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滄浪聖王(求票票)

  「先祖手札,後人豈敢妄言,豈敢虛言!」

  屍埕神色略有不悅,這等對先祖名聲有損之事,若不是真的,身為後人又怎麼可能說出來,也就是如今先祖之名在諸夏不顯,不然此事當不會提及。

  「尸子一語——天地四方為宇,往古來今為宙,儒家荀況曾經評判,只此一言,尸子之名當傳千古,道家先賢也多有稱讚。」

  「不知先生所治何學?」

  魏王增朗聲而語,尸子之名雖不顯,但百家之中皆有留存,傳言千古不是難事,推及己身,如今大魏國需要一變,不知道自己能夠成為像先祖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那般的諸夏霸主。

  眼前之人既然是尸子後裔,說不得便有大才。

  「治國之學!」

  屍埕看了看岸邊自己放下的羊皮書,回應著。

  「這……,先生言語尸子當年跟隨衛鞅謀略秦國,何以後人仍執治國之學?」

  治國之學者,當以儒家的仁禮為本,輔以百家雜學,法家也在其內,剛才屍埕還說尸子跟隨衛鞅施展法家之學的,為何變了。

  大將軍囂魏牟與龍陽君也是好奇。

  「先祖秉性偏執,雖然十多年一直跟隨在商君身邊,但商君被秦國惠文王所殺之後,曾言:商君之學不保自身,足見其有謬誤所在。」

  「後世子孫當修習治國之學,以正商君,以傳後世。故而,老夫修習治國之學也。」

  屍埕搖搖頭,商鞅法家治國雖上,但謀國不謀身,有著極大的缺點,先祖以為不妥,終究還是治國之學穩當些許,而且絲毫不比法家治國差。

  「諸夏之大,竟有這般反覆之事!」

  魏王增輕嘆,今日聽眼前老者一眼,破開數十年來一直盤踞在腦海中的原有所得,實在是令人驚嘆,不過尸子離開秦國之言,更是令己身而動。

  「先祖在蜀地之中,留下諸多治國之論,老夫所得,惜乎魏王不見,否則,安知尸子不如衛鞅也?」

  老者屍埕自傲一語,近年來,山東六國鮮少有大才出,思忖己身所學,對照山東六國之國政,屍埕覺得,若然有機會,當可鑄就不亞於商君之偉業。

  「妙哉。」

  「願聞先生治國法度!」

  魏王增神情更是歡悅,旋即,左右看了一眼,再次拱手躬身一禮。

  難道眼前之人就是大才,難道今日也是先祖引導自己前來招賢館,難道是昊天引導自己前來見到眼前這位尸子後裔的?

  「夫治國者,治人為先。」

  「治人在行,行有四儀:一日誌動不忘仁,二日智用不忘義,三日力事不忘忠,四日口言不忘信。使人慎守四儀以終其身,功業從之也!由此觀之,治天下者有四術:一日忠愛,二日無私,三日用賢,四日度量!」

  「……」

  屍埕悠然自語,口中吟誦先祖所著之篇章,研究多年,早已瞭然於胸。

  「彩!」

  魏王增聽語,略微思忖,不禁雙手拍合。

  只是身側後放的囂魏牟與龍陽君卻相視一眼,覺得怪怪的,怎麼這般像山野之地的儒生,這等論談,自己近來已經聽過不少。

  眼前這屍埕所語所頗有新意,但太空洞了。

  「若然老夫人在廟堂,何愁天下大治焉!」

  屍埕亦是頗有知音人一般的接受魏王增讚譽。

  隨即,二人在這道水池之旁,細細一論謀國治國之道,彼此相談甚歡,魏王增心中的滿意越發之高,一個時辰之後,三人才徐徐從招賢館出。

  三日之後。

  魏王增在王殿親至召見屍埕,當殿拜屍埕為相國,慌的老者神色激動無比,身軀不住的顫抖,一時間滴淚橫流,不能自己。

  拜相王書頒行朝野,臣民一片譁然,魏國終於又有相國了,中興有望矣!

  要知道,自從信陵君被罷黜之後,魏國之內,早已經沒有了相國之位,如今又有了相國,豈非證明大王有心逆轉魏國衰弱之勢?

