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商君之法(上)

  第41章 商君之法(上)

  很快中蒼收拾情緒,笑道:「公子每每出驚人之言,真乃天縱奇才。」

  嬴政微微一笑:「老師,不知老夫人現居何處?」

  「能教導出老師您這樣的人,弟子也想親往拜訪,聆聽教誨。」

  中蒼笑道:「前幾年已經接到咸陽城了,不敢對公子言說教誨,公子若有閒暇之時,臣必掃榻相迎,與家慈恭候公子駕臨。」

  「好,見賢人不可輕往,過幾日弟子準備妥當再前往叨擾。」

  「公子言重了,公子願駕臨臣之寒舍,乃臣之榮幸,蓬蓽生輝,不需要準備什麼,臣也受不得。」

  「弟子與老師自不見外,只是此番乃是去拜訪老夫人,不能不慎重以待。」

  「老師切莫再勸。」

  中蒼不再就此事說什麼,轉而詢問嬴政學業:

  「公子,臣離開趙國之時留下的典籍不知讀了多少?」

  「已盡數通讀。」

  中蒼滿意的點了點頭,問道:「不知可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嬴政笑道:「自然是有的,只是核心道理弟子卻也明白,天下事殊途同歸,不過一生,一心,二字罷了。」

  「先求生,再求心,凡是行事,先考量這兩點,便可知成與不成。」

  「公子所言甚是,具體細節日後可再加探討,知其核心便足矣。」

  中蒼看向嬴政眼神,一聲讚嘆:「公子修身之為想必如今已經超過臣了。」

  「公子神光內斂,看似平平無奇,實則已然返璞歸真了吧。」

  嬴政搖了搖頭:「弟子也不曾與人動過手,不知道自己練的究竟如何?」

  「只是弟子越加習練,便越覺得老師傳授之功法博大精深,非是僅僅築基之用,實可受用終身。」

  中蒼哈哈一笑:「此功法乃是臣四方遊歷求學之時,遇一高人,見臣求學似渴,機緣巧合之下方才傳授。」

  「此功法以天地自然之道為師,自然可受用終身。」

  「只可惜臣天賦太差,又習武過晚,縱有如此功法,終究難有大的成就。」

  「公子天賦舉世無雙,學習這等功法才是天作之合,未來不可限量。」

  嬴政又是一拜:「弟子多謝老師傾囊相授傳功之恩。」

  中蒼回答:「此臣應盡之責,若非盡心盡力,豈能報太子知遇之恩。」

  「公子之天賦心性,臣心中自然知曉。」

  「如今又加了幾位高人共同教導,其餘的臣便不獻醜了,今後的學業,臣便專心教導公子秦法。」

  「秦法乃是大秦立國之本,以公子之前景不可不學,更不可不熟。」

  「另外臣也有肺腑之言要說,當今天下百家爭鳴,天下顯學雖號稱非儒即墨,然而大爭之世,還是要以法為重,大秦以法家學說為根基,此根基不可輕決。」

  「誠以之天下,無萬事不移之法;但法制變更,絕不可操之過急。」

  「無論儒法,可擇其優點而納,然而卻不可全權接納;縱有不合時宜之法,可慢慢修改,但絕不可貿然大改國策,有害而無益。」

  「弟子知曉此理,老子有云:治大國如烹小鮮。治國之事,戒急戒躁。」

  「公子聰慧,這些道理公子都明白,只希望公子時刻銘記於心。」

  「弟子謹遵老師教誨。」

  「公子可知為何自商君變法,大秦自弱國一躍可成為天下諸侯最強之國。」

  嬴政回道:「商君確立了軍功爵制,重賞重罰,恩威並施之下自有勇夫。百姓人人敢戰,自然戰力強盛。」

  「公子所言沒錯,但是為何其餘諸侯國不向大秦學習,一樣變法呢?」

  中蒼接著問:「商君之法乃是堂皇之道,並非陰謀之道,一切都是擺在明面上的;既然商君之法可以令國為之強盛,為何沒有人去學呢?」

  嬴政笑道:「因為學不了。」

  「其餘諸侯國,乃貴族治國,其關係盤根錯雜,新政損害貴族利益,必然難以推行。」

  「大秦之前國力疲弱,向東,被關東諸國屢屢打壓;向西,又有西戎為患;大秦王室貴族都在一起,諸多貴族並未分散下去,相對來說大秦的貴族勢力並不強盛,朝堂可以強制的把政令推行下去,這才是根本。」

  中蒼稱讚道:「小公子這是說到根兒上了,再好的制度實施不下去,也是毫無意義。」

  「每次變法,必然要損害極多已經擁有利益的人,想要讓他們把這些利益吐出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牽扯極廣,要死很多人,一個不小心甚至引起國之內亂,法沒變成就已經先亡了國。」

  「變法是為了強國,不是為了亡國,縱然看著國家逐步虛弱,被逐步蠶食,也徒之奈何。」

  嬴政調侃笑道:「正是如此,人不能為了治病把自己殺了。」

  中蒼哈哈一笑:「確實如此,公子可知商君變法的要點在何處?」

  嬴政毫不猶豫,堅定概括道:「廢分封,設郡縣,廢井田,改阡陌。」

  中蒼點頭認可,一臉讚嘆:「是極,公子真天才也!每每都能抓住問題核心。」

  又接著說道:「世人將商君變法,簡單概括為軍功爵制,實在是太小瞧商君了。」

  中蒼深嘆一口氣:「商君真乃天縱奇才,古今罕見!」

  「立法豈是簡單之事?需要立足實際,整套律法更要環環相扣,並且是可良性發展的,否則只會害人害己,誤國誤民。」

  「不然即便可以強行推法,只要不是可持續性發展下去的,便一定不能成功,一整套體質必須可以健康循環自己,如此方成。」

  「公子剛才已經說過了,變法的前提便是可以把政令推行下去。」

  「而這需要一套完善的官員體系,才能健康運轉。」

  「因為大秦當初的諸多貴族勢力並不強盛,也沒有太多的分封,所以大秦才有足夠的土地用作基礎。」

  「商君做的第一步就是先統一度量衡,只有先統一了度量衡,然後才能土地改制,廢井田,開阡陌。」

  「為何先統一大秦所有的度量衡?原先不只是天下各國度量衡不同,便是分封的貴族,所使用的度量衡也不相同。」

  「大家都知道度量衡統一才是最方便的,但是為什麼貴族都是用不同的量具?就是為了更好的盤剝百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