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儘管每一次都被兒子噎得不清,康熙已經被胤礽鍛鍊地越發粗壯的神經已經能夠促使他不動聲色轉移話題。

  不轉移話題還能咋?和兒子死磕到底嗎?到時候不是胤礽鑽牛角尖進死胡同,就是他們父子二人一起鑽牛角尖進死胡同。胤礽的小腦袋瓜被仙獸影響著充滿了潛力,可他現在太小了,他甚至都不能夠駕馭自己所能夠學習到的知識。有仙獸白澤在,康熙可以相信這些都是「正確的」,但作為大清帝王,他卻不認為其中有一些是「適用的」。

  他也不可能不教這兒子了,自己選擇的繼承人,都培養到一半,眼看小白菜就能在他的傾心澆灌下長成成熟的大白菜,康熙可捨不得不教了。

  捏著鼻子認了嗎?

  帝王想想又覺得有點虧,這孩子每一次小嘴喋喋不休都是因為顧及太少,見識太少,於是張口空談。

  「你說的不錯,實踐比什麼都重要,」康熙眯了眯眼,當即傳令下達:「命太醫院院使,攜兩位院判前來,六位御醫前來。另,宣起居注官。」

  起居注官,那是為汗阿瑪記錄言行的,招他來幹什麼?!

  胤礽直覺不妙:「汗阿瑪,您召那麼多御醫前來,萬一大家誤會您生病了怎麼辦?」

  康熙對梁九功囑咐:「你對院使與院判解釋清楚,並且差人告知後宮,朕召集御醫前來是為政務問話,並非生了病。」

  徹底將胤礽的路子堵死了以後,在等候太醫院眾人前來期間,康熙手指敲敲桌面,對胤礽道:「太醫院是大清管醫者的地方,帝王后宮、諸王宗室、朝廷官員,甚至於軍隊中的軍醫,監獄中的獄醫,皆出自太醫院。」

  「你所說的考核選拔醫官,也歸太醫院管,此次你提出的朝堂官員七十歲以上派遣太醫就診之事,亦是遞交於太醫院行為,派遣醫官前去,」康熙道:「分科?太醫院中亦有分科,就連你那『不孕不育研究莊子』,最終也是由太醫院接受管理。」

  【太醫院的職責還包括了醫療行政,包括科舉會試的時候也會隨派醫官,還有如果地方上有了傳染病,也是派遣太醫院中的醫官前去。】待太醫院最高,正四品院使攜院判及太醫來到御前,看過去全都是年過半百的老人了。

  「臣等叩見皇上。」

  康熙示意專修起居注的官員準備好筆墨,對胤礽道:「好了,劉院使、崔院判與姜院判都到齊,保成之前未說完的理論,如今可以對著真正的行家們說了,他們的實踐經驗,比朕比你更加豐富。」

  太醫院來的醫官們紛紛看向了小小年紀的胤礽,而剛對康熙說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胤礽,這會兒與太醫們大眼瞪小眼。

  劉院使是太醫院裡最大的官了,整個太醫院的行政管理都出自他的手。

  這會兒皇上讓他們與太子殿下溝通,見多了各種病患,與許多人打過交道的劉院使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年輕時候給鰲拜治理瘧疾,中年時去寧古塔做派醫,還隨行皇上前去蒙古,與蒙古醫切磋技藝,回到京城開始接手管理太醫院事務,如今六十歲的劉院使善於圓滑地與各種人周旋,這會兒亦是微笑溫聲問胤礽:「不知太子殿下有什麼樣的疑惑,也許臣可以為您進行解答。」

  崔院判與姜院判胤礽認識,都分別給他看過牙,給阿珍看過隱疾,加上另外六人,胤礽一眨眼,頭皮發麻。

  孤被九個老爺爺包圍了!

