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各國大同黨上台
鄧通看完東海郡這幾年的經濟數據後笑道:「東海郡的經濟發展並不算差,能排進我大漢的前十,在二線郡當中也算是中上了。」
鄧通這可不是客氣的話,東海郡有三所學府,每年能培養上萬學子,年生產的鋼鐵常年超過了百萬噸,在大漢郡縣當中可以排在第8位而且距離第四也就是十幾萬噸的差距,就以增加的效率來說,超越第四也要不了幾年,而且東海郡的有色金屬冶煉可以追上大漢的一線大郡,紡織業,食品加工行業也不差,更加不要說其航運行業極其發達,全郡有五個碼頭,兩個造船廠了。
申屠嘉道:「但對比陳郡,會稽郡,甚至臨淄郡就差太遠了。」
鄧通淡然一笑,東海郡每個產業都不差,但也只是不能算是不差,距離最頂級的就差點不止一點,他說道:「郡守想要東海郡可以追上會稽等大郡,只能發展有自己特色的產業了。」
「特色產業?」
鄧通道:「天子命我少府制定一個工業發展計劃,這其中電器行業是重中之重,而在電器行業當中,有關於電氣類,無線電等行業大漢其他郡縣對這些新興產業了解甚少。
在電器行業當中,大漢所有郡縣都處於同一個位置當中。要是東海郡集中力量發展電器產業,或可在大漢郡縣當中脫穎而出,成為大漢新的產業中心。」
申屠嘉眉頭緊皺道:「電氣產業,無線電行業,就是製造電燈?」
鄧通道:「不光是電燈,還有無線電報,有線電話,留聲機,無線廣播等等~~~~,電氣行業是一個很大的類別。」
「老夫等人跟不上時代,對這些東西了解的也不多,而且東海郡也沒有這方面的人才,這要如何發展?」
鄧通道:「所以郡守在這次的賢者大典上要為東海郡申請一個電器學院,沒有人才電器行業是不可能發展起來了。」
他想了想道:「郡守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太上皇建立的國家實驗室去看看,必定會大有收穫。」
申屠嘉是一個行動派,他馬上道:「就現在進入去看看吧。」
「諾!」
鄧通開著汽車,向著墨子學院方向航行。
申屠嘉有些詫異的看著這全新的汽車道:「這就是韓安國他們到處送的汽車?」
鄧通點點頭。
申屠嘉問道:「的確是比拖拉機蒸汽車實用多了。我們東海郡能不能也學著生產汽車?」
鄧通道:「很難,陳郡已經掌握了大部分汽車工藝專利,甚至都建設了汽車生產線,其他地區還能和陳郡爭鋒,但東海郡距離陳郡太近了,是不可能競爭的過機械製造發達的陳郡的。」
東海郡的機械製造行業就受到陳郡的壓制,這不只有幾個小型的拖拉機廠產能也不高,其他機械的需求也是就近購買陳郡貨和會稽郡貨。
汽車就進入了墨子學院的國家實驗室外,兩人進入實驗室當中。
鄧通帶著申屠嘉來到電器實驗室當中,申屠嘉這一臉愕然的看著這個未知的世界了,他在這裡看到各種管線和各種散發著各種顏色的電燈,還有一個把手一樣的東西居然可以傳出人聲音,這嚇了他一跳,他還以為有人躲在這個把手當中。
鄧通解釋道:「這是電話機,朝廷打算用這個機器取代現在的有線電報,以後千里之外的人不但可以用文字聯繫,還可以通過這個機器在千里之外對話。」
申屠嘉驚訝道:「鬼斧神工,墨家技巧果然名不虛傳。」
但走了幾步,他驚訝的看到一個鐵喇叭居然會自己放歌。
「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
「這是太上皇的歌?」
鄧通道:「這是留聲機,我們墨子做實驗的時候發現,實時通電之後可以留下人的聲音,而後我們墨家大匠根據這個原理,把磁石做成一個磁碟狀,通電記錄聲音,再用這個大喇叭來放大聲音,就做出這種紀錄歌聲的留聲機。」
申屠嘉感嘆道:「大漢的發展太日新月異了,我等稍微懈怠就落後了,活到老學到老,果然是至理名言。」
而在實驗室當中,大匠們做著自己的實驗,一個個非常忙碌。
「鄧通,你這個大忙人怎麼有空來我們這裡了。」墨家大匠楊明看到老朋友笑問道。
鄧通道:「給你帶金主了。」
他馬上介紹道:「這位是東海郡守申屠嘉,他想要在東海郡發展電器,無線電行業等產業。」
而後他繼續對申屠嘉解釋道:「這位是我墨家大匠楊明,有關電器方面的研究他是最深的一個,這些年申請有關無線電的專利,占據電器行業的四分之一,郡守想要發展無線電,電器行業可少不了楊大匠的幫助。」
申屠嘉馬上行禮道:「我東海郡願意資助先生的研究,還請先生給老夫一個機會。」
楊明道:「某的這些發明前景未知,未必能給太守您帶來利益。」
從徐凡建立國家實驗室開始,這就是大漢最大的燒錢利器,實即便有徐凡支柱,後面有朝廷支柱,但錢是一直不夠花的,徐凡為了調動民間資本用於搞研發,學習了天使投資的制度,熱意讓大漢的富商他們賺錢。
