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官營危機與劉氏豪門
出了皇宮之後,晁錯找到賈誼,他得到賈誼回長安的消息立馬趕過來。把他接到自己家居住,雙方在酒足飯飽之後,晁錯把自己的調研報告交給賈誼看。
賈誼驚訝道:「陳郡官營二十年調查報告?」
晁錯點頭道:「從前丞相周勃在陳郡進行官營變法,到今年已經超過了20年,官營的好處顯而易見,陳郡的農業產能增加了兩倍,工業增加了五倍以上,其中鋼鐵行業的產能增加超過了十倍,陳郡實現了工業人口比農業多,這些都是因為官營的控制全產業鏈帶來的飛速增長,但這世上的事有利就有弊,20多年的官營其中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
陳郡這20多年飛速發展,工農業產值的快速提升,但後10年發展的尤為快速,這是因為大漢開始建設西域鐵路,遼東鐵路,江南鐵路之後,大漢其他各地的諸侯也有修建鐵路的興趣,於是南洋的諸侯,南中的諸侯天竺甚至匈奴新大陸地區,也有或多或少的實驗性質的鐵路。
從那段時間開始,整個世界都形成了一股修建鐵路的浪潮。今年光大漢,匈奴,天竺三國修建的鐵路就超過了上萬里,光這些鐵路耗費的鋼鐵數量就大致在300萬噸左右。
鐵路帶動了鋼鐵行業的快速發展,所以這十年也是鋼鐵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陳郡靠著全產業鏈,能把鐵軌的價格壓到質高價廉,同時又能賺取產業鏈上大部分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像鋼鐵這樣的重工業,統合全體的規劃比無序發展更加快速。
曾經靠著官營的布局優勢,在這20多年時間鋼鐵行業擴張了10倍,造就了陳郡的黃金髮展時代。
而鋼鐵行業快速擴張又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快速擴張,於是曾經的工業人口第一次超過了農業的人口。一個鋼鐵工人的收入普遍是超過了6萬錢的,靠著鋼鐵業的大發展,陳郡達到了富裕社會的標準。
同時南方大規模普及基建兵,又和工業的快速擴張有關,大漢每年在一個郡擴張幾千義務兵,花費其實不算太大,但難的地方在於安置這些士兵。
而鋼鐵業的興盛,又需要大量有紀律,能吃苦耐勞,有一定技能的工匠,而受過訓練,幹過基建的士兵是最好的鋼鐵工人。
於是靠著鋼鐵行業的大爆發,對鋼鐵功能需求巨大增長,大漢朝廷實現了,基建兵的快速擴張。
現在大漢朝廷的基建兵有60餘萬,每年要安置20餘萬的士兵,這些士兵其中一半被分流到新大陸,另一半則被分流進以鋼鐵行業為首的重工業當中。
這兩方面甚至有點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意味,因為鋼鐵行業大發展需要大量優質的工匠,所以朝廷才能順利推進基建兵體系。
但同樣因為基建兵的數量龐大,每年需要安置十幾萬的退役士兵,鋼鐵行業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就業崗位,於是鋼鐵行業被迫也需要不斷的擴張,而想要鋼鐵行業擴張,就目前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建鐵路。
但去年匈奴爆發危機,對大漢的鋼鐵行業來說是一個警醒,幾十萬噸鋼鐵市場的缺額,瞬間就引起整個行業大面積的虧損。
晁錯發現大漢這些快速發展的重工業中心,經歷了10年黃金髮展歲月之後,這些重工業中心不約而同遇到了產業升級的問題,一方面是需要對各種機械設備的升級,還有一方面則是需要對工廠管理的升級。
晁錯無奈道:「現在的鋼鐵行業發展太好了,只要能製造出鋼軌,立馬就能賣的出去,很多賣鋼軌的二道販子就住在鋼鐵廠附近,和鋼鐵廠的管事打好關係,就為了讓自己的貨能早點到手。」
「有道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生意太好做了,那些工廠缺少競爭力,這些工廠從上到下都有很多的問題,在高層那些工廠的管事,喜歡在酒桌上談生意,不會自己觀察市場,而且還喜歡安插自己的親信進入工廠,造成工廠人浮於事,效率下降。」
「而工廠工匠大匠群體也有問題,大匠們不願意學習,不願意研發產品,這些年我大漢新式鋼鐵的種類有明顯下降,新式高爐研發也極其緩慢。」
「因為接受了太多的關係戶,工廠當中人情往來太嚴重,有太多不合格的工匠進入工廠,這些關係戶磨工時,帶壞風氣,工廠的效率開始下降,保持鋼鐵廠規模增長,利潤減少。」
「去年匈奴發生經濟危機,導致大漢一下子少了幾十萬噸的鋼鐵市場,當時陳郡鋼鐵行業的利潤就急速下滑,好在朝廷及時出手,匈奴國的經濟危機得到了快速解決,這才一切恢復了原樣,但同樣也掩蓋了問題。」
晁錯嚴肅道:「陳郡已經到了不得不變革的時候了,現在變革朝廷還能掌握主動權,能把損失降到最低,但如果等到鋼鐵行業大面積虧損,那就要所有人都要忍受變革的陣痛了。」
