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按圖索驥
典客,乃是秦朝九卿之一,掌諸歸義蠻夷,相當於後世的外交部+民委。
而典客之下的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分別管出使、翻譯、蠻夷部落朝貢之事, 此外,在邊疆各郡,還設置了郡邸長丞,直接負責各屬邦。
烏氏延,便是張掖郡典客長丞,這個新建的郡,戶口雖少,但卻控制著秦朝與部世界與溝通的孔道,乃至於「三十六國」的外交, 所以秩祿比北地、隴西的高一些,六百石。西域的烏孫、樓蘭、姑師、于闐等入貢,都要由他經手,可謂祿低而權重。
但秦始皇三十五年九月,烏氏延卻將西域事務統統扔給屬下,親自帶著一個使團,匆匆前往咸陽。
那便是喜在大河渡口見到的蓬頭捲髮,高鼻深目,身披白布為裳的大夏國使節。
這群「大夏」人,好似鄉巴佬進城,從進入大秦疆域起,就興奮不已,看什麼都好奇。
烏氏延對彼輩的一言一行都十分關切,讓花了大半年功夫, 學會大夏語言的譯者一一道來。
「稟長丞,大夏人說, 他們原以為,秦人高為三丈, 聲音洪亮,壽命極長,最高可達三百歲高齡……」
烏氏延嗤之以鼻:「我怎不知道?要是真能活三百歲,陛下也不會讓吾等去尋找西王母,求長生了。」
譯官道:「他們還說,秦人之所以長壽,其訣竅是整日喝涼水……」
烏氏延感覺很滑稽,據他所知,北地郡華戎軍民,乃是學著黑夫郡尉的親兵們,開始喝熱水後,疾病才略有減少了,喝涼水長壽?好啊,讓大夏人自己喝去吧!
而大夏人對「塞里斯」的國家想像竟是:「平和度日,不持兵器,永無戰爭……」
這就更與大秦無日不征的軍國主義相差甚遠了,對了,塞里斯,這是大夏是對秦人的稱呼,直譯過來是「絲國」。
大夏對秦朝,或者說中原的印象,就完全來源於絲綢,以及近來走俏的糖。
九月中旬,進入內史地區,看到市肆隨處可見的絲帛後,大夏人變得更加興奮,他們拿著叮噹作響的銀質錢幣,瘋狂購買所有看見的絲帛,完全不顧烏氏延:「這只是劣質粗帛,山東之帛更佳」的勸慰。
其結果,自然是因為使用違法貨幣,啥都沒買到。
在中原普普通通的絲綢,在大夏人眼中,卻是神跡和美的象徵——這世間,哪裡還會有第二種布料,披三層後,透明的絲質羅紗,還能將女神雕像的乳房、臍眼完全顯露出來呢?
而對於絲綢到底是怎麼來的,大夏人也當著烏氏延的面,進行了一次劇烈的爭吵。
有人侃侃而談:「賽里斯人所用織綢緞之絲,來自一種名為塞兒的小蟲。此蟲的大小約兩倍於甲蟲,吐絲時如樹下結網的蜘蛛。蜘蛛八足,該蟲也有八足。賽里斯人於冬夏兩季建房舍蓄養該蟲,並用該蟲所吐細絲纏繞其足。先以稷養四年,至第五年改用青蘆飼養。青蘆為此蟲最愛,蟲因食之過量,血多身裂而死,體內即為絲。」
但有人反對這種說法,提出了更加離奇的想像:「應是林中有羊,有人勤加灌溉,梳理出之,成精細絲線,半似羊毛纖維,半似粘質之絲。」
此人在途徑隴西,看到秦女紛紛織羊毛衣,更堅信不疑、
烏氏延越聽越好笑,直到一個整日手持蘆葦筆,在皮革上寫寫畫畫的文質學者說道:「不必爭了,亞氏曾說過,絲織品,是由一種頭上有角的大蛆所產之繭織成!」
烏氏延依然笑容滿面,轉過身卻有些驚訝,那個叫「亞氏」的賢人也太厲害了吧,說的竟八九不離十,居然還能篤定,這種「蛆」形變先為幼蟲,次為蛹,然後出蛾,,一整合過程要用六個月的時間!
但其餘大夏人皆笑之,認為這不可能。
為了保護商業秘密,保持大秦的貿易順差,烏氏延加強了管控,杜絕使團與任何人接觸,導致機密失泄。
就讓他們繼續保持一無所知吧,想像越離奇,對這種名貴布料的渴求也越旺盛!
