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新芯科技(8K!)
華國不知道未來在晶片領域,分工會越來越明細,半導體廠商們會逐漸專精於某個領域。
原本的垂直製造商,半導體廠商一手包辦從晶片設計到晶片製造的廠商只剩下三星和英特爾。
整個九十年代,華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對標學習對象,先是霓虹企業,然後是高麗企業。
準確來說就是三星。
而周新的出現給了華國另外一種選擇,那就是把晶片設計、晶片代工拆分開,設計、製造、供應鏈上下游的其他技術,都由不同的企業進行供應。
作為一個大國,華國不會放棄原本的戰略路線,培育出一家兼顧設計和製造的半導體企業。但是他們也不會放棄在新模式上的探索,尤其是申海市,他們希望在張江復刻矽谷的成功。
以周新的經驗來看,一手包辦設計和製造會有技術上的優勢,當製程來到22nm以下的時候,這種優勢愈發明顯。
英特爾在14nm領域同時掌握了晶片設計和製造工藝,這是他們能夠用14nm做出單核性能最強CPU的重要原因。
垂直製造有技術上的優勢,但是開發效率卻不及晶片代工、晶片設計的商業分工模式。
後世英特爾的晶片製造部門,一直以來都在製程上處於領先地位,尤其是在2012年的22nm製程上,遠超台積電和三星。
這套垂直製造模式給了英特爾極強的信心,但是22nm之後,14nm製程推遲了半年才出來,後來英特爾的製程跳票成了常態,再後來就是把晶片製造外包給台積電。
以至於最後能夠在最先進位程上把晶片代工和晶片設計一手承包,依然堅持下來的只有三星。
晶片製造到了3nm時代,英特爾需要台積電的代工產能支持。
強如英特爾,在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占盡了技術上的優勢,也會因為技術研發的路徑依賴而出現落後。因此周新對這條路徑沒有太大的把握。
英特爾後世找台積電代工,並非一個突然的決定,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結果。
英特爾找台積電代工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當初收購的部門,像英飛凌無線部門,本來就有一些採用較舊的台積電28nm製程的RF電路,這種因為原計劃需要,沒有必要為了轉單而轉單。
另外一種情況則是英特爾本身造成的問題。產能的規劃是長期的環環相扣的過程,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對未來造成影響。
建廠,準備原材料,培訓工程師,調整機器,等技術部門把製程配方調試出來之後,開始小規模試生產。試生產的過程中一邊調整良品率,另一邊則是晶片設計團隊提早一到兩年開始設計。
最後在晶片代工和晶片設計約定好的時間,設計團隊把設計方案交給晶圓廠,開始一層一層的光罩慢慢做,最後大規模生產、封裝、測試、出貨。
在原定計劃下,英特爾10nm製程研發順利,14nm廠一邊量產,10nm廠一邊慢慢測試準備就緒,等到良品率達標,可以開始大量接單。晶片設計團隊在10nm製程上也基本完成設計了上。
對英特爾來說,10nm製程實現後,哪個晶片設計部門優先?圖形處理器,因為圖形處理器的架構一致,設計周期短,可以迅速產出設計藍圖。然後才是CPU、Server陸續開始生產10nm的晶片。10nm產量持續增加,14nm慢慢騰出產能。
在英特爾的10萬員工里,除去TMG/CPU/Server這些核心部門,還有很多隸屬於英特爾的外圍組織也需要晶片。
這些外圍組織絕大多數都是英特爾曾經的CEO布萊恩揮霍老本買進來的收藏品。像什麼原本還算有點名氣但逐漸被人遺忘的FPGA公司Altera,為了重返手機市場買來的英飛凌無線部門,趕流行被當冤大頭買貴了的人工智慧Nervana,自動駕駛Mobileye。
扣掉這些大型奢侈品,還有一些基礎IP,IO,內存,還有小號CPU Atom。最後就是一些量不大,一台公務用車就可以打發的外圍組織。又或者是純做研究、發論文的組,幫TMG做測試晶片的先進晶片設計組織。總之,英特爾內部山頭林立,無奇不有。
更有甚者,還有一些不知什麼原因默默地在Intel里浮沉數十載討生活的流浪武士組織。當年周新在英特爾實習,認識的一位業內前輩把這些組統稱為後媽養的沒人疼的孩子。
這些流浪武士組織其實曾經也是有頭有臉隸屬於正規組織的。只是無奈於這些正規組織被解散了,像英特爾一時興起的晶圓代工,設計部門的領導為了手下員工們的生存,只好在英特爾內部幫人打工。
比如Server部門要做一個內存控制IC人手不夠,就暫時讓流浪武士們來接這個活.如果面臨太多競爭,像是遇到印度班加洛用人海戰術又愛誇口一切沒問題把活搶走了,又或者是遇到馬來西亞濱城干起活來不要命的華人工程師,那只能摸摸鼻子,去接一些別人撿剩的看不到未來的活。
英特爾也幫中興通訊做過晶片,這些幫中興通訊做晶片的組就是流浪武士組織。總之英特爾內部是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這些各式各樣的內部組織,按照對公司利潤貢獻的重要程度,來決定能否排進10nm或繼續用14nm的多餘產能.
