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
夏曆六月底,江東海面上,黑夫的侄兒,樓船都尉,尉陽盯著頭頂的相風銅鳥。
只見它飛速轉動,沒有定向, 又向東邊無垠的大海眺望,黑雲層層,似乎預示著一場大風暴即將來臨……
吱吱呀呀,鞋履踩踏甲板的聲響傳來,來的是這艘船的率長,名為羅輿的壯年軍吏,海風將他皮膚吹得粗糙, 日頭也將其曬得和尉家人一般黑。
羅輿朝尉陽拱手:「都尉, 前鋒已奉都尉之命,以樓船十艘,艨艟大翼數十艘,封鎖了廣陵、丹徒江面數十里,江西必不能有片板能渡到江東來!」
尉陽點了點頭,數年前在膠東時,羅輿便是尉陽統領那支小船隊的一員,二人一同向徐福學了牽星候風之術,又一起探索海東航道,但羅輿的船不幸被海風吹散,好在他福大命大,在三韓登陸活了下來,後又為尉陽所救……
今年一月份在合浦,奉黑夫密令,尉陽與徐福發動兵變, 將任囂軟禁, 接受了南海舟師的指揮權,並對船長們進行了一次清洗,羅輿是其最堅定的支持者, 雖然還是有幾艘忠於朝廷,忠於任囂的船往南逃了,但大部分戰船,都全須全尾地被尉陽控制。
等到黑夫起兵後,尉陽立刻帶著船隊返回番禺,又將船隊一分為二,分別在東冶(福建福州)和東甌(浙江溫州)停泊。
五月份,他們收到黑夫的命令,要求舟師立刻北上江東,協助都尉吳芮奪取江東。
雖然五六月海上多風暴,但尉陽還是冒險啟程,好在沒遇到大的颱風,只損失了幾艘船和數百人,有驚無險,抵達了江東海面。
江東,他們對這片多雨潮濕的土地並不陌生,兩年前,當時還冠名「東海舟師」的船隊,就是借道江東,前往南越的。
江東與江西,一江之隔,因長江在其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江東被分為會稽郡與鄣郡,會稽包括了後世的蘇南和浙江,管轄二十餘縣,東負海,北通江,有魚、鹽、稻、蟹之饒。黑夫欲以北伐軍的樓船舟師為優勢,奪取此地,作為大後方,也可阻止淮南復辟的「楚國」坐大。
前些時日,在離開東甌後,舟師先襲擊了會稽南部的回浦、餘杭等海港,配合吳芮率領的干越、閩越、東甌三越之兵共一萬人,奪取了浙東諸縣。
整個過程,順利得令人驚訝,當地官府幾乎沒什麼抵抗的餘地。
一方面是海上突襲難以提防,且吳芮手下有越兵上萬,一般的小縣城只有數百縣卒,難以阻擋。
另一方面,會稽南部本就是古越國的中心,雖然越早在百年前就為楚所滅,但浙江(錢塘江)以南仍劃給一眾越君管轄。
秦已滅楚,雖然撤銷了越地封君,改為設縣,但當地九成九的居民是越人,而非秦人、楚人。越人貴族淪為三等公民,隱忍多年,眼下吳芮帶著一群越人反攻回來,他們自然積極響應……
見識了越人跣足而戰的英勇後,尉陽明白為何仲父之使其一萬人便敢進攻一個大郡了,遂與吳芮約定,七月初一前,會師與吳縣。
郡名雖叫會稽,但郡府卻不在浙江以南,而在昔日吳國都城姑蘇(江蘇蘇州)。
而船隊現在所處的位置,大致相當於後世的上海浦東,當然,這會還全在海里泡著。
心知此項任務之重,尉陽不敢有絲毫大意,眼看東邊海面的雲層越來越厚,他遂道:
「風暴就要來了,恐怕等不到陸師抵達,既然前鋒已封鎖大江,以阻擋江西楚盜渡過,吾等也要走了!」
吳縣雖不臨海,卻有一條通途可以讓樓船暢通無阻地兵臨其城下:在船隊的西邊,是一條寬達十里的澎湃大江,奔流入海,河口最寬處呈喇叭型,竟20里寬闊……
看這體量,之前羅輿還把它當成是長江,但尉陽糾正了這個錯誤的判斷。
「這是吳淞江,可直通震澤,兵臨吳縣!升旗,告訴眾船,向西行駛,進入吳淞江避風浪!」
奉尉陽之命,龐大的船隊緩緩駛入此江中,兩岸皆是草澤蘆葦,鶴唳陣陣,充滿了荒蕪和野蠻的氣息,就像這時代的吳越人一般,給人的印象便是赤腳紋身,一言不合就拔劍的漢子,不是刺別人,就是刺自己,遠非後世小橋流水人家的書生秀氣。
他們在寬闊的吳淞江行駛了一日,進入一個更加廣闊如海的湖泊,這便是震澤。
行駛至此,他們已進入吳軍腹地,此地水網交錯,當地人以舟為馬,就連出門種田都駕駛一艘竹筏,遙遙望見龐大的船隊,也不逃跑,反倒棄了舟船,跑到岸邊高處,遠遠眺望,還興致勃勃地指點。
