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肚子裡藏著生意經

  時間過得很快。

  到了年底,崔江英能下地走動的時候,許瑤的新書也有了想法。

  陳述高興壞了,今年不知道為什麼,政策又出現了變動,很多去年擬定今年發表的書都因為題材敏感被駁回延後。

  雜誌社已經陷入極度缺稿的狀態,主編孫元愁的一天要抽兩包煙。

  許瑤的這本長篇小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他立馬拿上初稿就去跟主編對接。

  不出意外,孫元當即拍板,今年開年的第一本雜誌就發表這本。

  經過商定,書名就定為《杜鵑花開》,陳述深感自己遇到許瑤就像是挖到了寶。

  手下作者的書如果實現暢銷,給編輯開的工資也會多。

  就比如去年,許瑤那本《薪火》加印十萬冊,他年底的工資發下來加上年終獎比之前兩個月加起來的都多。

  讓比他先一年到雜誌社任職的孟浩楠羨慕得不行。

  當初是他極力不同意接受許瑤的稿子,為了搶出版社的回扣自己去聯繫出版社,主動讓陳述去當許瑤的聯絡編輯。

  現在後悔也晚了,看著陳述的工資條,那股難受勁兒,真別提了。

  許瑤這本《杜鵑花開》講述了一個貧苦家庭出生的女孩兒,為了擺脫父母的掌控,選擇獨自去大城市創業,歷經挫折困苦最終成長為一代女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只用小篇幅講述了感情戲,主要圍繞女主角杜鵑的事業線展開,倡導女性的獨立意識崛起。

  因為篇幅較長,雜誌社依舊採取按期更新的方法,許瑤只需要定期交稿就可以。

  這次,陳述不光帶著稿件發表合同,而且還帶來一份簽約合同,大致內容就是,想和許瑤達成長期的合作關係。

  這種模式通常涉及雜誌社與作者,約定作者在一定期限內向雜誌社獨家或優先提供作品,有助於雜誌社保證內容的穩定供應,同時也能為作者提供一定的經濟保障和穩定的發稿平台。

  許瑤也算是雜誌社的老人了,雙向利好的事兒,當然是毫不猶豫地簽下。

  年前,許瑤寫了封信給許家,告訴了她們崔江英現在的情況,也把他們認親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

  崔江英還在康復階段,過年就不回村了,等到蕭羽從海都回來,兩人一起在回去給許家長輩拜年。

  許家老兩口沒有責備,回信支持許瑤的決定,叮囑她要照顧好娘和弟弟,碰著啥難事就跟家裡說。

  和信一起寄來的還有一大罐煉好的豬油,還有軍子愛吃的罐頭,杏干之類的零嘴。

  這是在京都過的頭一個年,崔江英在住院,蕭羽也沒回來,沈建州急務處理返回海都。

  偌大的四合院空落落的,只有許瑤和軍子兩個人。

  崔江平接上姐弟倆到崔家一起過年,人多熱鬧。

  煙花乍現,璀璨喧譁,巷子裡孩子們風一般的奔跑,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新的一年就這樣悄然而至。

  大年初一,許瑤照常提著東西跟京都的熟人拜年。

  自來到京都,得到不少人的幫助,平時忙,過年這種重要時節,自然得上門盡一盡禮節。

  直到過了二月二龍抬頭,年味才逐漸散去。

  開年擺在眼前的頭一件大事就是顧城的羊絨廠正式宣告建成,整整跑了一年,才把這件事落實。

  顧城來京都銷貨時,許瑤才得知,原羊絨出口的銷路口碑已經壞得沒影兒。

  最近兩年羊絨價格飛漲,搞個體的羊絨販子比之前多得多。

  他們從京都拉上外國客商直接去原產地收購羊絨,現看現買,本來也算抓住了商機。

  可就是因為市場大,魚龍混雜,不少羊絨販子動起歪心思,在原絨裝袋稱重的時候摻雜草木灰,石子壓稱。

  要是外國客商沒發現,就糊裡糊塗地花了冤枉錢,要是發現,想退也退不到,偏遠山村,村里人都一條心,說好了買又毀約,全村人都攔著你不讓走。

  時間一長,原產羊絨的市場口碑就跌落谷底。

  現在外國客商寧願多花點兒錢,買加工的精羊絨,也不願意再上這種坑蒙拐騙的當。

  在這種情況下,顧城的羊絨廠剛建成就接到了好幾筆外國客商的大訂單,他的原絨都是從固定可靠的牧民那兒收來的,不怕被坑,再經過機器一加工,出口到國外價格翻番。

  短時間內就實現了第一筆財富積累。

  許瑤作為羊絨廠的主要股東,廠子建成短短兩個月,就分了七千多的股東分紅,至此她算是成了實打實的萬元戶。

  這年代的萬元相當於後世懷揣百萬,兜里有錢,要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買房。

  當初租那所四合院的時候,許瑤就是看準了它的好地段,不僅離醫院和學校近,還緊挨著前朝遺址王爺府,放在後世總價值少說得上千萬。

  現在手裡有錢,自然要趕緊把房子買下來,以免被人搶了。

  得知許瑤要買房,崔伯承很意外,許瑤在他眼裡不過是個大學生,就算有點兒文采能掙點兒錢,但也遠遠不夠買房的。

  京都普通人月收入不過四五十塊錢。

  四合院的房價一平米65元,已經算是高價,就算要買房怎麼也得省吃儉用好幾年才能攢下。

  面對崔伯承的疑惑,許瑤就把跟顧城合夥開羊絨廠的事兒說出來。

  聽到這個消息崔伯承都震驚了,許瑤明明就是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沒想到肚子裡除了有墨水還藏著本生意經。

  自此,越發對這個半道找回來的外孫女高看一眼,認真道:「為什麼想在京都買房?咱們家裡人可都在海都,要買咱們就買到海都去,住得近,來回好走動。」

  到海都買房,許瑤是真沒考慮過。

  雖然後世海都的發展機遇也很大,但那裡於她而言總歸有些陌生,況且她還要在京都上學,讀研,加起來怎麼也得五六年。

  京都的房地產從80年代末就開始呈現上升趨勢,現在就是最合適的時機,再晚幾年憑一萬塊,想買京都的四合院,是痴人說夢。

  所以,要買就得現在買!

  許瑤笑著解釋:「我在京都住習慣了,我娘和軍子也好不容易剛適應,再搬到另一個城市,水土氣候差得太大適應不了。再說有您在海都,我們就算去了,還能愁沒地方住嗎?」

  許瑤說得也有道理,崔伯承也沒再說什麼,海都的房子足夠他們一大家子住,用不著另外再買。

  況且崔江平一家也在京都住著,有什麼事兒還有他這個親舅舅照應著,出不了什麼問題。

  崔伯承點點頭:「要買你住的那處四合院手續還挺麻煩的,你就別跑了,回頭我托人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