結果英特爾的10nm難產,晶片設計團隊空轉。更重要的是CPU/Server/GT怎麼辦?只好繼續占用14nm的產能。
最慘的情況來了, TMG裡面負責製程研發的單位是TD(technology development). TD本來就處在人人過勞的極限狀態,以前14nm弄好了,主力就去10nm。留下一小撮工程師維護14nm,然後再分出一小部分精銳去7nm。現在14nm要繼續搞,還要搞14nm+, 14nm++,14nm+++,也就是英特爾為人詬病的擠牙膏。
那分給10nm人數就少了,7nm就更少了。硬生生地就讓自己越陷越深。導致一步錯,步步錯。
而且14nm產能都給了公司的命脈CPU/Server,那其他的部門怎麼辦?日子還是要過,IC還是要出貨,為了求生路,大家就紛紛發難,勢力相對大一點的英飛凌無線部門就跳出來說,我們在英飛凌時代就是用台積電,合作愉快,讓我們繼續用吧。
AI團隊說我們的AI晶片不能等,有多少的數據等著我們訓練,英偉達都甩過我們好幾條街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用最好的製程,沒有英特爾的10nm就給我台積電的7nm。
一些幫Server系統做周邊晶片的邊緣部門說話都開始大聲起來,不給我們出貨,Server也出不了貨,大家要死一起死咯。
到了這種地步,英特爾沒有任何別的選擇,開放給台積電下單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後解決方法。英特爾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對股東有盈利的義務,但盈利不代表一定要靠自己生產晶片。
至於英特爾開始到台積電下單之後對本身公司體制產生了嚴重的副作用,CPU的生產莫名其妙也開始用起台積電了。
周新對這一段歷史非常了解,胡正明原本會去台積電擔任首席技術官,後來台積電的董事長劉德音在千禧年的第一個十年裡只是胡正明的跟班罷了。
準確得說是周新對台積電的歷史非常了解,台積電的7nm製程代工,在最開始是強行推上馬的。
最開始完全是為了和三星搶單強推,按照代工價格以及那時候的良品率來看,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完全是靠彎彎政府補貼來抹平損失。
當然好處在於等熬過了最開始的階段,靠著市場壟斷,台積電的毛利率接近百分之五十,遠高於只做自家晶片設計的三星。三星也少量接高通和英偉達的晶片代工,但是英偉達和高通壓價特別厲害。
台積電和三星背後都有政府撐腰,政府寧願給予高額補貼都不會讓他們倒下。
英特爾就更如此了,英特爾即便自己的晶片生產環節虧損,靠台積電和三星能夠實現更高的利潤,他們也不可能放棄晶片代工。
因為三星和台積電位於的高麗和彎彎離華國太近,如果未來冷*戰,這兩個地區都處於對抗的第一線,風險過高,阿美利肯會失去晶片來源。
這也是為什麼阿美利肯要通過各種手段或是逼迫、或是誘惑台積電去阿美利肯建廠。只是台積電被忽悠得一愣一愣,三星靠拖字訣無限往後拖延。
站在長遠的眼光看,周新更偏向於晶片代工和晶片設計分開的模式。強如蘋果,也要把晶片代工交給台積電。
