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舉薦接班人和大漢第一次中考
大漢歷十年,六月十日。
天子以內史令葉騰開鑿葉渠,辛勞數載,勞苦功高,封為徹侯,增食邑一千戶。
這道聖旨一下達,引起了整個關中轟動,不管是徹侯和千戶食邑對大漢來說都算不得什麼。
但天子在這個關鍵時刻封賞葉騰,這是不是代表天子認可葉騰是第二任大漢的丞相?
長安城的八卦黨和高層漢吏,巡視一番葉騰的履歷,發現葉騰也是大漢成立之初就投靠天子,也是元老功臣,在天子身邊待了一年多,後為會稽郡太守,因政績彪炳,升遷為九卿之一的內史令。
雖然南郡功臣因為共敖他們不受待見,但如果天子作葉騰的後台,那一切就不成問題了。而且以天子用人的習慣來,更喜歡葉騰這樣的實幹家。
甚至可以這樣說,大漢前幾位的丞相候選人,每個都是實幹家,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反而是陳崗,陳錘,吳廣這些人雖然是天子的患難之交,天子入世的戶籍都是陳崗幫忙搞定,但這些人的才幹,遠遠比不上前幾位丞相的候選人,連長安城的基層小吏都知道這些元老只是這次丞相的陪跑人選。
現在天子發出了如此的信號,對很多人來說,這就是天子更認可葉騰為大漢的第二任宰相!
一時間整個大漢朝廷對葉騰成為第二任宰相的呼聲更高,關中本就是葉騰的大本營,很多關中的漢吏都不自覺向他靠攏。
六月十六日,蕭何府邸,曹參,周勃幾個沛縣老鄉在丞相公開選拔之後第一次相會。
其實從去年開始,周勃就沒有見過蕭何和曹參,沒有太多的原因,當時他們已經成為了競爭者。
丞相周章退休的時間,天下皆知,想要登上丞相之位的官員,早就算著日子做準備了。當時周勃把蕭何和曹參兩人當做競爭對手,就拉開了與兩個的關係,但現在冒出一個葉騰,有共同敵人之後,周勃反而主動來到蕭何的府邸。
周勃冷笑道:「我等為了丞相之位準備了如此久,卻沒有想到葉騰卻在快結束的突襲我等。」
周勃想到自己為了丞相之位得罪了整個漢吏團體,差點要逃到海外,即便僥倖稅改成功,但連自己家有幾畝田地,幾個店鋪都公之於眾。
他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才讓自己成為靠前的候選人之一,現在卻突然殺出一個葉騰,這是他難以接受的事情。
曹參淡然道:「葉騰政績出眾,但我等兄弟卻也不差,憑本事,我等兄弟不會輸給葉騰,你又何必在意這些。」
曹參文韜武略都及其出色,他並不怕和任何人因正面競爭,在他看來天子賞賜葉騰,根本就沒有那麼多想法,只是單純因為葉渠的功勞而已,而葉渠偏偏這個時候建設好,這顯然是葉騰算準時間的,但天子肯定是不會因為這一件事情就把丞相任命於葉騰。
蕭何搖頭道:「有沒有葉騰都是一樣的,你們兩人忘了我等三人的出身就決定了葉騰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出身?」曹參馬上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了。
周勃也是臉色大變道:「我等都是沛縣出身。」
這個出身也沒有什麼,反而給他們還帶著三分義軍的香火情誼,他們跟劉邦加入漢軍很順利的就融入了大漢的體制當中。
但現在他們競選的是大漢丞相,大漢的三公問題就大了,哪怕是為了朝廷的平衡,天子是不可能讓他們三個沛縣人全部成為大漢的三公,即便是陳郡元老,在大漢的三公也不過只占據兩席,他們何德何能有這個資格和陳郡元老相比。
蕭何淡然道:「最大的可能是我等三人當中,能出一位為三公。」
周勃有的氣憤道:「弄了半天,我等兄弟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人,真彼其娘之!」
蕭何卻淡然道:「這已經是天子仁義了,九卿當中我等兄弟占據三席,這已經是陳郡元老之外,我沛縣人最多,要不是天子大肆紛紛諸侯,我等不要說窺視丞相之位了,即便是九卿也很難有我等的份。現在我等卻在競爭丞相,還有什麼資格不知足,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等待天子的任命便是。」
一時間周勃都被說的啞口無言了,開國的時候,他和曹參也不過是伯爵,蕭何更差,只得了一個虛封子爵,算是一個苦勞獎勵,排在他們前面的功臣有幾十位,要不是天子一直在分封功臣,他們最多只能為兩千石太守。
因為按照這個功勞資歷排,陳郡元老各個比他們功勞大,資歷高,陳郡元老不分封,他們連九卿之位都很難登上。
但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奇妙,排在他們前面的功臣大部分都被分封出去了,他們這些子爵伯爵反而出頭了,甚至有機會爭取宰執天下之位,這樣一想,周勃也覺得他們有的不知足了。
