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匈奴的屈辱與和親

  第578章 ,匈奴的屈辱與和親

  只是戰場上硝煙瀰漫,濃濃的煙塵直接遮蔽了雙方士兵的視野。

  但匈奴士兵此時傷亡已經超過了三成,即便這些年他們屢戰屢勝,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士氣,但此時的匈奴士兵也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此時老上單于拔出戰刀,帶著自己的500騎兵親衛隊繼續鼓舞士氣道:「匈奴勇士衝鋒!」

  而後他一馬當先,帶著500騎兵沖向漢軍的軍陣。

  老上單于的動作鼓舞了匈奴士兵的士氣,這些匈奴士兵追隨著他們的單于繼續衝鋒。

  此時經過了之前的大戰,雙方的距離已經不足100步了,這點距離對於戰馬而言,不過就是幾步的路程。

  老上單于這支騎兵,在遭受了少量損失之後,直接殺入漢軍軍陣當中。老上單于更是用馬刀直接劈死了他面前的一個漢軍士兵,他這一舉動鼓舞了匈奴人士氣。給漢軍士兵造成了不少的損失。

  但漢軍的刺刀術也不差匈奴人,老上單于這點騎兵,很快就失去了衝擊力,被漢軍士兵團團包圍,漢軍士兵不斷用刺刀把匈奴人刺刺馬。

  「單于,將士們已經盡力了,您趕快撤出戰場。」眼看著他們即將被包圍,匈奴親衛隊長勸說老上單于逃命。

  但他本來就有送死之意,自然不可能在這時候逃跑,而是繼續拼殺。

  「開槍!」

  「砰砰砰!」漢軍士兵只覺得老上單于是一個大官,直接給他集火,十幾枚子彈射中了老上單于,頓時把他的盔甲打了十幾個血窟窿。

  「單于!」親衛隊長此時瘋狂後退,而後想辦法抓住老上單于的身體上馬,快速離開戰場。

  而其他的匈奴親衛隊像瘋了一樣阻擊漢軍的士兵,最終被漢軍用刺刀一個個刺死,帥旗也被他們砍倒。

  在後方的匈奴士兵,在發現主帥旗倒下,本來就已經處於崩潰邊緣的匈奴士兵,崩斷了最後一根弦,頓時開始丟盔棄甲,向後方逃命。

  韓信看到匈奴人崩潰,下命令道:「追擊敵人1里則回師,留下一營士兵打掃戰場,照顧雙方的傷兵。」

  大漢這一戰主要是為了打壓匈奴,韓信看到目的達到了,自然不想再過多的造成傷亡。

  而且要打一場春秋時的戰爭,即便現在的俘虜了匈奴,戰後還是要交還回去,漢軍不需要多此一舉的俘虜匈奴的士兵。

  戰場上,匈奴人全面潰敗,漢軍稍作追擊之後,就帶著俘虜返回收攏雙方的傷兵。

  戰場外的小山包,所有地中海國家的使者內心複雜的看著潰敗的匈奴人,尤其是安條克王子,從安息國被匈奴人吞併之後。塞琉古國一直就把匈奴人看成最大的敵人,整個國家在邊境線,修築城堡,擴充軍隊,招攬安息國的百姓和士兵將領,他們甚至以這些戰敗的士兵組織了一支復仇軍,這一切都是為了應對強大的匈奴人。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如此強大的匈奴人,在世界的另一頭,居然會敗的如此慘,5萬大軍一日就被擊敗,這可以說是敗的毫無還手之力。

  阿帕提烏斯苦笑道:「這是一場陸權國家最頂級的大戰,不要看匈奴人敗的如此慘烈,但我們的軍隊來到這片戰場,只怕連半天都堅持不了,漢軍的火槍能在短時間內發射十幾次,其殺傷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弓箭了,以後的戰爭就是火槍火炮的天下。」

  想到羅馬國,大部分軍隊都是冷兵器,真正的火槍,火炮只有大漢的海商少量購買,這次他們雖然從大漢訂購了一批,但卻是大漢的二手貨,在戰場的威力根本比不上大漢的新式步槍。要是敵人擁有這種步槍,他們就危險了。

