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過後,賈瑞還是如往常一樣,每天練武,服藥,修行,看書。
雖然天氣越來越冷,但是賈瑞修行的境界卻是越發高深,對於寒氣的抵禦也是越來越強。
雖然不懼寒意,但是以賈瑞低調的個性,也是換上了有夾層的衣服。
畢竟這古代的北方,過了中秋之後,每天都是寒氣森森的,說是秋天,其實與冬天無異。
到了冬季,賈瑞也是換上了厚重的棉衣,把官服套在外面,每天都去翰林院點卯。
館藏室內,因為天氣寒冷,但這裡又都是書籍,為了防火,不讓點地龍,所以朱才也是每天不睡覺了,只是在那裡抱著一個小火爐取暖。
就是那些官吏,這時候也是沒人偷懶打瞌睡了,都是聚在一起,沒事聊天逗悶,或是躲在一旁取暖。
只有賈瑞,還是一如往常的在那裡看書,有時發現錯誤損壞遺漏之處,也是一一校正,記錄在冊。
眾人見他不懼嚴寒,還是如此認真工作,也是對於賈瑞,多了一股發自內心的尊敬。
他們都不認為賈瑞是真的在讀書,只是在校驗書籍。
這是對他這個人的尊重,而不是對於身份地位的畏懼。
就是朱才,見賈瑞每天都是這麼認真工作,也是敬佩不已。
隨著賈瑞校驗的書籍越來越多,那些翰林們一開始還以為他是在沽名釣譽,胡亂校正。
紛紛拿著那校驗之處,找遍了典籍,就為了找到那錯誤之處,打賈瑞的臉。
他們翻遍了書籍,卻是沒有發現絲毫錯誤,賈瑞的臉沒有打成,而他們自己卻成了跳樑小丑,
於是這些人也是紛紛自認倒霉,偃旗息鼓。
不過這也讓旁觀的眾人,也是從中發現了賈瑞淵博的學識。
賈瑞的名聲也是從館藏室,傳遍了整個翰林院。
雖然陣營不同,但是大家對他都是報以尊敬,這無關身份,只是對於知識,對於博學之士的認可。
後來六部,順天府,神京城,所有消息靈通之人都知道了,在翰林院館藏室裡面有一個校書郎,他是狀元出身,學識淵博,校驗之書,毫無錯誤,就是多年的老學究也是只能俯首稱嘆。
就是皇宮裡面,那永康帝和永正帝,也是聽到了這些傳言,不過他們都沒有做出什麼反應。
神京城內甚至流傳起了一首童謠:「翰林院裡校書郎,姓賈名瑞字天祥。狀元出身學問強,氣的學究直罵娘!郎里個郎!郎里個郎……」
對於這些東西,賈瑞聽了也是一笑了之,畢竟這只是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已。
賈瑞也不在意這些虛名,畢竟自己當初浪子回頭金不換的美譽,可是風靡京城,現在不也是被人遺忘了嗎。
這人們都是健忘的,他們不在意你曾經的美名,只想找到你的缺點,這才是他們自己愛看的。
賈瑞覺得,名聲什麼的可以有,但是這些都是虛的,要分清主次,只有自己的實力才是真的,才是最重要的。
賈瑞現在還沒有把館藏室裡面的書讀到三分之一呢!又何必太過自滿呢!
賈瑞依舊每天在這館藏室里讀書,回家之後還是該練武練武,該服藥服藥,過著自己的小日子,這樣安寧的生活不好嗎?
如果可以的話,賈瑞也不喜歡打打殺殺的,就這麼相安無事的多好,可惜,天不隨人願啊!
轉眼,到了十一月二十日,這天下午。
下衙之後,賈瑞像平時一樣,正準備回到家裡,突然,在胡同口看到了幾個熟人,是賈寶玉和他的小廝們,都在這胡同口站著呢!
這寒冷天氣,北風在這胡同裡面橫衝直撞,把他們一個個都凍的直哆嗦。
賈瑞一看這場景,也是好奇的緊!不知道這寶玉又是在發什麼瘋呢?
不過賈瑞是真的不想和那寧榮二府,再有什麼糾葛,這好不容易悠閒了幾個月,這是又惹上自己了嗎?
賈瑞覺得自己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可還沒等賈瑞有什麼動作,那茗煙就眼尖的先看見了賈瑞,他對著賈寶玉喊道:「寶二爺,快看,瑞大爺回來了!」
好吧,這是躲也躲不過去了,賈瑞只好打招呼道:「寶兄弟,你這是在做什麼?這天寒地動的,還不趕緊進屋裡暖和暖和!」
賈寶玉一見賈瑞,神情也是放鬆了一些,他連忙說道:「瑞大哥,你總算是回來了,我是來找你救命的!」
賈瑞一聽這話,心裡頭也是一驚,他還以為真的出了什麼大事,連忙說道:「寶兄弟,你慢慢說,到底是怎麼回事?你說清楚一些!」
賈寶玉說道:「人命關天,瑞大哥還是趕緊跟我回府里,路上再慢慢的跟你說吧!」
賈瑞也是只好依了他,說道:「那好,我就陪你走上一趟!」
賈瑞也沒和家裡打招呼,就這麼直接穿著官服,就跟賈寶玉走了。
賈瑞與賈寶玉一起上了馬車,然後車夫就趕著馬車,往榮國府趕去。
賈寶玉見馬車已經開始往回走了,也是放鬆了不少,這才說道:「瑞大哥,我房裡的丫鬟,有一個叫晴雯的,染了風寒,現在成了重疾。
我請了幾個太醫都是無用,現在兄弟我,也只能求你來了。」
賈瑞一聽這話,心裡也是鬆了一口氣,原來是這樣,賈瑞還以為是那兩府里的主子們有誰不行了呢。
賈瑞就覺得這事有些蹊蹺,要是他們有人真的不行了的話,也不該是賈寶玉這個十五歲的少年來找自己,應該是賈璉或者賈蓉才是。
賈瑞連輓聯和悼念詞都在心裡準備好了,結果竟然是這樣!
不過這樣的行為方式,也是很賈寶玉。
賈瑞說道:「寶兄弟,你那裡終究是內院,我這個外男進去怕是不合適,我畢竟不是真正的大夫,這男女有別,你看?」
賈瑞還是要臉的,這內院可不是外男能進的,要是賈瑞進去了,走漏了風聲,只怕這大觀園裡面的這些小姐的名譽就全毀了。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流言,不論什麼時候都是傷人的,以這個封建時代的尿性,只怕這些女子以後就都嫁不了好人家了,還是避諱著些,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