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胤礽恍然大悟:「孤知道了!」

  納蘭性德停頓了一瞬,心裡泛起了匪夷所思的疑惑,不禁出言問道:「殿下知道什麼了。」

  「知道該怎麼讓明相幫孤做事了啊!」胤礽理所當然道:「當然是心甘情願地做事。」

  心甘情願?恐怕只要是太子殿下下令,什麼活兒父親都不太樂意會去做吧!

  可就算皇上下令,父親心裡也是不情願的,他不是索額圖那樣的太子外戚,甚至與索額圖政見不合。一聽是太子殿下所發起的事兒,也許會找藉口去躲開。

  納蘭性德想不明白,他猜不透一向活潑聰穎的小太子會想出什麼樣的辦法來。

  胤礽道:「扶持布里亞特蒙古族人,對大清有利,若能救出被北蠻奴役的布里亞特人,讓他們歸順大清成為邊境子民,就可以裡應外合,將自貝加爾湖到雅克薩城之間的疆域給攻回來。」

  「殿下,那片疆域廣闊,北蠻在那兒經營已久,迫使當地人臣服,並設置了多個據點,狡兔三窟,要想要攻打他們,大清則要渡江過去,戰線就拉得過長,那將是一場巨大的消耗戰。而比起北蠻,大清的軍隊抗寒能力實在不足。」

  納蘭性德很意外小太子已經將邊境的情況瞭若指掌到如斯地步,但作為被派來視察邊境情況的使者,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已經將這兒的情況方方面面都了解了下來。

  「疆域之中,當地的民族才是最適宜居住在這片地方的,無論是大清原本的軍隊,還是北蠻的軍隊,他們都是這片土地的外人,當地人只不過是被打怕了,被奴役習慣了,布里亞特就是一個最好的突破口,他們的族人不願服從,一路逃亡到龍興江城,成為龍興江城新遷入的民族之一。」

  「先帝時期起,北蠻即已經開始入侵這裡,居住在龍興江城的當地臣民,受大清恩賞籠絡、分而治之的統治,進行編旗,為抵禦侵略而戰鬥,其中也包括了遷徙而來的布里亞特族人。」

  「再者,邊境百姓因為戰爭的關係,大規模往南遷徙,只是邊境地區人越來越少,這也是個隱患。雅克薩城就是因此被攻打下來的,因為當時的駐防薄弱。」

  「邊境駐防與管理的事兒,汗阿瑪這一次東巡都已經布置下去了,」胤礽對康熙的發布至今的政令記憶猶新,汗阿瑪為了讓他跟著好好學,每當議政時都拎著他,看奏摺時,也將他帶在身邊。

  「關於你說的這些,汗阿瑪都已經採取了措施,又考慮到邊境僅有寧古塔一座軍要重地,汗阿瑪又下令大將軍去璦琿屯墾,修建城池,若城牆修築成功,後勤與龍興江城相融,那麼即可令邊境這片區域成為新的,最北面的軍要重地。此後還布置了其他軍要重地,如摩爾根、布哈特、卜魁城等等。」

  一旦邊境軍要重地城鎮防衛修建成了,保衛邊疆將不成問題。

  「孤想要說的是,在戰時,大清軍隊需要後勤補給,那麼敵人也需要,北蠻又不是神仙,他們也要吃喝,在寒冷的天氣里戰鬥,他們吃的比百姓們多多了。如果能夠拉攏到不服從北蠻的部族配合大清軍隊,就可以起到不動聲色繞到敵人後方,切斷援軍與補給,損毀他們糧倉的作用。當然,孤畢竟不是大將軍,所見所聞仍不如大人們思索的深遠,此時來找容若,也是想問一問你,這事兒可不可行。若是做了,是不是對戰事有利,能不能令大清損失更小,令敵人損失更大,又能不能做到往前面推戰線,將敵人趕出侵略地。」

  納蘭性德聽得極為認真,二十七歲的年輕人,正是渴望建功立業的時候,作為康熙御前紅人,與帝王又是「少年君臣」的情誼(1),心中有雄心壯志,有豪情萬千,談論起邊境戰事時,自有一股火在內心燃燒。

  他是出身顯貴,對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沒什麼興趣,可那是他對身外之物不感興趣,而國之利益,那是精神層面的高度升華!

