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楚世昭歸複本名,立國大景!

  第153章 楚世昭歸複本名,立國大景!

  權力與地位令人腐蝕。

  這一點王凝君深有體會。

  就比如說王凝君的父親王守義,原名王胥,出身於閩南的海商家庭,喜任俠,粗通筆墨,少有詩才,成年以後一直想要入仕,但苦於沒有門路,得不到舉賢。

  於是在南方繼承家業,行走海路,因此被官員索賄,交了多次保護費後,這些官吏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找他阿爹。

  她父親本就比尋常人火爆,且獨立異行,再加上生有俠氣,不忍為人所欺,就出手殺了當地的官吏,因此在南方亡命。

  王守義,就是他阿爹化名之後的名字。

  而在早年,王凝君的父親注重家庭,在南方亡命的時候,也不忘家室,時常會悄悄托人送些財物到家。

  直到她的阿爹起義有所成的時候,事情就出現了變化。

  雖然對待她和阿娘如初,可是呢,她父親身上那股俠氣卻不見了。

  面對手下那些起義軍對百姓的施暴欺凌,她阿爹除了勸說那些起義軍不要胡作非為,就沒有了實際的阻攔。

  當手上握有的權力越來越重,她阿爹就越發地聽不進其他人的話,整個人都開始變得功利了起來。

  為了活命,他可以加入那些以道教為信仰的起義軍,欺瞞他們自己信教,為了加深和那些起義軍的親切,他可以隱姓埋名,不把自己的出身告訴他們,用一個老實本分的名字,為的就是拉攏這些可以拉攏的人。

  王凝君當然不懷疑她父親起義的初心,可能真的是想要推翻大周王朝這樣腐朽貪婪的國度。

  可是到了最後,驀然回首的時候,王凝君發現,她的父親和那些官吏的面容越來越相似。

  那些大周王朝的官吏曾經向著百姓施暴,而起義有成的起義軍,難道就沒有向百姓施暴過麼?

  迄今為止,只有一個人從始至終都做到了以民為本的特點,那個人的名字叫楚世昭。

  你不是他的對手,更沒有和他一起爭奪天下過,所以你不知道楚世昭做的每一樁事情有多麼的難以置信。

  就這一條,那就沒有一個起義軍能夠做到。

  偏偏楚世昭就是能。

  所以當這個乞活軍的首領打出了能讓百姓溫飽,人人都有地種的樸素旗號時,王凝君就嗅到了一絲微妙的感覺。

  名字可以改,身份可以改,風格卻是改不了的。

  尤其是看到對方帶領的起義軍,真正做到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嚴明軍紀,王凝君就感覺這和先前的起義軍,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存在。

  先前的起義軍,不過是打著起義的旗號當反賊,當真正的土匪。

  現在這支起義軍,才是真正有了起義軍的樣子,是為了理想而開始鬥爭的一批人。

  事實上,楚世昭這一次模擬推演,身上背負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這是楚世昭唯一一次不想輸,也不想那麼草率結束的模擬推演。

  竇戾死了,為了掩護他死了。

  楊方也死了,為了大周王朝的社稷,為了他楚世昭也戰死了。

  不置可否,很多時候,兄弟活著的日子,你對於他們會不會死的感觸是很低的,也不會想過像這樣的兄弟死了以後會怎麼樣。

  可是當他們真的為了你而死的時刻,那一瞬間是真的有種不忍辜負的心氣窩在胸口。

  特別是人死不能復活,銷了的臣卡,沒了就是沒了。

  【嘉德七年十二月,馬溯安的大燕政權覆滅,五胡七國之間為了爭奪地盤,開始互相發生戰事。】

  【五胡七國之間的戰事,導致南北相持的僵持局面出現,使得南方各地有暇顧及內部事務,南方的節度使為了確保後方無慮,開始著手剿除像乞活軍這樣的「內患」。】

  【他們認為攘外必先安內,想要攻破這些北方入境的蠻子,一定要滅掉在後方各自為戰的起義軍。】

  【如果全力攻打北方的話,後方的起義軍可能就要偷襲他們的地盤,也只有打贏了後方的起義軍,他們才有機會歸復『周土』,而這些起義軍本就是背叛大周王朝的叛賊,鎮壓他們也是『大周故臣』名正言順要做的事情。】

