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

  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

  華虹的代表內心對肉食者們的不切實際感到愕然,愕然後又是理解,正是因為不了解一線的情況才需要調研。

  現在不是二十年後,華虹企業性質的隱藏屬性穩定在民營企業的待遇面前不值得一提。

  他內心無奈,表面不動聲色的說道:「這個方案我們也考慮過,同時新芯在不同場合也表示過願意和我們在研發領域進行合作,合作可以,但是人才培養可能會有一些問題。

  這裡的問題和獅城、霓虹、高麗等國家對我們培養出來的集成電路領域人才虹吸作用類似,在知道新芯給出的待遇後,去新芯接受培訓和工作的員工,很難不萌生出跳槽的念頭。

  加上他們在新芯培訓至少也是半年起,表現不好培養的價值有限,對華虹的價值同樣有限,而一旦表現優秀,這種有價值的人才新芯也會看上。

  一旦形成機制,這種培訓機制中培養出來的人才會在未來源源不斷的被新芯所吸引走。」

  現實世界的引力永遠比理想主義的光芒要來的直接,更何況二十年前理想主義比現在還要黯淡。

  「我們今年一季度結束的時候,華虹和新芯成立了合資企業,原本申海這邊一座8英寸晶片生產工廠員工的組織關係都調動到了新成立的合資企業中去了。」華虹的代表說完停頓了一下。

  對方果然接話道:「我知道這件事,這在我們國家引發了大量討論,國資在和民營資本或者海外資本合作的過程中,同股不同權的合作模式是否涉及到資產流失。」

  華國在世界範圍內屬於保守又進步的國家,在資本運作方面同樣如此,各種騷操作層出不窮,但是在某些領域又格外保守。

  華虹和新芯的合作模式讓地方蠢蠢欲動,因為現在不是十年前,銀聯上線後對地方國企的資金管控力度空前。

  在這種形式下,和民營資本合作,依然維持國企的控股權,但是把企業實際經營權交給民間的企業家,這樣的話是否可以規避銀聯的管控?繼續從新型合作模式中的國有企業中為個人牟利。

  申海在同股不同權的合作模式上邁出了第一步後,很快有其他地方跟上,至於上面提到的原因只是其中之一,也有確實是想把一些不那麼好的資產盤活的地方。

  因此這種模式到底好不好,只有通過時間來檢驗了。

  調研代表說完後,華虹的代表說:「對於我們來說,和新芯的合作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先進的理念。

  因為華虹不僅只有申海這一條8英寸的生產線,華虹NEC那邊還有兩條8英寸的生產線,所以新芯接管華虹的生產線之後,我們派了一些工程師去新芯接管的生產線學習。

  新芯的一線工程師大多來自德州儀器、IBM、英特爾這些地方,他們的管理經驗和生產經驗和霓虹有比較大的差異,可以學習的地方有很多。

  但是一旦去過新芯生產線學習過的工程師,回來之後都會各種打聽能不能調到新芯和華虹成立的合資公司去,這種意願特別強烈。

  為什麼?因為新芯給基層工程師的待遇是華虹的兩倍,給中級工程師的待遇是華虹的三倍,給高級工程師的待遇是華虹的五倍。

  換做是任何一個工程師聽到大家做的工作差不多,在新芯還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新芯會給表現優秀的工程師公費出國學習的機會,不一定是去高校,也有去德州儀器、英特爾這些企業學習的。

  從各種待遇上,華虹都沒辦法和新芯比,所以我們如果派人去新芯學習,大概率他們會萌生出不一樣的想法。」

  IBM現在還有晶片代工業務,他們自己有晶片代工業務的同時,還靠出售晶片製造領域的先進專利盈利。

  等到IBM在晶片代工領域落後之後,他們倒貼了15億美元把晶片代工業務轉手給了格芯。

  如果聯想幾年之後再去買ThinkPad,說不定IBM要白送。

  「我理解了,根本問題都在於企業沒有利潤,企業沒有利潤就導致企業無法給員工開出和市場價格相匹配的工資,我們在晶片設計領域很難實現突破。」調研代表總結道,隨後他又問:

  「那關於這個問題華虹打算怎麼解決?

