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下鄉與助農

  第458章 ,下鄉與助農

  大漢歷十八年,三月十五日,上郡,雕陰縣,孤山里。

  「鄉親們,我大漢的日子大家都知道,想吃飽飯容易,但想賺錢就非常難。」吳越道。

  孤山裡的村民一陣笑道:「誰不是這樣,我們孤山里還更慘,山路崎嶇,累死累活挑兩擔麥子下山賣都賣不到幾個錢,朝廷雖然收稅少了,但花錢的地方卻沒少,以前餵飽小子們就夠了,現在還要供養他們讀書,筆墨紙硯哪樣不花錢,這還是沒出息,要是有出息考上中學了,一年期5000的學費,那真是要累死爹娘了。」

  「話不能這麼說,現在雖然苦一點,等考上中學之後,就可以到縣城去做事,今年朝廷在高奴建設油廠,在我們郡招募了三千多人做工匠,被招募的哪個不是文化人,這一下就吃上了官家飯了。」一個上年紀的老爺子不滿四周村民沒出息的樣子反駁道。

  村民倒沒有反駁,他們只是習慣性的抱怨自己的苦悶,但也認可讀書這條道路。

  第1次工業革命在大漢快速展開,各個新興行業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才,有中學的文憑在大漢獲得中等收入不成問題。

  這對普通的農戶而言,已經算是魚躍龍門,正是因為可以看希望。所以對這些農戶而言,只要自己兒子有讀書的天賦,哪怕是借錢也要供他讀書。孤山裡的村民也會想辦法支援這樣的家庭。

  吳越擺手道:「今天我們講的是賺錢的事情,讀書的事情暫且下次再談。」

  「大家都明白,光種地是很難發財的,只有大家聯合起來一起做事,發展本地的特產,這才能賺錢。」

  村民問道:「發展什麼特產?」

  吳越笑道:「這要我們後續考察市場,但要像現在這樣,各做各事顯然是不成,別的不說,孤山道路崎嶇,不把這路修好,我們山上即便是有特產,它也運輸不出去。」

  一個年長的村民皺著眉頭道:「朝廷這是要我們服徭役?」

  「徭役!!!」所有的村民內心一震,大漢雖然開國已經有十幾年時間,但一大半村民是經過大秦時期的,他們對大秦時期的徭役可是記憶深刻,只要出去了那就是九死一生,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親人還能活著回,沒有人想再回那個時代,大漢他們面對的只是發展問題,回到大秦,他們面對的可就是生存問題了。

  吳越搖頭道:「大家放心,我們農家不是朝廷,沒有資格派遣徭役。」

  「但大家總想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好,田地想要增產,就要新修水利,剛剛有村民說挑兩擔麥子下山,累死了,但要是把這路修好了,就可以用馬車拉麥子下山,沒有馬車,最起碼也可以用獨輪車,這總比挑麥子下山要好一些,而且我們山上有這麼多果樹,這都是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財富,我們把這做成果脯或者是水果罐頭,這運輸下山又可以賺多少錢。」

  商農當初上書給徐凡,想要放開鄉里之間的徭役限制,但徐凡因為種種的顧忌,終究還是放棄,並且和商農說了朝廷的擔憂。

  商農也認可了徐凡的擔憂,後面他決定乾脆用農家的力量,組織起農戶,讓他們自己修水利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農家是民間組織,農戶也是維護自己家鄉,自然說不上徭役了。

  但有個農戶道:「我等還要去縣裡打短工賺錢,要是留在鄉里,這損失誰來彌補。」

  男耕女織的生活已經被大漢的工業化徹底摧毀,但農戶自己也找出了其他來錢的方法,大漢沒有徭役,農戶就不需要困在土地上,他們就可以在農閒時期去打工。

  那大漢處於大建設時期,大漢朝廷每年要建設兩三千米的軌道,這需要大量的勞工。

  和地方上的郡守縣令,需要政績,他們也需要建設大量的工程,像修渠道,修水渠,修橋樑,而這些通通都需要大量的人。

  這些工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每年農閒都有大量的農戶進入這些工地打工,雖然每個月只有幾百錢,但這對於那些種地的農戶來說,這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所以吳越說要修路,修水渠,很多農戶不樂意,這些工程顯然是不可能給錢,同時也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差不多要浪費他們兩三年打工的時間,再加上修路也要他們出錢,這一里一外,他們最起碼要虧幾千錢。

  所以只要稍微一算帳,本地的農戶就不會樂意做這樣免費的事情,雖然修好路對他們也有好處,但這個好處就是在幾年之後的,而且還是看不到摸不著的,而他們損失的利益卻是實實在在的。

  大部分村民都是支持這個想法的,不過卻有農戶贊同修路道:「這是為自己做事說什麼彌補,修了水利之後,你家田地多出來的麥子,這不就是收穫,這事情對大家都有好處。大家應該一起出力,就像吳夫子說的,把路修好了,我得把麥子運輸出去,那也省力氣。」

