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補
戚善醒過來的時候,望見房間裡搖曳的燭火,她轉頭四處張望了一下,她繼續住在月子房裡,身下已經換上乾淨的被褥。
戚善嘗試著坐了起來,她要下床的時候,林氏從外面端來一碗湯,見到戚善醒來,高興道:「我盤算著你快醒了,來,你先喝一碗清湯。」
戚善臉紅瞧著她,林氏一下子明白過來,說:「我扶著你進去吧,這一會,你身子虛。你大嬸子說了,她晚一會過來給你上藥,過幾天,你就會舒服一些。」
戚善瞧著林氏低聲說:「娘,幾步路的事情,我自個走進去。」
戚善進了內里,過一會,她吸著氣出來了,彎著腰上了床後,林氏扶她半坐下來後,把湯碗遞給她:「這一個月裡面,你什麼都不用想,好好的養身體。」
戚善接過孩子四處再望了望,問:「娘,孩子呢?」
林氏笑著說:「你先喝湯,我一會把小床搬進來,孩子這一會睡得香。」
戚善鬆了一口氣,只要孩子好,她是什麼苦都願意受的,她喝湯的時候,林氏已經出了房間,元達笙和她一起進來搬了小床。
戚善放下湯碗,抬頭瞧見元達笙後,她滿臉驚訝的神情,元達笙瞧見妻子眼裡面的驚訝神情,笑著說:「善善,我回來了。」
戚善吸一口氣後,衝著他點了頭,人都站在房間裡面,他自然是回來了。
林氏伸手把空碗撿走了,這一會,她說不出心裏面的滋味,她自然盼著兒子有一個好的前程,但是想到兒媳婦自懷孕後,兒子一直不在家裡面的事,她的心裏面又有些酸澀起來。
林氏走了後,元達笙坐在床邊牽起妻子的手,說:「善善,你辛苦了。」
戚善瞧了他一眼後,伸直脖子往小床處望去,元達笙起身伸手把她抱起來,不顧她的掙扎,直接走到小床邊停了下來。
戚善低頭瞧向小床里躺著那個臉紅紅的嬰兒,仔細的打量好幾眼後,評論:「我瞧著他以後不會太醜。」
元達笙把戚善又抱回床上,聽她說的這句話後,好笑道:「你可是他的親娘。」
戚善這個時候想起來了,她不記得自個生得是兒子還是女兒了?問:「元三哥,是兒子還是女兒?」
元達笙只覺得妻子心大,他笑眯眯瞧著她,說:「我們第一個孩子是兒子。」
戚善舒了一口氣,有了兒子後,她以後在生育方面,就不會有那麼太大的壓力了。她這一會又有些想睡了,她微微的閉了眼睛。
元達笙記起穩婆的話,連忙道:「善善,你晚一會再睡,大嬸一會過來了瞧你。」
戚善只有睜開眼睛瞧著他,說:「那你去窗子外邊和我說一會話吧。免得我一人的時候,很快就會睡著。」
元達笙聽她的話,愣了愣後,很快明白戚善的擔心,他伸手為她理了理頭上亂發,繼續坐著不動,說:「你剛剛辛苦為我生下一子,我們家沒有那麼多的避諱。」
戚善瞧著他消瘦的臉龐,有些心疼道:「你這幾個月在外面辛苦了,這一次回家來,也要好好的補一補身體。」
元達笙笑瞧著她說:「我在外面過得還不錯,只是回來的時候,接連趕了好一些日子的路,這一會還沒有緩過來。
我原本以為可以趕上你的生產,結果你把孩子生了,我才進家門。善善,我對不住你。」
戚善伸手摸了摸他的臉,搖頭說:「我不曾反對過你出去遊學,我心裏面有準備的。你這個時候趕了回來,會不會耽誤了你的事情?」
元達笙握住她的手,搖頭說:「夫子給我們定下來的行程安排,大致已經結束了,夫子有事要晚一些日子回來,我們就先回來了。
我可以在家裡陪你一個月,然後再去府城繼續讀書。過年後,我們幾個約好了,一起去京城趕考,到時候,家裡面的事情,又要辛苦你了。」
元達笙珍惜獨處時光,很快把大事說給戚善聽,果然他的話說完後,外面已經響起拍門聲音。
「小弟妹,我們送飯菜進來了。」元達笙起身去打開房門,柳氏和駱氏端著碗進了房間。
房門很快的關閉上了,元達笙出了房門,吸了一口氣,心裏面一塊大石頭落了地,這一會心情特別的興奮起來,元仕進出房間瞧見他傻了模樣,笑著說:「笙兒,先來用餐。」
晚餐後,元仕進和元達笙商量起孩子的名字,元達笙的意思請元仕進取名字,而元仕進的意思,還是請老村長取名字,當年元達笙的名字,就是老村長取的。
元仕進和元達笙說了村里人情往來的一些安排,還有元達笙還是要正式去戚家報喜,元達笙定下第二天去戚家村的事情。
晚餐後,相鄰的幾家人,已經知道戚善順利生下長子後,她們提前東西上門來賀喜。這個時候,元家也分派元澤同兄弟們往外面送喜蛋報喜。
柳氏帶著元希珍準備喜蛋,又把這裡面的一些事情說給女兒聽,還把賀喜人送來的東西,也報給元仕進夫妻知曉。
柳氏和林氏說好了,她來照顧戚善坐月子,林氏原本沒有想過要大兒媳婦過來幫忙的事情,還婉拒了好幾次,後來給元仕進出面勸了勸,林氏轉頭和戚善說了她的決定。
戚善默認了林氏的安排,文氏交待她,一定要好好的坐月子,只要是對她身體好的,她都要依從婆婆的安排。
駱氏後來知道柳氏的決定,也向林氏表達了差不多的意思,林氏滿心歡喜的瞧著駱氏說:「我原本也不想要你大嫂過來照顧你們小弟妹。
但是你大嫂和我說,你們小弟妹幫著她教導珍兒,這個時期,她一定要盡一盡心意。我會和你小弟妹說你的心意,你大嫂累了的時候,你再來幫幾天忙。」
林氏轉頭和元仕進誇讚兒媳婦們感情深厚,元仕進不說話,元達笙如果沒有出息,老大家的和老二家的也不會對老三家的表現得這般親近。
人心如此,兩個兒媳婦總算機靈,知道利用這個機會彌補一下感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