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無題——請假一日
約在熹平年間(172-177年),冀州巨鹿郡人張角以學習黃老道為名,創立太平道。隨著信徒日益增多,遍布全國八州,張角漸生異心,暗中籌備起兵反漢。
范書《皇甫嵩傳》:十餘年間(約170-184年),(太平道)眾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楊、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其實,司隸、益州亦有信徒。
張角在鄴城(鄴縣屬冀州魏郡,且為郡治。)起家,再與信徒會於真定(真定縣屬冀州常山囯。),取「大業可定」之意。張角原定於中平元年(184年,按干支法,本年為甲子年。)三月五日起事[3],不料其門徒唐周【范書《皇甫嵩傳》作「濟南唐周」,袁紀作「濟陰人唐客」。】向東漢政府告密,靈帝劉宏下詔查辦太平道並捉拿張角。
《搜神記·卷6》:起於鄴者,天下始業也,會於真定也。
范書《皇甫嵩傳》:(馬)元義數往來京師,以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約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
二月,張角見事情敗露,便提前發動叛亂。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和「人公將軍」。叛軍皆以頭戴黃巾以相識別,所以被稱為「黃巾賊」。
《太平御覽·卷687·服章部四》引《續漢書》:鉅鹿張角自稱天師,弟子數十萬人。始起兵,皆著黃巾以相識別,故世謂黃巾賊。
一時間,黃巾軍聲勢浩大,打得地方政府措手不及,官員百姓紛紛逃亡。
冀州甘陵王劉忠及安平王劉續被俘,常山王劉暠棄國逃走。後,劉忠與劉續被朝廷贖回並復國。
劉宏問計於群臣後,三月七日,朝廷宣布解除黨錮,鼓勵士人及善於軍事者加入政府軍【曹操、孫堅、劉備均在這次歷史事件中嶄露頭角。】。河南尹何進拜大將軍,設八關【分別為雒陽周邊的函谷、廣成、伊闕、大谷、轘轅、旋門、小平津、孟津這八個關卡。】都尉,布防雒陽周邊。
皇甫嵩與朱儁分別出任左、右中郎將,率軍四萬餘人,東討豫州潁川黃巾。北地傅燮拜護軍司馬,從皇甫嵩部;河間張超拜別部司馬、下邳丞吳郡孫堅拜佐軍司馬,從朱儁部;侍御史太原王允拜豫州刺史,協同作戰。
盧植拜北中郎將,護烏桓中郎將【按《百官志》,並無「護烏桓中郎將」一職,疑為「護烏桓校尉」。】宗員為其副將,率軍至冀州討伐張角。
荊州南陽黃巾渠帥張曼成,自稱「神上使」,聚眾數萬人,攻殺太守褚貢,屯兵宛城。朝廷以江夏都尉秦頡為太守,與荊州刺史徐璆合力圍剿。
四月,朱儁部先入潁川,為黃巾渠帥波才所敗,朱儁與皇甫嵩退守長社縣城,波才隨即圍城。
汝南郡太守趙謙與黃巾軍戰於邵陵縣,大敗,趙謙僅以身免,功曹封觀等七人臨陣戰死。
幽州刺史郭勛與廣陽郡太守劉衛為黃巾軍所殺。劉備從校尉鄒靖討伐黃巾。
五月,皇甫嵩定下夜襲火攻之計,騎都尉曹操率軍適時趕到,前後合擊,大敗波才軍,政府軍乘勢追擊,又在潁川郡陽翟縣(郡治)擊敗波才。
大將軍何進查辦馬元義案,中常侍封諝、徐奉受牽連,一併伏法。何進因此功封慎侯。
六月,秦頡擊敗張曼成,斬之,黃巾餘黨擁趙弘為渠帥,據守宛城。
