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屬於大漢一帶基建計劃
酈商的提議讓所有的太守臉色都難看起來了,尤其是那些偏遠小郡縣的太守,他們靠著建設鐵路建設帶來的鋼鐵行業的這波東風,也建立了一些鋼鐵廠,但因為技術和資金的原因,這些鋼鐵廠大部分都是5萬,10萬的小型鋼鐵廠,20萬石的鋼鐵廠都寥寥無幾,甚至他們還有一些萬斤級別的小高爐保留,因為有利潤還沒有拆除,這次朝廷一刀切的把10萬斤以下的高爐全部拆了。對很多小郡縣來說,這幾乎是拆光了他們不多的重工業。
這群人當中唯一面色正常的就是鄭齊等官營變法的三郡,這場經濟危機波及整個大漢,他們自然也受到了影響。但三郡的工廠全部上計調配,面對外部市場的減少,對於消費行業,他們當機立斷的選擇了減產,同時向所有的工匠說明了經濟危機的情況,在只保留最基本工資的情況下,所有人的分紅福利待遇全部被砍掉了,以此來節省企業的成本,同時他們內部進行基建擴張產能,制定了聯通三郡的鐵路網絡計劃,兩座長江大橋的修建計劃,同時三郡組建了三支萬人級別的屯墾隊,到武陵郡,零陵郡墾荒,按照三郡的規劃,這三隻屯墾隊,將會建設三座10萬畝的橡膠種植園,以滿足三郡對橡膠資源的需求。
這樣一個服務於300餘萬人的計劃經濟體,顯示出來對抗經濟危機的強大生命力,比起其他各群到處都是領失業救濟金的工匠,三郡的就業市場極其充分。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三郡的內需填補外需的空缺,在有點慌亂的大漢局勢下三郡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三郡的鋼鐵廠高爐就沒有低於20萬斤的,砍掉這些小高爐的市場份額對三郡來說反而是個好事情。
邯鄲郡守卓虹苦著臉道:「丞相,即便這些鋼鐵廠小,但也是屬於大漢的財富,就這樣拆了,炸了也太浪費了。」
邯鄲郡是大漢北方的鋼鐵中心之一,因為背靠太原郡,上黨郡的優質煤炭,鐵礦資源,當地的鋼鐵行業極其興盛,屬於資源密集型的鋼鐵中心。
但資金相對沒有洛陽那麼充裕,這就導致了邯鄲郡的鋼鐵市場有點群魔亂舞的樣子,既有50萬級的高爐,但大部分都是20萬-30萬斤級別的高爐,5萬-10萬的小高爐,不說是遍地開花,但也數量不少,真要十萬斤一刀切,邯鄲的鋼鐵產能要減低四成。
東郡太守呂易連忙道:「丞相長安城財大氣粗,能做這樣的事情,但我們東郡窮啊,10萬斤的高爐已經是最大的高爐了,要把這高爐拆了,我們東郡唯一一點的重工業中心就沒啦。」
小高爐才是大漢小郡縣的重點,這種小高爐成本低,建設快,當年建設當年收益,而且他們本地也沒高技術的產品,不需要替機械加工業提供原材料,能打一些農具工具滿足需求即可,製造一些鐵鍋鐵軌這沒有多少技術難度的貨物。
酈商冷笑道:「這些效率差,產能低,污染大的鋼鐵廠,留著只能拖累整個鋼鐵行業,某可以實話告訴你們這是朝廷救市的先決條件,如果你們不答應也可,那就等危機進一步爆發,把那些沒有競爭力的鋼鐵行業全部淘汰,只要能把那些大型鋼鐵廠保住,鋼鐵行業就倒不了。」
徐愛民坐在一旁看著這些郡守們討價還價,他可以明顯看出大漢各地經濟發展不同,三川郡,會稽郡,陳郡這些地方對這種事情是樂意見到的,想來他們是沒有十萬斤級以下的小高爐,而大漢那些二三等的郡縣,10萬斤級別的高爐就是他們的寶貝了,甚至可以說是稅收的源泉。有任何一絲希望,他們都不想拆了屬於自己的金礦。