  不僅如此。

  十日之後,魏王在王殿又宣布,決意重建西河學宮,教養文武之才,以備家國之用,此舉更是引得朝野臣民讚嘆不已。

  數月來,秦國立下的兩大學宮早已傳遍大梁城,只需要在其中怠慢三年,便有爵位、官職,實在是令人欽羨不已。

  而且大王也在王書中公布,在西河學宮教養有成,同樣有爵位賜下,同樣有官職賜下,此舉更是令整個大梁城震動,令整個大魏國震動。

  ******

  「師叔,諸子百家不入秦,而秦國立兩大學宮,堪為亘古之事。」

  「承其時,怕是秦國一天下之路更為順暢也。」

  桑海之濱,小聖賢莊。

  雖為秋冬時日,但小聖賢莊內仍舊一片的綠意盎然,冷風吹襲,竹林搖曳,蒼松翠柏左右虬髯生長,幽深之所在,一眾儒家之人匯聚。

  身著棕褐色的錦袍,外披淺綠色的披風,髮絲樹冠,眉目方正俊朗,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獨特的氣息,跪坐在蒲團之上,看著面前一位身著淺藍色錦袍的老者。

  身側則是帶著儒家各脈的要人,更有一位藍衣少年人。

  近來,秦國立下兩大學宮的消息也傳到了桑海,儒家自然明悟學宮之妙,更是知道百家不入秦,更是使得秦國建立兩大學宮沒有外力侵擾。

  否則,若然齊國若建立兩大學宮,儒家肯定不滿的,兩大學宮,文武分立,比起護國學宮,儒家更是看重中央學宮。

  九大院堂中,無論哪一個院堂,儒家自覺都有博士可以擔任,但儒家現在又不能夠出面。

  君王之道,可以不用儒家之道,但儒家之道欲要大行於天下,必須要通過君王,這一點是是毋庸置疑的,原本秦國就已經有著無以倫比的優勢。

  加持兩大學宮,起碼在伏念看來,山東六國的機會又小了一分。

  「無國而不有治法,無國而不有亂法。無國而不有賢士,無國而不有罷士。無國而不有願民,無國而不有悍民。無國而不有美俗,無國而不有惡俗。」

  「兩者並行而國在,上偏而國安,在下偏而國危,上一而王,下一而亡。故其法治,其佐賢,其民願,其俗美,而四者齊,夫是之謂上一。」

  「顏路,你來了也有一段日子了,你以為秦國兩大學宮如何?」

  荀況輕輕頷首,單手輕捋頷下灰黑的短須,自從破入玄關之後,壽元增長些許,生機綿延,倒是有些好處,伏念之語自己知曉,但一國之道乃是君王自己抉擇。

  秦國自孝公以來,獨霸天下至今,有一天下之力,而山東六國也都有各自的機會,卻沒有把握住,奈何,話鋒一轉,落在一側的少年人身上。

  那是自己一位老友所託,頗合儒家之道。

  「秦國百年法治,老士族幾乎不存,耕戰民心,激發朝野士氣,學宮而立,更為秦國之人歡喜,尚武之風更盛,百家之學彰顯。」

  「三五載之後,國力更深現在數倍以上,山東六國無以抗衡!」

  著淺藍色的儒生錦袍,眉目俊逸,彌散平靜之意,聞荀夫子之言,拱手一禮,略微思忖,便是回應著,趙國陘城書館不存,趙國在那一刻也就註定不存。

  「道家陰陽,可有全論?」

  荀況點點頭,沒有評價。

  「學宮之力瓦解秦國軍中兵家豪族,瓦解秦廷對於山東六國百家之人的依賴,匯聚大權於一人之身,力愈大,對諸夏一舉一動都有莫大影響。」

  「逢英主至強,逢平庸之主守成,逢昏庸之主,國勢堪憂!雖為法治,亦是為一人之治!」

  大權匯聚在一人身上,是好事,也是極大的壞事。

  儒家奉行中庸之道,暗合道家陰陽無極之法,既非至強,也非至柔,循環而今,方能亘古,眼前而觀,秦國兩大學宮裨益良多。

  若然不能夠給予解決這般之事,怕也是極大的隱患,顏路冷靜一語,道出心中所想。

  「哈哈,商鞅之謀,乃是天下之法,國君也在其下,而列國之內,卻唯有國君不在天下之法之內,豈非矛盾哉?」

  「韓非所語《韓非子》,亦是要建立天下之法,賞善不遺匹夫,刑過不避大臣,此為良善,實難為也,權衡自在一心。」

  荀況清朗一笑,治國大事,複雜無比,三代以來諸子百家謀略施展,有成者,也有不成者,雖不願意承認,但法家的確為諸夏列國認同。

  可是,在君王眼中,法治是獨立自己之外的法治,而非包含自己在內的法治,那麼,何以解決?如何解決?荀況再次看向左右。

  「仁禮也!」

  「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哉!」

  伏念微微一笑,雙手交織又是一禮,師叔之前所言中,卻是漏了一點,那就是韓非師弟雖然提出了天下之法,但也看出了君王的獨特性。

  故而要用仁禮給予規範,如此,明悟儒家之道,教化萬民,輔以法家之學,此為儒家未來謀國之本。

  「內聖外王,滄浪無盡,伏念,你……進來進境頗大!」

  荀況讚嘆一語,身為儒家現任掌門,能夠妙悟這般,更領悟先賢所語內聖者,外王之道,已然獨樹一幟,師兄將位置傳給伏念,合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