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國士無雙
也不知為何,太史慈和黃家派來接小喬回去的快舟一直沒見著,倒讓這敗家丫頭一路跟著到了壽春。
而在碼頭迎接周瑜後,幾人並騎回城的路上,一聽說這位後面還站著太史慈和諸葛亮未來岳父兩尊大神時,王政愈發看小喬順眼了,當真是越看越「喜歡」,當下立刻便命人選出一處乾淨宅子布置清潔,又在王宮設宴款待,同時叮囑碼頭的小吏,說也許還有襄陽的船來,若見著了,速速稟報。
至於周瑜說的太史慈射殺張崇岳一事,說真的,王政當時差點沒反應過來,誰是張崇岳?自然也是大手一揮,此事一筆勾銷了。
宴席上一番賓主盡歡,自不消提,等到周瑜和小喬回到府邸時,已是薄暮時分。
今時不同往日,想當初,王政剛剛得到壽春的時候百廢待興,兼且當時壽春地方的官員、豪紳頑抗的少、投降的多,自然也不好大動干戈地沒收宅院,把吃相擺的太過難看,所以那會郭嘉、徐方和吳勝等人來了,也是沒地方可住,只能寄居使館。
現如今不同了,缺糧對於王政而言是個困境,卻也是個機會。
這種情況下,自古以來就不乏有些膽大包天的蠢賊藉機哄抬物價,卻是給了王政藉口,當即便讓吳勝帶領著天機營的虎狼之卒,風捲殘雲也似地以「投機」「禍民」的罪名清理了一批,另外既然都向荊州求糧了,本地的這些士族們的私倉王政自然也不會放過。
什麼,不願意賣?
那就是抗命了!
他這幾年早練就了兩幅面孔,大多數情況下自然是謙遜有禮,禮賢下士,就差在臉上刻著「以德服人」四個大字,可一旦遇見少部分的情況,感覺不太好「講道理」的時候,那頃刻間便會撕下溫情的面具,蠻橫地露出獠牙。
這樣的情況下,城中的士族有不少便被砍了頭,抄了家,空出來的田地和米糧自然盡歸官府,至於宅院這些麼,王政大筆一揮,命令將之悉數分與了麾下群臣,凡有在揚州任職的,無論文武,五品以上人人一間。
這種奪人田、殺人頭、抄人家的事情,在王朝末世司空見慣,畢竟士族也有高低之分,所謂互不侵擾的潛規則也只在頂級的世家之間通用,他們也都更聰明識趣些,至於那些中等的士族,不僅是王政,如曹操袁紹這些人,占據一處地盤後,一般也會清理一批,其實是不足為奇的。
比如袁術當年從豫州來揚州的時候,難道是單身一個人來的麼?
隨行他們前來的文臣、武將有多少?來到了壽春,這些人都住在哪兒?楊弘、紀靈這些人的宅院,不也是從以前的當地豪門手中搶來的麼?
所以王政的這番行為,雖說讓不少人心中不滿,但畢竟還在可以容忍的範圍。
相比其他的黃巾賊寇,甚至是曹操這類諸侯(其攻徐州時,彭城的豪門大戶基本都被殺個精光,雞犬不留,是真正意義上的十戶九空)王政的行為已經算是「仁厚」的了,至少,他殺人還是會給個「理由」的,比如不允許哄抬物價,這說的過去,比如強制買賣,起碼還是按照市價買,不是強取硬奪。
這方面王政也是沒辦法,封建時代的政權體制就必須依賴士族階層,否則政權就難以穩定,但是不殺也是不行的,畢竟財富、土地幾乎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不殺一批怎得來財富與土地,又怎麼讓自家的財富增加?
自家沒有錢又如何封賞功臣、招攬民心?
只是這殺與不殺其間要把握好一個尺度。
壽春是揚州的腹心所在,需要絕對的穩定,但凡誰和王政不是一條心的,就絕對不能留!
但其他地方的士族豪紳,就不能隨意的一殺了之了,只要沒有通敵,其他方面就可以視情況而定,或留之、或遷徙之、或尋個罪名流放充軍,總而言之,要以寬容為懷。
可以說,從徐州開始,王政一直便根據自身的形象去「王霸道雜之」。
他是什麼形象?
黃巾賊寇啊!
