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帶毒的餡餅天竺

  第465章 ,帶毒的餡餅天竺

  大漢歷十九年,五月,長安城。

  長安城依舊繁華,蒸汽機帶來的財富正在快速改變這座城池,市坊越來越多,工業區也越來越多,轟鳴的蒸汽機,長長的煙囪已經成為了長安城的標誌性建築群。

  這在後世自然是嚴重的污染物,但在這個時代煙囪就是財富的象徵,煙囪越多財富越多,長安城的居民無比以這些煙囪為傲,因為除了在長安城,其他的城池是看不到如此多的煙囪的。

  但今年對大漢來說算不得好年景,初春隴西發生地震,損壞房屋上千座,百姓傷亡過百,好在這個時代的建築都不怎麼高,隴西又是大漢有數的窮地方,大部分都是稻草屋,傷亡不算太大,朝廷撥糧食50萬石,錢3000萬賑濟隴西災民。

  但今年大漢好像禍不單行一般,關中從初春到現在只下了幾場小雨,整個關中降水減少,大量水渠,小河乾枯,春耕夏收都受到了影響,大漢丞相府向關中各郡縣下發抗旱命令,派發關中各郡縣3000具蒸汽抽水機,撥款3億錢給各郡縣抗旱救災。現在關中各地各縣,蒸汽抽水機,水車,風車輪番上陣,整個關中幾百萬百姓都在田地上抗旱救災。

  但到五月的時候,旱災不但沒有見好轉,大漢丞相蕭何反而被累病,一直不見好轉,幾日後反而加重病情,徐凡不得不任命假相葉騰統領大漢朝中事務,組織抗旱救災任務。

  五月七日,丞相府。

  蕭何臉色蒼白的躺在臥室當中。來看望他的劉邦嘆氣道:「你也就比我大了一歲,某還能上場踢足球,你卻如此蒼老,看來這大漢的丞相還真不是一般人可以當的。」

  和歷史上死於戰傷併發症的劉邦不同,這個時代的劉邦,真正進行激烈戰爭的時間不到三年時間,而且他在戰場上也沒有受到太大的重創,這就導致他身體非常好,能進行一些不太激烈的運動,和比他大一歲的蕭何相比,劉邦都能算是青壯。

  蕭何笑道:「像你劉老三這樣沒心沒肺的人,活過百年不成問題。」

  而後他好奇道:「現在不是諸侯大會之時,你怎麼來長安城了?」

  劉邦道:「我那四子劉恆今年要小學畢業了,某想要他來長安上中學,看看有什麼好的中學,畢竟長安教育資源更好,同時也是來看看如意的學業,畢竟今年是他最關鍵的一年。最後想辦法給肥兒某個差事,看看能不能給他謀個縣令,哪怕縣長也成。」

  大漢的諸侯一般都是嫡長子繼承家業,其他的兒子則送到長安求學,而後在大漢建功立業,就像劉邦的長子劉肥現在為商業錢莊的郡掌柜,說不上是位高權重,但卻也有一份不差的事業。更加重要的是,錢莊的管事可以轉入大漢政界,以劉邦的人脈,讓劉肥以後成為縣令不成問題。

  郡守就有的難度,畢竟現在大漢年富力強的功臣還大量存在,他們還占據這些位置,像劉肥這樣的晚輩,想要登上2000石郡守,除非才幹特別出眾,要不然的話只能熬資歷,慢慢等。

  但劉邦不擔心,他兒子劉肥今年才28歲,還處於年富力強的時候,有的時間積累資歷,而他身體也好,還能照看劉肥十幾二十年,到時候再想辦法給他謀個郡守之位,他算是能給曹氏交代了。

  而劉邦三子劉如意,長的最像劉邦,也最受到劉邦的喜愛,當然這引起劉邦老婆呂雉的不滿,所以劉邦早早的把劉如意送到長安城求學,現在已經是中三學生,已經要準備中考了,這次劉邦來長安城主要就是看劉如意,看看他的學業如何,但從夫子得到情況來看,劉如意在學問上比劉邦要好,成績在學院當中雖然不是名列前茅,但也算是優秀的一檔。

  所以劉邦有的得意道:「如意在學問上也像乃公,夫子都說他可以考上學院,乃公連舉薦的名額都省了。」

  「咳咳咳!」聽到這樣好笑的事情,蕭何忍不住笑意。

  「這是某今年聽過最好笑的笑話。」劉老三什麼情況他還不知道,當年去魯國求學,因為頑劣,被夫子嫌棄,被同學排擠,因此還暗恨上儒家。如意能學的這麼好,和他根本沒有關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劉邦聽到蕭何咳嗽,馬上上去扶起他道:「你現在不要大悲大喜,好好的休養身體。」

