上的情況,重點是陸凡不尊重領導,不服從組織決定,表示陸凡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市政府的正常運轉。

  些許小事不是徐永江關注的重點,也可能是出於對李老的尊重,徐永江說道:「那些能源企業很有實力,他們在迎江獲利,幫助地方發展經濟也是應有之舉,想必他們也有這個覺悟,你們可以坐下來談,達到雙贏的局面。至於運動中心項目,應當按照保證基本功能、經濟適用、節約投資的原則去建設,要考慮到全運會後場館的利用問題,這方面有很多失敗的案例,迎江要引以為戒。至於地下城市綜合體項目,你們的魄力值得肯定,具體由政府或者企業建設,要把科學論證作為必經環節的決策程序,提高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的質量。」

  趙濤誠心受教,不再多言。領導已經指明了方向,你必須展示出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如果事無巨細的請示,說明你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個廢柴。

  最後,趙濤隱晦的表達了自己的困境,提出想調整一兩名副市長的請求。

  徐永江不置可否,讓他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把心思用在發展上。棋到年底收官、賽近終點,各項目標任務繁重,工作千頭萬緒,一個「敢」字就是對領導幹部政治意識、政治責任、政治擔當、政治能力的直接檢驗。

  趙濤相信,鐵杵磨成針,只要持之以恆向徐書記靠攏,一定能收穫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