  現在胤礽不與他談權力財富,就只說國家大事,那較真的模樣,連帶著納蘭性德也嚴肅起來。

  「收復失地這事兒吧,說給老臣聽,老臣會分析出來一堆理由來規勸汗阿瑪,朝中亦有臣子進言,曰『苦寒之地難以生存,不如棄之以遷徙至城牆內,加強城防』,孤就聽不進這些,既然大清有實力去打,為什麼不打。你說這些老臣們說的有理嗎?當然是有道理的,可是顧慮那麼多,一點衝勁都沒有,他們估錯了汗阿瑪,汗阿瑪可不是安於現狀的守成之君,若有開拓疆土的可能,他是不會放過的,只不過是被大清內憂外患拖累了腳步罷了。孤反正小孩兒任性,說出來的話也沒人把孤當回事。反正孤是不願意看到絲毫屬於本國領土被旁人掠奪了去。從雅克薩到尼布楚,再到貝加爾湖畔,那邊原先都是大清的治下,憑什麼送給別人,之前沒騰出手來收拾他們,給人當泥人來捏,這會兒能有手段反擊了,非得把他們打回去不可。」

  胤礽是極力主戰的:「那一大片被老臣們稱呼為『苦寒』、『不毛』之地的地方,底下有豐富的礦藏,裡面的能源,關乎到我們子孫後代百年以上的利益,怎麼能說放棄就放棄呢?你也別問孤怎麼知道的,反正孤就是知道這些。」

  納蘭性德啞然失笑:「殿下,微臣亦是主戰的。」

  至於主和派的代表人物,那是索額圖,是您的三姥爺啊!

  納蘭性德總不能在胤礽面前說索額圖不好,他又委婉地告訴胤礽:「殿下若想要主戰,不妨問問索相能不能幫您?」

  胤礽小聲抱怨:「汗阿瑪非得與孤搶人,孤有什麼辦法,孤也很無奈。」

  納蘭性德沉吟道:「其實,殿下若是向皇上奏明這件事,只需要皇上下令,也許就能差遣父親做事了。」

  就像是上次那養鵝的烏龍,為了大阿哥,父親「委曲求全」,在民間反而得了百姓們稱讚,結果父親自己卻覺得是在「忍辱負重」。

  提起那鵝相的名聲,納蘭性德卻止不住得想勾起唇笑,這事兒太樂呵了,雖然讓父親丟了人,可在民間卻一下子有了美名。他結交江南布衣文人(2),敬重他們的才華,並樂於資助他們。其中不少人家境貧寒,在他的資助下考上舉人,友人與他關係和睦,提起明珠養鵝法對家鄉百姓生活的改善,那是發自內心地在感激父親。

  唯獨父親向他抱怨,說大阿哥被太子籠絡住,連帶著自己也被太子騙了。

  納蘭性德為人正直,自有一套判斷標準,對於老父親的抱怨,委婉安慰納蘭明珠:「父親在民間聲譽好,對家族亦有好處。」他在太子殿下身邊曾經任職過一段時間,那樣鍾靈毓秀的小太子,不是那種會騙人玩陰謀手段的人,相反,他做什麼都光明磊落。

  納蘭明珠不說話了,這事兒總不翻篇,他就只能捏著鼻子認。

  這會兒正直的青年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坑害」父親,還一臉嚴肅地順著胤礽的思路,去思考這國家大事,最終對胤礽道:「確實,父親善於戰略計謀,若要拉攏人,派遣他去非常合適,如果這事兒能成,正如殿下所言,對邊境戰事是一大幫助。」