但想到丞相之位距離他們只有一步之遙,但現在看起來,這一步有的咫尺天涯的感覺,他雖然有假相陳平的支持,但蕭何身後卻是丞相周章,他能不能登上三公之位不清楚,但蕭何卻是大概率的事情。
周勃滿身怒氣都不知道該如何發泄,他也只能嘆口氣離開了。
曹參看到氣憤離開的周勃道:「你又何必說出來,等天子任命,他落敗,最多認為自己技不如人,現在卻提前他失望。」
蕭何無言以對了。
在蕭何他們這些沛縣老鄉集會的時候。
在他們不遠處的叔孫通的府邸,他和自己老師,師叔也相聚在一起。
叔孫通有些失望道:「天下討論丞相人選人才多,居然沒有人想到弟子和師叔,弟子和師叔也是九卿之一,但現在卻被全天下人遺忘了。」
每個個讀書人都有一個宰執天下的夢,叔孫通雖然是一個比較現實的人,但他也是九卿,距離丞相也只有一步之遙。
但就是這一步卻是咫尺天涯,關中百姓討論了如此多的人選,甚至連地方上太守都有人討論,但他和伏生卻從來沒有出現在關中茶客的討論當中。這讓叔孫通都有幾分屈辱之感了。哪怕是有幾個人討論也比這樣透明要好。
孔鮒道:「你懂組織民夫修水利?」
叔孫通搖搖頭。
孔鮒繼續道:「你能組織民夫修幾千里的軌道而不出錯?」
叔孫通苦笑道:「學生沒有這個經驗。」
孔鮒道:「你能給大漢帶來上億畝的水澆地?」
叔孫通無奈道:「學生也不懂種地,但此等繁瑣之事,可以交給農家之人,學生可以統籌指揮。」
孔鮒道:「你也承認自己不如農家之人,那麼天子為什麼不把這事情交給商農來做,而要交給你來統籌指揮?」
孔鮒繼續道:「當即天子是一個務實之人,伱也一直沒有進入天子的目光當中,能成為九卿就是你的極限。」
他就是知道自己這個學生是不可能進入天子的眼中,所以才沒有向天子舉薦叔孫通,因為他知道舉薦了也是沒有用的。大漢的能臣太多了,每個都不是他這個弟子能匹敵的,不舉薦像這樣成為透明人更好。
孔鮒打破了叔孫通的幻想。他了解三代以來各國禮儀,最擅長的是制定禮儀制度,本來叔孫通想來,大漢成立之後,功臣大部分都是泥腿子,天子是需要他來制定各種禮儀來維護皇權制度的。
結果正是當即天子推翻了三代以來的禮儀制度,他對所有繁瑣無意義的禮儀都無比討厭,大漢立國已經有十年時間,天子卻沒有想過要制定禮儀制度來規範各階級等級。
叔孫通能感覺到天子反而更加喜歡現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他一生所學在大漢幾乎成為了無用之物。
伏生道:「我等還是做好第一次中考為重,我等這次沒有機會,但不代表我等儒生沒有機會。」
是的,科舉進行差不多十年,徐凡發現科舉已經開始不適應大漢此時的局面了,歷史上的科舉,即便是人數最多的宋明時期,選拔的也是官員,而大漢卻直接選拔百石左右的小吏,雙方選拔的制度從一開始就完全不同。
大漢考中的士子數量多,官職低,要從最基層做起,是考吏員,而歷史上的宋明科舉卻可以算是一步登天的考官員,只要考中了就是統治階級的官員,所以才有魚躍龍門的說法。
大漢這種科舉雖然機會多,但也帶來一個問題,性價比低,這士子長途跋涉來到長安城,考上了卻也只能成為斗吏小吏,花費高,收益低。
剛開國的時候,大漢錄取率高,升官快,還沒有什麼,大家都可以接受,但現在大漢已經有完備的漢吏體系了,考科舉的人也越來越多。再想像以前那樣一年就升到縣令,兩年就升到2000石太守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有時候考都考不上。
這樣一來科考的成本就讓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卻步,這個時代長途跋涉的旅行可比後世花費大多了,一次科舉可能就要花光了幾年積蓄,科舉的難度又直線上升,即便是小地主家庭也很難扛得住這樣的消耗。
了解到這種情況之後,徐凡打算學習後世把科舉下放到郡縣等級,地方上缺少小吏,就由他們來上報,而後朝廷學官去當地主持考試,就像後世科舉當中的童子試一樣。考完之後直接在本地為吏。
當然另外一套體系也要完善了,就是大漢的學府體系,因為大部分學府都在長安城,所以大漢的學府招生大部分也是關中的百姓。
而學府當中的學生有很大比例都是進入了大漢官場。又或者取得這個時代一個金領工作。
可以說這個時代只要考上了學府,其地位待遇比科舉考中了小吏都要高,大漢的民間已經有不少怨言了,認為朝廷太偏重於關中,尤其是楚地那些大漢的老根據地。
在這種情況下,徐凡就要考慮教育公平的時期了,要不然過不了幾年時間,大漢官場就會出現大部分都是關中人的局面。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利於大漢統治天下的。
