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都在交學費與秦法在天竺

  第705章 ,都在交學費與秦法在天竺

  聽到劉如意說了自己在塞琉古國的事情,劉恆和劉建驚訝無比,他們沒有想到塞琉古國的治理能力會如此差。

  倒是劉如意為自己的戰友說了幾句好話道:「誰也不是天生懂治理國家的,有了這些經驗之後,塞琉古國會好起來的。」

  期望都是比對出來的,要是把塞琉古國和大漢相比,劉如意會氣的想要殺人,但和大秦洲其他國家亂相相比,他愕然的發現塞琉古國居然還算是優等生。

  希臘城邦等小國在大同黨確立執政地位之後,他們也進行均田和工業化建設,這些大同黨成員以大漢為目標,建設國家的熱情高漲。

  但他們光有熱情卻沒有執政的經驗,制定了很多超出了他們國家承受能力的工業標準,大規模的建設各類工廠。

  大漢對外輸出的資本,從大漢歷55年不到500億,到大漢歷60年超過了千億。

  這看上去讓大漢對外出口紅紅火火,大量淘汰的機器可以收回三四成錢財的機器成本,又可以更換新式的電機設備。而大秦洲的各國也得到了工業發展的廉價機械,可謂是一舉兩得。

  但現實卻是大秦洲投資過熱,又有大漢在後推波助瀾,讓這些國家建設的遠遠超出他們的工廠,購買了太多的設備,這些國家不能合理的運用這些工廠實現資本的增值,反而出現大面積虧損。

  現在希臘城邦的一眾小國,債務激增,內部矛盾衝突激烈,大同黨執政的地位已經搖搖欲墜了,要不是他們當初均田獲得了農民的支持,在外還有大漢的支持,早就被貴族倒攻清算了。

  小國不好,大秦洲四個大國的情況也不怎麼好。

  羅馬因為對治理國家的分歧,夾雜了對元老清洗的不徹底,工業時代的紅利大部分被羅馬的元老們獲得,引起了羅馬公民的不滿,羅馬大同會分成了兩派,矛盾日漸加深,衝突不斷。

  埃及的大同神學會情況更差,克奴姆在得到盟軍培訓的新軍,以這批軍隊為骨幹,組建一支大同軍,花費了三年終於重新統一埃及。

  但大同神學會本就是三教九流夾雜形成的勢力,他們在治理國家的理念上也各不相同,取得了國家政權之後,很快就因為政治分歧重新分裂,趕走了舊軍閥,迎來了新軍閥,埃及的一切仍然沒有變化。

  相對情況最好的迦太基也出現了分裂的趨勢。迦太基人在凱爾特人三島投入了巨大的資源,終於把三島建設成為一個物資富饒的農業基地,而迦太基本土受到撒哈拉沙漠的限制,發展的反而不如凱爾特人三島,迦太基元老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把工業基地建設在迦太基本土。

  但工業投入太大,大量的財富流向迦太基本土,引起了凱爾特人三島本土勢力不滿,迦太基已經呈現分裂的勢頭。

  有這些勢力做對比,劉如意就沒有不滿了,好歹國家還在,交了學費之後,國家也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劉恆道:「當年我大漢的元老功臣最開始也不太懂治理國家,這方面太上皇做的就很好,用無為而治減少了治理天下的難度,又制定了政務流程,把處理政務分解的像流水線一般,複雜的政務變得簡單了,加上開國功臣又是從戰亂當中闖出來的英雄豪傑,他們治理國家上手自然快。」

  而後他看著自己兄長嘆口氣道:「三哥,你缺乏的就是和太上皇一樣的威望,在最開始的時候沒有制止他們亂政、」

  倒是劉啟感觸頗深道:「像三伯在的塞琉古國這樣才是世間的常態,我們大漢反而是一個異類的。」

  劉如意笑問道:「你的大名三伯都有所耳聞,聽說天竺人稱你為羅睺。天竺人都不敢議論你名,只敢用羅睺代替。」

  天竺更加靠近大秦洲,所以劉如意能知道天竺的消息,而這幾年劉啟在天竺的名聲非常大,甚至超過了天竺王徐愛軍。

  劉啟嘆口氣搖頭道:「天竺百姓沒有工業習慣,侄兒只能用秦法來改變天竺人的行為習慣了,要是有其他選擇,侄兒是不願意這樣做的,畢竟秦法在我大漢名聲已經臭了,侄兒也不想背負酷吏之名,但天竺保留的陋習有幾千年時間,不用嚴刑峻法,改變天竺人散漫的習性,天竺的工業化就不可能成功。」

