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喚醒睡龍之怒

  第1002章 喚醒睡龍之怒

  大河是橫亘在中原大地上的一條絲帶,它最初是自由奔放的,傳說遠古之時,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 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

  那時候的大河,可是號稱「九河」的,擁有多條分流河道,從渤海灣北部入海, 因為河道繁多而不固定, 發大水是尋常事。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

  據說直到大禹之時,中原的部落在洪水逼迫下,達成了一個聯盟,集結了所有部族的力量,才終於馴服了大河,治理了洪水。

  從此大河河道固定成了一條,人們稱這條黃河河道為「禹河」,河水也是清澈的,有詩為證:」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千兮,河水清且漣掎「,除了商朝時鬧過幾次水災外, 大體上還算平靜。

  但平靜只是暫時,它永遠是不安分的,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這條沉睡千餘年的巨龍,甦醒了過來,它稍稍扭動身子,造成了河道偏移,那是有史記載以來的第一次決口:

  洪水從宿胥口(今淇河、衛河合流處)奪河而走,東行漯川,至長壽津(今河南滑縣東北)又與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滄縣東北)入海,這條新河道在禹河之南。

  自那之後,河道便固定在了衛地濮陽西邊,而隨著大河中遊人口越來越多,尤其是河東、河南、河內成為天下人口最繁盛的地域,森林和草原被廣泛開墾為農田,阡陌相連、村落相望,大河含沙量也越來越多。

  這條河道,遂被稱之為「濁河「。

  大河搬運堆積泥沙形成的堆積地貌,使得其下游每隔一代人,就會發生一次決口,瀕臨大河的諸侯趙、魏、齊無奈,開始各自修築堤壩,好在河水決口時擋住水患,讓它受阻後去危害對岸的鄰居。

  這種以鄰為壑的堤壩,不考慮全局利益,更使河水遊蕩無定,水去時固然成為肥美的耕田,大水時至則驟然漂沒,下游諸侯深受其害。

  天災不時而至,而人為的禍患,也從此開始了……

  「以水代兵,魏國受害最重。」

  作為信陵君的孫子,魏無知從小受過極好的教育,魏亡後,他在大河邊流亡藏匿,對這條河流的故事耳熟能詳。

  在張敖決意帶三千人去冒險時,他仍然試圖做最後的阻攔,對張敖道:「七雄相爭,早就有決水以浸敵國者,據我所知,便有四次!」

  「第一次是魏惠王十二年(公元前359),當時魏攻趙,而楚國出師伐魏,景舍為將,至於濁河,竟決河水,以灌我長垣以東,水濡數縣,死傷數萬百姓。」

  「第二次是趙肅侯時,齊、魏聯合攻打趙國,趙國決河水以灌之,齊魏死數千,只得退兵,大水瀰漫數十里,月余方退。」

  「第三次還是趙國所為。」

  魏無知沉著臉道:「趙惠文王伐魏,在瓠口決河,使得濮陽受災,水潦百里,因決堤而溺亡者便有八九千人,其損壞的房屋上萬所,十萬人受災,不得已遷徙避難!」

  至於第四次,更是魏人心裡永遠的痛:十七年前,王賁派鄭國決滎口,築堤壩,引大河水入鴻溝灌大梁,大梁被灌,導致城內死傷者甚眾,大梁城壞,魏王請降。

  但萬幸的是,因為鄭國規劃得當,主要就大梁倒霉,其餘魏地受災不大。

  總之歷史上四次「以水代兵」,對大河的利用,結果都是魏國倒霉。

  魏無知是想告誡張敖,若是他決大河以退秦兵,最終受害的仍是魏地。

  但張敖從小在秦宮為隸臣寺人,為人狠毒,對魏也並無太多情感,竟說道:「為何只能被人以刀傷我,而我不能反握其柄,用來傷人?」

  「這刀也會深深割傷魏國啊。」

  魏無知還是希望張敖打消這主意:「過去諸侯以鄰為壑,河水難治,自從秦始皇一天下後,派鄭國沿河巡視,拆毀了不少雍塞川防,大河這才安生了十餘年。」

  統一王朝的力量,是治理河患的必備基礎,在秦始皇強有力的巨手按壓下,百餘年來,因為齊魏趙以鄰為壑,而肆虐兩岸的黃色巨龍,再度被降服,陷入了沉睡……

  安定下來的大河帶來了中上游肥沃的土壤,改善了下游的鹽滷地,河兩岸的堤規附近,土地寬廣,土壤肥沃,因為東郡人口眾多,廬田廡舍,曾無所當牧牛馬之地。在秦始皇下令「使民自實田」後,沿河民眾紛紛進入周邊,開墾土地,建立村莊,也兼任了守望堤壩的任務,起碼生活著數萬人。