於是他打算學習後世的先進經驗,組織一場全國性的中考,並且以郡單位,按照人數的比例每個均分配一定人數的學子,甚至四方諸侯都有名額,徐凡只能儘量做到公平公正,保證大漢的各方勢力都可以進入大漢官場,成為大漢的上層人。
而大漢第1次中考的時間,則定為秋收之後。
大漢歷十年,七月十五日。建章宮。
結束朝會後徐凡特意留下丞相周章,假相張良,陳平,御史大夫陳林。
徐凡看著幾人道:「今年就是大漢十年了,今年賢者會,諸侯大會之後,我大漢的三公就正式更新換代了。」
「我們是患難之交,你們有什麼想法現在都可以提出,想要三請三辭的禮儀,還是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榮譽,或者是諸侯國都可以提出來。」
周章笑道:「這些繁瑣的禮儀就算了,三請三辭是為了彰顯君主愛才,對臣子的重視,是舊時代周禮的遺留,但我大漢是天下人的大漢,本相也是大漢的主人,自己留自己算什麼事。
這套不合時宜的禮儀就從我等開始廢除吧。至於諸侯國也算了,大漢就是我的諸侯國。」
徐凡想了想道:「那就給丞相加封萬戶,讓丞相每年能100萬錢的年金,也算是大漢的百姓酬謝丞相這些年來的辛勞。丞相要是有教書育人之心,就留在長安成為校長,朕再加封為太師。」
對於徐凡的提議,周章想了想沒有拒絕道:「臣的確是要把這些年理政的經驗,記載下來傳遞給後人。」
他是黃老出身,算是做到立功,立德了,再做到立言,人生也就算是圓滿了。
而後徐凡看向張良。
張良道:「屬下想要再立韓國,也算是做到了對父親和兄長的承諾了。」
張良的父親是死於秦統一之戰,張良兩位兄長也是死於韓國復國的行動,所以復興韓國也是張良的執念之一。
要是歷史上的大漢,張良是不會提這樣的意見的,但現在大漢的情況卻不同了,諸侯國都有四百餘,再建立一個韓國就算不得什麼了。
徐凡道:「子房可去南海圈地,建立韓國,朝廷提供一艘萬石海船,一億錢貨物支持子房建國。」
張良笑道:「臣叩謝陛下。」
而後徐凡看向陳平。
陳平道:「臣小時候歷經艱苦,現在人老,不想再受開拓之苦了,只求留在關中頤養天年。」
徐凡道:「朕加封假相萬戶,年金百萬,加封太傅。假相可留在長安城為朕理政提供意見。」
陳平喜道:「多謝陛下。」
最後徐凡看向陳林。
陳林淡然笑道:「陛下把臣的功勞全部封給阿勝吧,我也不想離開長安城。」
徐凡點頭道:「朕加封陳勝為呂宋國公,以後整個呂宋島都是陳勝的封地。大人朕封你為太保,大人就留在長安城頤養天年。」
「多謝陛下。」
徐凡說完周章這些人的待遇之後,繼續問道:「你們對自己職務的繼承人有人選舉薦給朕?」
周章想了想道:「通政司左長蕭何,處政老道,思維周密,又精通曆代律令,其所學也是黃老,他為大漢丞相可以延續臣的政策。除此之外,通政司右長曹參,文武雙全,處事幹練也可為相,大司農商農,為人踏實,又願意深入鄉村,是我大漢不可多得的農業技術人才,他可謂假相。」
而後徐凡看向陳平,陳林等人。
陳平道:「稅監令周勃,樸質剛毅,是一員能實幹的漢吏,他為丞相可以推進大漢的各項政策。」
陳林想了想道:「臣舉薦吳廣,陳崗,陳錘這些老兄弟,他們這些年也是功勞,苦勞不少,最重要,這些老兄弟對陛下忠心耿耿,有他們在,陛下才能坐立朝堂。」
張良想了想道:「那臣就舉薦葉內史,葉內史的功勞陛下也是知道,臣就不多言了。」
徐凡聽了周章他們的舉薦人點頭,內心開始思考起來,該讓哪些人上位,對九卿之位又該如何調整。
大漢歷十年,十月十日。
今年大漢的科舉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對於漢吏斗吏,百石小吏的考核開始下放到郡一級。
同時大漢開始了第一屆,全國性質的中考,由大漢教育司司長伏生主持考試,成績優秀者可以考入大漢的墨子學院,魯班學院等15座學院,整個大漢學院招生名額高達2萬人,由大漢50個郡縣按照人口分配,同時大漢400諸侯分到2000個名額。
這引起的轟動效應甚至超過了大漢的科舉,畢竟現在科舉的數量越來越少了,但學府卻一次性招募2萬人,這比起越來越少的科舉來說,考學府簡直是條陽光大道。
最重要的是從大漢的學府畢業出來之後,根本就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不管是去大漢的各方諸侯勢力,還是地方上的郡縣,朝廷官署,作坊都不缺少他們的工作,而且俸祿待遇極其高。
第一次出現的中考,成為了整個大漢各個階層家族,改變命運的機會,整整有十幾萬學子踏入考場,他們將會爭奪這不到兩萬的名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