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明的預想中,試戲其實更多是考驗一下演員和角色之間的匹配度。
尤其是拍過這麼多戲之後,陳明覺得前期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更何況,這部《大夏風華》還是陳明第一部歷史劇。
陳明對它的重視程度自然非常高!
只不過,陳明沒想到是星宇娛樂對這部歷史劇的重視程度比他還要高。
看著舞蹈間前排的眾人,陳明居然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壓力。
這次歷史劇如果沒拍好,可能之前攢下來的口碑都會碎掉……
《大夏風華》的角色非常多。
每個角色都擁有不小的獨立戲份。
但所有人都知道!
今天試戲的主角其實只有兩個,那就是崔萊和陳明。
只因為這兩個人的角色太重要了!
而其他角色,比如溫子淳,溫子愷等角色演技過關即可。
但對崔萊和陳明來說,光有演技還不夠。
比演技更重要的是……氣勢!
帝王蔑視一切的氣勢!
崔萊飾演的溫太保需要一種光華收斂於一身的敏銳感。
溫太保和溫子棣對待皇兄胞弟的態度不同。
溫太保傾向於軟禁;
而溫子棣是殺。
這也就導致了溫太保在不發脾氣的時候,比溫子棣好說話的多。
很多人甚至覺得溫太保是仁愛皇帝。
所以,崔萊的任務就是演出這種帝王霸氣收斂起來的蟄伏危險感。
平日裡是笑面虎,屠刀下是不留人。
對比下來,陳明飾演的溫子棣要更加的張狂。
說實話,溫子棣的性格和陳明本人的性格截然相反,讓陳明一個平日裡隨和的人去演出殺伐氣,其實很難。
但有難度才有挑戰性!
陳明就是要挑戰自己。
今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崔萊和陳明的身上。
舞蹈間有換衣房。
今天試戲的古裝都是第一排那些歷史研究者親自選出來的。
就是為了高度還原大夏朝的服飾。
一番換衣之後,到場的演員開始相繼上場試戲。
每個人試戲的劇情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最能表現角色性格特徵的劇情和台詞。
陳明和崔萊是重頭戲,所以兩人的試戲部分放在最後才開始。
前面的試戲很順利!
還是那句話!
其他角色只要有演技功底,想演出角色特色並不難。
在場演員中,演技功底最差的人應該是童然和周亦可。
即便是演技最差的兩人,在表演溫子淳和溫子愷的時候,也沒有絲毫拖後腿。
期間,第一排的歷史學者還會提出一些意見,幫助演員更好的理解歷史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于謙這個角色是陳明自己加進去的,沒有歷史參考人物。
學者無法對這個角色的演員評價太多,只能讓他自由發揮。
待其餘人都試戲結束,終於輪到了崔萊和陳明。
崔萊和陳明各有一段單人試戲,完後還有一段兩人互飆演技的試戲。
加起來,一共是三段試戲。
「崔叔叔,您先來吧。」
此刻,陳明身上穿的是將軍的盔甲裝,並不是皇子的蟒袍,也不是皇帝的龍袍。
一身戎裝!
腰間挎著一把古劍,頭上挽著髮髻,星眉松鼻挺立於前。
沒有帝王的氣勢,但是有了幾分霸道的神韻。
這是溫子棣沒有當上皇帝之前的氣質!
陳明率先開口,崔萊微沉一口氣,站起身來,一身大夏龍袍隨身而起,與此同時,他的氣勢也開始變化「那就我先來。」
說實話,溫太保能放上皇帝,溫子棣功不可沒!
溫太保還是皇子的時候,先皇膝下的子女何其之多,比溫太保更有資格登上皇位的人比比皆是。
溫太保一開始不想爭。
但他兒子溫子棣不同意!
如果溫太保不登上皇位,那他未來如何覬覦皇位?
這是順位問題。
於是,
溫子棣在年幼的時候就表現出強烈的野心,他經常附在溫太保的耳邊,勸說道「父親,想想以前,哪位先皇登上皇位不是開始肅清手足兄弟?如果讓別人登上皇位,我們家還有活路嗎?」
溫太保仔細一想,有道理。
他登上皇位,還能軟禁,留那些兄弟們一命。
但其他人就不好說了。
溫太保的奪位之心這才開始萌芽。
從本質上來說,
溫太保其實是個好人。
他和大明朝的朱高熾差不多,繼位之後對內提倡仁愛治國,只是手底下的孩子太不讓他省心。
如此一來,
崔萊其實有點溫太保早期的樣子。
不願為卻必須為的心態,讓崔萊有些摸到了溫太保一路走來的心境。
崔萊走到正前方。
這一段是他的單人試戲。
「試戲內容于謙進殿,請求陛下施恩於天下,讓百姓遠離戰火。」
「于謙表演完,你就可以開始你的試戲表演。」
「有問題嗎?崔叔叔。」
陳明看了一眼試戲劇本,這一段大殿的戲份其實是在刻畫溫太保的不易。
崔萊閉眼靜默了幾秒,然後睜開雙目,眼中滿是堅定「沒有問題。」
他的表演,至關重要。
陳明點了點頭,看向一旁飾演于謙的演員「你不需要上場,有感情的念一遍這句台詞就行。」
有點像小時候語文老師要求的有感情朗讀。
控場人是陳明。
其餘人都保持沉默。
幾秒之後,
陳明大聲喊道「成宗溫太保,第一次試戲,開始!」
一聲令下,崔萊的眼神瞬間變了。
他可是國家一級演員!
雖然從來沒有演過皇帝,但認真研究了一個星期,肯定研究出一些門道。
下一秒,于謙痛心疾首的呼喊聲響徹整個舞蹈間,讓人心神一震「請陛下,施恩於天下!!!」
連年的戰火,讓大夏朝的百姓有苦說不出,但這種苦似乎又是值得的。
用一世之罵名,換萬世之太平。
後世人提起成宗溫太保,他們可能會罵,可能會貶,但他們還是要稱呼一聲成宗大帝!
一瞬間,
崔萊的氣質又變了。
他從上台到現在的短短几十秒,渾身的氣質變化了三次。
第一次是忐忑;第二次是威嚴;第三次是悲哀。
連他最看重的大臣,于謙,都不明白他為什麼要打仗。
有些仗,可以不打。
但有些仗,頭破血流也要打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