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赤壁上的璀璨(其二)

  第389章 赤壁上的璀璨(其二)

  在歷史的記載中,很少有人會用「群星璀璨」這個詞來形容一場戰爭。

  但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赤壁之戰」的話,那麼「群星璀璨」這個詞是最為合適的。

  這是一場那個時代百分之八十以上、甚至是幾乎全部的名將都參與進去的一場跨時代的戰爭,這一場戰爭它沒有太多的謀劃,它只是最尋常、最普通的戰爭方法。

  但就如同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武功和技巧到了最後都會「返璞歸真」一樣,戰爭的技巧到了最後全部都會消失,而後變成最簡單的「絞殺」。

  人數對撞。

  這是血淋淋的現實。

  元安五年的年末,天下人都感受到了一種詭異的平靜。

  但他們卻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暗潮洶湧,人們都知道,這或許是決定未來三十年的一場戰爭,每個英才都想要參與其中。

  於是,在元安六年的這個春天,大部分的武將、謀士都來到了這小小的赤壁之前。

  當年的具體情形已經不可考,即便是保存資料最為完整的陳氏也沒有這一場戰役的詳細資料,而赤壁古戰場歷經了千年的風雨沖刷,能夠考察出來的東西也非常少了。

  從史書中所找出的資料有如下的記載。

  「元安五年末,丞相臨赤壁,三軍合攏,欲戰曹劉。」

  「時曹劉合縱而盟,號大軍百萬南下,至赤壁之地伐我。」

  「元安六年,曹劉大將俱至,其謀士如雲,群星璀璨。」——《史記·漢書》

  而在「觀漢紀」中則是這樣記載的。

  「建安二十二年,丞相伐逆賊,與備謀之。」

  「大軍百萬至赤壁,時大將雲集,惇、禁、進、郃、遼、淵、褚等人皆至,而隨丞相謀者,乃為嘉、志才、彧、攸、昱等人隨同。」

  「丞相做歌賦,言稱月余敗大虞而剿敵軍。」

  「銅雀台歌而成。」

  從「漢書」中可以找到如下記載。

  「承泰二十二年,逆賊叛亂已久,時天子詔令,以滅不臣。」

  「丞相者玄德,乃為國之柱石,為國而忠則姻曹,至此二者合盟伐賊。」

  「上者之言曰:無論劉、曹,皆為漢臣,乃至於黃巾逆黨張角者,背棄高皇帝金刀之盟,時詔令天下伐之。」

  「曹劉軍者百萬,乃至赤壁。」

  「時,隨玄德者眾,為亮、統、雍、正、良、禕、允,時大軍之將,如過江之卿,數而不勝,乃與群星璀璨,更遑無名之輩焉?大將名之者為羽、飛、超、延、忠,並為五虎上將。」——《漢書》

  赤壁

  雙方隔江而望,大軍駐紮之地都已經無謂遮擋了。

  大虞軍帳

  祖天師端坐在那裡,一眼便能夠看出來這位便是此戰大虞方面的最高指揮了。

  與長安和琅琊方面不同,長安和琅琊方面來的看似不是名義上的最高領袖,但天下人都知道,那兩位天子不過是「人偶」罷了,最後能夠掌控全局的還是曹操與劉備。

  而大虞的天子卻是貨真價實的「實權皇帝」。

  可在這大帳中坐著的,能夠有資格質疑這位的存在,卻全都知道端坐在正中央的這位「祖天師」到底是什麼人。

  董卓就不必說了,這位幾乎是聽由手下謀士「賈詡」一手安排到這裡的。

  而趙雲和呂布也都是聽了「陳澤熙」的安排而來投靠大虞,他們自然知道祖天師的身份。

  「咳咳——」

  祖天師輕咳一聲,而後掃視了一圈眾人,聲音略微有些低沉。

  「諸位,此戰難免。」

  「若是這一戰我們能夠贏下,那麼長安方面與琅琊方面便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撓我們大虞的地方了。」