唯一堅持下來的英特爾,它在整個生態上有極強的優勢,伺服器里的絕大多數軟體,像作業系統、編譯器、資料庫等等,全部是在英特爾晶片的生態上開發的。
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磨合和調試才能達到穩定的狀態。
如果換成其他公司的CPU,理論上應該是直接兼容沒有任何問題,但實操過程中肯定需要大量地調試才能到達生產的狀態。所以除非其他廠商的CPU,比如AMD實在好太多,否則公司沒有動力去換掉英特爾的CPU。
未來一些國家會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把英特爾替換掉,這將給他們本國IT廠商們拓展了無限前景。
因此如果要採取英特爾的模式,周新將面臨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強如英特爾走這條路都不算成功,周新同樣沒有自信。
在沒有系統的前提下,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控制從晶片設計到晶片代工所有節點的,更別提還要去攀登上游的光刻機和高端材料。
涉及到的節點太多,採取創新型企業集群的方式可行性最高。
第二個問題是,周新在半導體領域表現得再優秀,也無法說服所有華國企業在這個時間點去搞國產設備和國產作業系統取代阿美利肯的it軟硬體。
因此政府適當傾斜資源,靠市場化培育起一批集成電路領域有競爭力的企業,在18年之前這些企業就能夠在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靠自身能力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那麼在18年之後,宏觀環境變化下,這些企業將依靠華國市場迅速成長起來,取代外國產業鏈。
這也是為什麼周新很看重張江的原因。
在原本時空中張江並沒有發揮出規劃的作用,離成立張江高科園區時候的規劃有差距。
而周新希望靠新芯科技這一樣板工程,和資金優勢來吸引人才和產業形成規模效應。
新芯半導體和新芯光刻機只是第一步。
而Matrix則是第二步,後世蘋果靠著手機的高利潤率,可以在手機晶片領域不計成本地提高性能。因為無論如何他們都能夠通過iphone的品牌溢價實現盈利。
高通設計晶片則需要考慮成本,即便採取最先進位程的安卓手機,他們的價格也無法和iphone比肩。
另外多說一句,那就是在晶片製造領域,工資成本只占營收的零頭罷了,最貴的成本來源於設備折舊。
只有靠matrix成功,形成高利潤之後,靠著高利潤在晶片領域提高性能。
在這個階段,中芯國際是不會被國外卡脖子,在訂單傾斜下,可以趕上國外的最先進進程。
當中芯國際趕上國外最先進位程後,再逐漸讓國產晶片供應鏈進入中芯國際供應鏈中,從測試開始做起。
這樣才能形成正向循環。
周新在去張江調研的時候,心想他這樣搞了之後,大量半導體企業坐落在張江絕對會導致張江的房價飆升得比想像中更快。
後世即便像周新這樣創業小有成就的人,也會看著魔都的房價咬牙,買又覺得不值,不買又感覺缺了點什麼。
新芯科技在張江的進度,比周新的預期更順利。
