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王全安其人

  在電影節開幕式的後場,吳淵見到了征戰主競賽單元的最後一個華夏劇組,也就是王全安率領的《恐龍蛋》劇組。

  王全安和王曉帥屬於內地第六代導演的佼佼者,因為一貫只拍晦澀的文藝片,並不被廣大觀眾熟識,卻是國際上的拿獎專業戶,他們與柏林電影節更是頗有淵源。

  王全安完全可以說是柏林的「親兒子」。

  《圖雅的婚事》獲得第50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團圓》獲得第60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同時提名當屆的金熊獎。

  《白鹿原》提名第62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這次《恐龍蛋》是他時隔7年的新作,也是他自婚內出軌當瓢蟲的醜聞後的復出,能否獲獎對他來說意義重大。

  不過,吳淵卻不太看得上他。

  婚內出軌什麼的其實在娛樂圈都不能算是什麼出格的事情了,畢竟這個圈子本來就亂的很,吳淵也沒興趣將自己的道德標準按在其他人頭上。

  主要是王全安這個北電師哥,導演水平其實就那樣。

  作為北電正統出身的科班導演,他受到歐洲電影節青睞的原因其實並不是電影拍的有多好,而是他在歐洲一直「歌頌苦難」。

  這也是第六代導演的通病了,他們似乎掌握到了「財富密碼」,那就是將鏡頭對準華夏七八十年窮苦地區的愛情與苦難。

  越苦越好,越悲情越好,最好是主角又窮又殘疾,家庭朋友要多壞有多壞,反正怎麼慘怎麼來。

  只要拍這樣的電影,那歐洲電影節就會給獎項!

  王全安就是典型的跪在這一套體系下的華夏第六代導演。

  當年他出道的個人首部電影《月蝕》,還是一部風格純粹的藝術影片,只是將鏡頭聚焦在了內心情感世界。

  但從這部電影之後,王全安的路子就開始不對勁了。

  他的第二部劇情電影《驚蟄》,講述的是一個農村女子經歷過生活和愛情的雙重挫折後,對未來仍抱有幻想的故事,聽聽,聽起來多美好啊。

  但實際上這部電影就是走苦難路線的,怎麼苦難怎麼來,女主角二妹的家裡人強迫他嫁給願替家裡還錢的男主角,結果她不願意跑了,到了縣城裡又遇到了同時劈腿好幾個男人的渣男。

  然後她又對縣城失望,回到農村嫁給了那個男主角,結果婚後繁重的勞動、枯燥的生活和酗酒的丈夫各種苦難來襲,兒子也重病纏身。

  總之就是整個人生都是悲慘絕望的,然後電影中大量渲染西部農村的落後、封建、農村人的壞、沒有上進心,性格扭曲等「特點」。

  而這部電影對外宣傳的說法是,這是一部聚焦華夏農村題材的女性電影,由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工作者,自願追隨王全安深入到華夏內地最偏僻貧窮的北部農村,克服了很多困難拍攝完成的。

  瞧瞧,這說法多好,不知道的還得給這些充滿「大愛」的外國工作者磕一個呢。

  然而,這部電影是在2004年拍攝的。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1984年呢!

  從《驚蟄》之後,王全安就找到「榮譽密碼」了,又拍了一部講述窮苦蒙古族婦女圖雅迫於生活的艱辛,帶著殘疾的前任丈夫巴特爾一起徵婚的電影《圖雅的婚事》。

  這部電影一舉獲得了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之後他再拍攝的幾部電影,都是與華夏底層女性的悲慘、困苦愛情故事有關,包括令他真正在華夏內地出名的《白鹿原》電影,根子裡也還是在講社會壓迫的那一套東西。

  拍一部兩部,吳淵可以理解,畢竟玩藝術的導演嘛,都愛這個題材。

  但從出道開始,就一直拍這個題材,那就真配不上「金熊」這個級別的導演了。

  國內真正優秀的,能拿歐洲三大的導演,不管是張一謀還是陳凱戈又或者王家衛之流,誰不是不斷嘗試新題材啊?

  只抓著這窮苦人民的悲慘愛情一個勁拍的王全安,真論藝術水平,絕對是比這些真正的大導演差遠了的,哪怕在和他同代的第六代導演里,也算不上優秀。

  王曉帥也不只拍愛情啊!

  這次王全安帶來的《恐龍蛋》,還是一部文藝愛情片,只是故事背景放在了蒙古國,講述的是一個35歲的蒙古婦女和18歲警察在大草原上被欲望控制後發生的愛情故事。

  嗯,毫無任何突破。

  看在王全安是他直系師哥的份上,吳淵在後場還是與他簡單打了個招呼的,但並沒有任何與王全安深入聊聊,加深關係的想法。

  沒辦法,實在是對這位師哥喜歡不上來。

  但凡他能在電影領域多做點嘗試和突破,吳淵也能無視他的出軌醜聞,與他好好聊聊電影藝術。

  可只會拍愛情苦難的王全安,實在是和吳淵沒什麼共同話題。

  不只是他,張一謀也和王全安沒啥共同話題,畢竟張一謀也好久不拍這種類型的電影了,甚至都不怎麼看了。

  在簡單打過招呼後,吳淵和張一謀就帶著《蔡文姬》劇組離開了開幕式後場,去拜訪起了本屆電影節主席科斯里克先生。

  前段時間第91屆奧斯卡最終提名名單公布後,大眾不再討論影片的高下,而是諷刺奧斯卡藝術性的缺失,讓女性主義、LGBT等主題更深入,全面的滲透電影創作。

  柏林電影節同樣無法免俗,創立於1951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一度因為極為看重嚴肅的政治和社會現實題材而顯得有些另類。

  早前電影節主席科斯里克就曾強調,「今年電影節在選片上依舊延續了這一傳統,既有聚焦社會民生、宗教信仰的影片,也有涉及婦女人權、難民話題的內容。」

  可從題材上看,《蔡文姬》無疑是並沒有非常強烈的,當今國際電影界普遍關注的「政治、民權」問題,想要突出重圍,評委會成員,尤其是評委會主席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

  以去年坎城電影節為例,韓國電影《燃燒》一鳴驚人,拿下場刊史上最高評分,卻因為評委會主席是凱特·布蘭切特,尤為關注女性平權的問題,於是更加青睞對女性友好的《小偷家族》,《燃燒》慘談收場,顆粒無收。

  《蔡文姬》想要避免這一尷尬情況,就必須得和評委會打好關係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