但最還是酈商獲得勝利。在場的所有太守都答應諸侯大會之後,回去之後就就由朝廷拆除那些小高爐,而之所以是由朝廷的人去拆,主要是酈商怕這些人到下面陽奉陰違,說的好好的,實際上就根本沒有拆。
大漢歷32年,10月10日,長安城夜晚。
徐愛民,張辟疆,英雄三人走在一條漆黑的街道上,街道上的路燈。燈光昏暗,每過兩盞燈才有一盞燈是亮的,這些黑暗之地也讓長安城這座光明之城變得有的名不副實了。
英雄有點感嘆道:「這麼冬天還沒到,就能感覺長安城有一絲涼意,連路燈都滅了這麼多嗎?」
今年英雄代替他父親來參加諸侯大會了,現在英布已經年過六旬了,開始逐步放權來英雄接管英~國了。
徐愛民無奈道:「現在時局緊張,開支自然是能省則省。」
而後他指著不遠處建好的高樓道:「這裡本是打算用來安置工匠的地方,但現在長安城失業的人有十幾萬,想找份差事不容易,好多人都提前回到自己老家去了,長安米貴,回去還能節省點開支。」
幾人走進去發現這裡的街道更加空曠了,甚至連路燈都沒有亮。
這是徐愛民今年建好的工匠里,他打算以此作為標杆,好以此推廣到整個天下,建設的速度和效率都非常高。
整個裡坊有550棟高樓,每棟高樓7層,每層有8個獨立的單元,每個單元房能住4個工匠,還有獨立的小單間可以滿足那種夫妻打工者的需求,關鍵是租在這裡的工匠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錢,4人的單間只要付200錢租金,夫妻的小單間也只需要付500錢,在長安的打工者完全可以支付得起這筆錢。
而這筆租金在覆蓋維持費用之餘,花十年能收回成本,本是個福利項目,還能收回成本對內史來說是極其划算的。
而不要看是一個打工者的里坊,裡面醫館,學校,圖書館,公園,市集,戲院大類的各種福利設施一樣不缺。
一個這樣的工匠里能住12萬人,比大漢一般的縣城居住的人口都要多。按照徐愛民的規劃,整個長安城只要建兩個這樣的工匠里,就能滿足25萬外來工匠的衣食住行,而後他將會把這個模式在三川郡,陳郡,會稽郡等大漢富裕郡縣推廣,直到大漢每個郡縣都有這樣的工匠里。
這座工匠里剛剛建設長安城的租金就下降了一成可見其威力,當然順帶的也影響了商品房市場,本來還有一些人打算購買商品房,然後轉租出去賺錢,結果工匠里的出現,直接把這些人的想法打的粉碎。
英雄道:「太子你建設這個工匠里比我英~國大部分居民居住的條件都好多了,我國的國民大部分還是以磚房為主,木屋也有不少保留,只能說長安城不愧是帝都。」
英雄五六年沒回長安城了,在自己的都城待久了之後,長安城反而增加了一股陌生之感。
徐愛民苦笑道:「這場危機以來孤的計劃都給打亂了。」
現在工匠里已經建設完成,但居住在這裡的工匠卻寥寥無幾,長安城的打工者,就像候鳥遇到冬天一樣,都飛回自己的老家去過冬去了。
張辟疆道:「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經濟危機的威力,果然不容小看,即便是朝廷做了這麼多措施,還有那麼多福利保障,但長安城依舊是肉眼可見的蕭條下來。」
上一次危機還是13年前,那時候他們三人還在上學府,對那次危機他們感受不深,好像是因為周勃丞相的一個政策突然爆發危機,但在很短的時間內危機又解除啦。他們三人待在校園當中,並沒有太多的感受。