  【在大清學醫可不容易,十年初出茅廬,二十年方可稱懂行,三十餘年可入行,官至六品太醫的年紀就不會小了。所以果然還是缺少大規模培養基礎人才嗎?】胤礽調理清晰地將自己此前與康熙的討論理論知識一一說出。

  「眾位院使、院判、太醫,孤此前與王熙王大人一同提出令年邁官員養老就醫一事,如今可能已經實行了吧?」

  劉院使頷首微笑道:「太醫院接受到行文後,已經派遣太醫、醫士前去為年邁祈休的老臣就診,並建立醫者文書存檔,隨時可為其出診。」

  胤礽問劉院使:「若是祈休老臣去了地方上,不在京城呢?」

  「地方上亦派有太醫及醫士,為當地年邁老臣就診。」

  【但是那人數絕對不會多,比如寧古塔醫,朝廷派遣萬里挑一,就那一個駐守,簡直是寶貝金疙瘩。】「孤可以知道約派遣有多少人嗎?」

  劉院使看向康熙,康熙道:「無論太子問什麼,據實回答。」

  於是劉院使告訴胤礽:幾乎每一個縣城都能夠平均安排到一位太醫與兩位醫士,每一個城大約有兩位太醫,每一個省約有十位至十五位不等,而太醫院中值守太醫約百人,醫士約三百人,時常要為京城達官顯貴出診,亦要為帝王隨行做準備,若各部行文下達來太醫院要求派遣太醫,亦需抽調人手。因此,太醫院時常因人手不足,而從各地正選民間大夫,又設立考核。

  在劉院使看來,如今太醫院還是非常缺乏人手的,尤其在王熙提出為年邁祈休朝臣就診,亦照顧到地方,人手就更加不夠了。

  「孤知道不能多招募、培養一些醫士嗎?若按照一縣城一位太醫這樣的數目,豈不是非達官顯貴不可治病?如果要管理民間大夫,太醫院可以管的上嗎?」

  「尋常富戶,會去尋民間大夫看診,只是民間大夫所學參差不齊,有庸醫亦有良醫,對於民間行醫的郎中,太醫院也伸不出手去管理,也不好管理。」

  「那麼若要篩選出良醫,由官府為良醫分發證明呢?」

  「若是有治癒效果的良醫,即使沒有官府證明,百姓們口耳相傳,找他就診的人就能夠從城南排到城北,」劉院使微笑道:「而庸醫若一直是庸醫,百姓會上報官府,如此一來,官府為良醫發證明就沒有多麼大的意義。百姓們得了疾病,多是找郎中,小病也就算了,像傷寒、像痹病、像是長膿包、或是調理身體民間大夫可以解決一些。」

  但若是得了更大的病,那就只能聽天由命。

  胤礽:「……」

  【其實有一些百姓沒有餘錢,一輩子都是不看病的,得了傷寒就熬過去,得了痹病,痹病就是頸肩腰腿胳膊酸麻痛之類的吧?也是熬過去。畢竟民間大夫也不多的樣子。】劉院使問道:「太子殿下還有其他疑問嗎?」

  【大清的醫者基礎太少了,行醫之人還沒有系統教學過,並且人數堪憂,小朋友不如問一問興辦醫學,辦醫校來培養醫學能不能行,小美為大清落後的醫療條件感到惋惜。】「孤欲興醫學,若有官府辦醫校,培養醫者,能否令更多人能夠看上病?」

  劉院使輕笑道:「學醫並不容易,且古往今來,醫之一道皆是師傅帶徒弟,若無良師親切教導,徒弟恐怕難以成良醫。外面如今流傳的醫書,有唐醫、宋醫、元醫、及前明醫留下的典籍,民間之醫自學成才者,有之卻少,那些醫典需要時間來琢磨,世間疾病之多非人所能想像,短則二十年,多則三十年,方能成。殿下欲興醫學,辦醫校,若皇上許之,太醫院得各部行文,會派遣醫術高明者前去教學,但還請殿下做好心理準備,也許歷經三十餘年,也不過培養出百餘人,做不到令天下人能夠看得上病。」