  他低聲說道:「成敗在此一舉。」

  而一旁坐著的賈詡則是笑眯眯的說道:「我等都明白此戰的重要性,祖天師便不必多說了。」

  他的話語雖然好似有些不太「恭敬」,但眾人都能夠聽出來其中的「親近」,於是帳內眾多不知道祖天師身份的人,都知道了賈詡與祖天師的關係十分好了。

  而李儒也是低沉的說道:「我等皆聽從祖天師的安排。」

  「依照祖天師之謀略,破除曹劉聯盟,不過輕而易舉。」

  在李儒也表態之後,眾人的神色都有些怪異了。

  他們看向董卓,董卓只是閉著眼睛。

  李儒和賈詡是董卓麾下最頂尖的兩位謀士,他們的態度就代表了董卓的態度。

  一些人則是在心裏面開始打鼓。

  這些人是「探子」,或者說是一些「奸細」,他們不希望大虞這一場戰爭勝利,所以已經做好了挑撥三大將以及祖天師之間的關係了。

  而如今董卓這麼幹脆利落的表態,讓他們的打算有些落空。

  他們正準備另謀路子的時候,另外的兩人也表態了。

  比如呂布。

  他的話語十分恭敬,甚至其中還能夠聽出來些許「謙卑」,簡直不像是天子加封的「八荒降世神魔掌雷無雙上將軍」。

  「布乃無謀之輩,唯一武夫,麾下之調動,全賴丞相也。」

  還未等眾人將最後的希望寄托在趙雲的身上,趙雲也同樣開口:「雲同樣不懂這些謀略,只懂殺敵。」

  三大將全都表明態度,而祖天師的態度更是明確。

  「好。」

  他不給其餘人反駁的機會:「戰爭不是兒戲,今日大虞與曹劉之戰至關重要,些許差池可能就會導致前功盡棄。」

  祖天師嘴角帶著些許笑容:「前來赤壁前,陛下曾給了我一份名單,這份名單乃是陛下親隨「道卒」調查出來的,此刻坐在軍帳中的某些人已經與曹劉聯軍有所勾連。」

  一些人神色大變。

  不等他們辯解,祖天師便一個個的念誦起來了名字。

  每念誦一個名字,大帳外便會出現「道卒」出現將其押住,一連念誦了十幾個名字之後,祖天師才停下。

  他站了起來了,走出了這大帳,站在那江邊。

  眾人追隨祖天師來到大帳之外遙望著赤壁之水,那江面之上浩浩湯湯,無數的船隻上大虞的旗幟飄揚。

  祖天師嘆了口氣後,淡淡的說道:「今日大軍駐紮,需要以血祭旗。」

  「便以他們的鮮血祭告上蒼吧。」

  說完之後,身後的「道卒」手起刀落,簡單幹脆。

  鮮血瞬間灑落在這江畔,些許鮮血滲透入這廣闊的赤水之中,但赤水之清澈怎麼是這些許鮮血就能染紅的呢?

  一時之間,大江中那赤水依舊清澈。

  祖天師只是背著手:「萬事俱備,如今只欠東風了。」

  曹劉盟軍中

  有些時候人太多了也不是好事,畢竟大多數時候文人們還是相互輕視的,除非有一個強有力的人能夠站出來,以自己的才智壓倒所有人。

  但很可惜的是,如今的曹劉盟軍中並沒有這樣的一個人存在。

  無論是諸葛亮、法正還是郭嘉、荀彧,都是頂尖謀士中的頂尖謀士,其中諸葛亮號「臥龍」有管樂之才,法正年少成名,能夠壓制他的更是少之又少,郭嘉則是有「鬼才」之稱,而荀彧更是被世人稱之為「王佐之才」。

  這樣子的頂尖人物對於戰爭的策略自然都有自己的想法。

  這還僅僅是文臣。

  武將就更不必說了。

  單單只是曹劉盟軍合攏的這半個多月時間,曹劉兩個陣營的武將已經交手了無數次,今日你打敗了我,明日我找我的兄弟來,他比我強;今日你復仇了贏了?那明日我就找我的兄弟來,他更加勇猛。

  交手半天,更是誰都不服誰。

  而他們的領袖「曹操」與「劉備」則更是無奈。

  這種情況下他們也沒有任何辦法,畢竟兩者的實力幾乎是持平的,若是稍微有一個強大一些的也能夠壓服其他人了。

  歷史中的孫劉聯盟為何能夠成型?

