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楚拉著李米的手都水榭那裡坐下,關於紅姑姑的事,他要慢慢給李米說。
「千羽閣是一個舞坊,之前紅姑姑是那裡的教習舞姬。」林子楚給李米解釋。
「哦,青陽說你救了紅姑姑,是怎麼回事?」
「青陽怎麼什麼都給你說。」林子楚說著看了一眼青陽。
青陽很委屈:少夫人,你說你不告訴少爺的。
「也沒什麼,就是長興公主想學跳千羽舞,紅姑姑拒絕了,然後讓長興公主生氣了。」
李米更好奇了:「紅姑姑為什麼拒絕?和長興公主有矛盾?」
林子楚想李米真是什麼都想知道:「倒不是有矛盾,只是瑜妃去世之後,千羽閣的人就再也不跳千羽舞了。」
「為什麼?」
「千羽舞是瑜妃的成名舞曲,當初瑜妃是宮裡教坊的舞姬,一舞成名,被先皇看中,在瑜妃的請求下重查於家的案子,還於家清白,而瑜妃則成了先皇年齡最小的嬪妃。」
「紅姑姑曾受瑜妃大恩,得以出宮,在瑜妃的幫助下建了千羽閣,安置一些無家可歸的舞姬,慢慢的在京城有了一些名氣。」
「長興公主才學無雙,又很有魄力,被稱為大堯第一公主,她想要的東西,一定要得到,更不要說對方只是一個舞姬。」林子楚說著有些自嘲。
「那紅姑姑為什麼不教?」李米覺得只是一曲舞而已,不至於得罪長興公主。
「因為長興公說瑜妃生的瑾萱公主是災星。」
李米懵懵的:「怎麼又和瑾萱公主有關係了。」
她聽金玉涵說過瑾萱公主,但是並不了解。
「瑾萱公主是瑜妃的女兒,先皇給了一個城池的封邑,是大堯唯一一個有封邑的公主。」林子楚覺得長興公主可能最不服氣這一點。
「封邑很的厲害嗎?」
林子楚有些無奈的看著李米,她平時挺聰慧的,怎麼完全不知道這些:「一個城池的收益都是瑾萱公主的,每年只用納一些貢品,你說厲害不厲害。」
「那是不是很有很多錢?」李米實名羨慕了。
「少爺,劉木匠來了。」青陽過來行禮。
林子楚和李米對視了一下,還真來了。
「是你。」李米看著劉樞。
「林少夫人?」劉樞也有些意外。
「你們認識?」林子楚看著李米。
李米不記得以前的事情了,在建城也不認識什麼人,怎麼會認識一個小木匠。
「我這輪椅是他師傅帶著他做的。」李米給林子楚解釋。
這樣一說林子楚也想起來了。
那天在衙門外面,李米還說看到這個小木匠了。
這樣說來也太巧了一點。
「林少夫人想做什麼樣的梳妝匣?」劉樞十分恭敬。
「是你就好辦了,就做一個和王小姐一模一樣的,裡面加一個暗格。」李米直接說。
劉樞有些意外:「是。」
李米笑了一下:「青陽,給定錢。」
劉樞接了定錢:「那我做好之後,送到府上,還是送到這裡?」
「送到府上吧。」李米想既然是他,那就沒必要再隱瞞了。
「是。」
本來李米想借著這個機會,會會和王若玉交好的小木匠,沒想到他竟然就是劉樞。
李米看到她大門關上眼睛眯了一下。
「他沒問你怎麼知道王小姐的梳妝匣的,就是說,他知道這件事。」林子楚分析著說。
李米點頭:「王家應該不會到處說這件事,兩個人的關係還真不一般。」
「繼續讓人盯著劉樞?」林子楚詢問。
李米點頭。
盯還是要繼續盯的,不過劉樞肯定會更加謹慎。
那邊衙門的人已經去王家了,詢問宋氏出事之前的事情,就算宋氏出事之前沒有離開過家,他們也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同時關於林家報復王家的謠言傳的更加嚴重了。
而這謠言還真不是人散播的。
王家要給宋氏搭靈堂,去買白綾香燭之類的東西,每到一個地方,就說一遍,包括之前金氏和宋氏的衝突。
李米聽著這樣一個結果也很無語,流言真是太嚇人了。
「王家那邊什麼都沒問出。」林子楚為難。
「王若玉沒給宋氏吃什麼東西,或者單獨和宋氏待在一起過?」李米不相信。
「恩,王家的下人可以證明。宋氏沒有和王若玉單獨在一起過。」林子楚很確定。
李米想難道自己想錯了?
「爹的意思是,我們先把劉樞抓起來審問。」林子楚覺得這樣比較簡單。
「我們沒有一點直接證據,對方布置的又這麼縝密,即便是抓起來了,也可能會被他逃脫。」李米一臉凝重。
「你不知道,一般只要犯事的人,抓起來大部分都會招。」
李米看著林子楚,突然意識到他們的律法體系不一樣。
這樣的環境下,官府權威性更高,人的心理防線更容易被擊破。
「不行。」她還是搖了搖頭「聽你說長興公主那么小氣,萬一她走的不甘心,被她揪到小辮子怎麼辦。」
林子楚一想有這個可能:「那怎麼辦?」
「怎麼辦?」李米拖著下巴「要不,繼續打草驚蛇?」
「恩?」
「一邊盯著劉樞,一邊一直查王家,反覆查王家。」李米提議。
「行吧。」
其實衙門不止這一個案子,只是這個案子死者比較多,萬一對方再下手,就又有人死。
轉眼兩天過去。
王家那邊沒什麼進展,只是下人說出來的事情,可以寫一本摳門指南了。
劉樞那邊也沒什麼動靜,白天跟著秦師傅,晚上在家做梳妝匣,也不出去賣芋圓了。
至於其他家的,事情過去時間長了,什麼也問不出來,還讓他們給開棺的銀子。
案件就這樣停滯不前了。
李米看著七個鉛丸,又對比著死者居住地的地圖,一時間也沒突破口。
「大嫂在嗎?」金氏在外面叫了一聲。
「在呢。」阿巧在門口迎接。
金氏帶著兩個丫鬟進來,表情十分為難。
「怎麼了?」李米看著金氏。
「我想去王家弔唁一下宋氏,也好堵住外面那些風言風語。」金氏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