  「那若是分科呢?看痹病的醫者就只看痹病,看傷寒的醫者就只看傷寒,大批量培養只治一病大夫,假設只要學習診治痹病,需要多久能夠培養出人來?」

  劉院使驚訝道:「若如此,可能五年即可培養出能夠治痹病的大夫。」

  劉院使在與太子殿下對答時,崔院判、姜院判二人皆欲言又止,其餘太醫亦憋的臉色通紅。

  胤礽轉過頭問道:「崔院判有什麼想說的嗎?」

  崔院判道:「痹者,源於疲,淤血不通,不通則痛。而緩解其症者,需學會通淤之術,如針灸、推拿。分科培養,自可快些解決大清缺乏醫者問題,可培養出來的不過是些精於手工活計而無醫術知識沉澱的江湖郎中,快速培養之法培養不出真正精通醫術之人。」

  胤礽受到他提醒,眼睛一亮:「既然如此,採取分級之制,分低位郎中,解決大清大部分小病,又設高一級郎中,期間設置考核,培養出來的人如同放平的三角,底下是學藝粗略但可治如痹症、風寒,開設簡單藥方的郎中,而最上層,則是真正醫術精要的大夫。醫者也可如做官一樣,分品級。」

  姜院判解釋道:「太子殿下,沒有單獨教授痹症的醫書,而世間痹症千千萬萬,醫者診治時,多少憑藉自身行醫經驗。」

  「況且沒有培養出全科皆通的大夫,若遇上有人內臟出了疾病,而表現出痹症,到時候痹症大夫按照治療痹症的方法來治,豈不是還會犯下大錯?」

  「大清現在是從無到有,現在問題是無,」胤礽吸收夠了太醫們的理由,提出自己的想法:「沒有單獨的醫書,那就令懂得此症的太醫們去寫醫書。有一種疾病,只要有一個人會看,讓他將方法寫下來分享,豈不是就能有更多生病的人獲益?」

  太醫們啞口無言,其中兩位太醫憋得臉都紅了。

  康熙指了其中一位太醫:「你來說說你的見解。」

  有了帝王的命令,這位太醫如釋負重,當即開口道:「如今天下,誰家有獨特的治療之法,誰不藏著掩著,教會了弟子,餓死了師傅,哪一位成名的名醫沒那麼兩手看家本領?並非所有醫者都如孫思邈、李時珍等聖醫無私,人皆因利而往來,醫者不外如是。」

  「既然如此,那就由太醫院進行管理,有治病新法且成效者,由朝廷給予錢財及名利獎賞比如記錄此病為其所破解,記載入史冊。人皆因利,為財為名,醫者不外如是。」

  胤礽又將話還給了那位太醫,而一旁的起居注官滿面紅光,奮筆疾書。

  記錄帝王言行的起居注,竟有一天能夠寫下這篇太子與太醫院使問答記錄,且其中言辭精妙絕倫,言之有物,此稿若成,將隨附起居注官一同名垂青史。

  那太醫給胤礽堵住了話語,轉念一想:有朝廷獎賞錢財,還能夠記載進史冊,如此名利雙收,可比藏著掩著在民間做大夫,在太醫院裡做太醫更讓人有盼頭,但凡是有點雄心壯志有點能力的醫者,皆會為此而奮進,倒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帝王聽無人再說話,朗聲大笑起來,拍手稱讚:「此番對答精彩絕倫,陳院使還有什麼話需要說嗎?」

  「皇上,」陳院使拜道:「臣以為,太子殿下所提到的廣興醫學,可行。」

  從寫基礎醫書,到辦醫校開始,太醫院可以做到此事。

  「皇上,臣執掌生藥庫,如將廣興醫學,藥材必將不足,恐怕需要民間擴大藥材種植,方能滿足所需。」

  「循序漸進即可,」帝王所思所想,非常人所能揣測,此前打擊兒子說這事兒不妥當,如今又令陳院使去寫章程遞交內閣了。

  胤礽說的口乾舌燥,眼巴巴去瞅梁九功給康熙倒茶水,梁九功抖了抖,扭頭見他期待的神色,這就倒了一杯,也送到胤礽跟前。

  劉院使帶著一群人與新增加出來的工作量走了。

  胤礽抹了抹額頭並不存在的汗水,連著喝了兩杯茶,輕聲向康熙抱怨道:「汗阿瑪就這麼把太醫們叫來了,嚇了兒臣一跳,要不是有小美及時給兒臣知識,兒臣豈不是要在太醫們面前丟人?您這樣嚇唬孩子是不對的。」