皇甫嵩與朱儁又擊敗黃巾渠帥彭脫於汝南郡西華縣,再平陳國黃巾,至此,豫州平定。皇甫嵩將功勞歸於朱儁,朝廷拜朱儁為鎮賊中郎將,封西鄉侯,轉討荊州南陽郡黃巾軍,皇甫嵩封都鄉侯,率軍東伐兗州黃巾軍。
盧植率軍數敗冀州黃巾軍,張角、張梁退守廣宗城,其弟張寶據守下曲陽城。盧植使巨鹿郡太守郭典圍攻下曲陽,自己率軍包圍廣宗,制器械籌備攻城。監軍小黃門左豐回京後卻誣陷盧植消極作戰,圍而不攻,劉宏大怒,將盧植以罪征回,又以董卓拜東中郎將接管冀州戰事。
七月,董卓率軍與郭典合力攻打下曲陽,曠日攻城,仍未攻克。
《太平御覽·卷317》引《江表傳》:郭典字君業,為鉅鹿太守,與中郎將董卓攻黃巾賊張寶於下曲陽。——此條史料另見卷496。
八月,皇甫嵩率軍與兗州黃巾軍戰於東郡倉亭,大破之,傅燮率軍勇擒三名渠帥。另,兗州黃巾起事時,東阿縣丞王度燒倉庫響應,縣人程昱擊敗王度,保全一縣。
八月三日,朝廷詔令皇甫嵩北伐冀州黃巾軍,董卓以罪征回。
自六月至八月,朱儁等人攻宛城而不克,劉宏求勝心切,欲罷朱儁,司空張溫勸解。朱儁聽聞,急令攻城,雖仍不克,卻斬殺趙弘。黃巾餘黨又擁韓忠為渠帥。
朱儁又以聲東擊西之計,攻破外城,韓忠困守內城,使人求和,朱儁不許,再戰之時,韓忠突圍失敗,遂降。秦頡以積忿殺韓忠,黃巾餘黨又叛,擁孫夏為渠帥,困守內城。
約九月,張角病死於廣宗城。
十月,皇甫嵩與張梁交戰於廣宗,斬之。皇甫嵩將張角剖棺戮屍,傳首京師。再北上圍下曲陽,與郭典合力攻城。
十一月,皇甫嵩攻破下曲陽城,斬張寶。朝廷拜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里侯,封邑八千戶。
十一月二十二日,朱儁攻破宛城,孫夏突圍而出。朱儁率軍追至西鄂精山,斬之。朝廷拜朱儁為右車騎將軍。朱儁以孫堅先登有功,表為別部司馬。
陳志《孫破虜討逆傳》:汝、潁賊困迫,走保宛城。(孫)堅身當一面,登城先入,眾乃蟻附,遂大破之。(朱)儁具以狀聞上,拜堅別部司馬。
十二月二十九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中平」。
曹操拜濟南相,傅燮拜安定屬國都尉,劉備拜安喜尉;盧植、董卓免罪,盧植官復原職。
皇甫嵩奏請免除冀州一年田租,劉宏批准。
本年,劉宏在南宮查閱舊章,見到楊賜等人在光和四年(181年)及六年(183年)上書要求查辦太平道的奏章,便下詔以「先策黃巾」為楊賜等人封侯。
中平二年(185年)春,朱儁班師回京,復領光祿大夫,封錢塘侯,封邑五千戶,加位特進。
揚州黃巾軍攻打廬江郡舒縣(郡治),太守羊續率軍討平之。
中平四年(187年)二月,司隸河南尹滎陽發生黃巾軍叛亂,攻殺中牟縣令落皓及主簿潘業。河南尹何苗率軍平叛。
三月,何苗平定滎陽黃巾,朝廷拜何苗為車騎將軍,封濟陽侯。
中平五年(188年)二月,黃巾渠帥郭泰起兵於并州西河郡白波谷,攻打太原郡、河東郡,聚眾十餘萬人。其部下有韓暹、楊奉、胡才、李樂等人。
四月,汝南郡黃巾起兵於葛陂鄉,攻打周邊郡縣。沛國譙縣人許褚率宗族與其對抗,陳王劉寵率數千強弩屯兵都亭。
范書《孝明八王列傳》:中平中,黃巾賊起,郡縣皆棄城走,寵有強弩數千張,出軍都亭。國人素聞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陳獨得完,百姓歸之者眾十餘萬人。
六月,益州黃巾渠帥馬相、趙祗起兵,攻殺綿竹縣令李升,聚眾萬餘人;
馬相又派遣王饒、趙播等人攻克廣漢郡雒縣(州治及郡治),殺益州刺史郤儉【王饒、趙播見《華陽國志·卷5》及「卷10下」,《太平御覽·卷441》引《益部耆舊傳》作「趙蕃」。】。