……
不論如何,中國的形象在大夏人眼中,恰如其絲綢一樣,輕盈、神秘、高貴。
對他們來說,遙遠的東方是一個夢,這裡晴空萬里,皓月朗朗,如夢如幻,仙境一般,恰似霧裡之花。
而現在,隨著西域打通,迷霧消散,雙方才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不過話說回來,大夏對秦了解泛善可陳,秦人對大夏,其實也知之不詳……
一回到咸陽,以「防疫」為名,將大夏使節團關進驛站里,烏氏延就忙不迭地,與大秦九卿之一的典客,也就是昔日北地郡守,如今的建成侯趙亥通氣。
將他如何去到大夏,與大夏人談了什麼,一一道明。
「稟典客,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媯水南北。其俗土著,有城屋,與大宛同俗。有王,而城邑往往置小長。其眾可百餘萬,兵十餘萬,善賈市,其都曰薄知,言語重九譯,以銀為錢幣,錢之陽面繪其王容顏,陰面繪其神裸身之像。」
大宛此時作為大夏國的盟友,正依靠大夏庇護,抵禦「正在逼近的大批遊牧武士」。一年前,當他們接觸到神秘的「塞里斯人」後,將其告知給大夏,大夏王對此極其重視,這才有了烏氏延的薄知城之旅。
可以這麼說,整個西域三十六邦加起來,都不如薄知城帶給烏氏延的震撼大!
都市周圍用高大的城牆圍築著,白色石塊堆砌的神殿、體育場、宮殿等,規制整齊,大夏人尤愛人物雕塑,形態各異,或立或臥,站滿樑柱。
荒蠻的盡頭,竟是另一種形態的文明,這是秦人從未想到過的。
九州之外還有九州,陰陽家的論斷是正確的,世界,比想像中更大!
但烏氏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尋找西王母邦,數年來,他走到一個地方,令譯者粗通當地言語後,就不斷追問:
「吾等要找有蓬髮、戴勝、持杖、梯幾,美貌的帝女之神西王母,其居弱水、負炎火之山、肩有三青鳥,可使人不死,亦可使人間風調雨順……」
西域各國面對這個按圖索驥的問題,多是迷茫地搖頭,唯獨大夏人似是聽懂了,他們身著長袍的長老們,在石柱所築的廳堂中一番劇烈討論後,大夏王給了秦人肯定的答覆。
「我們知道!」
這才有了大夏使節團對咸陽的回訪。
但趙亥根本不相信大夏人,堅信他們懷有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
「陛下欲尋西王母不假,但你是否想過,大夏之人無緣無故,為何如此熱心?」
烏氏延極力解釋:「典客,據我所知,西域商賈所購絲帛及糖,皆薈於大夏。大夏人利秦之美物,欲與秦親善。」
這麼說吧,大夏,是秦朝在西方的「第一貿易夥伴」,所以才費力結好於秦,希望能多得絲糖。
不過烏氏延還是對趙亥隱瞞了一件事:他從譯官偷聽匯報的話中隱約了解到,大夏購買絲綢,多半不是自用,而是向西,以更高的價格,賣給他們的同族邦國們。
而其中一國,名為條支,比大夏更大,其幅員之遼闊,軍容之盛,甚至能與秦朝相媲美,隨時可能吞併大夏!
但烏氏延小心翼翼掩藏了自己知情的事,將大夏人的目的,拼命往貨殖貿易上引。
但趙亥將信將疑,依然認為大夏人「別有用心」,沒有批准他們的朝覲,萬一彼輩圖謀不軌,以異邦邪術行刺怎麼辦?非得問個清楚才行。
但在館舍困了數日的大夏人卻不幹了,趙亥眼中,這群體味很重的「蠻夷」居然公然抗議:
「吾等來自大夏,廩充財盈的千城之國,來自眾城之母薄知,大夏王歐西德莫斯,讓吾等為大秦皇帝陛下,獻上禮物!」
「是何禮物?」
譯官稟明後,趙亥不以為然,大秦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皇帝富有四海,區區域外小邦的禮物,陛下豈會放在心上?
大夏人卸掉了他們攜帶的木箱,將裡面的填充物統統拿走,只剩下一個大理石雕刻的,半人高的塑像。
那是一個英武的女子,身穿長袍,手持長槍、盾牌,頭戴冠狀戰盔,全副武裝,面容栩栩如生,肢體優雅而強壯……
「陛下有一萬個兵馬俑。」
趙亥卻不欣賞這種的審美,嗤之以鼻道:「每一個,都比她雕得好!」
大夏人十分激動,指著這女神塑像,讓譯官告訴趙亥:「她就是秦人要找的女神,吾等也知道,她在哪!」
「這是西王母?」
趙亥目瞪口呆,他能想像這所謂的「西王母像」擺到秦始皇面前後,陛下的表情,跟伯樂讓兒子按圖索驥,卻找來一隻蛤蟆差不多。
但大夏人卻不曾洞察這點,他們滿是自豪地,念出了這位女神在大夏,在希臘諸邦的名諱:
「Aθνη!」
PS:
大宛——今費爾干納盆地
大夏——巴克特里亞,今阿富汗北部、中亞河中地區
條支——塞琉古王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