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一個就夠了

  第935章 一個就夠了

  在家門口失敗的滋味可不好受。

  尤其是當你手持利刃,把著加固過的厚厚大門,心裡以為能將敵人御之於外時,他卻機智地翻牆入院,從背面打得你措手不及……

  這便是自立為「燕王」的臧荼所經歷的一切。

  夏天時,為了防禦占據遼東、遼西的「扶蘇」, 他在碣石以東百餘里處建造了一座關隘,並親自領兵,希望守住遼西走廊的西大門。

  此舉看上去起到了一定效果,扶蘇大軍停留在遼西徒河一帶,只是派小部隊來榆關試探了一番,碰了跟頭後, 整個夏末秋初都停滯不前, 大概是在等秋後。

  秋後結束後,其大部隊「萬餘人」開始沿著海岸緩緩西進, 日行二十里。

  臧荼很高興看到這一幕,他希望能以逸待勞,徹底擊垮對手,奪取遼西,贏得聲譽,讓自己這「燕王」名正言順。

  但八月下旬時,一些身裹白衣的膠東商賈,儘管一方是叛秦自立的反王,一邊卻打著北伐軍的旗幟,但雙方一直在通過海路貿易,膠東商賈的船隻一直在遼西海岸游弋,他們告訴臧荼:

  「遼西之兵,不過數千,扶蘇恐不在此處……」

  「那他在何處?」

  臧荼登時大驚。

  他很快就收到了大後方的告急:

  在東胡人來襲時放棄了燕山以北地區的臧荼, 萬萬沒有料到,扶蘇竟孤注一擲, 盡發遼西遼東騎從,走平剛,還得到了樓煩人的幫助,五百里奔襲,通過燕山缺口,襲擊了右北平郡的治所,無終城(天津薊縣)……

  無終城不止是臧氏燕國的新都城,也是漁陽地區糧食東運的屯糧之地,事關重大。

  驚聞噩耗後,察覺自己上當的臧荼欲亡羊補牢,心急之下,立刻揮師西向,卻不料扶蘇攻無終是假,他的真正目的,是圍點打援,雙方在徐無(河北遵化)相遇。

  徐無這地方並不出名,也不富庶,唯一露臉的,大概就是兩百年前出過一位叫「徐無鬼」的隱士,去拜見魏武侯,與他說了很多大實話,比如:

  「與君主談論詩、書、禮、樂,太公治國之法,國君未曾露出一笑,要想討好他們,便不要兜售這些無用學說,而是與他談論如何相狗、相馬,國君自會開顏……」

  如今昔日隱士故鄉,卻成了兩軍交鋒之地。

  雙方都是臨時組織的雜牌軍,指揮官也不算出色,只是比誰犯錯更多,戰役過程並無值得稱道描述之處,在敵人兵刃面前退縮的人,遠勝於高呼「召王萬歲」「燕王必勝」的無畏者。

  一個事時辰下來,雙方各有損傷,最終還是騎兵較少的臧荼敗下陣來。他一路撤往令支,準備據城而守,等待欒布支援。

  不想半道卻為突然殺出來的樓煩人和遼騎衝散,又繼續敗退,丟盔棄甲,幸好扶蘇也未猛追到底,原因是在漁陽的欒布發兵來援,牽制了扶蘇的主力。

  但這並不能挽救臧荼的潰敗,他們一路退回到碣石城(河北秦皇島),這才得知,兵力空虛的榆關,竟也被扶蘇偏師攻了下來。

  這下,臧荼面臨遭兩面夾擊的危險。

  碣石雖然還有糧,但所謂的「燕國」不過是造反戍卒和地方豪長的武裝,士氣不高,臧荼得勢時群起來投,如今他露出頹態,背叛竄逃者不計其數。

  沒幾日,他便只剩三千殘部,左右皆敵,後方是大海,也不知能否撐到欒布和盟友代王韓廣的救援。

  從海上撤離是一個不錯的法子,碣石本就是燕地最大的海港,和平年代齊國船隻常來此貿易。秦始皇帝時,東巡碣石,刻石尚在,並為了迎接征海東歸來的大軍,在此修了長長的防波堤,擴寬了港口,只是如今港灣里,船隻寥寥無幾……