馬相自稱天子,再攻克巴郡,斬殺太守趙部。
益州從事賈龍率軍擊敗馬相,使人迎新任益州牧劉焉入蜀,劉焉以綿竹縣為州治。
初,從事(郤儉置)燕邠聽聞郤儉遇難,獨自赴難而死。劉焉聽聞此事,將不敢赴難的從事董馥、張胤二人誅殺以示懲戒。
《華陽國志·卷10下》:(燕)邠為刺史郤儉從事,使在葭萌,與從事董馥、張胤同行。儉為黃巾賊王饒、趙播等所殺,邠聞故哀慟,說馥、胤赴難,二人不可。邠嘆曰:「使君已死,用生何為!」獨死之。牧劉焉嘉之,為圖象學官,誅馥等。
縣令錡裒遇害,主簿韓揆隨賈龍參與平叛,斬殺馬相後,韓揆自殺殉主。
《華陽國志·卷10中》:韓揆,字伯彥,綿竹人也。為令錡裒主簿。值黃巾賊入界,扶裒走入草中。裒遣求隱翳處,未還,裒為賊所得,見害。揆殯殮葬埋訖,詣從事賈龍求兵討賊。賊破,曰:「本報令君,而苟自活,非忠。」乃自殺。錡裒疑為雒縣令。
十月,青、徐兩州又出現黃巾軍。朝廷拜陶謙為刺史,陶謙以泰山人臧霸、孫觀等人為將,大破黃巾。
十一月,朝廷令下軍校尉鮑鴻討伐葛陂黃巾,不克。
十月三日,朝廷(董卓)使牛輔率軍討伐白波黃巾,不克。
因為孔融多次忤逆董卓,董卓使三公府舉孔融為北海相。孔融實無領兵之才,先後為黃巾渠帥張饒、管亥所敗。鄭玄之子鄭益恩率家兵赴難,為管亥所殺。
張饒見范書《孔融傳》,《袁紀·卷30》作「張余」;管亥見范書《孔融傳》及陳志《太史慈傳》等。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關東反董聯軍起事,白波黃巾攻打河東郡。
孫堅率軍在荊州南陽郡內宛縣及鄧縣兩地討伐黃巾。
陳志《程普傳》:(程普)從孫堅征伐,討黃巾於宛、鄧。
此後,袁紹、袁術等人均聯絡附近黃巾為盟友,共同反董。
陳志《武帝紀》: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辟、黃邵、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陳志《臧洪傳》:足下(陳琳)譏吾(臧洪)恃黑山以為救,獨不念黃巾之合從邪!
青州刺史焦和率軍西進欲參加反董聯軍,但青州黃巾起事,焦和率軍與黃巾軍隔河對峙。後,焦和病逝,袁紹與公孫瓚爭戰,青州遂亂。
陳志《臧洪傳》裴注引《九州春秋》:是時英雄並起,黃巾寇暴,(焦)和務及同盟,俱入京畿,不暇為民保障,引軍踰河而西。……黃巾遂廣,屠裂城邑。
初平二年(191年)十一月,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泰山郡,為太守應劭所敗,遂轉攻冀州勃海郡。公孫瓚與青州黃巾軍戰於東光縣,大敗黃巾。朝廷(董卓)拜公孫瓚為奮武將軍,封薊侯。
本年,前將軍趙謙討伐白波黃巾軍,有功,封郫侯。
范書《趙謙傳》:(趙謙)轉為前將軍,遣擊白波賊,有功,封郫侯。
——可推楊奉此時歸李傕,郭泰、韓暹、胡才、李樂等重返黑山。於夫羅在流亡期間,多次聯合白波、黑山作亂。
豫州刺史(袁術置)孫堅表奏朱治行督軍校尉,率步兵騎兵,前往徐州,協助徐州刺史陶謙平定黃巾。
陳志《朱治傳》:(孫堅)表(朱)治行督軍校尉,特將步騎,東助徐州牧陶謙討黃巾。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黃巾軍入兗州,攻殺任城相鄭遂。兗州刺史劉岱迎戰,敗亡。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東郡太守(袁紹置)曹操入兗州,至本年冬,青州黃巾三十萬降於曹操。