賈誼聽完晁錯的話震驚無比,要知道官營經濟是他們法家看家本地,法家能這麼快甩脫秦末的影響,就是因為法家在工業時代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要是他們立身之本都出現錯誤了,那法家就要註定消亡了。
他仔細看那晁錯這裡所有報告,但他即便是看的再仔細,也不讓晁錯能更深入了解這其中的問題。
於是賈誼問道:「面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方法?」
晁錯道:「要改變陳郡現在人浮於事的情況,我認為要建立一個領導中心,現在那些官營鋼鐵行業的情況就是能管的人太多了,導致了所有人可以管,但卻沒幾個人願意負責的情況。」
「就以鋼鐵行業為例,朝廷少府能管,地方的郡守也能下達命令,鋼鐵廠的東家能,下面的工匠也能提意見,能發表意見,能影響鋼鐵廠的人太多了,這反而導致了工廠的廠長難以做出一個合格的決策,因為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太多了。」
「我的想法是斬斷這些影響,推行廠長負責制,當然對應的是得到了這份權利也要承擔這份責任,要做到全責對等。」
賈誼深入思考半天后搖頭道:「這份權責對等不起來,私人的工廠,那些廠長只要做的不好,倒閉的就是自己家的企業。但官營工廠,有朝廷股份,有工匠股份,有東家股份,但廠長卻沒有多少股份,朝廷也不能因為一個工廠倒閉就真槍斃一個廠長,肯定會出現廠長以權謀私。朝廷鞭長莫及,難以監管,工匠沒有權利監管不了的問題。」
晁錯深思半天之後,無奈苦笑道:「只能兩害取其輕。」
大漢歷40年10月5日,長安城,沛侯府。
劉如意看著這個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不由得激動大吼道:「乃公回來了。」
沛侯府的管家聽到這聲音,跑出來看到劉如意激動道:「三少爺,你回家了。」
而後管家一把接過劉如意的行囊,同時命人去通知劉肥,劉恆他們兄弟。
劉如意問道:「家中沒有人嗎?」
管家道:「現在朝廷開上計,賢者會,諸侯大會,大少爺忙著招待各地的諸侯,侯爺今年剛剛生一個嫡子,今年諸侯大會就派遣了一個使者,四少爺也忙著處理內史政務,五少爺外出訪友了,六少爺,八少爺他們去匈奴國家族的生意,據說匈奴國那邊有大生意,具體老朽也不懂,七少爺還在護衛陛下安全,還有幾位孫少爺不是家裡安排的差事,就是在學府學習。」
說到這裡管家還是一臉自傲,大漢雖然權貴家族眾多,但像他們沛侯府,在大漢之外有諸侯國,在大漢內兩千石官員就有兩個,文武都有發展,還有一個是天子的護衛,學界也有一定影響力,大漢內也有家族的工廠,這樣全面發展的權貴家族,整個大漢就很難找到第二家了。
劉如意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道:「我倒忘了,這個時候是大哥他們最忙的時候。」
管家上下打量劉如意問道:「聽說三少爺你去大秦洲和異族國家打了一戰,沒有受傷吧?」
劉如意沒好氣道:「白去了一趟,戰場在海上,立功的也是海軍,我連一個敵人都沒有遇到,這幾年去炎洲都督所,說是去當兵,但做的事情,不是去開荒,就是當夫子教導那些異國種地,還真一點沒辜負我大漢軍隊走在哪種在哪的傳統,我這一輩子種的地都沒這幾年多。」
管家安慰道:「三少爺你30出頭就已經是都尉了,還有的是機會,遲早會成為將軍的。」
劉如意嘆口氣道:「現在想當將軍難呀,大秦洲已經是衝突最激烈的地方了,但他們的強國也只能招募幾萬士兵,一打敗仗就馬上投降,這種情況想建功立業不容易啊。」
長安縣府衙。
劉恆也在寫自己的報告,他這次和天子一明一暗巡視中原,不但看到了中原農社發生的亂象,還看到大漢農社的其他問題,他這段時間一直在上計找數據,再結合自己在中原看到的情況,打算寫一篇關於大漢鄉里問題的奏摺。
大漢這些年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當中,城市產業發展迅速,人口增加,百姓富裕,但在鄉村當中卻出現了組織渙散,朝廷的力量衰退,出現大量退出鄉里的情況,地方上豪強開始崛起。尤其是這幾年朝廷對大漢的鄉里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這些資源被大漢鄉村崛起的豪強看上,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或者是掌握朝廷政策的支配權,為自己謀利,導致出現劣幣驅趕良幣,大量想要在朝廷身上吸血的豪強,開始重視鄉里的職位,這種情況經濟越強的郡縣,情況越嚴重,沿海郡縣,我大漢亭里制度完全渙散,出現豪強把持鄉里的狀況。
大漢鄉里民主制度,賢者制度實行的情況與設想不同,反而被鄉里大家族把持,在鄉里當中出現官職集中在一個家族的情況,甚至幾代都是里長的情況,在中原鄉里非常常見。
