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農場知青的糧食定量

  農場裡面吃飯用的飯票,而飯票是要用糧票換的,每個職工都有自己的定量。

  而海豐農場屬於上海管理,所以,執行定量標準的就是《上海市實行糧食定量供應工種分類規定》。

  這個口糧定量標準就是按照工種分體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大中學生和一般居民分成了4大類7等27級,根據勞動強度和體力消耗等情況,來進行分等定量。

  海豐農場裡面可評的最高定糧是每月 45 斤,這個屬於重體力勞動乙類頭等。

  但是這個等級的名額是按照海豐農場參評人數比例來確定的,據說,大概僅僅只有 2%左右。

  那些定量最高的重體力勞動甲等,一般都是煉鋼廠的鍛工等特殊工種,但這些工作在農場裡並不存在。

  所以對於農場來說,這45 斤的定量已經是農場裡面最高的定糧了。

  而農場下田幹活的體力勞動者定量則在 45到41斤這個範圍之間。

  你別看這僅僅幾斤幾斤的差距,知青們卻常常為此爭得面紅耳赤!

  畢竟在這個年代,糧食是最寶貴的資源之一。

  另外,在這裡,一個人的定量的數量不僅僅代表著他的經濟狀況,更是一種政治象徵。

  定量的多少從另外一個方面,它還反映了你在農場中的工作表現和評價。

  如果你的定糧是41斤,那麼,那就好像你被農場裡面貼上了一個"差評"的標籤,這就意味著你幹活不夠努力。

  在這個時期,糧票顯得無比珍貴。即使只是想買一根油條,也需要給半兩糧票加上三分錢。

  而且沒有糧票的話,別人情況下通常是不會把食品賣給你的。

  由於農場裡的工作量大,平時飯菜里的油水又比較少,因此,一些胃口較大的知青經常幹活干到一半的時候就會感到飢餓難耐。

  要知道,重體力的農場男職工,平均每月的定量大概也就是42斤,粗算下來,也就是每天1斤4兩糧食。

  這對於乾重體力活的一個成年男人來說,本來就已經很少了,但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能有這麼多糧食已經很不錯了。

  一般的知青一日三餐大部分是這樣分配的:早餐吃4兩,午餐吃半斤,晚餐再吃半斤。

  然而,在每天強體力勞動的情況下,又沒有什麼葷菜,這些米飯下肚,半飢半飽成了常態。

  所以,對於一些胃口大的知青來說,這點飯根本不夠吃,有些胃口大的一頓就能吃掉一天的定量。

  但是,他們也沒有辦法,只能忍著飢餓繼續工作。

  一開始,不少的知青經常才大半個月就已經沒飯票了,只能到處求人借飯票。

  後來大部分人也都慢慢的學會了規劃,在空閒的時候少吃一些,在休息的時候,睡個懶覺就可以省一頓!

  另外,早餐買二兩米飯加二兩粥,混一起吃,這樣會比買直接四兩粥或者四兩米飯更抗餓!

  這些都是那些知青前輩們通過一次次的試驗所總結出來的經驗!

  另外新米吃雖然好吃,但是六兩新米還沒有半斤陳米做的米飯吃得飽。

  所以胃口大的買飯要去陳米的那個窗口,想要味道好的去新米的窗口,各取所需。

  有些大胃口的知青,家裡條件比較好,就會讓家人寄來一些糧票,以解決自己溫飽問題。

  而另一些比較節約、胃口較小的知青,則會選擇將自己多餘的糧票賣給其他需要的知青。

  在這個地方,糧票比錢更珍貴,因為它可以直接兌換食物。

  而且,和當地村民交易時,糧票也是一種硬通貨,有的時候人家只收糧票,不收錢。

  洪愛國就是一個經常用糧票換取生活物資的例子。

  他會用糧票去換雞蛋,甚至換雞吃,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

  和村民交易的另外一種硬通貨就是布票或者衣服了,不過這其中最受歡迎的還是棉衣。

  一件半新的大號棉衣就可以換兩隻老母雞,如果是那種全新的軍大衣,甚至可以換到整整四隻老母雞!

  當然,像這樣能用全新軍大衣換吃的人也只有洪愛國一個人會這麼做了。

  而其他用舊衣服、舊棉衣、舊軍大衣換雞的人,大多都是頂替父母退休後回到上海的知青們。

  他們通常會將那些不想要帶回去的衣服、棉被、棉胎、被單等物品換給村民。

  對於村民來說,只要是布或棉的東西,他們都會要。

  因為在那個年代,他們很難弄到布票,即使想穿件新衣服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以這些來自城市的衣物對他們來說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甚至在農場職工和村民之間,已經悄悄的形成了一個小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市場。

  當然明面上是根本看不出來的,但是卻實際存在,不過這個小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市場之所以能夠一直存在,一方面是守規矩。

  這個小型的交易市場不允許用錢交易,只能以物換物,雖然布票糧票之類也允許交易,但是這個錢在這裡是絕對不能使用的。

  不用錢就是交換,用了錢就是交易,這就涉及到可能投機倒把了!

  如果農場職工回農場去你們再進行交易,那是你們農場職工的事情。

  而村民回去和村民交易,那又是村民之間的事情,都不違反原則。

  但是在這個小型的交易市場裡是絕對不允許出現錢和物之間交易的,會被直接驅逐離開,以後再也不許再進來。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洪愛國的原因,他作為公安局副局長,直接就默許了這個小型的交易市場存在。

  他覺得只要守規矩,有原則,就是正常的互相幫助,而不是投機倒把。

  所以,在洪愛國的默許下,這個小型的交易市場就這么半公開的存在著,成為了農場職工和村民們互通有無,各取所需的紐帶。

  不少新知青就是依靠拿東西換農副產品度過的前兩個月。

  因為前兩個月一般都是知青們不能控制自己食量的時候,過了兩個月以後,大部分知青都能夠控制自己的食量,不再一口氣吃到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