  劉啟這批去天竺的漢吏,那可是感觸頗深,大漢吏56年的時候,新漢城在幾萬天竺勞工的建設下,完成了三通一平完的基建,而後就是他帶來了一批漢商,在新漢城建立棉布紡織廠,成衣廠,箱包廠,鞋襪廠等一大批和紡織業有關係的工廠。

  最開始的時候這些工廠來的並不多,只有他叔父帶頭的十幾紡織廠,投資也不大,除了他叔父劉友投入了三千萬之外,餘下的都是百萬,幾十萬的小廠,大家被天竺坑怕了,只敢用這樣的小廠來試水。

  而劉啟也明白,這個時候正是天竺千金市馬骨的時候,只要這批工廠賺到了錢,自然會有大量的商賈來到天竺投資。

  於是劉啟親自盯著這些項目,每個工廠開工他親自去剪裁,幫助這些工廠解決當地遇到的麻煩和生產資金問題。

  然後就是各種魔幻的事情出現了,什麼工人不注意衛生,廠房成為了廁所,污染了原材料,什麼去鄉下收購棉花,被當地豪強攔路打劫,或者是簽訂了合同又不算數,種種事情頻頻發生。

  這還是民間的問題,新漢城官場的問題也很多,因為劉啟對新漢城的定位是棉紡業為主的貿易城市,新漢城有專門的港口和海關,方便工廠生產的棉布,衣料,箱包,鞋襪等貨物出口到大漢。

  新漢城雖然是一個新城,但需要的官吏體系也是極其龐大的,劉啟他們這批漢吏也只是部門領導,中下層還是以天竺人為主。

  劉啟他們在知道天竺的吏治情況之後,就對天竺的官吏不抱希望了,短期內想改善一個縱橫萬里國家的吏治,他們知道做不到,但集中力量,只讓一座城市達到大漢吏治的水平,應該不算太難,於是劉啟請董仲舒把天竺最優秀的官員都集中在新漢城,而後他們再考核一部分天竺人為小吏補充,搭建了新漢吏的官吏體系。

  但這個體系卻讓劉啟失望了,他們腐化的速度超出了劉啟的想像,很快就掌握了天竺官吏的習性,無師自通的吃拿卡要攔,連劉遂運輸到天竺的紡織機都在海關卡住了。

  官吏海關的小吏表示,要加快進關的速度,他們需要一些錢財來作為潤滑,劉遂當即說自己是少府令劉啟的堂兄。

  但沒有用,天竺小吏表示,任何人想要進港口,都要花錢,劉遂也不想為這點事情麻煩自己的堂弟,於是本著閻王好過小鬼難纏的想法,給了這些小吏一點好處費。

  但他漏富了,人家投資天竺只有幾台機器,他卻是一船機器,這麼大的肥羊自然不能輕易放過。

  於是後面運輸機器的時候,這些人又表示,想要讓機器出港口,只能用他們專業的運輸隊,而運輸這些機器的價格居然比大漢碼頭都要高三成,要知道大漢工匠的俸祿是5000錢,而在天竺工匠的俸祿是500錢,這擺明了是吧他當冤大頭來吸血了,劉遂想要自己請工匠運輸機器,結果這些人進不了碼頭,連他的機器都被扣押了。

  劉遂怒極而笑了,直接找來了劉啟才把自己的機器弄出來了。

  經過這次的事件,劉遂有的無奈的對劉啟道:「大漢都在說天竺不是做生意的地方,為兄這次總算是知道,什麼叫閻王好過小鬼難纏。這機器總算是運來了,回頭為兄就派遣一個掌柜來天竺做廠長,真難為你在這樣的地方做少府令了。」