  而就在這個時候蕭何的長子蕭祿急匆匆進入道:「父親,陛下來看望您了。」

  蕭何想要掙紮起身,但被劉邦阻止道:「陛下又不重視這些虛禮,你起身做什麼,就躺著,某去迎接。」

  說完劉邦就帶著蕭祿去前廳迎接道:「臣劉邦,蕭祿拜見陛下。」

  徐凡擺手道:「免禮。」

  而後有的奇怪道:「你這麼快就來到長安城了?」

  劉邦道:「今年是如意中考,臣是提前來做準備了。」

  徐凡道:「如意成績不錯。比愛國強的多了。」

  說起徐凡的老二徐愛國,他也有的頭疼,平日調皮搗蛋,也不愛學習,每次考試能有六十分都是夫子給自己的面子。

  劉邦道:「二皇子活潑好動,日後必定為大將之材,可為大漢鎮守一方。」

  開玩笑,天子的子嗣,即便在把學習差,未來能差到哪裡去,即便不能做天子,也可以成為一方諸侯王,為大漢鎮守一方。

  劉邦自然知道二皇子的事情了,畢竟二皇子也是嫡子,有資格繼承大漢的皇位,二來就是二皇子和劉如意是同班同學,雙方還玩的非常好,這自然讓劉邦記憶深刻,但就像他說的徐愛民活潑好動,各種體育項目騎馬,射箭,足球甚至駕車都玩的飛起,但學習成績卻是一塌糊塗,在班級屬於倒數之列,劉邦內心當中還有一絲暗喜,他一個大老粗的兒子卻是成績優秀的尖子生,而陛下和皇后雖然都是學問宗師,但在培養兒子上卻不如自己,這讓劉邦暗自得意。

  兩人來到蕭何的書房,蕭何剛想起身,就被徐凡制止道:「丞相重病,無需多禮了。」

  而後他看著蕭祿道:「大夫怎麼說?」

  蕭祿紅著眼道:「大夫已經說了,父親是操勞過度,已到油盡燈枯之時,現在全靠著人參吊著。」

  劉邦馬上道:「我府庫當中,還有一些品相好的遼東人參,等會我就去發光報,讓手下帶來。」

  徐凡對陳震道:「去府庫找五支品相最好的人參帶過來。」

  這個時代因為遼東開發的早,人參的功效也發掘出來的非常早,這甚至是遼東諸侯支柱產業之一,很多遼東諸侯都開發了人參養殖基地。直接包下一片山林,撒下種子,這些諸侯和後世的那些老闆不同,這片山林都是他們的基業,所以他們不趕時間,哪怕這片土地的人生養個幾十上百年,這人參也是他們的,可以造福他們的子孫後代,所以用這種方法養殖的人參和天然的人參沒多大區別。

  陳震道:「諾!」

  蕭何苦笑道:「卻是麻煩陛下了。」

  徐凡臉色沉重道:「你這也是會大漢操勞政務才落下的一身病,說起來還是朕把太多政務壓在伱身上了,也太忽視你們這些重臣的身體健康了,要是有大夫給你們定期檢查身體,也不至於讓你操勞到病入膏肓。」

  徐凡也有點後悔,後室定期檢查身體健康的制度,他沒有弄出來,要不然也不至於蕭何被累病了才發現。

  「現在你有什麼要交代的後事和朕說說。」

  蕭何想了想道:「四月的時候,會稽郡的諸侯商賈成立了一家天竺商社,朝廷應當重視,甚至監視他們,天竺商社光諸侯就有十幾家,擁有的商船幾十艘,還有諸侯把私兵火炮弄到這個天竺商社當中,臣估算這些人私兵加水手已經超過萬人,火炮有幾百門,火槍兵有幾千人,這已經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可以輕易滅掉南洋的諸侯國。

  甚至可以說是我大漢除了北海艦隊,南海艦隊之外最強大的海上勢力。更重要他們已經在天竺占據一座城池,看他們是想要壟斷天竺的貿易,朝廷萬萬不能放任他們壯大,不然他們割據天竺必定成為我大漢的隱患。」

  天竺商社這麼大的事情,自然不可能瞞得住,最開始蕭何本來也沒有注意,畢竟在大漢成立的商社也不止一起兩起,天竺商社最多只是規模大一點而已。

  但當等蕭何知道這些諸侯連私兵都加入進去,火炮也有幾百門,火槍兵超過了上千人,而且他們還在天竺攻占了一個城池,這一下引起了蕭何的重視,這股力量甚至能顛覆大漢的小型諸侯國,只是蕭何還在想如何應對天竺商社,他本人就病倒了。

  徐凡聽到這個消息一臉愕然,這不就是翻版的東印度公司,大漢成立一家這樣的商社是好是壞?

