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生存

  人沒坐公務車,身邊也沒有跟著別人,只說今兒是周日下鄉來看看,話鋒一轉道:「徐老太在不在家?」

  徐水生叨叨很不巧,剛走一個小時。

  得知婆媳幾個要到外地去探親,李世福微微蹙眉。

  打從一月份開始陸陸續續能從報紙上瞧見各地連日不下雨的消息,他托人打聽過,今年各地小麥的產量不會太樂觀。

  海島很快也要開始種水稻,而距離上一次下雨大概四半個月前,所以外地的災荒

  李世福算過,海島最大的河流三百多公里,下一場不大不小的雨能集上幾千平方公里的量,水資源其實相當豐富。

  本海島最大的水庫高就有將近八十米,是二十年前的老建築,灌溉三四百萬畝地沒有問題。

  如今水庫水位線也沒有下移。

  前年冬天全鎮動員修繕的水庫如今也已經投入使用。

  可以說,外地的旱情並沒有影響到海島。

  但這麼一個只靠著返銷糧和救濟糧的小鎮子卻要受外地的掣肘,恐怕到時候大家的日子不會太好過。

  然而離小麥收成還有幾個月,很多地方春季種水稻也是四五月份開始。

  天照洪福的話,保不齊沒多久就能下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那海島今年的返銷糧也就有了保障。

  就在人猶豫不決的時候從自家媳婦那聽說了徐老太的占卜。

  楊桂芹本來就想未雨綢繆的多囤點物資,所以轉述時難免添油加醋了一點。

  反正從她最裡頭說出來的,今年可能要有一場大災。

  人挺著個肚子抱怨丈夫,那百子千孫穴已經應驗了,徐老太的話你還不信?

  李世福信,可站在他的角度看又不能拿個老太太的話當參考,也就有了今天的行程。

  他有許許多多的問題要問徐老太,比如那占卜準不準,有幾成準頭是一定要問的。

  而恰好就這麼巧,人連帶著家屬提前走了個乾淨。

  說是故意,可老牛家還留了個牛進倉,部隊裡來下發的介紹信也不可能有假,只能說運氣確實不好。

  徐水生叨叨著要不去見見老太太的兒子,老太太不在,有啥問當兒子的唄。

  來都來了,徐水生很想把人往生產動裡頭引,順帶哭哭窮。

  人心裡有章程,接見視察的大領導的時候就得紅旗飄飄,好叫大領導瞧一瞧社員們把「農業學大寨」的精神貫徹得多徹底!

  碰到這種有實權的,又是父母官就該哭窮了。

  可惜呦,李世福卻擺擺手,只說不耽誤老鄉們勞動,掏腿上車扭頭就走。

  人也沒有立刻回城,而是沿著小路走哪算哪,最後停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屋。

  門口有兩隻餓出直角肩,瘦不拉幾的母雞。

  青天白日的,屋裡頭黑得瞧不見影。

  有個老頭就蹲坐在門口燒飯。

  那口鍋就放在屋裡頭,本來就不夠敞亮的屋再被煙燻火燎的,牆壁都黑得發亮,更是啥都看不清了。

  「領導,幹啥的?」

  那老漢瞧見是個騎車的就喊人領導。

  估摸著實在是太窮了只好人畜同住,屋裡頭唯一的一張木床邊居然圈了個豬圈。

  他還沒開口,又有個精瘦的女人端了碗麵疙瘩湯過來,喊那老漢叫爸,「給媽吃點面。」

  木床上平鋪開的破棉被忽然動了,李世福才發現被子下頭還蓋著個人呢。

  微弱的聲就從棉被下邊傳出來,一個勁的喊著要吃麵。

  「我家老婆子八十好幾了,癱床上三四年了,命苦就是走不了。」

  那老太沒穿衣服,李世福就背過身去,餘光瞥見一皮包骨的人,兩條腿就跟鐵杴一樣細瘦,看得人甚至產生了錯覺,那硬邦邦的棉被都能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

  這是個只有二十幾戶的生產隊,不靠海只能靠地里刨食。

  真有了糧食荒,像先鋒生產隊那樣靠海吃海的大隊只是日子過得差一點,但像這會瞅見的分散的小生產隊,可能是真的還能餓死人。

  李世福的心就朝著按兵不動偏離了些。

  倒也不是沒有辦法。

  五年前海島就已經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老百姓們可能沒關注,可干他們這一行的哪能不關注。

  到現在海島其他地方也有雜交水稻引種試種,只不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沿海小鎮,並不在上頭領導人試驗的名單上而已。

  不在名單上不意味著就不能種,聽說雜交水稻產量高能讓人吃飽。

  不過本地的土地又比較分散,說白了就是東一塊西一塊不連貫,灌溉都是個問題....

  但巧的是,肉聯廠等幾個大廠那拿到的罰款還在帳上。

  而且這樣那樣的原因,這比錢他支配並不太困難。

  一個個關卡都想通了以後,李世福渾身就都輕鬆了些,只覺今日雖然沒見著徐老太,但與其追問那些玄而又玄的事兒,倒不如剛才臨時起意走那一遭得出的結論叫人心安一些。

  今兒出門時那口子還說黃曆上寫著呢,今天不適宜出門,瞅瞅真是捕風捉影的事兒。

  因為胡思亂想注意力不集中,在下一個路口李世福就卡到了石頭,摔了個大馬趴。

  這會正主已經快到市裡頭了。

  小貨車速度可比火車快多了,三個多小時就能到,進市區再到碼頭,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但這年頭出遠門主要靠問,要麼就靠著那為數不多的大路,走錯路也稀疏平常。

  除了李知青,都沒出過遠門的老牛家眾人就跟小雞跟著母雞似的,乖巧無比的跟著徐春嬌,得到了一路暢通無阻,沒走錯路的良好體驗。

  眾人也不奇怪,老太太畢竟出過一趟遠門,這叫經驗!

  因為有車,本身又是漁民出身,沒啥暈車煩惱的眾人一路顛簸,等隔天晌午站在海島對面的港口時依舊精神飽滿,連帶著菜根和洋辣子精神勁頭都挺足,時不時從大人肩頭探出去好奇的瞅著陌生的場景。

  她們這一群人東張西望得太明顯,很快就有人溜達上來壓低聲音問:「換不換糧票?米是1斤換1斤,粗糧一般1斤換7兩糧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