  「朕看你膽子挺大,哪能這麼輕易被嚇壞,今日這番對答,才是算是有一些儲君的模樣了,」康熙笑意盎然,還故意問胤礽:「倒是勞保成費神了。」

  胤礽驀然睜大了眼睛,回味過來。

  孤這是……被汗阿瑪壓榨了。

  「汗阿瑪您,就算是要兒臣幹活,也不至於這樣吧?!您直說就好了,為什麼要找那麼多太醫來嚇唬兒臣,」胤礽控訴道,他剛才以為自己差點就要被九個老爺爺吃掉了!

  「仙獸教導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於醫之一道,醫之管理一道,無人能出陳院使左右,保成唯有與其中之人對答過了,方能知現實如何,存在多少苦難,再去解決困難,帝王與朝臣言論國事,也是如此。朕要治河,就找善於治河的官,朕要辦案,就要會斷案的人,朕即將東巡去往龍興之地,亦印證了這句話。」

  康熙感慨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仙獸言論有聖賢之語,令人回味無窮,受益良多。」

  胤礽輕輕吐出一口氣,蔫巴巴地攏下了腦袋。

  康熙見他沒精神,關心道:「怎麼了?」

  「兒臣肚裡的墨水都被榨乾了,」胤礽鏗鏘有力地控訴:「耗費精神,疲憊不堪。」

  「那便回去歇息吧,」康熙想了想,或許保成今天真有些耗神過多,終於想起心疼孩子,放胤礽回去休息了。

  胤礽比平日裡更早回到毓慶宮,今晚還沒有學習課業,一下子有了寬裕的私人世間,突然就不知道該幹什麼了。

  【小朋友要看動畫片嗎?小美這裡不僅有偵探劇,還有其他劇哦!狄仁傑探案、三國演義、秦時明月,還有八十八天環遊地球……】胤礽搖了搖頭:過幾天再看吧,孤現在興不起看動畫片的心情。

  隨汗阿瑪參政學習至今,令他更加深刻認識到了大清各方面的不足,大清這個房屋漏洞很多,需要縫縫補補才不會倒塌,這讓睡在屋子中的胤礽如何能夠靜得下心來呢?

  身處這個位置,享受到這樣的環境教育,胤礽潛意識裡就有濃濃的責任感,他一邊不想做社畜,一邊又忍不住得要為大清操心、為汗阿瑪操心。

  胤礽突然又興起了想要寫日記的欲望,學習多了感悟就多,那種心情不是找人叭叭叭訴說能夠紓解的,唯有自己慢慢化解,寫日記,就是他可以排解自我一種方式。

  他抱著即使汗阿瑪偷看也無所謂的心情,寫下了比過往日記都要沉穩很多的字句。

  孤聽政以來,感悟最深的就是汗阿瑪日理萬機勤奮不綴,促使汗阿瑪每日都不放鬆政務的原因,在於大清內憂外患。

  內憂之中,滿朝文武老弱,朝臣老齡化嚴重,百姓沒有保障,看病難、吃藥難由來已久。大清不僅僅缺少醫者,還缺少方方面面的人才。

  地方上漕運、河道亦是治國之重事,孤所見奏摺之多令人心驚膽戰。

  外患之中,台灣將平,而準噶爾部、沙皇俄國之患令汗阿瑪寢食難安。

  而世界地圖之上,可不止有沙皇俄國與準噶爾部,更有斯圖亞特王朝、荷蘭、葡萄牙、比利時,只看前來大清的傳教士出身,就可以那些國家已經進行了對外的「探索」,而大清至今卻不曾派遣人出使國外了解外面的世界。

  內憂外患,與世隔絕,就是大清如今的現狀,也難怪汗阿瑪每日都認真勤懇幹活,只因為如果他一天不幹活,那麼第二天堆積起來的奏摺,就是成倍,七天不幹活,那麼那些奏摺會將整個御前都淹沒。

