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最後一天
要說這一府一路之首啊,還真不是人人皆知的知府大人,而是這通判。
一府之事知府定奪沒錯,可知府決定了的事卻要通判批准了才行,可見這通判呀,對一府之事的權利並不比知府小。
「世子同夫人真是伉儷情深,嫡女滿月禮能在岳長家辦,我輩之楷模。」
枍哥兒滿臉懵懂,「爹爹,伉儷情深是怎麼意思?」
沈南珣解釋,「就是說爹娘情深意篤。」
枍哥兒點頭,「哦,原來如此,那伯伯沒說錯。」
龍大人順著枍哥兒的話引導他,「哦?伯伯話沒說錯?何以見得。」
「爹娘就是感情深厚呀,娘說我聽話就是愛她的表現,爹也聽娘的話,那也是愛她的表現,娘讓爹帶我出去玩兒,爹就帶我出去玩兒,娘讓爹再睡會,爹就睡到用朝……」
沈南珣打斷枍哥兒,「好了好了,你三舅舅他們過來了,去找哥哥姐姐玩去。」
枍哥兒墊著腳張望,果然看到了原來住在西府的叔外祖一家子,沖沈南珣和龍大人行禮之後就帶著木頭跑了。
沈南珣這才故作姿態地對龍大人說:「龍大人見笑了,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龍大人哈哈大笑,「世子此言差矣,孩子什麼都看在眼裡,心裡明鏡似的,世子同夫人情深意篤,令人欽慕。「
沈南珣裝作不好意思的樣子,」龍大人謬讚了,辛苦龍大人舟車勞頓走這一遭,某替夫人小女謝過龍大人了。」
「世子這就見外了,世子難來一趟,若非瑣事纏身,下官該早些來拜見的。」
兩個人又客套了兩句,知曉陸風禾會在毗陵住上一段時間,龍大人又有話說了。
「那敢情好,出月岳家來信,說老太太身子不爽利,內子帶著孩子回荊湖老家去了,她仰慕世子夫人許久,若是知曉夫人還在毗陵,定是要叨擾的。」
這就不是簡單的恭維了,這是連下次往來的由頭都找好了。
沈南珣挑眉,「龍大人客氣了。」這就是委婉地拒絕了。
「聽聞師座吳勛大人次子好日子將近,某有一個不情之請,想讓家丁隨世子的船一道到京都去送賀禮。」
沈南珣又看了龍大人一眼,「大人是吳大人的門生?」
龍通判未曾隱瞞,「下官省試那年,吳大人是主考,這些年也多虧了師座的提攜。」
這麼一說,沈南珣心裡就有數了。
西北雖文風不盛,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讀書人,吳勛就是其中的典範,吳勛就是永興軍路考出來的三甲,也是近百年來,永興秦風二路唯一連中三元的讀書人。
人人稱讚吳勛天賦異稟,一直在永興軍路閉門造車都能高中。
其實這內里可沒這麼簡單,吳勛曾是軍戶,西北的軍戶是有義學的,會要求所有還未到年齡的小子去識字。
吳勛就是個這個時候入了沈南珣祖父的眼,調到了沈勵身邊去做個陪讀書童,沈家給沈勵請了西席,吳勛也跟著一起讀。
吳勛原也不叫吳勛,而是叫吳三牛,顯然他在家中行三,屬牛。
永興秦鳳兩路的軍戶制同別處又有不一樣,世代為軍沒錯,卻不需要所有男丁皆入伍,只要求一戶一人,夫終子續,兄終弟及。
這樣既能保證軍戶人家的香火傳承,也能讓軍田有人耕,老寡有人養。
若是一家有很多男丁,自願入伍,沈家軍查明了,確實家裡還有其餘男丁也不會拒絕。
當時吳父還在軍中,也說好了由長兄接替,吳勛若是不讀書,他大約也只有種田耕地的命。
可機會送到了跟前,身子不算強健,太陽曬久了會頭暈眼花的吳勛怎麼可能放過這樣好的機會。
在讀書一事上極其刻苦,沒有紙筆,就撿沈勵用功的,鼻尖炸毛沒關係,只要能寫,紙張寫過也沒關係,還有空白的地方。
墨更是一點都不浪費,每次沈勵寫完了他就抓緊時間,在硯台剩下的餘墨里再加水,淡一些也沒事,只要能看出寫了什麼。
沈勵也是個寬厚的,知曉吳勛的行為之後,為了照顧吳勛的自尊心,況且他讀書也還沒看出成果,沈勵只能從別的地方想辦法。
每次都會要求吳勛多多地研出一些墨來,寫字四周也都要留很多白,至於筆更是,寫上三兩天就藉口不好用給了吳勛,要麼直接給新筆,藉口太澀,不夠順滑,讓吳勛寫順滑了再還他。
一次兩次便也罷了,每次沈勵寫完字都能剩下滿滿一硯台的墨,紙更是能寫半張就不錯了,吳勛漸漸也察覺到了沈勵的心意,讀書更加刻苦。
後來沈勵鼓勵吳勛去參加縣試,在寫履歷的時間,吳三牛想都沒想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吳勛,從了沈勵這一輩的力字旁。
吳勛不負沈勵的期望,考了案首,沈勵當天就求了父親消了吳勛一家的軍籍,吳家也是知恩圖報的,雖然消了籍,也並沒有離開沈家軍離開永興軍路,吳父依然行伍之中,吳大郎入了鄉兵。
過了縣試,沈勵提出讓吳勛出府去進學,不必再在自己跟前伺候。
吳勛拒絕了,依然在沈勵身邊,同沈勵同進同出,伺候沈勵讀書寫字。
直至吳勛考中鄉試解元才離了沈勵身邊,去書院進學。
沈勵擔心吳勛給他當書童這段經歷影響他將來的發展,嚴令身邊人不准提及,時間久遠,知曉這段往事的老人老么遠在西北,在京都的都是些嘴嚴的。
沈勵出事之後吳勛要回西北被沈勵阻止了,讓吳勛好生備考,一定要從永興軍路出去,給西北兩路的讀書人爭口氣也做個榜樣。
後來沈勵帶家小長居京都,吳勛也登過兩次門。
沈勵不過一刻鐘就讓人送了吳勛出來,此後吳勛送過幾次拜帖沈勵都拒了,外人都只當吳勛想去同同樣西北出來的時定西郡王交好,可惜定西郡王看不上他。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吳勛每年四時八節都會用吳三牛的名義往定西郡王府送節禮,他這是告訴沈勵告訴定西郡王,他永遠不會忘本,更不會忘了沈勵對他的資助。
正在碼字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