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徐愛民的富裕社會

  第587章 ,徐愛民的富裕社會

  大漢歷35年10月6日,長安城,太子府。

  大漢是沒有正式的皇宮的,當初徐凡就嫌棄秦宮殿太浪費地方了,大部分都改成官署,徐愛民即便是登基了,居住的依舊是自己的太子府。只是以後這裡不用叫太子府了,可以說是皇宮了。

  而此時徐愛民召集當初心腹舍人,經過了這一年多的擴張,徐愛民的舍人也有擴張,有陳買,張揚,灌何,劉雲等新大陸系。

  他壓抑內心激動道:「朕初繼大統,下一步該如何處理朝政?」

  張辟疆想了想道:「陛下剛剛即位,一切當以平穩為主,此次諸侯大漢移封就是陛下您積累威望之時。」

  大漢是一個半封建半工業化的國家,當初徐凡為了防止封建制度阻礙工業化的發展,把原本和封建有關的制度廢的一乾二淨,一個正常的封建國家,新皇登基一般都是大赦天下,再分封功臣,但這些徐愛民都做不到,大漢御史大夫府河,廷尉府就是比較獨立的體系,而且大漢開國以來就沒有大赦天下的傳統。

  其次分封功臣也不行,大漢想要分封,一要有軍功,二就是要有利天下的發明,做不到這兩點想要分封,大漢原本的諸侯貴族都不會同意,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才成為大漢的貴族諸侯,憑什麼你什麼都沒有做就可以和他們平起平坐,要知道大漢的諸侯數量超過了400位,他們在大漢內部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大漢的核心反而更加接近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就像徐愛民這群舍人,徐愛民可以安插進入大漢朝廷的基層崗位,但像封建歷史上那些太子有一個後備小朝廷是沒有的,想要自己升遷他們也是不行的,這些舍人進入大漢的體系之後,就要受到丞相府考核,由丞相府決定他們的升遷,反而是太子的舍人系統建立小山頭和大漢原本的體系格格不入。

  但卻不是說徐愛民沒有辦法賞賜功臣,去年漠北諸侯組成聯軍教訓了匈奴人一頓,連匈奴人單于都戰沒,這是大漢這些年少有的大戰,因此我立下功勞的諸侯不少,這些漠北諸侯想要以此軍功給自己換一個封地,而徐愛民只要把這些漠北諸侯安置好了,威望就建立起來了。

  徐愛民點頭道:「辟疆此言有理。」

  資源多就是有好處,像移封這種事情,大漢的諸侯也可以和朝廷商議,只要你立下軍功,想要遷移到富裕點的地區,大漢朝廷都可以給你辦,掌握這好幾塊大陸的大漢朝廷根本就不缺富饒的封地,炎洲到現在也只開發了十幾個點,那這十幾個墾殖點都不是為了獲取炎洲的資源,主要是為了支持全球的海貿,這些地方都屬於海港墾殖點。

  還有去年大漢又再次發現一塊不小的大陸,被朝廷任命為南洲,不過這塊大陸極其荒涼,大漢朝廷只建立了一個墾殖點,而後派遣了十幾支考察隊,考察當地的特產,再根據這塊大陸的特產富饒程度準備開發,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大漢的備用土地是極其富饒的,移封諸侯根本不成問題。

  徐愛民拍拍手,讓一個侍衛把一個大的世界地圖擺出來道:「朕打算把一部分諸侯移封到天竺大陸,一部分去炎洲大陸,在炎洲大陸最南端,那裡有一個無比巨大的金礦,父親說了這個金礦,是天下最大的金礦,朝廷可以遷移10家諸侯去,挖出來的黃金五五分成。」

  這些諸侯去年就和大漢朝廷提過移封的事情,徐愛民根據徐凡的意見,決定把諸侯分封在大漢的各個貿易點附近,打算組建全球貿易網絡,而這次移封的諸侯有很大一部分都會去炎洲大陸。