和新芯科技的順利不同,關建英在推動和中芯國際的合作過程中,非常的不順利。
按照原本時空,中芯國際的250nm製程將在2001年9月試生產,在2002年一季度開始量產。
也就是說新芯光刻機目前的220nm樣機完全能滿足中芯國際的要求。
關建英作為新芯科技的總經理,同時也會負責新芯光刻機的部分業務,在他看來,華國出現了新的晶片代工企業,還是業內赫赫有名的張汝京創建的。
新芯科技和中芯科技天然有大量互補的地方,新芯光刻機完全可以和中芯國際深度合作,新芯光刻機的測試可以和中芯國際的建廠並行進行。
而且當時周新在申海的時候和張汝京也相談甚歡,兩人都表示後續要加強合作,尤其是在光刻機領域。
結果周新回舊金山之後,關建英想推此事,中芯國際方面卻各種打太極,絲毫不接招。
周新感慨還是籌碼太少,連中芯國際都拿捏不了。
和外界以為的,中芯國際靠高薪從台積電挖人不同,當年中芯國際給的待遇只有台積電的七成左右。選擇去中芯國際的大多屬於在台積電被邊緣化的工程師。
周新大致知道中芯國際為什麼不願意和新芯光刻機合作,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新芯光刻機不成熟。
對於要儘快投產的中芯國際來說,哪裡有時間和精力去幫新芯半導體測試樣機,
周新心想,還是要找機會控股中芯國際,雖然是分成不同的企業來做這件事,但是晶片代工和晶片設計分開,現在影響不大,等到了22nm製程以下後,會影響到性能。
等到了22nm製程後,晶片設計必須和晶片代工一起做。
晶片優劣不只取決於工藝的。最典型案例是英偉達用台積電14nm製程打敗了AMD的台積電7nm晶片(GTX 2080 vs Radeon VII),性能更高的同時功耗甚至還更低,這是架構設計的魅力所在。
到了22nm之後,晶片生產商的設計規則不會告訴晶片設計公司,台積電幫海思代工,它不可能告訴海思 7nm的晶片與非門版圖怎麼設置,時鐘線上反相器的MOS該放在哪個位置。
這屬於晶片製造廠商們靠經驗堆出來的獨門秘訣,屬於台積電的看家本領。所以華國的晶片設計公司給台積電的只會是一個大概的樣式,然後加上邏輯序列。
這些邏輯序列需要多次流片才能實現,海思負責晶片的大方向,台積電在大方向上去做調整,具體版圖怎麼設計,mask怎麼做。
效果自然不如英特爾和三星,能夠從底層做起。
這也是為什麼高通和AMD的晶片比不過三星和英特爾的晶片。
七百億看上去很多,實際上真正要操作的時候完全不是一碼事。
在納斯達克泡沫破裂時,周新收購了ARM和英偉達,實際上周新最為垂涎的還是應用材料公司。
應用材料公司幾乎壟斷了除光刻機以外的所有設備,只是這些設備名氣沒有光刻機那麼大。
但是即便泡沫破裂,應用材料的市值也在1000億美元,要想控股,至少得準備兩倍的資金。
當然收購了用處也不大,阿美利肯不可能看著你把應用材料的研發和生產搬到華國。
「Newman,最近來學校一趟,關於你的論文我有一些細節需要和你溝通。」Chenming。
「好的,教授,我儘快來一趟。」Newman。
企業qq除了在拳頭遊戲、matrix和NewPay這些周新名下的企業中推廣開之外,CAAS這樣的學術組織也購買了企業qq。
企業qq在剛上線的時候,會員們認為:這玩意和ICQ有什麼區別?