  一時間徐凡也沉思起來,按理來說多了天竺這個幾千萬人的大市場,對大漢的工業化是有好處的,市場擴大產能過剩的危機能延緩好幾年時間。

  但大漢的情況肯定和牛牛不同,天竺能做日不落帝國最耀眼的明珠,但卻做不了大漢的明珠,徐凡估計大漢的人口是天竺的兩倍,而且以天竺的制度。真正有消費能力的只怕不到百萬。

  而歷史上牛牛的人口只有天竺的二十分之一,所以天竺能成為他們的商品傾銷地,20個奴隸養一個老爺輕鬆,但總不能讓一個奴隸養兩個老爺吧。

  大漢工業只能靠內循環,就現在全球的人口都不知道突破兩億沒有,要遵循牛牛那一套,全球的血即便是被大漢吸乾了那也完成不了工業化。

  這就是為什麼歷史說出現兩次萌芽,卻從來沒有發芽長大的原因,因為大漢的體魄就沒有他生長的土壤。大國和小國進行工業化的過程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徐凡明明知道天竺近在咫尺也不願意過去的原因,大漢的體量太大了,只能靠內循環。

  而且徐凡受到後世影響,其實是不太願意殖民天竺的,有南洋,澳洲,美洲這種好消化的地盤不要,死磕天竺做什麼。

  從資本的利益出發,天竺顯然是一個比南洋好十倍百倍的地方,南洋對資本來說,那就是一塊爛地,除了少數幾種特產,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當地雖然有幾百萬的土著,但沒有消費能力的人對資本而言,連牛馬都不如,連種地都種不好的土著,連壓榨的資格都沒有,開發南洋他們還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來開發,可以說只能賺點辛苦錢。

  而天竺就不一樣,有上百萬的貴族高端消費市場,又有幾千萬的牛馬讓他們剝削,在這種地方是最容易完成資本增值的,這才是資本的天選之地。

  但從文明擴張的角度出發,那麼南洋比天竺好消化十倍百倍,南洋等地廣大的地區只有幾個文明的小火苗,他們甚至連國家都沒有,只要大漢不把他們當成奴隸看,他們很容易接納大漢,而且南洋的人種和大漢是相同的,這就導致大漢不需要像西方那樣偷家換人。

  同樣的頭髮,同樣的膚色,徐凡可以宣揚是一家人。就是膚色就這髮型,就沒有幾個人會不相信,加上文明碾壓級別的差距,當地的土著只怕也會想辦法找一個漢人祖先,這些地方開墾發展出來,大漢就可以消化。

  其他幾塊大陸也差不多是這樣,美洲的文明可能高級一點,但那也只是一個摩登的原始文明,連輪子都沒有發明,空缺的科技樹太多了,根本阻擋不了大漢的同化,徐凡只要把他們歸類為殷商文明,再拿幾件古董給他們的巫師就能做實這件事。

  不是有一個傳說,說周武王滅了殷商之後,有一隻殷商後人不滿周人的統治,他們乘坐木舟渡過了海洋,來到新大陸。

  想到這裡,徐凡覺得要找一下叔孫通,多召集一些歷史學家,歷史證據要準備好,還有輪子歷史的缺失也要想辦法幫助他們彌補,比如可能是因為在海上待的太久,懂做輪子的工匠都死光了,所以他們去了新大陸才不會坐輪子。

  可不能像西方人那樣做的太粗糙了,失去富裕的加成,祛魅之後,太多的缺陷難以自圓其說了,幾千年前的莎草紙,虧他們說得出來,看看我們這邊竹簡都炭化了,還要用專門的藥液才能弄清楚上面的文字,作假也不專業一點,也就不怪大家疑問連連,當初吹牛吹的太高調,現在已經開始反噬自己了。

  而從文明的擴張來說,天竺卻是一塊硬骨頭,不要看後世網際網路上有多少嘲諷三哥的笑話,人家再怎麼說也是幾千年的古老文明,雖然武力差一點,但地球消失了多少古老的文明,但人家能流傳幾千年,在後世也是一直生存下去,而且人家即便遭受了各種打擊,依然在穩步的推進工業化,光這點就勝過很多文明了。後世有多少國家被工業化絆住腳,死也進不去,從這點而言,人家就是優秀的,超過了九成的國家。

  幾千年來,有多少入侵者沖入了這塊土地,但最後終究變成了天竺的模樣,從文明生存的角度出發天竺文明是非常成功的。

  大漢殖民天竺,只怕也是會跟天竺的其他入侵者一樣有去無回,同化成為天竺一樣的模樣。更加不要說天竺的四等人種制度是徐凡最討厭的制度。但他同時也明白能學好很難,學壞就非常容易,大漢的這些貴族只怕更喜歡這套制度。