  陳買卻淡然道:「陛下,三殿下已經成年,您應該分封三殿下,成全兄弟之情。」

  陳買這話頓時點醒了其他人,賈誼,劉恆,袁盎等幾乎所有舍人勸說要分封三殿下。

  現在皇位繼承塵埃落定,徐愛民這兩年又生了兩個皇子,一個公主,皇位的繼承人不缺,那麼太上皇成年的皇子,對徐愛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讓他離開大漢本土才是最好的事情。

  「你們說要把朕的弟弟分封在什麼地方!」看到自己的心腹都勸說自己要分封自己的弟弟,徐愛民還是有點傷感的,有些事情即便是成為了帝王,卻也只能身不由己。

  陳買堅定道:「天竺,天竺商社已經呈現尾大甩不掉之勢,現在朝廷拆分天竺商社,讓天竺成為我大漢諸侯體系當中的一部分,同時也是解除天竺商社這個巨大的隱患。」

  現在天竺商社每年和大漢的貿易超過百億錢,天竺商社在天竺每年收穫的利潤超過了30億錢,這在大漢的諸侯體系當中也是能排進前三的存在。天竺商社,雖然名為商社,但現在已經成為了天竺的政治核心了,那商社改成天竺朝廷,這就是一個國家的朝廷了。

  天竺商社可以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存在,大漢雖然有很多富可敵國的商賈,但只有天竺商社是真正有一個龐大的國家。現在大漢朝廷各方面已經不允許有這麼龐大的商社存在了。

  徐愛民道:「好,就把五弟,封為天竺王,封地天竺。」

  說完分封諸侯的事情後,徐愛民開始提出自己的政治目標:「當年父親為天子之時,提出了大同之治的理想,更說出了三步走戰略,先解決飢餓,這事在朝廷五年內就做到了,後解決溫飽,朝廷也花了差不多10年時間做到了,而後就是小康,這個難度是最大的,但朝廷努力了20年,我大漢的農戶大部分年收入已經可以達到3萬錢,不敢說全面做到了小康,但絕大多數達到了小康是確定的。

  朕既然即位,自然要沿著父親的道路繼續前進,大同世界是一個遙遠的目標,是指引我們大漢前進的方向,100年內大同世界都很難實現。但朝廷得讓我大漢的百姓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朕以為三十年內大漢實現富裕社會的目標。」

  「富裕社會?」富裕生活聽過,大漢有不少百姓生活富裕,但這富裕社會還真是第一次聽到,所有人都看著徐愛民。

  徐愛民笑道:「富裕社會就是小康社會的進步版,孤定下的富裕社會的標準是一戶一年收入在6萬錢以上。

  而在工業的人口超過農業的人口,社會主要的財富應工業產生,以工業產生的利潤反哺農業,提升農戶的收入。

  三還有就是福利待遇要增加,確實要為天下百姓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返貧阻礙,朝廷要解決百姓的住房,醫療,教育三大難題。

  四就是實現整個大漢的均衡發展。現在關中富甲天下,天下百姓都湧向關中,這既造成了關中的擁堵,又造成邊郡缺乏發展的動力,而且還造成百姓夫妻分離,骨肉分離,嚴重影響百姓的幸福生活,

  這種趨勢是不對的,朝廷應該抹平這種差距,讓百姓即便是在上郡也可以有富裕的生活,俸祿雖然不如關中,但卻也不會差太多,福利待遇也接近。」

  在孤的設想當中富裕社會將會是一個社會福利制度完善,百姓生活質量水平高,大漢的百姓能用更高效的機器生產出更多的財富,工廠的效率要比現在還要高,全面實現機械化,那些手工的小作坊能淘汰的儘量都要淘汰。」

  張辟疆等人面面相窺,天子這野心是不是太大了,這你要不說是富裕社會,完全可以稱之為大同世界了。

  但這個政治目標又豈是好達到的,就說這其中最容易解決的事情了,一戶一年收入在6萬錢以上,但按照這個標準來計算,整個大漢有沒有一成達到這個數字都是未知數,這需要雙薪家庭,每個人月收入三千錢以上。