  孤覺得,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多多培養「寶貝」。無論是明相、王大學士、陳院使都是寶貝,他們會成為壯大大清的力量,他們是大清的內人,而類似於南懷仁師傅的傳教士,則是大清的外人。孤能分得清這些,汗阿瑪也分得清,只是這些內人之間,會發生鬥爭,如同汗阿瑪的後宮為了爭寵而爭奇鬥豔,如何才能讓他們之間競爭保持良性,恐怕要看汗阿瑪的技術了,還好孤是太子不是皇上,不用去做夾心餅乾。

  太子是皇上身後的男人,一定要穩住儲君風範,為汗阿瑪出謀劃策,適當分擔政務,避免汗阿瑪獨自一人累病疲倦,讓他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前面幹活,活到一百歲,干到九十九。

  孤作為汗阿瑪與小美之間的夾心餅乾,已經體會到了男人難做,而汗阿瑪夾在國事之間,恐怕更加如履薄冰。

  這樣想來,孤還是心疼汗阿瑪,也就暫時原諒了他的黏人吧,畢竟他現在只能逮著孤一個兒子來使喚。

  弟弟們啊弟弟們,你們快快長大吧!孤想一想現在獨自一人,即將有大哥來陪伴分擔,有想到了正在喝奶的小八,還有正在宜妃娘娘肚子裡的小九,頓時就對未來有了盼頭。

  孤八歲就參政了,再過八年,就有最多七個弟弟可以圍著汗阿瑪,再過二十年,說不定能夠二十幾個弟弟,好幾個侄兒來為汗阿瑪做事,治國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培養,人才需要生出來。

  孤此前興起辦「不孕不育研究莊子」促使不育事業蓬勃發展,真是深謀遠慮,而今或許可以向陳院使提一嘴研究不孕事業,這些可都是大清未來的希望。

  【小朋友好像寫歪樓了,這樣被看到,真的不會被打小屁屁嗎?還有,小朋友現在還不是男人,是男孩。】小美憂心忡忡地問胤礽。

  「孤已經參政議政,是大人,男人了!」胤礽反駁小美,堅定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

  「孤這日記寫的是憂國憂民。況且孤所思所慮如何,汗阿瑪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他從昨天起到今天,就沒有真正生氣過,」胤礽小動物的直覺敏銳,尤其是杜立德教導一番話後,他用自己聰明的腦袋瓜子想一想,覺得保留自己現在的模樣挺好的。雖然覺得杜太師傅是擔憂太早了,但是太師傅講的話肯定有他的道理,他全部都牢記在心中呢!

  「這日記,就光明正大放著吧,日記日記,又不是寫給別人看的,這種寫給自己看的心情錄,孤怎麼高興怎麼寫就好了,不用去思考那些邏輯與語句通順,這樣發泄一下,心裡頓時就舒服許多呢!」

  「孤也不在意汗阿瑪看了,他想要看,就讓他看吧」

  胤礽笑了起來,之前因為「憂國憂民」而有些低落的心情頓時就飛揚了起來,心情一好,他就有動力去學習了,這就去將杜太師傅留下的書又研讀了一個時辰,臨睡前一個時辰又看了會兒動畫片。

  作者有話要說:

  以下是資料出處

  翟文浩;清代太醫院診療制度研究[R],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

  放一點點

  【摘要】:「太醫院」這一機構始設於金代,此後的元、明、清三朝雖對其各項制度有所調整,但無一不沿用「太醫院」這一機構名稱。清政府在沿襲明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太醫院的各項制度進行調整,使之擔負著最高國家醫療保健機構和最高國家醫政管理機關的雙重職能,並逐步形成了醫官制度、教育考核制度、診療制度和祭祀制度等一系列較為成熟的醫事制度。作為最高國家醫療保健機構,清代太醫院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各個方面提供醫療保障的重大職責,其服務對象包括皇帝、后妃、皇親國戚、文武大臣、平民百姓等人員,軍隊、監獄等部門,以及文武會試等重大活動。因此,在各項醫事制度中,太醫院的診療制度無疑是重中之重,可謂是其核心制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