  魏無知拉住張敖的馬道:「水可以亡人國也,你打算決開堤壩,如今正值盛夏,大河水盛,若破口而出,洶湧南下,不僅是堤壩沿岸數萬百姓人畜無存,連東郡諸縣也均將受災,到時候恐怕除了城高池深的濮陽城,其餘鄉里,都將為大水漂沒啊!」

  今年的河水比往年都大,一旦堤壩被認為決口,波濤洶湧的河水瞬間衝進東郡平原,必將一發不可收拾,造成比歷史上四次人禍更可怕的結果。

  這卻恰恰是張敖需要的結果:「濮陽城能留下就行。」

  他大言不慚:「反正其餘地方,多已降秦,他們便是敵國之邑!敵國之民!」

  魏無知有些不忍:「這可關係到十數萬條人命啊!」

  「他們的命,有魏王貴重麼?」

  一群庸碌螻蟻的性命,有張耳大俠復國、任俠、忠義的名聲理想重要麼?

  張敖竟道:

  「若是犧牲了這些人,能讓秦軍大潰,便是救了魏國,也值了!」

  張敖一意孤行,他手持張耳賜予的虎符,遂不聽魏無知之言,帶著三千東郡輕俠離開了頓丘。

  而魏無知,也沒了他大父竊符救趙的勇氣,只能呆呆看著張敖離去……

  張敖一行三千人,多是仰慕張耳之名,悍不畏死的魏地輕俠,大半是東郡人,聽了張氏父子「秦將盡屠東郡」的話後,抱著誓死之心,決意與秦軍戰鬥到底,本來不少人還壯志酬籌,可等到了次日夜,他們抵達目的地後,卻傻眼了。

  眾人抵達的不是被重重圍困的濮陽,而是濮陽西北方數十里的「瓠子口」!

  ……

  瓠子口,夜色依然深沉,出現在輕俠們面前的是一道寬厚的堤壩,堤壩後是洶湧河水,聲若奔馬,濤濤不絕。

  瓠子口乃是七十多年前,趙軍決河水的地方,也是整個下遊河道,最為脆弱的區域。河水通過長垣縣趙堤,過回木溝,河道都還穩定,但在進入濮陽境內後,隨著河床被泥沙抬高,天然岸堤已難以阻止河水浸濡,得人為增加才行。

  這一段地上河經常脫韁,濮陽過去沒少受災,必須每年修整才行,否則,河水便會破堤而出,往東南低洼的平原灌區……

  一時間,輕俠們猜到自己是來做什麼的了——他們這次帶著的不只是兵戈武器,更有鍤、鋤、钁、鏟等農具。

  「挖!」

  張敖已事先派人瞧好了地方,指點著一處堤壩道:「掘開堤壩,大水向東南灌出,便能盡滅濮陽秦軍!」

  三千輕俠沉默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人動作。

  「先掘者,賞十金!」

  張敖高聲喊叫,但眾人依舊沒有動作,直到有人出列,訥訥道:「張君,小人的兄長家,就在東南方的甄城,此水若決,他家肯定要被漂沒,吾等願隨張君去濮陽與秦軍決一死戰,但這堤壩,決不得啊……」

  「斬了他!」

  張敖怒喝,讓親信將此人按在瓠子口堤壩上,砍了腦袋,圓滾滾的頭顱順著堤壩滾了下去,落入水中。

  仿若獻給河伯的祭品……

  在品嘗到了鮮血的滋味後,黃河,這條沉睡的睡龍,似乎感覺到了什麼,水流變得更加歡快,它知道,有人要再度效仿歷史上的趙王楚將秦帥,為了利用自己澎湃的身軀,而喚醒自己。