  羅馬要發展始於自己的火炮軍工體系,不然的話,羅馬永遠成為不了一流的強國。

  他甚至內心有點慶幸看到了這場大戰,強大的漢軍也給羅馬接下來的軍事改革指明了方向。

  大漢歷34年10月9日

  漢軍中軍大帳。

  李左車笑著匯報導:「此戰我軍傷亡2000餘人,其中傷者1400人,已經在救治,大部分士兵中的槍傷可以救回來,匈奴人的傷亡達到15000餘人,其中被擊斃者多達6000餘人,餘下9000人大部分傷勢不重,俘虜8000餘人,要不是都督您下令停止追擊,匈奴人逃不了幾個。」

  韓信道:「陛下沒有滅亡匈奴國的想法,俘虜這些匈奴人也只是浪費我軍的口糧。」

  景濤笑道:「此戰我西征軍可謂是大獲全勝,什麼匈奴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那是沒遇到我大漢王師,遇到我們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在場所有諸侯臉上都帶著笑容,有這樣一場大勝仗在,他們向朝廷提出移封的請求,就好做很多了,甚至可以要求一塊好一點的諸侯領地,不說一定要有金銀礦,但最起碼也要有肥沃的土地,他們是不想再在大漠上吃風沙了。

  「都督,匈奴人的營地掛起了白帆。」張辟疆忽然走進來道。

  「老上單于死了?」韓信有點愕然,不要看戰場上打的如此激烈,但大軍統帥撤出戰場都是比較容易的,所以這怪古代才會把斬將奪取旗在同一難度的事情上。

  兩軍交戰死傷才是常態,一般情況下都不會給全軍掛上白帆,除非是大軍的統帥戰死,而匈奴大軍的統帥正是老上單于

  韓信愕然道:「老上單于好像帶領他的帥旗,衝鋒在最前面,本將本以為他是想鼓舞士氣,卻沒想到他還真戰鬥到最前線。」

  不怪韓信如此愕然,老上單于比他都要大十幾歲,一般這個年紀的人行動都不方便,更不要說騎馬,率領大軍衝鋒更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老上單于這個禍害死了不是更好。」景濤道。

  張辟疆解釋道:「他這一死,朝廷就不好繼續處罰匈奴人。」

  大漢本就有死者為大的傳統,更關鍵的是這次朝廷出兵的藉口就是,老上單于不尊天子旨意,所以天子才出兵教訓他。

  現在人都死了,這基本上已經算是最嚴重的處罰了,大漢朝廷反而不好繼續處罰匈奴人,他這一死算是給匈奴國解套了。最起碼大漢朝廷沒有辦法在道義上繼續處罰匈奴。

  甚至匈奴國的部眾都有可能改變對漢軍的想法,老上單于在匈奴國威望也是很高的,朝廷說是教訓,卻直接把人打死了,誰知道匈奴部眾會不會因此仇恨西征軍,都不說這些牧民襲擊漢軍,就是斷絕他們的糧食來源,那也會讓西征軍變得很難受。

  韓信想了想道:「把匈奴人的俘虜每人發一元銀幣送回去,匈奴的傷兵好好治療,傷勢治療好之後也一律送回去,張大使,你代表朝廷去慰問匈奴人。」

  「諾!」

  大漢歷34年10月10日。

  張辟疆代表大漢來到匈奴人營地,果然發現匈奴軍的靈堂是為老上單于布置的。

  他在匈奴將領仇恨的目光當中給老上單于上了一炷香。

  此時主持匈奴軍務的袁文把張辟疆安排在一個帳篷當中。

  半天後來此問道:「我匈奴已敗,單于也戰死沙場了,朝廷還想如何處罰我匈奴國?」

  張辟疆道:「漢兄兩國是血脈兄弟,這場大戰對雙方來說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是時候停止了。」