  而後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天竺。

  這事情讓劉啟勃然大怒,這些天竺小吏算是打他臉了,他當即把這些貪污受賄的小吏抓起來抄家。但這裡是天竺不是大漢,他能找的還是天竺的小吏來接替海關的位置,而新漢城也不止這一個問題,而是幾乎什麼地方都有問題,這裡除了名字不天竺,其他地方還是和天竺一樣,而這是劉啟不能容忍的。

  劉啟只能一個個解決這些問題,先是他這個少府令趕出搬到新漢城,並且自己親自擔任城主,而後開啟了對天竺的全面改造,對天竺人不講衛生,他對這樣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只要發現一起這樣的事件,在公開場合抽鞭子,並且要掏三天的廁所,哪怕你是丟三片葉子也要三鞭子。

  對於攔路打劫的豪強,命令寧成把當地豪強抓住,罰沒這些豪強的家產,而後更是自己親自幫助這些工廠購買原材料,儘量減少他們和天竺人的階層,只讓大漢商賈完成生產和出口這兩項任務了。而對於工廠,他招募了從大漢回來的天竺人,並且對他們進行軍事化管理,除去她們天竺人的陋習。

  對那些貪污腐化的天竺小吏,他還通過寧成招募了大量法家門徒,加大漢吏的比例。

  而後和他們討論如何改變天竺人的陋習,最後這些人無奈的發現,想要改變天竺人貪,懶,奸,滑的習慣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寧成卻不屑道:「天竺人算什麼,當年秦人也是勇於私仇,怯於公戰,我法家也不是改過來了,暴秦強悍名震六國。」

  鄭莊愕然道:「你想要在天竺用秦法?」

  這次連董仲舒的神情都難看起來了,本來他就因為在天竺改革,儒家內部有不少人認為自己是叛徒了,再在天竺用秦法,他這個儒家學者只怕變成法家學者了。

  而且暴秦在大漢的名聲可不怎麼好,發家要甩掉歷史的包袱,始皇帝和大秦就是最好的背鍋俠,所以秦律的名聲自然也不好,在學界幾十年來一直是口誅筆伐的。

  寧成露出興致勃勃的表情說道:「矯枉必先過正,我們想要除去天竺人貪,懶,奸,滑的性格,就必須要嚴刑峻法,在這方面秦律可是集大成者,天竺人要是真變得和大秦百姓一樣老實,我們想要建立的工業化就算是成功了。」

  最後鄭莊和顏異反對。但寧成,劉啟,劉賢卻贊同,董仲舒思考幾天後,決定新漢城就交給劉啟了,他就裝著看不到這些。

  於是劉啟,寧成和劉賢三人商議在新漢城用的法令,自然不可能是完全照搬秦律了,畢竟那就是一套戰爭的體制,而且殘害肢體的酷刑也太多了,天竺本就優秀的工匠不多,要用這套法令那更就沒人做事了,天竺這裡並不需要戰爭,需要的是工業建設,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三人討論之後,在漢律的基礎上,學習秦律的優秀經驗,對天竺人的衣食住行,都做了細緻的要求,對天竺人工作,種地,走路,乃至於一天的生活,全部管理起來,並且制定了嚴格的法令,觸犯這些法令者,一律是鞭刑加勞役。

  對貪污腐敗的行為更是零容忍,貪污超過800錢就要服10年刑期,超過萬錢就要服二十年刑期。並且由寧成組建新漢城的監察系統,天竺人只要敢貪污,就當是給新漢城增加免費的勞工,當然在這樣高額的處罰之外,在新漢城為吏的天竺人,俸祿是天竺本土的10倍,做的好還有獎金,突出的就是一個重獎重罰。

  對於工匠也是這樣,做工的時候出現疏漏,皮鞭伺候,不講衛生,皮鞭伺候,偷懶懈怠等等行為,直接皮鞭伺候,打的你不敢犯錯。

  寧成更是興奮的研究出特殊的皮鞭,可以打到人身上很痛,又不會出現太重的傷勢,即便有傷也會很快痊癒,於是在新漢城信奉的就是皮鞭之下出好工匠的制度,天竺人貪,懶,奸,滑等性格沒有了,不講衛生等惡習也全部改變了,一個個老老實實上班,踏踏實實回家。

