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盛世代表與第1次推恩

  第392章 ,盛世代表與第1次推恩

  大漢九年八月底,修了4年多的大運河,比預計提早一年全線貫通,這件事情成為了大漢後半年來最大的熱點事件。

  大運河打通之後,大漢最繁華的陳郡,東海郡,會稽郡主動脈被打通,5000料的運輸船也可以在運河當中運載,運河的貨物運載量直接提升了幾十倍。

  鴻溝運河上艱難行進的運輸船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運載量大了10倍的運輸船。

  這條繁忙的航道,再次健康運轉起來,陳郡,東海郡,會稽郡都因此受益,陳郡的作坊甚至能接到河北之地的訂單。

  大運河剛剛開通,就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組織修建運河的蕭河曹參二人得到了極高的聲譽,民間的商賈,淮河之地的百姓對二人交口稱讚,稱之為盛世賢臣。

  大漢月報,法制月報等報刊。都拿出2~3期的刊面,對大運河的政治,經濟,軍事的影響,全方面的闡述對大漢的重要意義,更稱讚蕭何,曹參二人是大漢當代的李冰,鄭國。

  大漢朝堂文武百官也對蕭何曹參二人交口稱讚,甚至上書朝廷,要對這樣的功臣重賞,予以重用。

  大漢的文武百官想法很簡單,就是不想讓天子和丞相兩人再折騰。

  現在的大漢可以說是外無強敵,內無隱患。

  稅改之後,今年朝廷的稅賦預計再次會爆發性增長,可能會增加三成左右,第1次突破百萬金,這是一個極其誇張的數字,號稱極盡搜刮的暴秦,每年的稅金也就30萬金左右。

  大漢朝廷的財政收入卻是暴秦的三倍,但即便是如此高的稅賦,大漢底層百姓的生活卻遠遠超過了暴秦時期,不但沒有了繁重的徭役,賦稅也降低了一半。

  此時的大漢官倉糧食堆積如山,民倉也堆滿糧食,根據上計令張蒼的統計,大漢官倉民倉糧食的數量,足夠大漢所有百姓吃上三年,三餐制全面在大漢普及,在大漢任何一個地方,只要百姓肯努力,都不會出現吃不飽飯的事情。

  張蒼自豪的在大漢月報上公布這個消息,並且在月報上向大漢所有百姓宣告,大漢是三代以來第一個消滅了飢餓的朝廷,餓死人的情況將不會再出現在大漢國。

  大同世界的第一步,全面解決饑荒,大漢已經做到了。

  現在大漢朝廷正在帶領天下的百姓,向著大同世界的第二步,小康之治前進。屬於大漢的盛世已經降臨。

  張蒼對於大漢盛世的說法,得到了大漢民間,朝堂乃至於文化界的認可。

  民間的百姓普遍可以感受到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富裕,他們自然是認可盛世這個說法。

  文化界就更不要說了,比起焚書坑儒的始皇帝,大漢朝廷對教育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每年會拿出近20萬金投入到教育當中。

  大漢的每個鄉里都會有小學,每個縣都至少有一所中學,高等級的學府有十餘座,天下的讀書人比先秦時期多了幾十倍,諸子百家在這十餘年中,快速復興,各種新思想,新思潮不斷湧現。

  還有科舉這樣公平的選拔制度,以及大漢下屬的幾百諸侯國那龐大的就業市場。學界都認可大漢帶來了第二個百家爭鳴的盛世。

  而大漢文武百官更加不想折騰,因為他們明白再折騰的話,大漢已經沒有敵人,天子和丞相重拳出擊的對象只有他們自己。

  張蒼把暴秦和大漢時期的財政數據對比出來的時候,大漢的豪強士紳都快哭了。

  普通的百姓稅賦降低了,還沒有徭役,大漢的財政卻是暴秦時期的三倍。

  你說這三倍是從哪裡搜刮出來的,在大漢想做一個地主豪強真是太難了。

  隨時都有可能被天子盯上還有武裝的稅吏上門警告,只要敢少交稅,稅吏直接派兵把你的府邸包圍起來,警告兩次,而後全家流放發配到邊疆去。

  太恐怖了,只不過少交一點稅就要全家流放,暴秦也不敢做這樣恐怖的事情。

  從稅吏背叛財產公示之後,他們乾脆破罐子破摔了,根本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自己人也敢查,加上天子為了鼓勵稅吏,只要是懲罰性的稅收,稅吏都有一成的分紅作為獎勵,為了收稅他們是真敢下死手。