  「朝廷並不是想殺老上單于或者毀滅匈奴國,做這樣的事情只能讓親者痛仇者快,但朝廷也有朝廷的底線,就是匈奴國不能挑戰,大漢要建立的天下秩序,這是整個華夏文明的大局,漢匈雖然是兄弟,但如果匈奴國敢挑戰這個秩序,大漢那也不得不痛下殺手了。」

  袁文氣憤道:「什麼是朝廷的底線,十幾年前也是天子之支持我匈奴國西征,並且希望我們匈奴能打到這片大陸的盡頭,擴大華夏文明的影響力。」

  張辟疆道:「現在世界的格局和十幾年前已經不同了,現在地中海一圈的國家都和我大漢建立了外交關係,甚至已經有不少國家要依附我大漢。你匈奴國不能刻舟求劍,用天子十幾年前的話,來反抗大漢現在要建立的秩序。」

  「朝廷的態度也很簡單,匈奴領地的擴張要到此為止,塞琉古國等大漢的盟友你們不能吞併,朝廷本打算讓你匈奴交出伊犁河谷地區的土地,但現在的情況,你們交出大宛地區這場懲戒戰鬥就算是結束了。」

  聽完這話,袁文感覺到一陣屈辱,他的君主戰死沙場,朝廷還要讓他們割讓大宛城,後續還要限制匈奴國繼續擴張,如此不平等的條約,也就是戰國時期那些小國經常有的待遇。

  這對於已經稱霸兩河流域幾十年的匈奴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屈辱。而且從張辟疆的話,他也能感受到,大漢這是要限制他匈奴國的發展,匈奴要是敢繼續增加國土面積,就會遭受到大漢的鐵拳鎮壓。

  但袁文想到大漢的軍事實力,又不得不咽下這個苦果,匈奴國在兩河流域是當之無愧的霸主,但對大漢而言卻是不折不扣的小國,3萬西征軍就可以直接擊潰匈奴人5萬精銳,大漢是有實力再次摧毀匈奴國的。

  被大漢俘虜的士兵已經返回了營地,一些輕傷的匈奴國士兵也已經回來,他們也帶回來了漢軍把餘下的傷兵都照料的非常好,顯然大漢真的只是打算教訓匈奴一頓。

  匈奴國要再拒絕漢帝的意見,那就不是教訓一頓就能了事的,從這場大戰就可以看出,在火器方面,匈奴比大漢完全差了一代,繼續戰鬥下去,匈奴人的損失將會變得更加巨大。

  大漢歷34年10月12日。

  匈奴人的大軍開始往回撤,西征軍也沒有繼續追擊。

  10月22日,匈奴國在大宛城戰敗的消息就傳回新曲阜,尤其是傳來了老上單于戰死沙場的消息更是讓全國悲痛。

  作為匈奴的開國君主,老上單于十幾年來百戰百勝,統一了兩河流域的碎片國家,讓這片地區結束了幾百年以來的戰亂,讓當地的百姓品嘗到和平的氣息,光這一點就讓他建立了無上的威望。

  最重要的是推動了當地的文明進步,軍功受爵體系,天然會限制貴族擴張權利,會用自耕農的制度取代奴隸制度。

  雖然這本意是獲取更多的兵員,提升匈奴人的戰鬥力。但這客觀上是極大促進了當地文明的發展和進步的,只要匈奴人所到之處,他們就會用自己的馬刀,把當地的貴族砍死,分了他們的土地給農奴,拆了他們的城堡建立村莊,把兩河流域地區從奴隸制文明,躍遷為封建地主文明,光這一點就是上千年的進步。

  更不要說他還把儒家學說帶入到了兩河流域當中,用儒生破廟伐山,把在兩河流域野蠻的圖騰崇拜,殘忍的血祭,落後的神靈祭祀制度全部掃蕩一空。在兩河流域建立了相對進步一些的,家族制度,宗族制度,國家文明制度,橫掃了上古野蠻落後的習氣。