  如此,父親還能立下功勞,以父親在朝中地位恐怕只能薄賞,卻能給弟弟們掙到好前程,這一波可不虧。於國事有利,於家族有利,納蘭性德頓時就高看了胤礽。

  「太子殿下心懷的是整個大清,微臣敬佩。」心裡裝的是國家,重的是國家利益而非私人利益,這樣的格局就不一樣,即使面前只是個半大的孩子,從他現在的起點,納蘭性德就可以看到他未來人生宏大。

  不拘泥於小爭鬥,不因臣子身份及個人喜惡來任用人,這已經具備了一位明君的素養。

  等等……

  好像太子殿下說他喜歡父親來著。

  納蘭性德腦子卡了一下,突然從剛才那所思所慮過多的狀態中醒了過來,他再看胤礽,就見太子殿下正目含期待地望著他:「孤答應汗阿瑪不搞大事的,國家戰爭這事兒孤不能插手,容若可能代勞孤去上奏給汗阿瑪呢?再說孤年紀還小,說出去的話沒人聽,他們也不將孤當回事。」

  胤礽把自己說成了小可憐,雖然這示弱的根本原因在於康熙的警告,他生怕四天以後被汗阿瑪教訓打屁股。

  可納蘭性德不知道啊!

  他想一想太子殿下的年紀,再聯想到索額圖被調離殿下身邊,而如今圍繞在殿下身邊的都是誰?

  他的父親,還有佟國維!

  這二人哪一個都不是太子殿下能夠差遣得動的人,哪一個不是與索額圖有著利益衝突?

  只要細細一思索,就能體會到殿下的「舉步維艱」。皇上這樣安排,究竟是有意還是無意,實在引人深思。

  納蘭性德無遺是一個情感豐富、心思細膩的人,這會兒聯想到太子殿下在艱難處境中仍然渴望為邊境戰事做些什麼,這一份心意令他動容,想要幫一幫他的心思更加強烈。

  「微臣確實曾為皇上來此巡查邊境情況,但要上奏這樣的大事,只能引起皇上的重視,而不能引起其餘朝臣的重視,」納蘭性德說起自身來很直白,他固然年少有才,在帝王面前有面子,可在朝堂中資歷不夠,說話分量也太輕。

  「不過,微臣可以為您推薦個人,也可以替您去找這個人,請他代替您上奏皇上。」

  胤礽好奇問道:「找誰?」

  「曾經當過皇上御用軍師,為他出奇計平定叛亂的重臣,周培公。」

  「周大人,他一直都渴望能夠再次獲得皇上的重用,只是苦於沒有戰事,而無法施展拳腳,就連這盛京提督官職,也是因為前任卒於任上,而意外落在他頭上的。」

  「可以啊,但是容若能不能不將這事兒時孤所說的告訴別人呢?」胤礽不好意思道:「免得汗阿瑪到時候不高興。」

  不高興了不是揍孩子,就是把哥哥弟弟、姥爺與他分隔開,做那拆散了牛郎織女的王母娘娘,太壞了。

  納蘭性德:太子殿下心思敏感而細膩,小小年紀就能顧慮到皇上的感受,小心至此,實在令人心疼。都說天家父子,皇上是胸懷大志的雄主,太子未到能理政的年紀,確實不能表現的太過積極。

  「殿下放心,微臣不會辜負您的信任,此事交給微臣來辦,去說服周大人奏明皇上,有周大人舉薦父親來做,殿下就與這事兒沒關係了。」

  作者有話要說:注釋(1)

  關於納蘭性德百度百科

  《長相思》一詞:「山一程,水一程」寄託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盪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帳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於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自然是眼界開闊、見解非凡,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定會比別人更強烈。可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謹內向的性格,有話不能正說,只好藉助於兒女情長的手法曲折隱晦地反映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注釋(2)

  納蘭性德交友「皆一時俊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想升官發財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今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