  面對這種情況,他們更加迫不及待的宣告盛世的到來。

  盛世是代表他們這些年努力來的功績,盛世代表著大漢朝廷這些年施展的政策是完美無缺的,不需要再進行改革,再進行折騰,盛世就是大漢朝廷的政治正確性,也是他們所有人最大的利益。

  所以大漢的文武百官推崇蕭何和曹參兩人,想把兩人推舉成為盛世時期漢吏的代表,宣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徐凡也沒有拒絕,封蕭何為攢侯食邑三千戶,加封曹參千戶食邑。

  同時新成立一個九卿等級的部門,名曰通政司,管理天下的馳道,軌道,橋樑,運河,驛站,碼頭等交通設施。

  蕭何為通政司左司長,曹參為右司長,而後命令兩人規劃整個天下交通發展計劃。

  可以說通政司一成立就是一個位高權重的部門。

  八月十五日,上谷王陳餘病逝。

  這標誌著大漢第一代諸侯王開始步入衰老期間,大漢諸侯之間步入更新換代的時間。

  天子命假相張良代表朝廷慰問上谷國。

  而張良持節帶領一營漢軍慰問上谷國,他先代表大漢朝廷承認了陳餘的嫡長子為新的上谷國國主。

  但對於陳餘餘下的十個庶子,嫡次子也沒有輪空,而是按照朝廷的推恩令,他們都被分封為徹侯,每人可以分得一縣之地為封地,上谷國在燕山以北的龐大領土,則成為了新的上谷國。

  同時朝廷任命柴武為上谷郡太守,帶領一營士兵駐紮在上谷郡,宣告了朝廷正式接管上谷郡在中原的領地。

  推恩令第1次在大漢施展,在諸侯當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天下第二大的諸侯國一夜之間分崩離析(第一是魏國)。

  新的上谷國雖然占據了一半的領地,但誰都知道中原的土地跟大漠的草場完全是兩回事,新的上谷國,雖然看上去國土面積大,但富饒卻遠遠不如中原的土地。

  魏國和梁國他們的嫡長子極其憤恨,因為兄弟也不少,兩國加起來20多個縣,人手一個縣都做不到,這要推恩一次,他們就從國主退化成為了徹侯。

  尤其是梁國,梁國國主魏豹此人貪戀美色,擁有的妻妾有20餘人,梁國成立不過幾年時間,他就誕下了30多個子女,光子嗣就有20多個,魏豹的子嗣,兩人分一縣都做不到,最重要的是魏豹身強體壯,誕下子嗣的速度還沒有降低,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等他們繼位的時候,能不能分到一個鄉都是兩說的事情。

  面對這種情況魏豹的那些庶子們,那真是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難過。

  當然大漢國境外的諸侯先是幸災樂禍的看著中原諸侯,但內心也是有點擔憂的,這種推恩令要是在他們的諸侯國施行,他們只怕連魏豹都不如,魏豹的梁國好歹有幾個縣,好歹那也是中原富裕之地。

  他們的諸侯國即便建立了好幾年時間,說的好聽點是諸侯國,但實際上連大漢的一個縣都不如。

  推恩令要是再用在他們的諸侯國,他們想貴三代都艱難。

  但另一部分諸侯庶子,卻又極其希望推恩令來到遼東,黔中,南中這些地方,沒有推恩令,他們連富家翁都很難做,因為這些新封的諸侯把所有的資源都用在開拓上面,他們實際上的財富全在這片土地上。