這個形象說起來是很差,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點好處,比如正是因為他是黃巾賊寇,他有時候表現出殘忍、暴虐的一面時,那些士族們不會太過意外乃至憤恨,黃巾賊寇麼,做出此等事情不足為奇!
但如果僅是「黃巾賊寇」的形象那也不行,即便有系統和先知相助,他也很難從徐州這樣的四戰之地殺出一條血路,更有今日的基業和氣象。
所以王政希望他在世人尤其是士族眼裡的印象,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一直在努力向著謙謙君子進修的黃巾賊寇,而不是一個「無可救藥」的黃巾賊寇。
偶爾做出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也只是因為他還沒有徹底成為一個好人,一個君子,大家千萬要多給他一些時間,一點耐力,諄諄教導,這樣下去,水滴石穿,木鋸繩斷,終有一日,他會成為士族心中的「仁主賢君」。
而分給周瑜的府邸,就是壽春原本一家中等士族的宅院。
剛剛步出王宮,周瑜臉上的笑容便消逝了,因為宴席上王政不僅對他誇讚有加,更麻煩的是還和郭嘉毫不避諱地談論了幾樁軍機政務。
要是換成魯肅或陸績這些人,自然會欣喜若狂,畢竟這代表著親近和信重。
可周瑜的心情卻愈發沉重了,因為知道了這些事情,他想抽身而退的機會便越發小了。
當然還有一點是,郭嘉所提的政務中說到了遷徙豪強,其中不僅有要下邳、東海的豪強遷徙到江東這裡,也同樣有將揚州豪強遷徙到徐州。
得知此事後,周瑜是心有不忍的。
他和郭嘉不同,一則未入系統,沒有「拋卻小我成就大我」的忠犬精神,另一方面是,他就是揚州人,廬江周氏也正是揚州的頂級家族之一,而周瑜所交往相識的一些友朋、以及姻親大部分都是江東大戶子弟。
周瑜看的明白,相比抄家夷族,遷徙豪強其實針對的恰恰就是中高層的家族,一旦成為定議,若是抗命自然又是殺戮紛起,而若是從命,那麼他的那些朋友、親戚中少說也得一半符合遷徙的條件
對於兩漢人而言,背井離鄉不可謂不是一件禍事,周瑜又怎會不心生惻然。
他心事重重地回入府上,府中伺候的下人大部分都是之前留下的,但是周瑜不清楚裡面是否有王政安排的耳目,自然不想在他們面前露出自家的心思,隨意招呼了幾聲,便屏退眾人,獨自一人進了書房,反覆籌思。
聽窗外雨聲滴滴,寒冷的雨氣浸入房內,不覺暮色漸轉入夜,周瑜點起了紅燭,望往漫空飄舞的水露,腦內浮現小喬的倩影,不自覺便笑了起來,眸中泛出溫潤的柔情。
原來她姐姐便是王政手下那位近年來聲名鵲起的喬校尉
這般說來,自家送她來這壽春倒是送對了。
只不過看她當時聽到這消息時的神情,似乎不太高興,卻是不知為何?
夜色愈發深重,正思忖間,侍婢前來稟告,門外有訪客到。
訪客?
周瑜不免奇怪,他在壽春自然是有些相識的朋友的,不過自家今日剛才抵達壽春,王政舉辦的又是私宴,按道理不會有人得知,又哪裡來的訪客?