  而大漢現在女子出來做事已經是常態,而且數量還不少,現在女子多的崗位有護士,大夫,教師,紡織行業等等,但大漢只是處於第一次工業革命,那些不需要體力的工作崗位依舊稀缺,服務業更不可能成為現在大漢的主流,所以在大漢女子出來做事的比例不少,這只是對比封建時代,但如果對比徐凡生活的那個時代,那就遠遠不如了,大漢絕大多數的女子仍然是家庭婦女。

  大漢社會的主流依舊是男主外,女主內,這要達到年收入6萬錢,就需要一個月俸5000錢的差事,這在大漢已經算是高收入人群了,大漢的士官,海外的水手,朝廷四百石以上的漢吏,錢莊優秀的夥計,有自己店面的小工商業者,工廠十年經驗的老工匠,或者是大匠才能達到這個標準,這些都可以說是大漢中產以上的人群。

  其實在工業上還好辦,這些年工業生產的財富快速增加,按照這個趨勢十年後,大漢中產家庭做到5000俸祿作為自己的中位數收入也不是不可能。

  但農戶想要靠自己100畝土地就非常難了,大漢朝廷花了三十年時間,也只是勉強把大部分農戶帶進小康,而想要再翻一倍的收入,難度要比小康要大幾倍,尤其是農村受到多子多福的影響,很多地方分家之後,能獲得的田地只有50畝,這已經是大漢的趨勢了,人口增加讓朝廷也沒有辦法維持百畝田的標準了,現在很多地方分田只分50畝,更多的地方已經不分田地了,大漢新生的農二代要不去城市打拼,要不就是去大漢的諸侯國墾荒。

  用50畝土地賺6萬錢難度可想而知。即便是全部都種植經濟作物都做不到。

  更加不要說住房,醫療,教育,現在朝廷一套房子十幾萬錢。一場重病就可以讓一個富裕的家庭重新貧苦,教育則更加不用說了,大漢的財政即便比開國富裕了幾十倍,但能做到義務教育的依舊只有小學,因為人口增加,義務教育的開支反而增加了好幾倍。

  陳買小聲道:「陛下,您這富裕的標準是不是定的太高了,工匠一年賺6萬有可能,農戶一年賺六萬就太難了,尤其是您說的住房,醫療,教育三大難題都是要花錢的,錢從什麼地方來?」

  徐愛民笑道:「根據農家學者的實驗,只要合理的施肥,一畝土地十石糧食是可以做到的,一戶農戶100畝土地,可以有1000石的收入,一畝小麥50錢,這就是5萬錢,種地其中三分之一是成本,那也有3萬5千錢,這還只是光種植糧食,要是30畝土地種植經濟作物,收入還可以再增加。」

  「至於住房,醫療,教育三大難題,朕的想法是少府出這筆錢,少府控制的工廠是屬於大漢全體百姓的,那麼他們賺的這個錢也應該服務於大漢的百姓,孤打算以後少府賺的錢全部用於大漢百姓的福利,做到真正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這下在場的人都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了,少府控制著整個大漢最賺錢的行業,每年可以為大漢朝廷提供超過了三百多億的收入,這是大漢朝廷最大的一塊財政來源,說用來發放福利,那真是前所未有的之事。

  大漢每年在教育和醫療上的開支差不多是120億錢,住房一般情況下都是百姓自己購買,自己建造,當然這兩年有營造曹,但這是一個賺錢的官署,這要是全部用少府的錢解決這三大難題,教育和醫療的開支可以多上近一倍。

  但關鍵是這筆錢是從朝廷挖出來的,朝廷的行政開支就會少個100多億,如此大的空缺朝廷如何彌補?只怕執掌朝廷的丞相就會反對。內外的漢吏也不會答應。

  張辟疆馬上道:「陛下,當初太上皇也是制定三步走戰略,以臣看來,您這個富裕社會也可以制訂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就是十年內建設初等富裕社會,家庭收入達到4萬錢,朝廷在十年內增加教育醫療的4成投入。

