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乘風》順利殺青

  在吳淵堅定的拒絕之下,漫威還是選擇維持了原本的計劃,《奇異博士》等到2015年夏季再開始籌備,第四季度再開機拍攝。

  吳淵也能鬆一口氣,至少可以在《乘風》拍攝完後,休息一會。

  其實也休息不了太久,這部電影的後期工作也得做,做完了又得繼續顧著《頭號玩家》的後期。

  不過在不拍攝的情況下,只盯一盯後期製作,比起他最近這一兩年的工作強度來說,已經很輕鬆了。

  只要別讓他馬不停蹄的又開始拍新戲,那他就已經足夠滿足了。

  抱著這樣的想法,吳淵度過了還算是「輕鬆」的半個月,每天只拍半天戲,甚至還有空和劉一菲調調情。

  直到半個月後,身體痊癒的吳精王者歸來,劇組再次開始了大量馬戲和戰爭戲的拍攝。

  《乘風》是吳淵拍過的,動用群演最多的一部電影。

  雖然他之前拍過很多大製作電影,但一般都不需要太多群演,不管是《地心引力》還是《火星救援》都是太空片,演員個位數就夠了。

  至於其他的劇情片和文藝片,那更是沒有什麼大場面,最大的場面也是特效給的,比如《你的名字》里的隕石降臨。

  惟一群演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加勒比海盜》系列了,不過這個系列拍攝中使用群演也就在一兩百人左右,最大的場面也就是一兩百人混戰罷了,畢竟這是海盜片,大部分劇情發生在海船上。

  這次《乘風》吳淵算是真的感受到了什麼叫大場面了。

  在戰爭戲裡,最大場面的時候他足足用了近千位群演一共出演,其中光是騎兵就五百多人。

  別看著好像這個數字很小,但實際上當近千人鋪在畫面鏡頭裡,已經非常擁擠了,給人一種成千上萬黑壓壓一片的感覺。

  特別是五百多位騎兵一起發起衝鋒時,更是氣勢磅礴。

  拍完這場戲時,吳淵都忍不住和一起看戲的劉一菲感慨:「以前看那些文史資料,動不動就是幾萬、十幾萬人的大混戰,感覺好像就是個數字罷了。」

  「但真正在現場看到,哪怕是假的,幾百人的戰爭都已經足夠有壓迫感了,剛才那五百多騎兵衝鋒,從鏡頭裡看都讓人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因為主鏡頭完全就是在騎兵衝鋒路線的正面,那種直面騎兵衝鋒的感覺,確實是很震撼的。

  「這才幾百人啊。」

  「要是真的像史書上那些古典戰爭中,幾千乃至於上萬騎兵發起衝鋒,真不知道場面得有多嚇人。」

  「我完全理解了為什麼說士兵上戰場要承受常人無法承受的壓力了,甚至有人會在戰場上嚇死。」

  吳淵感覺自己get到拍攝這種戰爭大場面的快感了。

  真的會讓人熱血沸騰啊!

  「或許以後有機會的話,我也應該拍一部古裝戰爭電影,讓那部該死的《赤壁》見鬼去!」吳淵喃喃道。

  聽到他這話,劉一菲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你還記著吳白鴿呢?」

  「這都過去多少年了,《赤壁》就這麼讓你念念不忘嗎?」

  「不敢忘啊!」吳淵咬著牙說道:「這輩子我就只被吳白鴿打壓欺負過,怎麼能忘記。」

  「他那部《赤壁》也確實是爛的很啊,在本來就不多的華語古裝戰爭片中,更是爛的顯眼。」

  「一想到以後的年輕人想要看華語古裝戰爭片時,就只能看到《赤壁》之流,我就心痛啊。」

  「三國被吳白鴿玩爛了,我來整個《虎牢關之戰》也可以的。」

  「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增援虎牢關,結果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如此英雄之戰,名氣居然比赤壁之戰小那麼多,簡直說不過去嘛!」

  「奠定了大唐版圖,為李世民贏來天策上將官職的虎牢關之戰,怎麼也比只奠定了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戰強吧?」

  「就是可惜《三國演義》太出名了,才讓赤壁之戰廣為人知罷了。」

  「得了吧。」劉一菲沒好氣的拍了下吳淵的後輩,她是不太懂什麼赤壁之戰、天策上將的,你不能指望一個在美國讀初高中且回國接受藝術學院教育的海歸能對華夏歷史有多了解的。

  但她知道另一件事。

  「你現在手頭的工作已經夠忙了,後面還有其他電影等著你,還想著拍戰爭片?」

  「你是真記吃不記打啊,是誰前幾天還在和我抱怨工作太多,休息不了,累得不行的?」

  本來還興致勃勃的吳淵,嘴角一癟,長嘆了一口氣:「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啊。」

  「我想要拍的電影很多,但工作是真的安排不過來。」

  劉一菲這麼一說,吳淵就想起了他更早就想要拍的《李小龍》了,這部電影至今都還沒提上日程呢,更別說又想拍其他新電影了。

  「算了,也就只能隨便想想了。」吳淵搖了搖頭,把腦袋清空,拿起對講機便喊道:「都休息的差不多了吧,再來一條!」

  「大家準備!」

  2015年1月初,在經歷了70天的拍攝後,《乘風》終於順利在京城殺青。

  還是老樣子,在拍了一張全員到齊的殺青照,又吃了一頓殺青宴之後,劇組原地解散,該去上學的上學,該去其他劇組的去其他劇組。

  吳淵也帶著《乘風》的所有素材,回到了光影時代總部,這裡已經有提前準備好的剪輯師在等著他了。

  作為大導演的吳淵,現在已經不再怎麼親自剪片子了,更多只是將自己想要的成片效果告訴剪輯師,然後讓他們去剪,剪好之後吳淵再最後把關,不滿意的地方重新修改,直到修改出他滿意的版本,然後就可以送審了。

  這樣的後期剪輯方式,無疑是比吳淵當年親力親為輕鬆很多的,只是這種行為一般只能放在商業片中,如果是拍文藝片的話,吳淵還是傾向於自己剪的。

  畢竟文藝片裡有的時候一個鏡頭就會蘊含很多感情和深意,有的鏡頭也是他刻意拍攝的,在「藝術審美」不高的眼裡,這個鏡頭可能只是普通的空鏡頭或者對焦錯的鏡頭,但結合前後劇情,卻有可能是神來之筆。

  這隻有創作者自己最清楚。

  好在,《乘風》只是一部商業片罷了,雖然是獻禮電影,所以吳淵很放心的交給了剪輯師。

  而他自己,則終於迎來了短暫的休息時光。(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