  其一是因為蜀漢只出了一個謀臣諸葛亮,一個武將趙雲——趙雲還是保護諸葛亮存在的。

  而武將更是大多數都在打輔助。

  畢竟那個時候的劉備實力的確不算很強。

  其二是因為他們都在人家江東的地盤上,當然是以周瑜這個江東周氏的當代大才為首了。

  如今的曹劉卻沒有這種情況,所以他們之間的合盟看似堅固,實則較為鬆散。

  最後商議的結果是,雙方的領頭人——曹操、劉備繼續在赤壁對陣,而各自的勢力則是帶著一部分士卒分別前往「嘉魚」和「咸寧」,形成對赤壁這裡「大虞軍隊」的合圍。

  文臣方面,諸葛亮和法正留在劉備身邊,郭嘉和荀彧則是留在曹操身旁,其餘人等隨軍而去,做一個軍師。

  武將方面,張飛關羽留在赤壁,而張遼和許褚則是留在曹操身邊。

  江面上的風淡淡的吹拂著。

  星夜之下,荀彧和諸葛亮站在一處,兩人看著天上的星象都在捉摸著。

  荀彧輕聲道:「其實我們想這麼多也沒有什麼作用不是麼?」

  他猜測到大虞方面很有可能使用「火攻」,畢竟大虞此次前來的士卒只有三十萬多一點,而盟軍方面即便是只算少壯也是有五十多萬的。

  以少勝多豈是那麼容易的?

  諸葛亮微微點頭,他嘆了口氣:「實際上,我最擔心的便是那位「祖天師」了。」

  他沉默後開口問道:「其實,文若也對那位的身份有所猜測是麼?」

  荀彧在風中如同招搖的青草一樣:「是的,所以我才會這麼擔憂。」

  他一聲苦笑:「畢竟,那位的家族這麼多年屹立不倒,有不少傳聞從其中傳出,比如他們家族的人有操控天象的手段,甚至有人說當年光武皇帝誅殺王莽的那一戰,天降隕星的事,便是出自那位家族的手筆。」

  「當時,那位的先祖不是正在光武皇帝軍中麼?」

  「我家中有一份記載,是當年一個軍卒口述的,他說當那一位夜晚祭祀上蒼之後,天上即刻落下了隕星。」

  荀彧看著諸葛亮說道:「繡衣使者並不在琅琊天子的手中,想必應當在長安那位的手中吧?」

  「他們難道沒有查出,大賢良師曾經與安國王同行?甚至大賢良師手中那份「太平要術」都有可能是安國王傳給他的。」

  「我們查到的消息中表明,張角起義那日不應當有雨的,但一場大雨落下,將一切罪孽洗刷,將追隨之人的熱血點燃。」

  「也正是因為那一場雨,張角起義才能夠成功。」

  「今時今日,若那位真的是我們想的那個人,他手中難道就沒有這般的手段麼?」

  「你信麼?」

  諸葛亮依舊沉默著:「我自然是不相信的。」

  「可是即便是我不相信,又能夠有什麼辦法呢?」

  他苦笑一聲:「我們只能夠期待,期待那位不會用這些神鬼莫測的神仙手段。」

  荀彧只是漠然說道:「將希望寄托在敵人身上,這可不像是你的風格。」

  他與諸葛亮是舊相識,畢竟諸葛亮出身自「琅琊諸葛氏」,他在琅琊多年,怎麼可能不知道諸葛亮這個人呢?

  諸葛亮搖了搖頭:「並非是將希望寄托在敵人身上,而是知道他的性格。」

  「他或許會有什麼陰謀手段,但卻不會在這個時候用這等手段。」

  「陳氏一向堅定的認為,自己是「人」的世家,而非是神靈世家,否則以他們的影響力,想要成為凌駕於所有人之上的「神靈世家」何其簡單?那樣只怕就沒有今日的所有事情了。」

  荀彧點頭:「的確如此。」

  「不過,我們還是要想好相應的手段。」

  他眯著眼睛:「但不知為何,我心中總有些許的憂慮,好像要有什麼你我無法掌控的事情要發生了一樣。」

  諸葛亮與荀彧對視一眼,兩人開始迅速的找尋所有的一切不對勁兒的地方,但他們卻什麼都沒有找到。

  元安六年,即建安、承泰二十二年。

  風雨飄搖,大戰降臨之際。

  琅琊天子收到了一封信。

  一封來自他那個侄子的信。

  劉協望著面前神秘的人,臉上帶著莫名的神色。

  「你便是當代繡衣使者的首領?」

  他揮了揮手中的密信。

  「這是我那個侄子給我的?」

  劉協展開手中的信件,一邊輕笑著。

  「我倒是想知道,我那個侄子能有什麼事情找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