  中秋時節,冰涼的海潮將白色鹽沫沖刷上海灘,正當臧荼猶豫是否要拋下軍隊,帶著少數親信離開時,卻得知了一個讓人欣喜的消息。

  「大王,海上,來了許多大船!」

  ……

  對扶蘇來說,碣石是有特殊含義的地方。

  四年前,他結束了對海東的征伐,斬滄海君之首歸來,便是在此向父皇獻俘。

  當日情形他還記得很清楚,十萬軍民,百官群臣皆拜,大聲道:「古往今來,皆不及大秦之盛!」

  那聲音,甚至一度壓過了海潮。

  歌功頌德聲迴蕩在碣石山,所有聲音都在告訴秦始皇,他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最偉大統治者,而秦的統治,在此刻也臻於極盛!

  士卒苦於征戰,百姓累於徭役,十數年間,流逝的生命和氣力,這極盛下暗藏的諸多隱患,蠢蠢欲動的六國復辟勢力,這一切污點,仿佛都被花團錦簇的赫赫武功給掩蓋住了。

  而秦始皇帝,也給了天下一個承諾。

  「地勢既定,黎庶無繇,天下咸撫。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

  刻在石頭上,就像大秦的國運和信譽,永不枯朽!

  但盛極必衰,很快,第一次南征以失敗告終的消息傳來,始皇帝怒,一意孤行,拜黑夫為昌南侯,又強使之為主將,兩年之內,必克百越!

  那大概是大秦財政和國事徹底墜入深淵的開始。

  而「黎庶無繇」的承諾,也再無人提起。

  但扶蘇還記得,天下人也期盼著,這一期待,早就刻在了他們心中:

  「天地之養也一,登高不可以為長,居下不可以為短。君獨為萬乘之主,以苦一國之民,以養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許也。」

  「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間,無徒驥於錙壇之宮,偃兵休戰。」

  這是徐無鬼的主題,也是刻在扶蘇等人心中的期盼。

  當自上而下的改變被堵死,自然就有人開始自下而上。

  南征開始了,達成了南盡百戶的野望,卻未得到公正的待遇,最後,這支南征軍又掉過頭,掀起了讓故秦崩塌的戰爭。

  在扶蘇眼中,戍卒、燕人、趙人揭竿而起,為自己而戰並無什麼不對之處。

  但動機的正義,不代表行為的正當,他們對天下的破壞,已遠勝於以」苛暴「而聞名的秦吏十倍。

  蒼生在哭號,得有人站出來重建秩序。

  扶蘇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個人。

  又能做到哪一步。

  他只知道,這些混亂與自己有關,他有責任去力挽狂瀾。

  在達成天下人黎庶無繇和願景前,得先掃平亂相,將大秦已走過的征程,再走一遍!

  「遂興師旅,誅戮無道,為逆滅息。武殄暴逆,文復無罪,庶心咸服……」

  好在,這一戰,便能抵定燕地局勢了,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上千人戰死,數縣化作丘墟。

  以及扶蘇臉上被流矢劃開的一道深深傷痕。

  但當扶蘇率領眾人,登上碣石城外的山崗,但卻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眼前的景致如他記憶之中一樣醉人:遠處刻石的海岸,滿是風化岩石和凹凸峰壁的懸崖、下面的大海在巨石腳下,如同無休的野獸一般咆哮不安、無邊無際的天空與雲彩、以及滿是秋色的樹林,成群結隊的灰羽海鷗在明淨的海岸上鳴叫。

  而十里外的港口處,因為防波堤和海灣的緣故,顯得更加平靜的津港,擠滿了狹長的大船。

  就好像戰爭尚未影響碣石,燕齊商賈在此繁盛貿易。

  又好像四年前,扶蘇與黑夫從海東遠征歸來的那一幕——只是這回,船隻不是進港,而是在裝滿臧荼手下的殘兵敗卒後,頭也不回地離去!