不過考慮到CAAS的資金大部分是周新出的,採購企業qq沒有什麼反對意見,反正也是花周新自己的錢。
而且騰訊為了拓展業務,企業qq以一個極低的價格賣給了CAAS。
剛開始的時候,絕大部分會員並不習慣用企業qq溝通,大家還是習慣於郵件。
一個是因為收發郵件之後已經養成習慣了,另一個在於回郵件可以斷斷續續地寫完之後再回,不需要你馬上回復別人。
即時通訊軟體則不同,即時通訊軟體上的交流是連續的對話,你不太好在對話中途停太久時間再回復別人。
企業qq在CAAS內部剛上線的時候,很少有人用。一直到CAAS成立一周年的時候,周新用企業qq拉了幾個群之後,這個軟體才開始慢慢用起來。
使用最多的功能就是建群,然後在群里上傳一些論文資料,大家進行討論。
CAAS的會員們把這個叫做討論組,主要是針對課題的討論組,再後來也有各種吃喝玩樂群,本地交友群建立起來。
有的時候軟體的推廣需要一個契機。
這裡面不包括胡正明,胡正明從一開始就很喜歡企業qq,因為他終於可以不用考慮郵件格式了,想到什麼隨時找別人溝通。
所以企業qq使用最頻繁的不是周新,而是胡正明,太多加入CAAS的朋友可以通過企業qq來交流感情。
目前只有企業qq是一款熟人實名制的社交軟體。
企業qq進入阿美利肯之後,個人qq在阿美利肯同樣來勢洶洶。
NewPay的第二輪融資,主要參與方有富國銀行、花旗銀行這兩家阿美利肯主流銀行的投行部門,除了銀行外,就是沃爾瑪。
作為唯一一家非金融機構,投資了NewPay,這成為沃爾瑪千禧年資本市場上最大的利好。消息正式公布的當天大漲了7%。
沃爾瑪投資NewPay之後,沃爾瑪從騰訊方購買企業QQ,沃爾瑪在阿美利肯的大中型城市伺服器上都部署了本地的企業QQ。
「沃爾瑪可以把群當成是一個線上的發布看板,邀請用戶入群之後,定期發放一些優惠信息,和限時打折信息等。
不僅可以發送優惠信息,還可以發送最新上架銷售商品的信息。」
這也是企業qq吸引沃爾瑪採購企業qq的關鍵點。
和線下傳單相比,依靠群聊發送信息要方便得多。
當然這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溝通成本太高,因為沃爾瑪門店的客戶太多,你不可能挨個去幫客戶加群,現在又沒有二維碼掃碼加群。
另外電腦數有限,也不可能每個門店都放一些電腦,專門幫用戶加群,這樣成本很高。
目前沃爾瑪只能採取把群號列印在小票底下,遞給用戶的時候,由收銀員提醒一句。
同時在媒體上投放GG,提示用戶可以加群領取福利。
這種力度太弱,轉化率有限。
即便用戶加群之後,他們也很少會實時關注群消息。
因此企業qq在用戶群體裡的使用爆發,得建立在12月感恩節的時候,NewPay攜手沃爾瑪打造的線上超市上線後,這一情況才得到好轉。
用戶通過在沃爾瑪線上超市上選擇具體線下門店後,選購完商品後用NewPay完成線上支付,線上支付後註冊NewPay的手機號上會收到一則簡訊。
簡訊內容里包含訂單號、手機號和簡訊驗證碼。
用戶帶著手機到線下門店,把訂單號報給專門的線上服務店員們,他們會核驗手機號和驗證碼之後直接把商品打包遞給用戶。
也就是線上購物,線下取貨。
這套線上訂貨,線下取貨的模式,一直要到2015年後才在歐洲流行起來。
沃爾瑪率先推出這一模式,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讓亞馬遜感到大敵當前。
結果證明他們的警惕是正確的,沃爾瑪的線上訂貨、線下取貨推出後,最先受到衝擊的就是亞馬遜。
因為會選擇網購,就是衝著省事去的,千禧年阿美利肯的網購併不便宜,在很多商品上甚至要比線下更貴。
而線上購物,同樣省事,而且不需要運費,你在出門前選購好,下班回家的路上到沃爾瑪打一趟,五分鐘都不需要就把要買的東西買好了。
千禧年沃爾瑪的線下門店輻射範圍可要比快遞站點輻射範圍廣得多。
「Newman,你給沃爾瑪的創意至少值5%的股份,我有點嫉妒沃爾瑪了。
這個方案,已經足以支撐起一個百億規模的網際網路公司了,換做是2000年以前,千億規模都有可能。」沃爾瑪線上購物功能上線後,比爾蓋茨在和周新吃飯的時候吐槽。
「對沃爾瑪來說,他們有了全新的增長點,從業務形態上來說,給了用戶更多的選擇,也讓他們和其他超市品牌拉開了差距。