出門一瞧,卻是那位祭酒郭嘉迎風而立,不由愈發詫異,面上倒是不露,擺出笑臉親自出迎,接入室內,相對坐下,方才說道:「郭祭酒夤夜冒雨來訪,可是有事?」
「倒是無甚大事。」郭嘉微微一笑,「我才從宮中出來,所住恰與公瑾府邸相接,便想著先來拜訪一番。」
「原來如此。」
周瑜輕「哦」了聲,微微頷首,心中猜想這也不知是不是王政有意安排,嘴上卻笑道:「這倒是巧了,郭祭酒鬼才之名,在下亦是久仰,看來日後有機會當面請教了。」
「公瑾若真看得起郭某,私下就不要再稱呼官職了,倒顯得生疏了。」
郭嘉淡淡笑道:「對了,今日宴席上你也在場,主公所說的幾樁要務,可有什麼卓見?」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周瑜微微搖頭,「在下沒什麼看法。「
「若是主公相問,公瑾自可避而不答。」郭嘉故作不悅道:「如今私室之內,就你我二人,不過煮酒清談,還有何忌諱的?」
「再說這幾樁事,都牽扯揚州地方,若是政行不宜,有所不妥,對江東安穩亦有妨礙,公瑾亦是本地子弟,難道真願意置若罔聞嗎?」
聽到這話,周瑜微微一怔,旋即失笑,他也是灑脫人,當即便道:「既是清談,郭兄何必給我扣上這麼一頂大帽子,不過卓見不敢,看法到的確有些。」
「願聞其詳。」
「招撫山越為軍,是為得利一時,必將不利以後,不可取。遷徙豪民,是或為動盪一時,但卻必將有利將來,誠為良策,可取。」
後者與郭嘉所謀相同,但周瑜的贊同卻出乎郭嘉的意料,而前者的意見卻是全然相反,不由來了興趣,問道:「招撫山越為何得利一時?遷徙豪民又為何有利將來?」
「今日聽王州牧席上所言,招撫山越一策為長吏劉曄所出?」
見郭嘉頷首,周瑜續道:「或許劉長吏在之前的廬江會獵中收效甚顯,便以為山越堪為一用,提議日後在對其他山越亦當招撫為主,若是能以財帛誘之為我驅策,不僅大增實力,更能將江右四郡兵不血刃克復,此為一時之利。」
「然而在我看來,同為山越,江左江右大有不同。」
郭嘉側目問道:「此話怎講?」
周瑜朗聲道:「江左如九江郡,境內少山,幾無山越之民,而廬江也只有南面有部分山越活動,一直未成氣候,多受打壓,故而招撫甚易,控制亦不算難。」
「可江右之地卻是不同,如丹陽、會稽,吳郡等境內山越眾多,分布極廣不說,更與地方豪強聯合起來,橫行不法,野性難馴,便是一時降服,也未必歸心,時日一久,若是當地豪族稍有煽動,會否降而復叛,實難預料。」
「且之前這些地方的山越雖眾,卻還是各行其事,若按劉長吏之策,招撫之後,再將山越統合混一,單獨成軍,彼輩勢力愈發見漲,設若來日有異心者登高一呼,興反作亂,為害不可謂不大!」
說到這裡,周瑜頓了頓,正色說道:「是以在在下看來,招撫山越最多得利一時,若單獨成軍,更是授人以柄,長久下去,必定反受其亂,不利日後。」
聽到這話,郭嘉默然半晌,沉聲問道:「依公瑾的意思,山越不可用?」
「江左可用,江右不可用。」
周瑜微微一笑:「若要用江右山越,倒也容易,一則絕不可讓山越單獨成軍,二則,讓其和江左山越一般即可!」
「和江左山越一般.」
郭嘉聞言一怔,心中隱有所悟,「言下之意是指?」
「彼輩蠻夷,懼威而不懷德,必示之以雷霆震懾,分而劃之,只可強征,不可利誘。」
周瑜侃侃而談,「州牧來日若征丹陽,當大軍悉起,彰顯聲勢,對外表態務求畢其功於一役,江右豪族聞之,亦必聯絡山越諸部,拼死抵抗,如此以來,這一戰得勝的難度固然加大不少,然則若能得勝,山越亦必元氣大傷,數年不能作亂。」
「克復江右之後,王州牧可安排大將鎮守四郡,令各保疆界,再分兵扼諸險要之地,將山越分割包圍,平時只修繕藩籬,不主動與之交鋒,只待穀物將熟之時,縱兵搶割,以逼迫山越出山求活,一戰下來,將俘獲之人強者為兵,羸者補為民戶,如此三五年後,山越苦不堪言,人頹勢窮,再行招撫,便可行矣。」
「甚至可能都不需招撫,山越雖是蠻夷,卻不愚蠢,若能形成這等局面,若能讓他們清楚王州牧的兵鋒絕非其可以正面相抗,那麼繼續留在山中便是死路一條,活路只在山外,那郭兄以為,他們的選擇會如何呢?」
「被迫出山,徙至平原地區」
郭嘉拍案而嘆:「好一個周瑜,當真是國士無雙!」
陽了,一邊頭疼欲裂一邊碼,實在不敢保證質量了。
但是請假條用光了(積分不夠),只能硬著頭皮寫。
接下來的幾章質量不保證,也可能會拿些別的文章來充充每日的保底,不過會提前標註,書友們自己注意,有自動訂閱的這段時間先關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