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起
元達和進了自家院子門後,面上的笑容一下子落了下去,柳氏原本瞧見他手裡面抱的東西,滿臉笑容迎了上來,結果抬眼瞧見他的冷臉。
柳氏的手一下子縮了回去,問:「你手裡抱的東西,是別人家的?」
元達和把手裡面東西一下子塞給柳氏,道:「自家的東西,我是越想越覺得沒趣了,我和老二在家裡面是一心一意顧著老三的面子,他自個做的事情,卻讓我和老二跟著他沒有面子。
戚家剛剛把老三的年禮送了過來,說是東西送到府城,他們家七叔順道帶了回來的。他這是想幫著老三掩飾一下實情,可我和老二不傻啊。」
柳氏仔細的問了問後,心裏面也覺得有些悶,早幾日,元達和私下和她盤算過,借著去城裡取元達笙送回來的年禮,順帶和親家走動一下。
柳氏在這方面是和元達和保護高度的一致,當下也不高興了,直到傍晚時,元同澤從城裡歸家,他們夫妻還是滿臉的不快神情。
元同澤笑著關心他們夫妻的心情,知道戚其閣夫妻和戚其從把元達笙年禮送回來的事情,笑著說:「我家三叔最是精明人了。
我聽人說過,京城的東西由鏢隊帶到府城,比請人送到城裡,要省一筆不少的託運費用。」
元達和和柳氏都覺得元同澤沒有什麼心眼,只是當著兒媳婦的面,他們夫妻又不好多說什麼話,只能胡亂應付過去。
元同澤多少明白他爹娘的心思,他從前也覺得他爹娘精明實幹,可是進城做事長了見識後,也多少明白他爹娘用的一些小心思了。
他心裏面明白,他爹娘一心一意為了他們兄弟盤算,別人可以說他爹娘的不是,他這個當兒子的人,卻沒有資格評價爹娘做的事情。
元同澤瞧見妻子收拾碗筷進了廚房後,想了想,低聲說:「爹,娘,我們和小叔分了家,小叔小嬸記得給我們家一份年禮,那是他們講禮節。」
元達和夫妻面色都一下子變了,在許多的時候,他們是不想記起分家的事實,然而事實告訴他們,現在是元仕進夫妻在,所以元達笙看在爹娘的面上,和他們兄弟還會多一些的來往。
有一天,爹娘老去後,元達笙又一直在外面,元同澤這一輩的兄弟們,大約情意也會淡如紙。
元同澤其實不忍心提醒元達和夫妻這個事實的,但是他要是不說,村里旁的人,也會在他爹娘太過張揚的時候,提醒他們這個事實的。
元同澤出了房間,過了一會,他的妻子進了房間,瞧一瞧他的面色,說:「我今天瞧著爹娘不太高興,也不敢問,你這一會多和爹娘說話,寬一寬他們的心思吧。」
元同澤對待妻子是越來越願意用真心了,如果他不是元達笙的侄子,他這一門親事大約也是成不了的,現在掌柜的器重他,除去覺得他肯做事外,也與他的三叔有關係。
他聽妻子的話後,想了想,還是和妻子說了三分的事實出來,他妻子在這方面卻想得明白,知道家裡面的現狀,她笑著說:「爹娘這是掛念三叔和三嬸了,我明日去陪祖母說話。」
元同澤瞧了瞧她的雙手,有些內疚道:「你嫁給我,一直不曾過什麼好日子。家裡面的事情,也需要你張羅一二。」
元同澤妻子則是笑著搖頭了:「我嫁進來後,婆婆都下田做事了,我卻沒有下過田,我現在過的日子,很是舒心的。」
只要元同澤沒有外心,他的妻子認為眼下的日子,就是她夢想裡面的好日子。
元達和夫妻坐在房間裡面,好一會緩過神來,元達和苦笑道:「澤兒說得對,我們已經分了家。我爹和叔叔們分家後,平時都沒有多的來往了。
這是爹娘還活著的時候,我和老二隻要孝順爹娘,老三待我們就會有幾分兄弟情意。」
柳氏這一會只能從旁的事情安慰他:「我瞧著戚家也是懂禮節的人家,你也說了,來的是戚家這一輩主事的長子夫妻,還有三弟妹的嫡親兄長。」
戚其閣夫妻和戚維山夫妻說了元家人的態度後,戚維山嘆息道:「這小輩不爭氣,老的只怕心裏面會窩著一口悶氣。你們瞧著親家兩個是心寬的人嗎?」
戚其閣笑著說:「爹,我瞧著元大叔無大嬸心寬,當年他們能由著兩個大兒子分了出去,這些年,老大和老二對待他們夫妻還是有孝心的。」
戚維山笑著摸了摸鬍子,道:「也幸好他們家分了家,善善那樣的性子,最不喜歡處理麻煩的事情。她是一個有福氣的孩子,公公婆婆都是明理的人。」
錢氏瞧著戚維山搖了搖頭,這也幸虧是自家人閒談,她和文氏說:「我瞧著升兒這些日子清減了一些,你多瞧一瞧他,讓他別這麼辛苦的讀書。」
文氏笑著點了點頭:「娘,我會提醒他的。他和我說,他六叔寄來的書,太有用了,他是看了一時忘記了時辰,以後他不會這樣的了。
他六叔和他說過,只有身體好了,才有機會往上考試,身體不好的人,才華再好,也受不住大考的辛苦。」
戚其良兄弟們對待侄子們的用心,戚其閣和文氏瞧在眼裡,記在心裏面。
戚其閣對此非常欣慰不已,他和文氏說:「我們家的人,從來都是念恩的人,我們不會在人前胡亂的表達感動心情,卻會用行動做出來。」
戚維守會和杜氏鬧到最後和離的事情,已經讓文氏知道一家人的整齊,對戚家的重要性了。
戚其閣和文氏說了,老一輩人走了後,以戚維山夫妻的品行,是絕對會公平分家的。
文氏當時就問戚其閣:「到時候,不可以不分家嗎?」
戚其閣搖頭道:「不管如何,面上都會分家的。至於內里要如何過日子,那是我們自家的事情。我們盼著祖父祖母長壽百年吧。」
文氏不說話了,她是捨不得分家的,她喜歡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氣氛。但是有一天兒子成親後,兒媳婦也許不願意擔負起這麼重的責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