羅輿罵道:「吳越之人就是膽子大,要放在中原,見到吾等,早跑得沒影了。」
「是覺得不論誰和誰打,都與他們沒關係,這群人骨子裡,還是不認為自己是秦人、楚人,而是吳越人。」
尉陽目光一直盯著震澤東岸,當船隊駛過一個湖灣後,他遂指著遠處道:「吳縣到了!」
羅輿一看,不由罵道:「真大!」
可不是,離震澤數里之外,的確有座龐大的城池,光是它的西牆,就足有六七里,整個城池周長近四十里,且北面還嵌套一座小城,亦周長十餘里……
「即墨只有它一半大小啊。」羅輿咋舌,他是膠東人,本以為江東乃吳越蠻荒之所,不曾想吳縣竟如此氣派。
尉陽笑道:「徐夫子(徐福)說過,春秋時,吳王闔廬已敗楚,大霸江淮,乃委計於伍子胥,使之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築小城周十里,後吳王夫差又在小城之外加築大城,周四十里。」
「十年後,越王勾踐滅吳,亦以姑蘇為都城,為越國南都。到了楚春申君時,又經營此地十數年,如今的吳縣,堪稱東南一都會,光是城門,就有八座。」
尉陽曾經隨任囂來過兩次吳縣,此刻又展開徐福交給他的地圖,指著遠處,站滿兵卒的城樓道:「這便是西南邊的蟠門(蘇州盤門),水陸相半,沿洄屈曲,兩門並列。」
他也是聽徐福說的,說什麼「吳國處於辰位,故在城南又設蟠門,城上刻木蟠龍,面向越國,象徵吳國征服越國。」
不過可笑的是,哪怕城郭修得再大,城門寓意取得再好,最終吳卻為越所滅,越又亡於楚,楚亦亡於秦。城頭所插旗幟已換了數次,不過現如今,秦會稽郡守、丞的旗杆,倒是還牢牢占據城樓,此刻城門緊密,城內正倉促備戰。
羅輿面露難色:「都尉,這麼大的城,光靠舟師,恐怕不好打吧。」
尉陽笑道:「你知道為何越破吳,楚滅吳,亦或是王翦克江東,越、吳、楚雖有姑蘇堅城,卻沒據守太久麼?」
尤其是勾踐第一次偷襲姑蘇,城外打贏仗,便輕鬆入城,不費吹灰。
「為何?」羅輿表示不解,看上去這城是石頭和土一起夯壘的,極其堅固難越啊。
尉陽大笑:「無他,只是吳王夫差太過自大,徒耗民力,把城修得太大,卻忘了自己的邦國地廣人稀,守城時,竟連四面城牆都占不滿。看似固若金湯,實則處處漏水,顧此失彼,故破城易,而守城難耳!」
他指著正西面的城樓道:「那是正西的胥門,亦是水門,有胥江連接震澤,是姑蘇的弱點。半月前吾等襲擊浙江以南諸縣,郡尉已帶著一半郡兵去錢塘縣抵禦越兵,城內守卒定然不多,會稽郡守恐怕也不敢動員百姓,吾等且在湖邊紮營!先行試探胥門、蟠門,等待友軍抵達!」
就在這時,去偵察的兵卒卻回報導:「都尉,守卒將兩個人押到了蟠門之上,好像是要在城頭行刑!」
……
與此同時,吳縣城頭,會稽郡守嚴慶就站在蟠門處往外眺望,卻見遠處震澤碧綠的水面上,已被巨大的風帆樓船占據,這支從萬里之外駛來的船隊真如同天降。
「嶺南叛軍果至矣。」
嚴慶發現,周圍的會稽郡兵們,都在交頭接耳,面有懼色,遂咬著牙,喝令道:
「郡丞,將那兩個暗中投靠叛軍的賊吏帶上來!我要在這殺了他們,以堅吳縣軍民守城之心!」
郡丞應諾,蟠門之內,兩個犯人被往城樓上押去。
一個還穿戴著秦吏官服,面露微笑,似無所畏懼,押解的官吏也不敢推攮,畢竟此人可是郡功曹徐舒,據說十多年前,在豫章郡追隨過武忠侯。
眼看敵方兵臨城下,眾人可沒有郡守的自信,認為絕對可以「為大秦守住這一方土地」。
另一個則是皂衣小吏,他頭髮很亂,面如死灰,走路戰戰兢兢。此人名為薄生,乃是徐舒的下屬,為其出城送信,遭其牽連,他是才從附近的家中被逮出來的,其妻也被拘禁,只有一雙兒女不知所蹤。
吳縣人頭攢動,看著這兩人被往城樓上押,在街角落裡,一個臉上髒兮兮的八九歲少年哭哭啼啼地嘀咕道:「阿姊,父親……父親會被殺麼……」
還不等他聲音大到旁人聽見,少年的嘴,就被一隻手捂住了。
一個容貌恬靜的十三四歲少女,她雖是大家閨秀,但此刻卻穿著氓隸黔首的衣服,弄亂頭髮,好似避亂入城的乞丐。
少女站在弟弟身後,已輕輕掩上了他的嘴,眼睛看著父親被押赴刑場,也泛出了些淚花,但口中,卻給弟弟下了不容置疑的命令:
「薄昭,閉嘴!」
……
Ps:第二章在晚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