雖然有徐凡開外掛,大漢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間隔非常多,大漢的科技發展的也非常快,但即便是這樣,這些大匠他們的發明有九成並不能帶來太大的經濟效應,投資成功因此暴富的人雖然有,但大漢的富商因此吃虧的可不在少數,投資一百個項目真正能賺錢的可能就幾個,甚至有可能一個都不賺錢。
有新金主給自己投資楊明自然熱意,但這話他卻要提前說好,要是抱著發財的目的投資了他的實驗室最後虧本了,雙方鬧翻了反而不美了。
申屠嘉大氣道:「只要我東海郡能成為大漢電器產業的中心,花錢算不得什麼。」
東海郡也就是比不上大漢一線,洛陽成都等頂級二線郡城,但它本身吃到大航海時代的紅利,也是極其有錢的。
而且就是因為有大航海時代帶來的紅利,他們更清楚抓住風口的重要性,東海郡要是能在這次產業升級當中占據領先地位,未必不能取代會稽郡的地位。
大漢歷55年10月15日,長安城,建章宮。
瑩瑩的滿月高掛天空,建章宮內依舊燈火通明,更有無數漢吏忙碌的搬運文件,大漢的上級不但是地方郡守總結一年成績的時間,也是大漢天子總結自己一年成績的時間,所以他也像無數漢吏一樣忙碌。
不過他看到成績還是很欣慰的,從建立了全球聯盟國這個國際組織之始,大漢可以通過它來調整全球的產業,讓全球化的大網深入到更多國家和土地,而在這張大網中心的大漢,它擴張了海外市場,獲取更多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獲得了最豐厚的利潤。
盟軍和匈奴國的戰爭結束之後。大秦洲內部的紛爭開始變得激烈了。
最開始發生激烈變革的就是埃及國,當初克努姆派遣了五千士兵加入聯軍,這些士兵經過周亞夫一年多時間的訓練,一年多的實戰,已經成為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他們在結束戰爭返回亞歷山大城之後,成為了大同神學會最堅定的支持者。
克努姆靠著這些士兵,消滅了盤踞在亞歷山大城的是個割據的軍閥力量,總算是把埃及這座最大的城市掌握在大同神學會手中。
有了亞歷山大城為根據地,大同神學會終於不是漂浮的浮萍了,而是有了地盤,有了財政的革命勢力,尤其是亞歷山大城是埃及最大的城市,其財政收入占據了埃及的四成以上,占據了亞歷山大城的大同神學會,成為了埃及最強大的軍事勢力。
克奴姆以這批盟軍為根基,建立軍事學院,擴充軍隊,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一場統一之戰已經是蓄勢待發了。
而在亞細亞半島變革這相對緩。這裡小國林立,因為土地富饒,文明發展的早,在整個大秦洲是最富饒之地,在大漢的勢力還沒有深入這塊大陸的時候。爭奪亞細亞半島就是大秦洲霸主必定做的事情。
當年羅馬人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霸權,下一步的計劃正是要征服這片富饒的土地,結果漢人來了直接打斷了羅馬人稱霸的腳步,逼著他們只能向北開拓那些貧瘠的土地,認當地的高盧人日耳曼人為兄弟。
大漢帶來的變化本就在激烈的衝擊希臘等小國的傳統秩序,這些小國的國王和貴族,靠抱大漢的大腿,這才沒有上斷頭台。
但盟軍士兵戰勝匈奴人,加上死在他們手中的塞琉古貴族數不勝數,他們見多了貴族貪生怕死又醜陋的嘴臉,這些退役歸鄉的士兵對貴族的崇拜徹底被擊破了,加上他們又見識到了一個沒有國王和貴族的新生國家,這些士兵的內心也開始蠢蠢欲動,想要改變自己國家的現狀。
他們被大同會成員組織起來了,打算在自己的國家也建立一個沒有國王和貴族的世界。
而這股風潮被希臘小國國王了解,他們轉身出賣了本國的貴族,或者是和這些貴族聯合起來,向著大同會成員妥協,和他們商議建立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而且他們的說辭還非常誘惑人,說漢是天下最強大的國家,他們的制度也是天下最完美的制度。
但大漢有皇帝,也有貴族,大漢的皇帝是百姓推舉上去的,貴族是因為他們建立了功勳,大漢的皇帝以土地封賞這些貴族,這不就是天下最完美的制度。
我們的國家這些一樣不缺,只是缺少代表民意的賢者會而已。我們完全可以把元老院制度改一改,再以執政官為國家的領導人,這不就是完美複製了大漢的制度。