  喚醒睡龍之怒,而代價,則是數百里的黃泛區和十多萬條性命。

  「先掘堤者,賞百金!」

  殺了人後,張敖紅著眼,提高了賞格,這次,還真有家不住東郡的人站了出來,拿起鏟子,躍躍欲試了……

  「不能挖!」

  更多東郡遊俠喊了起來:「吾等自己可以死,但家眷親朋何辜,將遭大水漂沒!」

  他們躁動,他們反對,張敖的手下分成了兩部分,劍拔弩張起來。

  而張敖本人,則已帶著親衛,站在堤壩下,高高舉起鐵器,重重鏟了下去!

  從春秋至今,建設修繕這條堤壩,需要好多年時間,其工程量,不亞於長城,甚至比長城更大。

  但要破壞,卻只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時辰時間,人力掘開一個口子,剩下的,就交給巨大的自然力量……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伴隨著鐵器鏟下第一下聲響,沉眠十餘年的睡龍,睜開了眼!

  她是這個文明的母親。

  是哺乳他長大的福祉。

  也是籠罩在他頭頂數千年的噩夢!

  她能給這個國家帶來富庶安康,也能帶來恐懼和災難。

  仿若不斷旋轉的三體恆星,文明躋身其上,造就一次次治亂循環。

  而除了難以避免的天災,瘋狂的人啊,也總是在試圖利用自己根本無法凌駕的力量,一次次,玩水自溺!

  她齜開尖牙,甩動尾巴,對重新衝破枷鎖,迫不及待!

  重賞之下的輕俠加快了挖掘的速度,而不願看到家鄉淪為澤國的東郡輕俠,也開始抽出刀劍,與張敖的親信戰成一團。

  就在這混亂之中,一道煙花,卻猛地升空,炸開在瓠子口上空!

  這是秦軍夜間作戰,約定成俗的信號。

  黎明將至,伴隨著天邊泛白的光,齊刷刷的腳步響起,一支黑色的軍隊出現在瓠子口周圍,成包圍之勢,向輕俠們壓來!

  「我就知道,汝等必來掘堤!」

  灌嬰自然是這支秦軍的都尉。

  夏公也給攻魏的偏師派了羽翼營謀士,既然大河在邊上,他們自然也算過,決堤灌濮陽的利弊……

  結論是,其後果,不是他們能控制的,遂打消了這個念頭,但灌嬰卻為此多留了個心眼:「魏人孤注一擲下,是否會來決堤?」

  他派遣斥候在最容易出危險的瓠子口附近監視,果然等來了張敖。

  灌嬰陰沉的臉掩藏在厚厚的甲冑之後,他看著在河岸上跳梁的輕俠,仿若一群在堤壩上齜牙咧嘴的白蟻,讓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按死!

  「將彼輩趕下河,以祭河神!」

  ……

  戰鬥持續了一個時辰,秦軍勢如破竹,輕俠們死的死,降的降,張敖也身中數箭,跌跌撞撞跳入河中,被渾濁的水流吞沒。

  當河堤上再無一個魏人時,大河再度恢復了平靜。

  勞作又開始了,這次是秦卒威脅俘虜,用他們死去同伴粘稠的骨血為漿,和著大河的沙土,補上被掘開的堤壩。

  隨著枷鎖再度扣緊,本已睜大眼睛的巨龍,失望地閉上了雙目。

  她再度陷入了沉睡。

  只能等待,等待下一次百年一遇的天災,等待下一次更加瘋狂的人禍!

  只有大河依舊奔流不息,仿若巨龍沉沉的鼾聲。

  不管是清,是濁。

  是災難還是福祉。

  她都將陪伴正值少年的華夏文明,永遠走下去!

  ……

  PS:

  沒想到吧!回來早了就寫了,寫完就發了,這章算6.30的。

  因為作者經常咕咕咕,導致六月沒能完本,好氣,只好七月繼續,最後的收尾階段了,爭取七月中結束。

  另外這個月不求月票,求一下推薦票,希望完本後,推薦票總數能比字數多,那樣感覺倍有面子(叉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