  所以現在的天竺對大漢來說,幾乎不可能消化,甚至還會腐化大漢健康的軀體,對大漢來說連雞肋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帶毒的肉,吃下去得不償失。

  但大漢的諸侯商賈卻不會這樣想,在他們眼中,天竺就是一塊上等的肥肉,他們現在已經迫不及待的把想把這塊肥肉擺上餐桌,天竺商社就是他們的碗筷

  蕭何發現徐凡沉思半天也沒有回應,於是說道:「陛下,陛下?」

  徐凡反應過來道:「天竺的事情內情複雜,朕還要多思考幾天。」

  蕭何鬆口氣道:「陛下能重視就好。」

  而在一旁的劉邦恨鐵不成鋼,陛下明顯是讓你交代後事,你不為自己子孫後代爭取一些利益,還操心政務做什麼。

  於是他只能替蕭何說道:「陛下,您看這宅院,可有一份像大漢丞相的府邸?某遼東沛國的地主老財,他們家的府邸也比這大呀。蕭祿他們三人因為缺乏教導,現在也碌碌無為,陛下,您可不能讓忠良寒心呀。」

  徐凡看了看蕭何的府邸,普通四合院樣式,屋內的裝飾也極其簡樸,大致相當于于大漢的中等人家了,可以說在大漢的官吏當中是極其少見的。

  大漢貴族的俸祿都不差,漢吏的待遇也不差,天子雖然提倡節儉,反對奢靡,但不會要求所有人都這樣,只要合法所得,用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日常的生活作風不會太浪費東西,天子也不會另眼相看。大漢的官吏都知道,天子重視能力,而不是能力之外的品德,所以很少有官吏在徐凡面前裝簡樸,因為得不償失,因為你能裝一時,不能裝一世,被人戳穿了,反而臉上不好看。

  蕭何道:「兒孫自有兒孫福,某的後代賢德,就學我的儉樸,他們自然成才,如果後代不賢,再大的榮華富貴也保不住。」

  徐凡道:「我大漢講究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丞相為大漢操勞了近十年,讓大漢的財政收入增長了兩倍,勞苦功高,不賞,不足以服眾,蕭祿幾人朕會安排好,丞相就安心養病。」

  而後徐凡把蕭祿幾人叫來道:「你們照顧好你們父親,做好此事,你們對大漢來說就是立下了大功。」

  「諾!」蕭祿三人道。

  徐帆回到燕宮之後,令人找來天竺商社的情報。這才知道原來這兩年前有個天竺的僧侶逃到南中韓國,被張不疑收留。張不疑這才獲得了天竺的道路,而後他找胡亥組建了一個船隊,想要去天竺銷售絲綢等貨物,卻沒想到天竺本地的城主太過於貪婪,居然自己做海盜,而這個海盜他也做不明白,被胡亥帶領幾千人擊潰,胡亥他們反而占據了城池。

  徐凡了解天竺商社的來龍去脈之後,招來丞相葉騰,曹參兩人,把這情報交給這兩人看。

  兩人看完之後,葉騰遲疑道:「陛下是覺得這天竺商社有問題?」

  要是對後世的封建國家來說,出現這麼大的一個武裝團體,而且還游離在朝廷之外,還在海外占據城市,這幾乎就相當於明目張胆的造反了。

  但大漢不同,他是分封制的,諸侯都有屬於自己的武裝,而且海貿興盛之後,大漢的各大船主也有自己的武裝,水手就屬於半職業化的軍人,每艘遠洋的貨船都有一定的武器裝備,他們只要向朝廷報備了,沒有在大漢境內胡來,朝廷一般也不會管。

  天竺商社在葉騰看來就是規模大一些,裡面不是大漢的諸侯,就是大漢的貴族,都是自己人,自然不會擔心他們弄出什麼事來,至於占據天竺的各把城市,這更沒有什麼好值得關注的了。敢欺負我們漢人,打死也是活該。

  至於他們占地為王,這更不算事,大漢的諸侯領地哪年沒有擴張,遼東的諸侯連大海的幾個海島都沒有放過,英布和趙佗兩個人,因為邊界的問題,時不時來一場小衝突,打官司都打到諸侯大會上,韓信都快把整個冰原包進自己的諸侯國當中,他一個諸侯國的面積比中原都廣大,南洋的船長們動不動發現一個無人島,然後把海圖上報給朝廷,請求朝廷分封,以前大漢朝廷還會封個男爵,勳爵意思意思,但後面發現南洋的荒島太多了,再這樣下去,朝廷的爵位就不值錢了。

  於是定下了一個標準,島嶼上有5000人,最起碼有1000大漢百姓,這才給個勳爵,島嶼上有上萬百姓,並移民兩千漢人,這才給男爵。有這樣強烈的對比,在天竺占領一個城市能算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