約初平四年(193年),青州黃巾渠帥管亥圍攻北海國都昌縣,孔融使太史慈向平原相劉備求援,待劉備率三千人馬增援,管亥解圍而走。另,鄭玄之子鄭益恩在此戰中殞命。
《太平御覽·卷362》引《鄭玄別傳》:(鄭)玄一子名益,字益恩。年二十三,相國孔府君舉為孝廉。府君以多寇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乃令從家將兵奔救,遇賊見害,時年二十七也。
興平二年(195年),皇帝劉協從長安返回雒陽途中,被李傕等人率軍追擊。護送將領之一的楊奉,原為白波黃巾軍將領,他派人去聯絡白波黃巾軍將領李樂、韓暹、胡才及匈奴左賢王去卑前來護駕。
十二月,東歸隊伍抵達河東郡安邑縣。
建安元年(196年)正月,曹操討豫州汝南、潁川郡黃巾,何儀降。朝廷(劉協)拜曹操為建德將軍。
李通討伐汝南郡黃巾軍,生擒渠帥吳霸,吞併其部。後,李通率眾歸附朝廷(曹操),拜振威中郎將,屯兵於汝南郡西界。
陳志《李通傳》:(李通)又生禽黃巾大帥吳霸而降其屬。李通本荊州江夏郡人,亂世時起兵於汝南郡郎陵縣。
六月,胡才留在安邑縣,李樂、楊奉、韓暹、董承隨劉協返回雒陽,途中李樂退出。
六月二十二日,東歸隊伍抵達雒陽,韓暹拜大將軍並領司隸校尉,楊奉拜車騎將軍。曹操寫信盛讚楊奉,楊奉大喜,表曹操為鎮東將軍、嗣其父爵位費亭侯。
之後楊奉出屯梁縣,韓暹與董承在雒陽爭權。
八月,董承私招曹操進京為援,韓暹被迫投楊奉。曹操騙過楊奉,將劉協轉移至許縣定都。
十一月,楊奉、韓暹作亂,被曹操擊敗,轉投袁術。
之後,楊奉被劉備詐殺,韓暹北歸途中遇難,李樂病死,胡才為仇家所殺。白波黃巾自此消亡。
本年,鄭玄自徐州返鄉(青州北海國高密縣),途遇黃巾軍,黃巾軍聽聞鄭玄大名,沿途跪拜兩旁,約定不去侵略高密縣。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汝南黃巾劉辟叛曹應袁,袁紹使劉備助其攻打許都,曹操則派曹仁討平之。
建安七年(202年),吳郡太守、行扶義將軍(孫權置)朱治,討伐黃巾餘黨陳敗、萬秉等人。
陳志《朱治傳》:(朱治)征討夷越,佐定東南,禽截黃巾余類陳敗、萬秉等。
自孫權掌權,揚州各地多有黃巾作亂,長史張昭率軍討平之;會稽郡官吏留贊與黃巾軍作戰,陣斬渠帥吳桓。
陳志《張昭傳》裴注引《吳書》:(孫)權每出征,留(張)昭鎮守,領幕府事。後黃巾賊起,昭討平之。
陳志《孫峻傳》裴注引《吳書》:留贊字正明,會稽長山人。少為郡吏,與黃巾賊帥吳桓戰,手斬得桓。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部將樂進討伐青州樂安黃巾,定樂安郡。
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濟南、樂安黃巾徐和、司馬俱等攻克郡縣,殺害濟南王劉贇。朝廷(曹操)令典軍校尉夏侯淵督泰山(太守呂虔)、齊、平原三郡【建安十一年(206年),朝廷(曹操)廢八郡國,齊國、平原國名列其中,故本年稱郡。】討平之,屯兵徐州東海國的威虜將軍臧霸亦有戰功,戰後領徐州刺史。
自此,漢末史書再無黃巾起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