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
宛城(南陽市宛城區)歷史悠久,殷周時,它被稱之為「申呂之地」,是兩個姜姓小諸侯,後為楚所滅。
楚國占據這片沃野美壤的盆地後,設申縣, 後來又慢慢變成了宛邑。秦昭王三十五年,秦國奪取楚韓之地,設南陽郡,以宛為治所,宛遂為周楚之間一大都會,城廣數十里,居民過十萬,房宅櫛次鱗比, 直連城外青山。
陳恢便是南陽宛縣本地人, 在這座城市生活三十餘年,對它的一街一巷都十分熟悉。
這日清晨,陳恢穿上了妻子洗得乾淨的皂色深衣,仔細紮好髮髻,戴上文士冠,拍了拍腰間四百石綬印,闔門而出。
此處是內城居巷,多為官宦所居,出門後但凡人見了陳恢,都得恭恭敬敬朝他作揖,親熱地喊一聲:
「陳長史!」
陳恢不止是南陽郡守門客,更是其長史。
但官吏士人的街角寒暄,卻總是會被層次不齊的腳步聲打斷——那是在城中巡視的秦軍士卒,現在的南陽不比過去, 儼然成了個大軍營, 數十萬石糧食積於此地,王賁軍三分之一的數量也匯聚於宛。
與陳恢攀談的本地小吏罵罵咧咧:「最近不知為何,三天兩頭城禁,城內之人不得出,連暮春之禊(xì),也錯過了。」
三月去水邊修禊,這是南陽貴庶的風俗,也是當地著名盛景,常由郡守組織,城內成百上千的車馬絡繹出城,在育水之陽舉行儀式,消災祈福。
往往是朱帷連網,曜野映雲,男男女女,穿著一新,雜坐遊戲,五色緱紛,順便還能相個親……
可眼下,城都出不去,還禊個鬼哦!
另一人則抱怨道:「不止是出不了城,外面的商賈也進不來,我為市吏,這幾日市中真是無比蕭條,市井繁榮,萬商雲集?打去歲秋後就沒見過了!吾等那點祿米,哪夠養活家眷僕役,眼看糧價一天一天往上漲,木柴也要貴於桂枝,真是愁死我了……」
旁人安慰他道:「去歲就有一股叛軍將繞著南陽打了一圈,燒了許多糧食,還兵臨城下,大掠四境,如今才開春,地里的粟才種下,南陽本地根本無糧啊。興許前方又打起來了,吾等能在高牆之後保全性命,已是不錯,又豈能奢求其他呢?」
時局艱難,對小人物而言尤其如此。
南陽多柳,眼下四處都在飛柳絮,陳恢聽著同僚抱怨,只是淡淡笑著,眼睛卻穿過連綿柳絮,看向城東。
「孔氏工坊的煙,停了……」
南陽城東,是一個鐵官坊,十多年前秦滅魏,將梁地的冶鐵大族孔家連根遷了來,孔氏最初幾年還鬧騰,後來也消停了,做了鐵官,在內戰爆發後,日夜不休地冶煉鐵器,以供應軍需。
快一年了,從沒停過,直到近日。
儘管前線據說並無戰事,但鐵官坊是決不能停的,這不合常理。
而城南、城西的軍營,這幾天也取消了訓練,城牆為王賁手下的都尉控制,陳恢縱為長史,也不得隨意登城窺探,只在前日奉郡守命去勞軍時瞥了幾眼。
他發現,城西、南的連綿軍營雖仍在,但有幾座已然空了,天上的烏鴉甚至都敢往下落!
再結合近日幾次不同尋常的糧食調撥,陳恢心中有了底!
大軍,在慢慢撤離宛城,也許是一天一座營,但他們的確在離開這。
是調去前線了,還是……
如此想著,郡守府已至!