  問題是暫時的,我們不可能一直看著這個問題不去解決?

  華虹和新芯的合作有很多人在看,很多人在關注,關注這種合作模式是否能夠走得通。

  從現狀來看,新芯和華虹合併之後的生產線能夠有如此亮眼的數據,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新芯的晶片設計能力足夠強大,他們能夠設計出在某一領域有著絕對技術優勢的晶片,通過技術優勢把晶片賣出去。

  也就是說我們未來採取類似模式和其他半導體企業合作,也需要該半導體企業有足夠強大的晶片設計能力。」

  由於新芯背後站著周新,周新之前提議的銀聯影響到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很多人都在盯著新芯和華虹的合作,如果這次合作失敗,那麼他們能夠找到大量攻訐的理由和藉口。

  當然即便新芯和華虹的合作大獲成功,也能找到攻擊的理由,最典型的就是資產流失了:不找新芯合作,也能做到,為什麼要把控制權拱手相讓。

  華虹的代表說:「這很難,因為有這個晶片實力的半導體設計公司,他們不會想著收購晶片代工企業。

  因為現在晶片設計、晶片代工、晶片封測和晶片銷售分開是趨勢,越來越少的企業執著於要把所有的事情一手包攬。

  如果是最開始就專注於晶片設計的企業,他們有著長期合作夥伴,有穩定的晶片代工來源,不需要也沒有必要進入晶片代工領域。

  而像三星這種垂直晶片製造企業,也就是所謂的一手包辦的晶片製造企業,他們和華虹合作,交給華虹的晶片代工訂單有限,他們肯定會優先供應三星自己的晶片工廠,然後三星自己不願意做的,利潤率低的訂單才會輪到合資企業。

  所以現在這種模式,我們內部也做過研判,幾乎只有新芯能夠開出這種合作條件。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於,華虹的晶片生產線技術只能說是相對領先,比最先進的晶片製程要落後一代。」

  外部可能會認為新芯(華虹)的成功很輕易,好像隨手可得,換個合作對象也能夠做到。

  但是華虹內部做過多次研判,隨便換個合作方來,都沒辦法做到新芯這個程度。

  新芯不僅研發能力超強,更重要的在於他們在矽谷有著廣闊的資源,能夠把晶片賣給索尼、蘋果這些消費電子領域的巨頭。

  換做其他合作夥伴,他們擁有技術上的優勢,把技術上的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是需要時間的,對於新芯來說這個時間極短。

  也正因如此,華虹和新芯3月末確定合作,5月就見效,換三星來,他們得把自己的業務砍掉,從左手挪到右手給華虹做。

  一季度末尾除了華虹和新芯達成合作外,雷君也踏上了前往舊金山的飛機,他在反覆思考後,最終還是決定接下周新給的offer。

  周新給了他兩個月的時間做工作交接,畢竟作為金山軟體的總裁以及卓越網的創始人,他手上要交接的工作非常多。

  「從公司的角度,我是很不想你走的,金山軟體缺了你等於少了最重要的大將,無論是後續的工作開展還是wps後續的開發,包括金山後續的上市計劃,少了你整個時間進度都需要重新評估。

  本來我都打算陸續把手裡的事情全部交給你,現在我在管劍俠情緣,你在管其他業務,我可以只做遊戲本身,這比辦公軟體更有意思。

  你要是去矽谷了,我就只有又重新干回老本行了。」求伯君說。

  雷君在做決定前和求伯君好好聊了一次,求伯君作為雷君的引路人,把他帶進金山軟體,給予了雷君極大的信任。

  包括卓越網的創業,也獲得了金山軟體的投資。雷君要是離開金山接下周新的offer無論如何也要獲得求伯君的同意。

  如果對方不同意或者表現出想挽留的意思,雷君會選擇留下。

  金山軟體此時局面大好,同時有三條產品線,一條是辦公軟體,另外一條是金山毒霸,千禧年推出的金山毒霸在國內也有著大量市場,最後一條就是遊戲,他們之前推出的《劍俠情緣》廣受好評。