  任何人都想像不到,消失了幾十年的秦律,居然通過這樣的方式出現在,這讓法家巨頭對天竺發生的事情極其關注,甚至派遣了不少法家的精英去協助劉啟。

  而經過這樣一番的改革之後,新漢城的面貌煥然一新,天竺的百姓也開始變得,民風淳樸,穿著得體,百姓開始講信用,不會像以前那樣滿嘴謊言。

  新漢城的小吏都嚴肅謹慎,執法嚴格,廉政成風,不結黨營私,辦事效率高,各種吃拿卡要的行為不說完全杜絕,但只要舉報了,就會馬上處理,投資在新漢城的豪商,驚訝的發現,天竺其他地方雖然還沒有改變,但在新漢城已經做到比大漢本土還要高效廉潔了。

  當然這些和商賈都沒有多大關係,最重要的是經過這一番改變之後,新漢城的營商環境變好了,他們在天竺的投資一年可以收回一半的成本。

  能賺到錢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而且他們吃驚於在天竺營商居然如此賺錢,一個利潤非常低的紡織業,在天竺居然可以增加好幾倍的利潤,達到五成以上,小的工廠利潤翻一番的都為數不少,其利潤已經追上甚至超過了大漢的高新產業了。

  原因也很簡單,服裝紡織業本就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而在新漢城,女工和工匠的俸祿只有大漢的十幾分之一,加上劉啟儘量在基礎設施和產業上追趕大漢,天竺本就是棉花的原產地之一,可以獲得大量優質低價的棉花,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天竺生產的布匹,衣服,箱包,鞋襪等棉紡織品,物美價廉,比大漢本土低一半以上不說,利潤好高了一倍。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大漢本土雖然有完善的產業鏈,先進的機器,但大漢本土工匠的俸祿太高了,尤其是會稽郡,紡織女工的俸祿普遍達到8000錢,優秀的破萬錢也是常態,而在天竺女工俸祿只有500錢上下,十幾個天竺女工的俸祿才能抵得上一個大漢女工,在人力成本足夠低的時候甚至能拉平機器的差距。

  像徐凡來的世界,本來白頭鷹和倭國已經開始在研究工業機器人以減少人力成本,但天朝工資的差距,直接讓千禧年那個時間段的機器人產業直接遭受到重創。那些資本家發現與其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去研究工業機器人,不如把工廠轉移這樣更加賺錢。

  而在這個世界,天竺棉布和天竺的紡織品開始橫掃大漢江南地界,賺錢了的大漢商賈紛紛加大了對新漢城的投入,第二年新漢城就增加了上百家和紡織業有關的工廠,大漢投入在新漢城的資金超過了3億錢,第三年又增加一倍的紡織工廠,到了大漢歷60年的時候,新漢城已經有大大小小上千家和紡織有關的工廠,每年的出口額高達上百億,而且還處於快速增長的階段。

  而新漢城快速發展,天竺的棉花終於不用以原材料的形式賣給大漢,而是買利潤更多成衣製品,同時這上千家紡織廠,僱傭超過了十萬女工和工匠,雖然他們的俸祿只有500錢上下,但在天竺,這已經算是很高的收入了,夫妻兩人做工就可以養活全家過上吃肉的生活。

  而且劉啟為了減低天竺工匠的生活成本,幫助他們建設工匠小區,從天竺本土購買價格低廉的糧食,從衣食住行上解決工匠的後顧之憂,只要天竺人在新漢城有一份工作,就算是中產的生活了。這也是新漢城管理的如此嚴格,甚至嚴苛,但每年依舊有大量的天竺人湧入這座新興的輕工業城市。

  當然因為劉啟的嚴苛,在新漢城動不動就違法,受到鞭刑,以至於劉啟在天竺的名聲非常差,都以天竺神話當中最殘暴的羅睺來代替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