這次張辟疆主持營造曹,親眼看到賣的火熱的房產銷售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冷冷清清下來啦。即便是長安的房子也沒幾個人敢買了。
本來一副盛世繁華的長安城,就像突然轉變了一個畫風一般,人變得少了,街道冷清下來了,亮度都明顯降下來了。
曾經一個個人群擁擠的工廠,也開始變得蕭條起來,股票交易所的那些股票更是跌的鬼哭狼嚎,張辟疆這個時候終於明白天子為什麼把股票的價格定的這麼高,要是讓普通的百姓也卷進去,長安領救濟金的人只怕會多上好幾倍。
英雄不解道:「經濟危機都爆發了,朝廷就不管嗎?」
徐愛民道:「已經準備管了,但在管之前,該處罰的要處罰,該擔的責任要擔,該做的警示要做,你知道這次危機對我大漢造成了多大損失嗎?光錢莊造成的壞帳就高達上千億,要是不處罰這些弄出危機的人,下次的危機只能更大。」
張辟疆也耕作苦笑道:「不統計不知道,一統計嚇一跳,現在大漢鋼鐵產能高達230餘萬噸。」
英雄迷糊起來了,230萬噸多嗎?
徐愛民翻白眼道:「就是100億斤鋼鐵!朝廷的公制已經頒布了近一年時間,你到現在還不會換算嗎?」
「啊!」這個數字英雄就熟悉了,簡單換算一下這就是500億錢。他英~國一年財政收入也不過13億錢,這還是今年橡膠樹開始割膠,為英~國賺了上億錢的緣故。
英雄尷尬道:「某前二十年都是斤,兩,現在忽然冒出一個噸,還真不習慣。」
張辟疆繼續道:「根據上計統計,大漢各大倉庫當中擁有的鋼鐵超過了200萬噸,而我大漢每年消耗的鋼鐵產能也不過是170萬噸,這其中鐵軌的消耗最大,但每年最多也只能消耗不到40萬噸,光這些庫存就足夠我大漢消耗一年的,但我大漢鋼鐵的產能卻超過了230萬噸,也就是說每年都會增加60萬噸的庫存,這就是朝廷為什麼要減產能。」
英雄驚訝道:「即便產能減少了,但庫存怎麼辦?」
徐愛民道:「你有沒有打算在英~國建設鐵軌聯通九江郡,這樣的話,你英~國經濟作物將會更加好賣。」
英雄扳手指頭算道:「英~國距離九江郡有1000多里。」
而後他看向張辟疆道:「一里軌道的造價是多少?」
張辟疆道:「鋼鐵的成本是五百萬,但工匠的費用也不低。而且鋪設鐵軌可能會遇到山川河流阻長,就中原的情況來看一里的鐵軌平均的成本是700萬錢,英~國沒有大江大河的阻礙本地的也只有少數的丘陵,施工難度並不算大,但基建差,修這條鐵路大概要花費80億到100億之間。」
英雄聽到這個價格苦笑道:「某總不可能賣了英~國去建設這條鐵路吧?」
徐愛民道:「放心,這又不是只你一家諸侯出去,南方幾十家諸侯湊一湊,應該也可以湊出不少錢,而且朝廷的四大錢莊會給你們無息貸款,對你們南方諸侯壓力不大,而且鐵路建好之後,你們南方諸侯的特產也可以買到中原來。」
英雄聽到這話才安心下來,要是朝廷提供無息貸款的話,對他們來說就是天大的好事情了,大漢的這些南方諸侯已經開墾的不差了,只是他們和中原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卻沒有跟上經濟的發展,他們也鋪設了木軌,但這在南方的效果可謂是一言難盡,一個梅雨季節下去,木頭全部給爛光,鐵片也全部給鏽光,維護成本高的嚇人,以至於南方出來水路就是陸路,很多諸侯乾脆就放棄了維護基建,南方各大諸侯更多的是依靠天然的河道。
英雄忽然道:「這個鐵路項目不會只有我們南方諸侯一家吧?」