  扶蘇知道,如此規模龐大的艦隊,只可能來自一個地方。

  五年前,方士和工匠共同努力下,航海革命在膠東爆發,從海圖到羅盤的發展,到新的操舵系統和船舶設計,這讓膠東的船舶,可以憑藉季風的幫助,短暫脫離海岸線,在海浪不那麼大的少海(渤海)內航行。

  更大更適應大海的船隻也被造了出來,主要靠風帆航行,進出港口和逆流航行時用槳,需要200多名船員,包括180名有戰鬥力的槳手和20名弩手,並可裝載同量數量的人。

  曾幾何時,扶蘇曾坐在類似的船艙里,而現在,卻眼睜睜地看著它們將即將被圍殲的敵人運走……

  桅杆上打著白旗,船上的人穿著白衣,裝作是投機的商賈,可扶蘇很清楚他們的真實身份。

  「陳平。」

  扶蘇摸著左臉頰的傷痕,苦笑著搖頭:「真是處處與我為難啊。」

  儘管都打著「秦」的旗號,但在這亂世里,誰能分得清誰是自己的朋友,誰是自己的敵人?

  ……

  而在一艘駛離碣石港的船上,一身白袍的陳平站在船尾,望著漸漸遠去的海岸。

  他通過膠東商賈,以貿易、賄賂、遊說來構建的包圍網並不成功,代國和趙國儘管與燕國結盟,但卻在忙活各自的事。

  以燕一國之力對抗扶蘇,也並非不可,但因其秩序之混亂,大王之無能,還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在冥冥之中有隻暗暗幫助扶蘇的手,燕人最終功敗垂成。

  這場失敗竟使得,膠東不得不親自下場,動用珍貴的船舶,來運載一群殘兵敗將。

  陳平沒有去見臧荼,這個滿身濕漉的無地之王,何足道哉,不過是在這場天下大棋中,一枚小小棋子,陳平能將他從絕境裡拎出來,下一刻,也能毫不猶豫地拋出去。

  陳平已得知武忠侯攻破武關的消息,天下大勢雖已抵定,但他很清楚,自己必須在邊角的博弈中贏!

  「郡守,是向西航麼?」

  船隊的指揮前來詢問,這群燕人驚魂失魄,是不是該送他們回漁陽郡。

  「燕地海岸風浪大,除了碣石外並無良港。」

  陳平露出了笑,這是給船上三千餘「乘客」的解釋,被卸下兵刃,分散安置,又在顛簸的海上,他們難敵船員,翻不起大浪。

  「向東,沿著海岸東行,送彼輩去遼東!」

  沒錯,膠東現在困於齊楚之間,無法全力北上扼殺陳平心中的大患。

  所以扶蘇能擷取名望。

  扶蘇能贏得一場戰役。

  扶蘇也能奪取一處郡縣。

  「但你每贏得一處地方,勢必失去一處後方。」

  陳平裹緊衣裳,搖搖晃晃,往船艙走去,眼下他親自來燕地一探究竟,是時候回到膠東,繼續謀劃布局,為最終的勝利做準備了。

  「我要毀了遼東。」

  陳平喃喃自語,封閉的艙室,將黑暗投到他的臉上,但旋即,一盞盞海豹油燈被點亮。

  「這是為了將來,十倍於遼東的郡縣百姓,免受又一場戰火荼毒!」

  因為。

  陳平吹滅了艙中多餘的燈燭,只剩下最明亮的一隻,他將其高高捧起,小心呵護,仿佛那就是天下唯一的希望。

  「結束這亂世的人,一個就夠了!」

  ……

  PS:19:10分發的,猜猜這章要審核多久。

  第二章在晚上,會稍微晚一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