  他還學習大漢的學府制度,建立相對於比較完善的小學,中學學府制度(匈奴的財政不支持,義務教育,但即便是有償教育在這片地區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同時在兩河流域第一次實現科舉制度,在兩河流域建立了文官體系,在政治體制上,老上單于也建立了中央集權的郡縣制,讓這片地區再也不是貴族老爺,帶著馬刀來徵稅。

  可以說老上單于從軍事,政治,文化上把兩河流域文明等級的程度帶到只比大漢差一點的程度,一個人做了始皇帝和周公的事情。

  老上單于在匈奴國就是在世的神靈,他的離世讓整個匈奴國都陷入悲傷當中。

  匈奴國新上任的軍臣單于,在悲傷之餘,仔細聆聽了使者對於大宛之戰全部經過。

  在知道匈奴國,不管是在火炮還是火槍都不如大漢火器,在戰場上匈奴軍隊更是受到了大漢的全面壓制,他明白即便是在現在,匈奴國依舊遠遠不是大漢的對手,匈奴人想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聽從漢帝的命令,服從他們制定的規則。

  於是軍臣派遣使者,去長安城參加諸侯大會,讓出了大宛城,並且派遣自己的妹妹和大漢和親,向漢帝表示匈奴人臣服的意思。

  一方面他找來了自己的弟弟伊稚斜道:「漢帝是不會再允許我匈奴國擴張,這次的戰鬥就是漢帝的警告,父親付出了生命才制止了大漢對我匈奴的打壓。大漢是天下的霸主,我匈奴國也得服從漢帝的命令。

  匈奴如果想要繼續擴張的話只能另闢蹊徑。為兄想到的最好方法,就是學習大漢的分封制度,你是我匈奴國的二皇子,也有責任為我匈奴國擴張領地,兄長我支持你一萬大軍,你自己找個方向去建立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國家吧。」

  伊稚斜聽到這話,整個人的臉色陰沉下來,變得極其難看,自己這個兄長真是漢帝的好學生,不但在工業領域學習漢帝,政治謀略也學習漢帝,說的好聽,要讓他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這不過是想把它趕走。

  即便是到現在伊稚斜還是不服氣自己的兄長成為單于,他本來還想以軍臣對大漢妥協,想辦法削弱軍臣的威望,再發動政變奪取單于之位。

  卻沒有想到自己的兄長技高一籌,直接來招釜底抽薪,要以分封的名義把自己驅趕出匈奴國,要是他人都不在匈奴國了,他有再好的想法也沒辦法實行了,偏偏他還沒好什麼好的藉口來反駁軍臣的提議。

  大漢歷34年12月12日。

  地中海國家的使者紛紛返回了自己的國家,並且他們帶來了一個極其轟動的消息,那就是他們心中在大的惡魔,老上單于在神洲大陸,被強大的漢軍擊敗,他本人更是戰死沙場。

  老上單于死了,其他地方不知道,但在塞琉古國每個城池都是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的熱鬧氣氛。安息覆滅之後,塞琉古國從上到下都擔心匈奴人的兵鋒指向他們,現在這個惡魔死了,而且大漢帝國的皇帝,還警告匈奴人不許他們他們繼續向西擴張。

  這簡直是天下最好的消息,懸在他們頭頂的劍終於消失了。

  塞琉古國王聽完安條克王子說的大宛之戰激動道:「漢人的軍火居然如此強大,連強悍的匈奴人都能擊敗,我們是不是買少了,應該買10萬條火槍,1000門火炮武裝我塞琉古國的軍隊,到時候我們說不定能收復安息故地。」

  在塞琉古國看來,安息的土地原本就是屬於他們塞琉古國的。

  安條克王子苦笑道:「這場戰爭勝利只表明了漢軍的強大,不代表匈奴人的弱小,而且大漢也沒有給我們最好的武器。」

  看過大宛之戰之後,他對匈奴軍隊的戰鬥力更加恐懼了,能頂著火槍火炮走上百步,傷亡達到三成沒有潰敗,整個塞琉古國根本找不到一支這樣的軍隊,面對這樣強大的軍隊,他們敢招惹匈奴人的話只能是自尋死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