劉恆把自己在中原鄉里看到的幾種情況原原本本的寫出來,同時他還是有點失望的,這幾年他在長安城實行市坊民主,但做的還不錯,同一個小區的人也能為自己的生活建言建策,業主會可以自己管理自己,極大減少了朝廷在基層上的開支,他本來非常看好這個模式在,在長安城幾縣也推廣的不差,但推廣到鄉里很快就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了。
果然每個改革都沒有那麼容易,任重道遠。
劉恆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自己的家。
卻發現家裡已經是燈火通明,剛進大門他就聽到自己三哥爽朗的大笑和大哥的笑聲。
「恆弟,你回來了!」劉如意看到劉恆臉帶笑容道。
「三哥,你從大秦洲回來了!」
劉如意笑道:「請了一個月的假,回來看看你們。」而後他看到劉恆疲憊的神情責怪道:「天子都說了8小時睡覺,8小時工作,8小時屬於生活,政務都是做不完的,又何必拖到這麼晚回來,你就應該學學大哥,你看看大哥5點鐘下班,政務就不會拖到5:30。」
劉肥沒好氣道:「亂說什麼,像你大哥這樣的才是沒出息的,恆弟才是深受天子的重視,現在已經是長安令了,比某這個大哥出息多了。」
劉肥今年52年了,這些年沒有大功也沒有大過,是漢吏體系下一顆普普通通的螺絲釘,因為大漢晉升體系主要面對像新大陸,大漢邊疆貧苦之地,江南開拓之地,在這些地方為官為吏才晉升的更快,而像長安,關中這樣的富裕地區,除非才幹特別突出,不然想要提拔極其困難,沛侯府雖然有關係,但他一個弟弟成為兩千石的都城縣令,一個成為都尉,還有一個成為陛下的護衛,大漢的丞相看到劉家這些子弟,也不好繼續提拔劉肥了。
於是劉肥到現在也就是一個千石漢吏,沒有意外他將會待在這個位置退休,但劉肥卻不在意,劉邦因為長年在外,這幾個弟弟都是他看著長大的,說他是亦兄亦父也不為過,這幾個弟弟有出息了,他就心滿意足了。
沒多久,劉恢,劉長也回來了。
劉長欣喜道:「三哥,聽說你去打仗了,給我帶了什麼戰利品過來嗎?」
劉如意道:「仗沒有撈到,都被海軍打了,不過不過我在大秦洲一個大城市買了一把大馬士鋼刀,材質數量不如我大但在外面鑲了寶石,看上去蠻漂亮的。」
說完劉如意去自己房間把這麼好的禮物拿出來,先給劉肥幾塊寶石道:「這是大秦洲的寶石,給襄兒他們把玩的。」
而後他又給劉恆和劉恢幾本書籍道:「這是我從大秦洲最大的圖書館,購買的幾本大秦洲書籍,知道你們愛看書籍。」
而後劉如意又拿出他說的大馬士鋼刀。
劉長接過長刀笑道:「外面倒是漂亮,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外強中乾。」
他拔出長刀,刀身花紋極其漂亮,劉長越看越滿意,他跑出去道:「我去試刀。」
劉如意笑道:「長弟,還是這樣。」
而後他又看向劉恆和劉建兩人問道:「你們這兩年在長安情況如何?」
劉恆淡然道:「還是在為大漢做事,為百姓服務。」
劉如意豎起大拇指道:「恆弟這性情難怪可以官運亨通了。」
劉建道:「這兩年弟成為了田振老師的弟子,跟著他研究道經。」
「田振宗師?治黃老的?」
劉建崇拜道:「田振老師雖然是黃老出身,但卻能突破藩籬,自成一派,創立了化學。」
劉如意奇怪道:「化學?」
這幾個字分開了他都懂,但合在一起他就不懂是什麼意思了,他離開大漢也就三四年的功夫,怎麼又有新的學問了?
劉建解釋道:「化學是在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老師認為原子是天下最小質點,分子是保持物質一定特性的最小單位,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單質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組成,而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組成的。在化學變化中,不同物質的分於間各原子重新組合,天下的萬事萬物都是有不同的原子組成分子,再由分子主持物質。
「老師這段時間都在分離天下各種不同的元素,我們的實驗受到了天子的重視,天子每年都給我們上億的實驗經費,老師每天帶著五個課題組實驗。」
劉如意奇怪道:「這有什麼用?」
劉建帶著智商上的優越性,鄙夷的看著自己的三哥道:「老師早年間就弄出硫酸,鹽酸,這些都是化工行業重要的原材料,能做化肥,能做農藥,還能做染料,在大漢的用處可多著,因為這些發明,老師被天子分封為子爵。」
劉恆說道:「三哥化學已經是很高深的知識了,在大漢從學府畢業的學子也只能是入門的學徒了,你的才能主要在軍事方面不用管這些。」
劉如意道:「恆弟說的有理,你不過是專精化學知識,我要跟你說行軍打仗,排兵布陣乃至於開槍的時機,你也一樣不懂。」
劉肥道:「好了,如意好不容易回來,我們兄弟就不說這話了,這兩天招小輩回來,一家人都熱鬧熱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