大家都是同族的人,何必殺的血流成河,平白讓外族人占了便宜。塞琉古國本是人口眾多,土地廣袤的大國,但就是因為內戰,讓匈奴人占了便宜,差點連國家都給匈奴人滅了。
有句老話說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這話有道理,但不完全。只要看兩宋明末的歷史,大家就會發現地主階級也有軟弱性,面對滿足的鋼刀他們非常懂得妥協。
而看了五胡亂華的歷史,大家就會發現門閥士族也有軟弱性,以前當他們奴隸的胡人,他們也會非常從心的跪倒在這些人腳下當他們的奴隸。
這話應該說統治階級也有軟弱性,當他們發現自己面對一個不能戰勝的敵人,他們就會褪去兇殘的面目,和這些敵人同流合污,以保全自己的權勢。
而希臘地區的大同會成員,他們沒有經歷太過於激烈的鬥爭,犯了幼稚病,對比一下大漢的制度,居然還真認可了這些國王的說法,放棄了武裝奪權的打算,也放棄了清洗貴族的想法,而是想通過元老院的文斗,以不流血的方式改變自己的國家。
當然這些大同會成員比歷史線上的那批人運氣要好,這個世界有大漢在推廣大同之治,沒有其他實力和大漢對等的強國來爭奪霸主權,他們的後面有大漢支持。希臘地區的國王和貴族,只能放任大同會成員上台,而後推行均田制度,發展本國工業。
這樣的變革雖然不徹底,但從現實意義上來講也是推動了大秦洲的進步,大同會成員都是工業黨,當政就要提升生產力,而這些國家要發展工業化,這必須要購買機械,全球能購買到物美價廉的機械只有大漢了,這又帶動了大漢全球市場的增長。
截止到大漢歷55年10月,大漢本土的出口額突破了3500億錢,比去年增長了一成五,進口的貨物增加了2成,但因為價格的因素,進口而只有增長不到一成,進口的貨物總價格2700億錢,大漢入超800億錢,加上大漢出口的大部分都是二手機械設備,以最小的代價完成設備更新,這遠不止入超800億錢所能顯示的。
當然全球其他的國家也沒有損失太多的貴金屬,大漢此時追求的並不是入超,因為這種方式是不可持續的,更加不利於大漢組建全球化市場,大漢追求的是全球的貿易平衡。
因為工農業剪刀差的關係,各國和大漢的貿易天然就處於弱勢,那大漢又不可能學後世白頭鷹的方法,自廢武功靠金融吸血來支撐全球的霸權。
張辟疆就想到了用購買勞動力的方式來平衡全球的貿易,今年大漢發了50多萬張勞工證,讓大漢國內整體的勞工數量突破了三百萬。
這些外來務工者,有一部分是高精尖的人才,但絕大多數卻是普通的青年,他們來大漢從事一些打掃街道,修繕下水道,在鐵路,公路在工地上忙碌,在崇山峻岭中為大漢開掘隧道,在礦洞中為大漢挖礦石,在工地上為大漢的百姓修建房屋,乾的都是一些髒活,累活,重體力活。
但即便是這樣,這些青年也願意做,因為除去吃穿用度之外,他每年可以積攢3萬錢帶回自己的祖國,維持一家老小在他們本地能過上相對富裕的日子,同時也在為自己的國家積累一筆不小的外匯,還幫助大漢平衡了全球的貿易,讓大漢組建的全球工業化的體系變得更加穩定繁榮。
就從目前來看,大漢組建的這套全球化的貿易體系,是符合此時全球生產力的發展,是相對進步的。
因為大漢進出口已經連續三年時間增長突破了兩成以上,而更新了生產效率更高的設備之後,大漢產業進入了新一輪增長時期,在出口,投資這兩輛馬車帶動下,大漢經濟開啟了新一輪的增長,財政收入連續三年增長超過了三成成,大漢在本就財政收入極高的基礎上三年翻了一倍。
增長的財政收入再次超過了大漢的福利開支,幾年前他都覺得難以發放的養老金,但對現在的大漢財政來說還可以承受。大漢因為這次的產業升級,經濟增長提升,再次進入了一個黃金髮展時期。
徐愛民批改奏章到了深夜,尚書令李強卻沒有繼續的奏章,而是勸說道:「陛下,已經到10點了,您應該休息了。太上皇說過身體才是治理國家的本錢。」
徐愛民看了看座鐘道:「原來已經這麼晚了!」
對於作息的規律,徐愛民是非常聽自己父親的話的,畢竟自己父親活過了80,從古到今的歷代帝王當中,除了那些傳說當中的神話人物,就屬自己父親活的最長久,而且還不光自己父親一個人活的久,大漢的那些開國功臣,只要不是當年在戰爭當中有暗傷的,普遍都活過了七八十歲,張蒼老丞相更是剛剛過了九十大壽。
而這些功臣如此長壽,普遍都是按照徐凡制定的作息規律生活,所以在大漢民間也有流傳,太上皇才是真正獲得的長壽秘訣之人,要不然的話這些功臣不可能活這麼久。
徐愛民還想要多看大漢的變化,自然想要多活一些歲數,於是他聽了李強的勸解,放下了這些奏摺,結束了一天的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