  第二步20年內建設中等富裕社會,家庭的年收入達到5萬錢,義務教育開始逐步向中學普及,在醫療上補貼普通百姓一半的費用。

  第三步30年內建設高等富裕社會,家庭收入達到6萬錢,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到中學,爭取達到醫療免費的程度。」

  「這樣分步達到富裕社會的目標,每一個目標又不是一定的太高,而且可以在兩個任期內可以實現,能讓大漢的百姓有更強的滿足感,能讓朝廷的官員施政也有目標,不至於太過於激進,拔苗助長。」

  徐愛民想了想道:「辟疆言之有理。」

  這樣分三步走的確比30年實現富裕社會更容易實現,也更容易獲得滿足感。

  張辟疆繼續道:「陛下,太上皇征戰天下的理念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這用在治理天下也是一樣的,少府是大漢財政重要的組成部分,您這樣主動隔離對朝廷施政反而不利,可以緩慢增加對住房,醫療,教育的投入,而不是這樣一刀切的把少府收入投入到福利當中。」

  徐愛民聽到這話眉頭緊皺,他會想把少府的收入從朝廷分離,而是用作對大漢全體百姓的福利開支。

  原因也很簡單,還是傳統封建帝王的思想在作祟,也是受到父徐凡這次退位,百姓如此擁戴他的影響,大赦天下不能用,那就給天下百姓來一波福利,讓大漢的百姓知道自己這個皇帝也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

  賈誼卻出列道:「臣以為陛下的措施可行,甚至要更進一步,不光是醫療和教育,還有養老金,失業救濟金等福利全部算上,把朝廷的各種福利和朝廷的行政開支分離開。」

  「前兩年朝廷的經濟情況不好,朝廷各級主官用盡各種辦法挪用了朝廷發給地方的教育資金,醫療資金,很多地方上的夫子,大夫甚至連俸祿都發不出來,這種事情在大漢各地都發生了,即便是處罰了很多漢吏也難以避免,臣以為朝廷對於教育醫療,養老金,救濟金等福利支出行開支,就應該和朝廷的政務系統各類,不讓漢吏經手,這樣既可以保證朝廷的專款專用,也是對漢吏們的保護。」

  張釋之和晁錯,袁盎等人紛紛支出賈誼的說法。

  袁盎更是說道:「何止是養老金和救濟金,朝廷給農戶的補貼也是經常缺位,越是基層的漢吏,他們越是盯著農戶,哪怕他們不敢獨吞,也是要過一道手,農戶想要獲得朝廷的補貼,總是會遇到各種阻礙,這哪裡是在服務農戶,這是在無事生非。」

  袁盎現在是儒生,但做的卻是農家的事,甚至拜了吳越為師,學習農業技術。這點倒是沒有儒家的人說袁盎是叛徒,諸子百家都是相互學習的,拜的老師也不止一個,兩個,關鍵是你出門自我介紹認的是哪個學派,最起碼現在袁盎也自認為是儒家的人,這就足夠了。荀子是大儒,他卻教出了兩個法家的宗師。利用農家的資源培養出儒家的宗師對儒家來說是賺的。

  而對袁盎來說,農社是他的政治根基,那些阻礙農社發展的漢吏就是他的政治敵人。

  一時間,徐愛民的這臣子分成了兩派,一派要分離少府好方便自己做事情,一派不願意擔心引起天子和丞相府的矛盾。

  劉恆想了想道:「陛下分離少府是大事情,欲速則不達,陛下乾脆制定一個分步走的戰略,每年增加一些,朝廷對於福利的開支每年增長都非常快,等和少府收入相差無幾的時候,這個時候再分離,阻礙是最小的。」

  徐愛民為漢吏也有十年時間,不是那種剛上位的毛頭小伙,知道現在自己威望不足,想要改革也得一步步來,於是就同意了劉恆的話。

  張辟疆和陳買都鬆口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