  那些沒有繼承權的子嗣,想要獲得一點錢財都非常艱難,這就讓那些庶子們極其不滿。

  他們跟著自己的父親建立諸侯國,一步步把諸侯國開拓成為一個富饒的家業,結果這麼龐大的家業,他們一點份都沒有。

  要知道這個諸侯國的建立,也是他們出了一份力的,這些庶子們認為自己天然就有一份繼承權。

  總之因為這些這一次上谷國的推恩令,四方的諸侯國引起了騷動,吹枕頭風的小妾可謂是比比皆是,嫡長子和庶子之間的明爭暗鬥,變得明面化了。

  各方諸侯後宮明爭暗鬥,導致了大漢的諸侯都在埋怨陳餘,什麼時候死不好,偏偏這個時候死,弄得他們家裡都不安寧。

  大漢歷九年,九月。

  處理完上谷國,推恩事宜之後,丞相張良並沒有返回長安。而是轉向從廣陽郡,經過海路抵達遼東。

  他代替徐凡這個天子,巡視慰問遼東的諸侯,並且代表天子,代表朝廷,在當地召開遼東諸侯大會。

  這也是大漢獲取了遼東的地盤後,第二次有朝廷代表踏上遼東的土地,第一次在遼東召開全遼東諸侯的大會。

  四方遼東諸侯得到命令之後,開始齊聚平壤城。

  九月十七日。

  張良從許重召的諸侯國登上遼東。

  張良在船上看到許國碼頭是極其驚訝的,因為他從朝廷邸報了解的情況,遼東是個貧瘠之地,即便是這些年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這片廣袤的土地也只有200餘萬人口(只統計遼東諸侯的人口。)比不得中原一郡。

  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個碼頭就有幾十艘海船,而且碼頭還是石制的,各項設施也極其完備,完全是一個繁榮的海港城市。

  「許重召見過張丞相!」張良的團隊剛剛登上碼頭,許重召前來迎接道。

  張良淡然道:「許侯客氣了。」

  然後張良瞭望碼頭四周看了一圈,港口後面是一個極其繁華的城市,他能看到酒館,客棧,熱鬧的市集,甚至還看到了一個魚肉加工廠。

  從這個碼頭就可以看出,許國的繁華,並不輸給中原多少。

  張良讚嘆道:「許侯治理地方的才能不差,要是留在大漢境內,未必不能位列三公,宰執天下。」

  許重召笑道:「某莽夫一個,哪裡懂治理天下,這都是丞相田齊的功勞。」

  從徐凡三番五次的教育自己的屬下,甚至達到了見縫插針的程度,就可以明白他的這批屬下素質真不是很高。

  領兵打仗還可以從憑藉著戰場的經驗殺出來,但治理天下卻很難這樣做,更重要的是沒了徐凡在上面叮囑,能主動學習的幾乎沒有。

  一般的情況下,大漢的諸侯們都是無為而治,除了收稅和維持自最基本的秩序,其他的什麼都不管,不是他們不想管,而是沒那個能力。

  而遼東的天時地利人和,也適合他們這種無為而治的理念,遼東的各方諸侯,在這種理念下發展的居然不錯。

  首先是遼東的天時極其好,大漢四面出擊,把稍微有點威脅的勢力打得分崩離析,整個天下可以說是大漢一家獨大。

  這種安全的環境導致了遼東的諸侯沒有任何強大的敵人,沒有強大的敵人,自然不需要集結資源抵抗敵人,這就是遼東諸侯無為而治的天時。

  無為而治的地利就是廣大的遼東,人口稀少,未經開發,每個諸侯國都可以說是小國寡民,在資源不用爭奪,來到這裡的移民主動開墾土地就會有收益,所以遼東諸侯國在環境上適合無為而治。