徐愛民道:「朝廷還打算建設聯通西域的鐵路,在遼東建立鐵路網絡,把鐵軌鋪設的進度從現在的1500里,提升到3000里。」
徐凡當然知道鐵路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但他卻緩慢提升鐵路的進度,最起碼不要像希望國一樣,十年建立十幾萬里鐵力,遇到經濟危機徹底破產一大半,而後又開始拆鐵路,欠下一堆債務,做一些浪費資源的事情。
雖然後世有很多人說這是希望國的高明之處,鐵路公司一破產,坑的全是牛牛的鐵路投資者和金融家,一下子賴掉了十幾億的債務。
這基本上就是屬於胡說八道了,要是希望國真的計算的那麼精準,也不會在幾年之後爆發內戰了,把自己人殺的血流成河,戰爭就是他們矛盾最集中的體現了,希望國的矛盾大到差點快分裂了。
大漢是先發工業國,沒有競爭者和追趕者,不需要太激進的事情,最開始徐凡的設想是一年修個幾百里,最多不超過1000里的鐵路,能製造一個二三十年的繁榮時期。
去年大漢朝廷修了1500里鐵路,但依舊難以消化鋼鐵市場的庫存。現在鋼鐵行業的已經擴展到這裡了,他也只能一邊去產能,一邊提升鐵路建設的進度消化庫存,以鐵路聯通大漢的主要出口領地。讓幾大諸侯領地成為了商品市場,成為大漢緩解內部矛盾的泄洪區了。
10月11日。
清晨,賈誼找到徐愛民匯報導:「殿下,長安城的商賈他們暗中聯合起來,打算抱團取暖,已經有好幾家私人的錢莊向一些鋼鐵廠注入了錢財穩定了局勢。」
這段時間是賈誼最興奮的時間了,一場危機到來,朝廷少府提前得到通知,清空了庫存,囤積了資金,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影響,但卻是受到影響最小的,而那些私人的工廠損失的要去監獄躲債。
因為手中有充足的錢財,還有朝廷的訂單,這段時間賈誼快速開始收割那些在經濟危機當中相對優質的工廠,今年官營變法的進度提升了幾十倍,現在他這個少府丞掌管的工廠突破了上百家,都是大漢最優質的工廠。而現在這些私人的商賈居然敢從朝廷口中奪食,在賈誼看來是膽大包天。
徐愛民道:「欲速則不達,卿還是先掌握這些工廠為主,現在這局面能多有幾家工廠維持運轉,就少幾個領救濟金的工匠。」
經濟危機對大漢來說也是一場重創,高達上百萬人失業,朝廷每個月要支出近10億的失業救濟金和等價的物資,這數字看的徐愛民都膽戰心驚了,再要增加一些失業的工匠,只怕朝廷養活這些人都會破產。
而且賈誼想吞併工廠,長安城的工廠主也在極力的反抗,他們認為這次賢者大會之後,朝廷必定會想辦法救市,只要想辦法度過了這段時間,他們就能起死回生。所以他們並不想被官營。
最開始他們的打算是去錢莊申請貸款度過這段時間,但被拒絕之後,這些廠長們乾脆就組織自己的工匠,也上街遊行去了。打著「反飢餓,反失業」的旗子,還有什麼朝廷歧視私人工廠,朝廷趁火打劫要官營他們的工廠。
加上這半年的日子的確不好過,大量的工匠跟著這些工廠主遊行示威,發泄自己內心的不滿。
面對這種輿情徐愛民也只能讓賈誼放慢官營腳步。
賈誼卻著急道:「殿下,此等機會10年一次,放過了這一次機會的話,那些恢復元氣的商家必死阻礙朝廷的政策。」
徐愛民道:「對朝廷來說,現在穩定才是大局,長安畢竟是大漢的都城,現在天下的官員和諸侯都在看著這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