  「這路幾百年來不都是這樣,我們老祖宗都走過了,難道我們就不能走,修好路雖然好走能省力,但我們農戶缺乏力氣嗎,我們是缺錢,與其花這個力氣在修路上,還不如到朝廷的工地上賺點錢。」

  「這可是幾十里的山路,憑我們這百十號人,那得修到什麼時候去。」還有一個村民說出了一個最現實的問題,這條出山的道路有十幾里光靠他們肯定是修不完的。

  吳越笑道:「不止孤山里一戶人家修,我農家還想辦法聯絡了其他八個鄉里,大家一起出力修這條路。」

  雖然在盡力勸說,但還是有很多農戶不願意出力,這場談話最終還是無疾而終。

  當晚,農家集中在他們租的小院當中。

  徐愛民有點氣憤道:「這些農戶也太愚昧,我等明明是在為他們著想,他們居然一點都不領情,某算是聽出他們的意思了,話里話外就是要我們農家自己幫他們修路。憑什麼,這路是他們自己走的,有好處的也是他們,哪有我農家幫他們修路的道理。」

  去年徐愛民的社會實踐課效果不錯,今年徐凡乾脆讓他們來到農家的大本營上郡,並且告訴商農,讓徐愛民了解大漢貧困鄉村的情況。

  而商農則把徐愛民交給吳越教育,這才有眼前這一幕。

  吳越淡然笑道:「農戶困苦了幾百年,遭受了幾百年的戰亂,任何一個天災人禍都能讓他們家破人亡,這養成了他們謹小慎微,愛占便宜的習慣,因為不這樣做,他們就活不下去,現在我們組織他們,不能操之過急,要理解他們,只要我農家可以給他們帶來好處,他們自然就會擁護我們的。」

  陳賣問道:「吳師,那我等現在該怎麼做?」

  吳越笑道:「墾荒,搞養殖,讓農戶看到我農家的本事,只要我等的生活越來越好,自然會有想要過好日子的農戶加入到我們當中,當我農家的力量越來越強,農戶越來越信任我,知道修路修水渠對他們的好處,他們就不會反對修道路水渠。」

  徐愛民吃驚道:「這要花多少時間?」

  吳越笑道:「慢的話兩三年,快的話半年到一年也是有可能,但前提得是我們要種地,要讓農戶感覺我們和他們是自己人。」

  張辟彊吃驚道:「吳師,這也太沒有效率了,光修這幾十里的山路,農家就要浪費兩三年時間,天下間像孤山里這樣的鄉村,何止千萬,愚公移山都沒這麼難。」

  吳越笑道:「農家做農活怎麼能說沒有效率,這條山路修好了,附近十幾個村子都可以受益,這不一直在前進當中,只要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總有完成的時候。」

  英雄有點鬱悶道:「那我們要在這裡待多久?」

  吳越他們已經在孤山里待了三天,這三天讓他度日如年,可以這樣說,他這輩子吃的苦都集中在這三天當中。現在他反而有點想早日開學了,學校的環境最起碼不會像孤山里這樣艱苦,但一想還有兩個月的時間,英雄的臉就變得更愁苦了。

  吳越自然明白英雄的意思,他笑道:「想要過好日子,那就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你也讀了七八年的書,有名師教導,應該學會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要是你們連自己遇到的問題都不能解決,又怎麼幫助農戶去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上課不一定要在學校,這座大山也是一座學校。」

  當晚吳越走訪了孤山里所有村民,倒也沒說修路修水渠的事情,而是說農家弄出一種叫西瓜的西域水果,這種水果城裡的人最喜歡吃,收益是田地的十幾倍,只要種植兩三畝,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農家可以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獲得的收益大家平分。

  最後有十戶人家答應吳越的話,10家人加起來共種了20畝的西瓜。

  而後吳越就帶領徐愛民他們,先在孤山里修築農家自己的房屋,僱傭農戶從上下幫忙運輸磚頭,在孤山里修的第1座磚房,蚯蚓田,孵化室等農家常見的產品。

  農家大部分人都是自食其力的,每個據點都要完成經濟的獨立,要是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又如何來指導農戶來發家致富。

  所以這個時候農家的生存能力甚至還在墨家之上,每個農家的學子都掌握了幾項生存的技能。

  就這樣農家在孤山里紮下根,平時吳越會指導信任是農家的十戶農戶種地。有道是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經過吳越的指導,這些農戶的麥苗明顯比其他農戶要好。

  這樣的場景讓吳越在孤山里獲得了不小的威望,一個莊稼人手總是能獲得農戶的尊重。

  不少農戶都向吳越請教種田的知識,吳越也耐心指導他們。

  而徐愛民他們也開始適應孤山裡的生活。

  吳越讓他們自己想辦法改善自己的生活,英雄發揮自己財主本色,出錢購買村民的雞鴨,或者是村民的獵物,以此改善他們伙食,4個小財主倒是為孤山里創造了不小的經濟。

  等後面農家的據點也建設好了,他們居住的環境也開始變好。和村裡的小孩關係也好,那些小孩請他們吃山裡的野果,徐愛民他們則教這些小孩讀書認字,孤山里太窮了,沒有夫子願意到這兒來教書,當地的小孩要讀書,都要在山外的鄉里去。他們還給這些小孩說山外的故事,尤其是長安城的故事,這個時候他們反而有點樂不思蜀。