  在受到去年《傳奇》的衝擊後,金山軟體決定也要做《劍俠情緣》的網遊版,求伯君就在負責這個事。

  雷君見狀馬上說:「我並沒有說要走,而是和你商量,其實我內心也下不了這個決心,離開金山說起來容易,但是我在金山度過了我一半的青年時光,我23歲的時候加入金山,現在33歲了。

  我從情感上並不想離開金山。」

  後來雷君即便創辦小米,也一直擔任著金山軟體的職位。

  求伯君打斷道:「我從金山軟體的層面不希望你走,但是從我們兩個人的私交上,我認為去Matrix是你難得的機會。

  甚至有可能是你這一生中最寶貴的機會,我從個人情感上絕對支持你去矽谷闖一闖。

  金山軟體再怎麼發展也不過幾億的估值,估值單位還是rmb,而去矽谷闖,發展的好,那估值是以美元來計算,像和你同輩的馬芸、馬畫藤都在矽谷混的風生水起。

  包括前不久百度上市後,李彥紅一躍成為第二富的華國人,這些人無一例外,在去矽谷打拼前都得到了周新的幫助。

  周新不僅自己創業的能力極強,他看人的眼光和挑項目的眼光也特別准,既然他看中了你,他後續一定會給你足夠的資源。

  你在Matrix做的同時,如果有創業的想法,周新肯定會給你一些資源。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更別說Matrix是一家改變了手機行業格局的企業,去Matrix肯定要比在金山軟體跟著微軟,微軟的office做什麼,我們跟著做什麼要更有意思。

  你相當於從跟隨者變成了行業的引領者,這完全是不一樣的概念。

  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你去絕對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功和更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我們認識這麼多年,我知道你肯定心動了,我們都是程式設計師出身,也都用過Mphone,Mphone的潛力我們都清楚。

  它絕對不只是手機那麼簡單,尤其在搭載了應用商店之後,它完全可以看做是搭載了通話功能的掌上電腦,甚至自由度比掌上電腦還要更高。

  按照這個定義,未來手機領域同樣會有很多網際網路公司誕生。」

  很多人都有眼光,能夠一定程度上看到未來,但是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未來並且堅持去做的人是極少數。

  雷君聽完後有些沉默,因為求伯君說的沒錯,他確實心動了,要是沒有心動,他壓根就不會找求伯君聊。

  找對方聊一來是想徵求對方意見,二來是為了讓自己離開的時候沒有心理負擔,「我確實想去,但是我沒有信心,我不確定我能幹好。我從三色公司到金山,這兩家企業都是做辦公軟體的,其實不需要什麼適應。

  做卓越網,卓越網也是軟體,是網際網路應用,而且有亞馬遜的模式可以借鑑,同樣沒有什麼難的。

  我們之前都是搞軟體,而Matrix是一家硬體公司,相當於跳槽去戴爾,我在很多地方都不了解。

  包括Mphone這種形態,它是未來發展方向,我們都知道,但是具體要怎麼發展?我沒有概念。

  把所有電腦上的應用搬過來嗎?

  而且我們是用過Mphone,由於地域限制,我並沒有真正體驗到Mphone所有的精妙之處。去Matrix沒有借鑑,我完全不知道要朝哪個方向發展,沒有指引。

  我需要補的課有很多,我缺乏信心,包括我的英語不太好。」

  求伯君拍了拍對方:「怕什麼?周新既然會找你,說明他對你有信心,我對你也有信心,你肯定能幹好的。

  至於英語不好,找人教就好了,去了新的環境很容易就鍛鍊出來。

  至於方向就更不用擔心了,有周新在,你壓根不需要擔心Mphone未來的發展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