南陽守呂齮(yǐ),本是個懂得享受的人,他家裡養了許多舞妓,陳恢是見識過的,歌女放喉,舞女翩躚,彈箏吹笙,唱南音,跳鄭舞,舞似白鶴展翅飛翔,歌如蠶絲繚繞樑柱,好不享受。
但自從戰爭開始後,呂郡守的好日子就到頭了,享樂顧不上了,舞妓也冷落了。
終日不是被軍方的嚴苛要求為難得掉淚,就是被忽然打到宛城邊的叛軍韓信部嚇得夠嗆。
眼下,呂齮伏在案几上,手撐著自己額頭,簡牘紙張雜亂地擺在一旁,從旁邊的燃盡的蠟燭看,似是一宿沒睡。
陳恢行禮:「郡君。」
「子復,可算來了。」
呂齮抬起頭,卻見其眼中有許多血絲,見陳恢來了,連忙讓他坐下。
「正有一樁大事,雖然被軍中將尉叮囑不可外傳,但我心亂如麻,還是想聽聽子復建言……」
但不等呂齮開口,陳恢便搶先一步道:
「敢問郡君。」
「莫非是通武侯已逝,大軍欲撤離南陽之事?」
……
」什麼都瞞不過子復。」
將事情經過講了一遍後,郡守呂齮很是頭疼:「王太尉已於前日逝世,但軍中秘不發喪。」
陳恢暗道自己沒猜錯:「果然如此,早聞通武侯身體不虞,竟喪於外,不過,三軍居然還沒亂……」
呂齮道:「王太尉治軍甚嚴,他逝世的消息不傳出去,眾人便一如往常,離開宛城的,也以為是正常調撥。眼下是司馬鞅和甘棠管著三軍,奉通武侯遺命,封鎖消息,這不,連宛城都四門緊閉,就是不欲讓人知道營中虛實。」
陳恢冷笑:「但眼看已撤走近半,幕上有烏,終歸是瞞不住的。」
呂齮點頭:「王太尉早在病篤時,便定下了謀劃,三軍陸續撤回關中,南陽郡,要被放棄了……」
陳恢有些齒寒:「南陽可不比長沙、衡山等戶不過數萬的小郡。郡君是清楚的,南陽全郡二十餘縣,戶十九萬零五千三百,口近百萬之眾,說棄就棄麼?」
光論人口、賦稅,南陽比南郡、衡山加起來還多,這也是本地能支撐王賁二十萬大軍作戰,抵敵黑夫的原因。
呂齮嘆息:「這也是沒辦法啊,王太尉已去,軍中諸將尉,誰敢說自己是黑夫的對手?能阻其於宛城之野?強行留下來,打了敗仗,到時候想走也走不了了。」
陳恢起身拱手:「事已至此,敢問郡君,如此打算?」
呂齮看著自己的親信:「司馬鞅和甘棠讓我三月底離開宛城,回關中去,但走之前,要我做兩件事。」
「讓下吏猜猜看?」
陳恢笑道:「第一件,是毀掉鐵工坊,讓孔氏全族隨大軍前往關中。」
「其二,便是燒盡帶不走的倉稟存糧,一粒粟麥,也不可為叛軍所得!」
呂齮默然良久,點頭道:「子復料事如神。」
陳恢的笑容止住了,取而代之的是憤怒。
「郡君,這第一也就罷了,第二件事,可萬萬做不得!」
「自從去歲南陽為韓信所掠後,全郡便一直飽受饑荒之苦,從敖倉、關中運來的糧食都供給大軍,郡人只能靠陳年穀子來勉強果腹支。眼下青黃不接,外面的黔首,甚至是一些小吏,都在挨餓啊,一些窮巷的閭左,都開始吃糠了。這時候燒糧,燒的不是粟麥,是他們的命!」
呂齮攤手:「我何嘗不知,但這是王太尉遺命……」
陳恢聲音高了起來:「太尉是將軍,受命而不辭,敵破而後言返,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他只需要對皇帝負責,對三軍負責,要考慮的是戰爭勝負,社稷存亡!」
「至於黔首存亡,是飢是寒,不在其謀略之內。」
「所以王太尉不像郡守,要為南陽,要為全郡百萬生民的生計考慮……」
他更不像陳恢等南陽本地人,子子孫孫,還要扎在這片土地上,延續生活數十百代!
你們這群外郡人倒是燒了糧食,留下一片焦土,拍拍屁股走了,我們南陽人怎麼辦?吃土啊?
「故郡君,這件事,萬萬做不得!」
「子復啊子復。」
呂齮拍案而起,怒道:「大軍尚未完全撤走,劍還抵在我背後,我說不做,能行麼?我召你來是問策的,你卻與我說這些大道理,有何用處?」
「那臣便說點有用的,一條可讓郡君保身、全名,更能讓南陽郡免受饑荒刀兵之災的出路。」
陳恢湊近,說出了那兩個足以誅他三族的字……
「降黑!」
……
PS:明天上山,晚上才有,咕,咕咕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