  而吳越對孤山裡的改造也在緩慢進行,孵化室建立好之後,農家第一批五百隻小雞苗被孵化出來,引起了小山村不小的震撼,吳越以低廉的價格,把這些雞苗賣給了村民,孤山里這個小山村明顯就熱鬧很多。村民們也開始學著農家建設屬於自己的蚯蚓田。

  徐愛民不解道:「吳師為什麼還要收錢,我農家不是說要為農戶謀利?」

  吳越笑道:「低價給農戶雞苗,就是給他們謀利,不收錢的話,一來我農家扛不住,二來免費的東西,農戶也不會重視,記得某和你說過農戶極其短視,最開始不少農戶拿著我農家發的家禽直接吃了,吃完之後再到我農家這裡來拿。」

  「啊!」徐愛民顯然想不到還會有人做這樣的事。

  吳越道:「從那之後,我農家就制定了兩條規則,一是經濟活動就要盈利,不能做慈善,二就是要和百姓一起勞作。」

  「農家要帶領百姓致富,那就要比百姓更懂經濟,而在經濟活動當中免費是要不得的。」

  六月十日

  孤山裡的西瓜成熟,村民們一個個好奇的看著這龐大的瓜果,一個有幾十斤重,這樣的瓜果還是非常少見,不少村民對這陌生的西瓜都指指點點。

  而吳越則帶領這些村民摘了上萬斤西瓜,用竹框和獨輪車運下山,運輸到雕陰縣城去販賣。

  傍晚,所有村民都望向村口,所有人的內心都有點坎坷,不知道他們這趟賣瓜的情況。

  太陽落山之前,所有人都回來了。

  村民們馬上圍了上去問道:「賣的怎麼樣?城裡人願不願意吃?」

  王二激動道:「城裡人搶瘋了,一個瓜賣10錢,我們今天總共收了1200錢。」

  「哇!」所有的村民都震驚。

  總共有10戶人種了西瓜,這樣分的話,每戶能得120錢,關鍵這還只是第1天的量,田裡面還能看到許多西瓜,只要全部賣完的話,這10戶人家每戶可以賺幾千錢。

  一時間孤山裡的村民,用妒忌的眼光看著這10家幸運兒,這收入不要說是在孤山里,即便是在縣城都算是高的了。

  吳越道:「為了感謝各位鄉親的支持,我等送一個瓜給各位鄉老,還有瓜果出山,還請各位鄉老幫助,我等願意一日出十錢。」

  吳越這樣分潤,四周村民的內心才好受一些。

  但一些聰明的村民卻馬上問道:「吳師,我等也想種西瓜,不知道吳師能不能提供種子指導我們種植西瓜。」

  「對對對,吳師我等也想種植西瓜。」其他村民也反應過來,紛紛包圍著吳越。

  他們是看著西瓜種植下去並生長,總共兩三個月就成熟了,現在才6月份,再種植一季9月份就可以收穫,到時候他們就不可以賺這筆錢。

  吳越卻說道:「少量的種植還行,就這1萬多斤的西瓜,我們車推肩扛花了兩個時辰出山,其中還顛壞了幾個西瓜。就這1萬斤已經如此艱難了,要是大家都種植西瓜的話,每天要運輸10萬斤的西瓜,全村動員只怕也很難運輸出去,更不要說這一路上會顛壞多少西瓜。」

  「太可惜了,要是當初吳師來到我們村的時候,我們就修了路,現在也不至於西瓜連山都出不了。」

  聽到吳越的話,村民們感到極其後悔,要是在三個月之前,他們就開始修路的話,現在雖然不一定修好,但肯定能好走很多。

  吳越道:「好飯不怕晚,我們邊種西瓜邊修路,等西瓜成熟了,路也修得有一定長度,而且今年修不好,我們還可以明年修,只要這條路通了,我們孤山裡的財寶才能源源不斷的賣錢。」

  這話三個月前吳越也說了,但在村民口中的效果卻是完全不同,三個月前是空口白牙,還要他們出錢出力的去修路,當地的百姓自然不樂意。

  但現在這些村民已經看到了西瓜這個實際例子,自然就明白修好了路,他們能獲得的利益,修路就成為了他們迫在眉睫的需求了。

  「這座大山已經擋住我們發財的道路了。」一個村民說道。

  「沒錯,這路是不修不行了,每年上繳田賦,都要我們半條命,要是把路修好了,以後我們就可以用馬車板車把糧食運下山,也不至於每年都這麼勞累。」

  「修路,修路!」所有村民都叫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