線上沃爾瑪的優勢至少會維持半年時間。如果其他超市品牌無法接入NewPay的話,那麼優勢會比半年時間更長。
如果我是你的話,我會選擇自己做這款產品,和所有超市合作,你負責網際網路端的採購和支付,超市負責線下的供貨。」
沃爾瑪為了獲得這個創意,和NewPay簽了長期排他性合作協議,在未來五年內,NewPay會是沃爾瑪唯一的電子支付渠道。
如果不是這個條件,周新也不會幫他們設計這套機制。
因為沃爾瑪是上市公司,這種排他性協議遲早要公布,因此周新直接和比爾蓋茨解釋了一下,然後繼續說:
「線上訂貨,線下取貨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唯一的門檻在電子支付,但是目前市面上除了NewPay外,還有好幾款電子支付可以選擇。
而且即便他們選擇NewPay作為合作方,NewPay也不會拒絕,這樣一來,電子支付上的優勢也沒有了。
這個商業模式需要極強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我需要控制每個超市的貨物更新情況,需要和不同的超市對接,需要保證用戶可以在線下取到貨,這關係到倉庫管理和貨物供應。
然後全美五十一個州,不計其數的超市,我的名聲太大,來做這件事,恐怕連舊金山灣區都還沒有占領,就有一幫做相同商業模式的網際網路公司冒出來。
更別提傳統超市們同樣可以做這個業務。這屬於看上去像是美味的蛋糕,實際上是難以下咽的英格蘭菜一樣。
也只有沃爾瑪這樣的企業,有這個控制力和保密能力,能夠讓全美同時上線。
並且在GG片推出之前,只有風聲傳出,而沒有更具體的消息。」
線上沃爾瑪推出前,就有風聲傳出,說Newman和沃爾瑪達成了深度合作,專門幫沃爾瑪設計了一款應用。
這一消息尤其盛行在沃爾瑪的投資者口中,他們信誓旦旦地認為:「如果Newman不和沃爾瑪深度合作,為什麼NewPay會接受沃爾瑪的投資?顯然是Newman看到了沃爾瑪的潛力。」
後來被證實了,周新確實幫沃爾瑪設計了線上沃爾瑪,有的時候二級市場的消息屬於確有其事,只是散戶們得到消息的時間點會比較滯後。
沃爾瑪的CEO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候聲稱:「是的,線上沃爾瑪是Newman幫我們設計的,他是產品領域的天才,沃爾瑪很榮幸能夠和Newman合作,線上沃爾瑪上線後的首月實現了全美10億的營收,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數字。」
沃爾瑪2000年全年的營收也才1650億美元,在阿美利肯地區只有1500億美元左右。
而作為阿美利肯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2000年的全年銷售額只有58億。
沃爾瑪CEO的採訪公布後,亞馬遜股價繼續暴跌,原本受到納斯達克泡沫破裂影響,股價縮水80%的亞馬遜進一步縮水。
線上沃爾瑪第一個月的營收做了10億,剛上線的全年營收就預計遠超亞馬遜,那投資人們為什麼還要投資亞馬遜呢?
沃爾瑪覺得自己賺了,不僅獲得了NewPay接近10%的股份,還成功為企業找到了第二個增長點。
傳統企業想要和網際網路融合非常難,傳統零售商就更難了。
對周新和NewPay來說也不虧,有了沃爾瑪和拳頭遊戲兩個支付場景,能夠保證NewPay立於不敗之地了。
等到移動網際網路成熟,NewPay藉助硬體將牢牢占據第一的寶座。
由於現在的手機沒有瀏覽器功能,因此只能通過驗證碼做付款確認,沒辦法掃二維碼。
如果有瀏覽器的話,可以通過簡訊連結,跳轉到網頁展示二維碼。
2G網絡都能做到這一點。
因此周新無比迫切地期待Matrix的上線,等到Matrix上線,線上購物,線下取貨還會更加方便。
線上沃爾瑪的成功不過是再一次驗證了周新的光環。
這導致比爾蓋茨對NewPay念念不忘,隨著NewPay在各類渠道大發其威,Xbox上線後,微軟勢必然要接電子支付功能。
比爾蓋茨已經完全認識到NewPay的重要性,它絕不是線上銀行那麼簡單。
我知道進度慢,我只能加更來彌補進度,今天更了8K!
在烏鴉能力範圍內,烏鴉都會儘量多更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