  【當然,這些南方的節度使畏戰,不敢攻擊北方的悍蠻,也是他們避戰的緣由。】

  【嘉德八年一月,楚世昭從江陰一路攻下宜興,又直取鄱陽,而在洪州的起義軍名為平虜軍,與楚世昭的乞活軍相遇,王守義自請為先鋒出戰。】

  【一月初九日,王守義為了建立功業,率軍由生米渡渡江,在玉隆觀一帶大敗平虜軍的首領朱敬。】

  【朱敬率殘部逃遁,王守義一人追擊二十五里,朱敬引兵反撲。隨後拍馬趕到的楚世昭,同樣是一箭射死其先鋒將,揮軍向前,朱敬軍望風披靡,往西竄入筠州。】

  【十三日,朱敬為了抵抗乞活軍的吞併,傾巢出動,列陣十五里。楚世昭再度親率為數不多的二百騎兵,高舉「乞活軍」的帥字旗誘敵。】

  【朱敬剛一接戰,王守義事先安排的伏兵四起,遂大敗,投降者達八千人。】

  【嘉德八年二月,韓顧加入了乞活軍。】

  【同月七日,藍殊因為戰亂的緣故,以軍功得以成為閩南一帶的節度使,為周臣。】

  【嘉德八年三月,楚世昭兵發閩南,發密信以勸降藍殊,藍殊看到密信,微微吃驚,但不敢相信,仍然駐兵防守閩南一帶。】

  【嘉德八年四月,楚世昭再攻中原,先後平定了平虜軍朱敬、張自用、曹庶等人在南昌、荊襄等地的叛亂後,兵力得到了空前的增長。】

  【嘉德八年五月,楚世昭的乞活軍已達十萬餘眾,而楚世昭依舊要求士卒嚴格按照他制定的軍紀執行軍令,凡有不從者,就地軍法處置。】

  【那些新加入乞活軍的平虜軍義軍不以為然,於是楚世昭開創的陸義會堂督戰教官將那些義軍通通就地正法。】

  【因此,剛剛歸復的起義軍再度生亂,軍中譁變。】

  【嘉德八年六月,楚世昭全殲了這支譁然生變的起義軍,以此安定地方社稷,保護百姓在地方上的安危。】

  【七月,楚世昭收復了先前已經淪陷在馬溯安偽燕政權的襄漢六郡。】

  【恢復中原,此為基本。】

  【嘉德八年九月,楚世昭命王守義為征虜大將軍,命韓顧為乞活軍主帥,率軍十萬,北進中原。】

  【而在北伐中,楚世昭親自發布了《諭中原檄》,文告之中,楚世昭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

  【嘉德八年十月,楚世昭歸複本名,於南京稱帝,國號景,年號晟武。】

  【在楚世昭歸複本名以後,南方朝野震動,起義軍的根本是為了推翻大周王朝,而領導他們推翻大周王朝,推翻舊有制度的人,卻正好是大周王朝的皇室,這導致了空前絕後的動盪。】

  【很多人對大周王朝早就失去了信任,楚世昭歸複本名本姓,反而使得社會出現了變故。】

  【嘉德八年十一月,楚世昭直接劃清了與大周王朝的界線,他認為出身不是恥辱,能使天下大治方為英雄,登基稱帝,國號立景,就是要和大周王朝徹底革除關係。】

  【楚世昭深知,能力才是讓百姓,才是讓百官信服的關鍵,這才是他敢于歸複本名的緣由,他的功績,他的主張,他的能力足夠駕馭這些兵士。】

  【嘉德八年十二月,在楚世昭歸複本名後,在閩南的節度使藍殊最終歸降楚世昭,在收復那些還在負隅頑抗,自稱大周故臣的節度使時,阻力大大減小,那些地方鄉紳都願意歸降楚世昭,而衣冠南渡的那些北方士人,同樣是看到了再度魚肉百姓的機會,也都頗為支持楚世昭在南京的再立。】