  最後則是人和,遼東是除齊地之外,齊人最多的地方,甚至於齊國的讀書人,遼東比齊地還要多。

  先是暴秦的圈地,而後又是項羽的清洗,大漢的清洗,接連串的打擊,讓大量的齊國讀書人或是逃命或是被貶到遼東,說是齊國的文脈在遼東也不為過。

  而齊國讀書人大部分治黃老,當大漢的諸侯帶領自己的士兵來到這片蠻荒大陸的時候,你讓他們打仗他們還懂,但讓他們治理天下,他們治理個錘子。

  他們只能聘請當地的讀書人,輔助自己治理天下,而他們請的讀書人大部分都是黃老一派的學者,整個遼東大概有五十餘個諸侯國,這些諸侯國的丞相和重要的官職,幾乎都被黃老一派的讀書人霸占。

  甚至形成了排他效應,像農家墨家乃至於法家的學子,因為有技術屬性,還能在這片土地上生存。

  儒家的讀書人來到這片土地,他們要不是歸順黃老,要不只能成為一個夫子教化野人。

  儒家士子想要在政治上挑戰黃老派的地位,那只能被打得粉身碎骨。

  當然黃老派在遼東會有如此高的地位,也是因為他們的確把諸侯國治理的非常好,大漢的諸侯極其滿意這樣的政治聯盟,並不想改變這樣的局面。

  而且黃老派的政治理念也非常適合這些諸侯,他們自然不可能承認自己不懂治理國家,但要上手就會露餡,無為而治,就不需要他們自己上手了,這是天然時候他們的施政理念。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下,遼東簡直成為了黃老派的大本營。

  張良點頭道:「田齊不愧是齊地的宗師。」

  許重召想了想問道:「丞相,諸侯大會沒有特別緣由,不都是在長安城召開,今年怎麼會在我遼東召開?」

  張良撇了許重召一眼道:「天子擔心遼東的債務太過沉重,會有諸侯承擔不住債務,影響朝廷的聲譽。」

  許重召聽到這話只能尷尬的笑了笑。

  這事情還要從劉邦籌集了一個造船廠說起。

  五月份的時候,劉邦從長安歸來,居然帶了一大批工匠在沛國建立了一個堪比廣陽造船廠的船廠,這事情引起了整個遼東諸侯的轟動。

  因為遼東條件惡劣,加上又不像南方一樣有甘蔗這樣的經濟作物,這些諸侯雖然不缺糧食,但手中真沒有多少錢。甚至不少人還欠著外債,還是徐凡看他們在漠北大戰立了不少功勞,由大漢朝廷幫他們接收了一些債。

  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遼東的諸侯實在比不上他們在南方的戰友,他們各個是負翁。

  他們是沒有錢來建設大型作坊的,現在劉邦忽然有這麼大的動作。大家還以為劉邦是口才了得,忽悠天子給他弄了一個造船廠。

  後面他們才知道,原來長安城還有票據交易所這樣的地方,只要拿出一個企劃書,就可以找到有錢的韭菜給自己投資。

  知道有這麼好的地方,這些已經窮了好幾年的遼東諸侯,還有什麼好想的。

  先是去劉邦那裡取經,而後讓自己的手下帶著自己的印信和企劃書去長安城,而後找自己的老戰友幫忙,讓他們幫自己弄ipo上市。

  不到半年時間,這些遼東的諸侯從長安的票據交易所,吸取了10億的錢財。

  把劉邦的造船廠加上去,遼東將會有三個造船廠,碼頭將會有7個,還有10支即將成立的捕鯨隊。

  最近更是傳出呂臣要聯合遼東二十餘位諸侯,在遼東修通連接各大諸侯的軌道網絡,光這一個項目,預計募集的資金就超過了10億錢。

  這讓徐凡暴怒,麻蛋,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韭菜,看在你們是兄弟的份上讓你們割一茬,結果你們給我割斷根。

  於是就張良這次來遼東開諸侯大會,他主要是代表徐凡來遼東敲打這些遼東諸侯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