  【然而楚世昭並沒有想像中賦予他們這些北方士人優待。】

  【晟武元年一月,楚世昭推出了科舉制度,凡是有賢才者,都能入朝為仕,打開了下層通往上層的統治渠道。】

  【晟武元年二月,楚世昭保障了乞活軍的日常補給,提高了軍隊的糧食輜重、軍餉需求,穩固了軍隊的軍心。】

  【晟武元年三月,乞活軍有將領不滿楚世昭的出身,試圖聯合王守義發起軍事政變。】

  【他們認為僅僅是楚世昭的出身,就背叛了他們起義軍的初衷。】

  【王守義在楚世昭的重用後身居高位,有知遇之恩,而他對大周王朝的官吏有著發自內心的厭惡,可是楚世昭的所作所為,王守義又沒有太大的反意。】

  【但是王守義心裡又擔心,自己把別人供出去,告密給楚世昭的話,往後就沒有人信得過他了,而他也再難有這樣的退路可走,為了信譽和他顧慮之下的私心,他沒有偷偷告密。】

  【而楚世昭在軍中的人,卻告發了有人想要聯合王守義軍事政變,這讓王守義陷入了進退兩難之地。】

  【晟武元年四月,楚世昭沒有向王守義發難,而是認為這是有心人故意使然,更覺得是起義軍的將士們不信任他的執政,這才使出離間計來發難。】

  【而他雖為皇權貴族出身,可作為庶出子弟,深諳百姓之苦。】

  【晟武元年五月,楚世昭隱去數年的舊事被重提,治安疏的文案重出天日,民心大漲,旋即,楚世昭降低了對百姓的賦稅,積極鼓勵百姓生產,百姓們得以安居樂業,而原先心思浮動的乞活軍在楚世昭連年的安撫下,終於平穩下來。】

  【晟武元年六月,楚世昭主張和大周王朝切割秩序,又表露大景王朝是實際繼承大周王朝的新王朝,他這樣做的緣故,是要讓大景王朝作為中原王朝的後繼者,有更加正統的法理性。】

  【晟武元年七月,楚世昭在南京設立了祭軍壇,將那些死去的將士名號、來歷紛紛安葬在此地,加強百姓對新王朝大景的依附性,認同感。】

  【晟武元年八月,藍殊被任命為征北將軍,以此形成新的三路北伐之師。】

  【晟武元年九月,大景王朝的百姓生活有了極大的變化,原先的百姓難以有溫飽安穩的日子,在楚世昭的扶持,注重農業恢復生產,降低賦稅的政策下,百姓的生存成本降低,戶有餘糧下,人口日益開始恢復生產。】

  【當百姓吃不飽飯的時候,人口自然減緩。】

  【而當百姓不僅有溫飽的日子可以過,還有餘糧購置其他家用時,人口就會自然回調上漲。】

  【晟武元年十月,楚世昭清丈土地,開始清算反攻前朝的地主豪強。】

  【楚世昭向他們動手的原因是——不忠朝堂,面對外敵入境時,不能拿出糧草匡扶救國,面對百姓難以為繼時,不能行善積德。】

  【除開那些百姓們聯名上書求情的富農地主外,那些為富不仁,在戰亂時期甚至故意兼併土地的富農,大多被抄沒了家產,而罪責重大者,甚至要被流放關押。】

  【晟武元年十一月,楚世昭再度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荒地被誰開發,就歸於誰家使用。】

  【此外楚世昭為了保證人口和地區之間的持平,大搞移民屯田,這是為了避免有些地方人多地少,有些地方地多人稀。】

  【不僅如此,楚世昭還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恢復國家經濟的自然增長。】

  【在清丈土地後,楚世昭將那些百姓聯名保下的富農遷移到其他地方,以此抑制豪強。】

  【晟武元年十二月,楚世昭下令解放奴婢,在戰火深重的地方減免三年賦稅,嚴懲貪官,再度派人到南方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

  【在楚世昭多管齊下,面對舊有制度不合理的地方通通整改之下,大景王朝呈現出百廢待興,蒸蒸日上的景象。】

  【人心日益歸景。】

  【晟武二年一月,一支名為蒙古的遊牧部族在五胡七國的亂局之中殺了出來,他們吞併了多個遊牧民族的地盤,占領了晉陽、范陽等地,與匈奴人對峙,立國號——元。】

  【晟武二年二月,匈奴人在多年對峙下,呈露出失利的一面,在打不過蒙古人後,他們決定南下攻打剛剛新生的全新國都大景。】

  【晟武二年三月,那些被楚世昭抑制,打壓的北方士人,富農豪強迎接匈奴人的『王師』,不少地方選擇放棄抵抗,就讓匈奴人這樣輕易地打了進來。】

  【晟武二年四月,匈奴人入境以後,殺死了那些獻城的富農豪強,搶走了他們的財富,對治下的百姓進行冷酷鎮壓,掠奪僅剩的資源財富。】

  【這些落難的人,再度是哭著丟著東西,朝著大景的腹地逃難。】

  【匈奴人的兇殘,使得大景王朝的人心愈發凝聚,楚世昭原先動盪的地位在此刻變得無比穩固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