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懷仁心行仁事而出惡果
劉秀這個名字來由很奇怪,是當今天子祭祀時候祈福後第二日夢見的。
在夢醒之後,他為太子取名為「秀」。
如今已經不是太子的劉秀正在馬背上,趕往自己的封地弘農。
他不知道,命運的齒輪正在緩慢的轉動著。
王莽進入政壇的時候,是黃龍十七年。
他是一個其他人無法去形容的人,別人談論起來王莽這個人的時候,總是覺著奇怪的很。
這個人好似沒有什麼追求一樣,整日裡發癲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
王莽也不是從小時候就這樣。
據說是在九歲的時候,夜晚做了一個噩夢,那一次王莽昏迷了整整三日,在他甦醒之後,尚且年幼的王莽吵鬧著說什麼他夢見了神仙和神仙居住的地方,並且說那裡有什麼、有什麼。
沒有人知道王莽到底夢見了什麼,但從那以後,王莽總是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出現。
他對身邊的侍女、小廝、甚至是僕人都十分的平和,像是將他們當成了與自己一樣的「人」一樣,他的名聲傳遍了整個長安城,因此在黃龍十七年的時候,他受召「舉孝廉」,被推舉了上來,而後成為了一名小吏。
也正是在這一年,他的姐姐「王莫晚」入宮僅僅三個月的時間,便受到了皇帝的寵愛,最後成為了皇后。
他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國舅」。
漢朝時期的外戚勢力是十分恐怖的,尤其是在皇帝不掌控政務的時候。
而王莽就好像是不懂得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權力一樣,依舊像平常一樣客氣、溫順、仁和,他面對百姓也好,面對周圍的同僚也好,都沒有擺什麼架子。
這也讓他的名聲越發的好了起來。
而他的升遷速度則更是打破了慣例,簡直可以用「青雲直上」這個詞來形容了。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王莽因為自己姐姐、以及自己的聲名被舉孝廉後,擔任的是五百石的小吏之位,在鴻臚寺工作。
而僅僅是半年之後他就升遷為鴻臚寺少卿,這個位置秩一千石。
又過了半年,王莽就升任為「鴻臚寺卿」。
這個位置則為秩兩千石。
僅僅只是一年多的時間,王莽就從一個小吏升遷到了兩千石的大員,這個升遷速度是別人想都不敢想的。
當然了,即便王莽本人十分謙和,但對於他的升遷速度,也一定會有不少人對此議論紛紛的。
甚至有一次,王莽已經來到了衙門之內,但眾人沒有聽到腳步聲、也不知道他的存在,所以甚至還在議論這件事情,說是議論已經算是好聽的了,其中不乏一些污穢之語。
這樣的事情不只是發生過一次,王莽幾乎天天遭遇到這種事情。
但是他從來沒有在乎過、甚至沒有處理過那些人。
哪怕他如今已經是秩兩千石的大員了也是一樣。
寒來暑往、春去秋來、
眨眼之間已經到了黃龍十九年,天子的身體越發的睏倦了,這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不是所有皇帝能夠像是前面兩位皇帝一樣,活的時間那麼長的。
黃龍十九年,天子詔令以王莽為丞相。
這似乎是大漢除卻陳氏以外的第一個外戚丞相,也是大漢除卻陳氏之外最完美的官員了。
人們甚至將其與先前陳氏的安居公陳居相比,說王莽頗有古代聖賢的模樣。
這樣的流言傳遍了天下,自然也傳到了官渡城中。
官渡城中。
陳進坐在拙身樓中,看著自己先祖的手札,似乎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事情一樣。
實則,天下間,就算是當今天子本人都沒有他更了解如今天下的局勢是一副什麼樣子的模樣,天下依舊安定,哪怕王莽成為了丞相也是這樣。
他放下手中的書,目光看向長安的方向,臉上帶著疑惑和好奇之色。
陳進想要知道,這位王莽是不是陳氏的同路人?
若是同路人的話,陳氏並不介意讓出所謂的「第一外戚世家」的位置,這個位置對於陳氏來說並非是什麼太好的東西。
只能算是負擔。
拙身樓外,一個面色尋常的男人走了進來,他的眼睛中帶著些許的怪異。」
「家主,弘農王來訪。」
「說是有要事,想要求見。」
弘農王?
聽到這個稱呼,陳進愣了一下,然後反應了過來,這是先太子。
太子在皇后被廢之後沒多久,也因為得罪了皇帝所以成為了「弘農王」。
只是弘農王這個時候來這裡做什麼呢?
難道有什麼要緊的事情?
懷揣著這樣的心思,他站了起來,朝著拙身樓外走去。
前院
劉秀坐在院落中,神色中帶著幾分倉皇,他時不時的看著外面,想要知道那位今代的安國王什麼時候出現。
不過片刻的功夫,陳進就出現在了這屋子中。
劉秀看著坐在自己面前的陳進,輕嘆一聲,而後掀開衣擺跪伏在地上:「還請安國王救我!」
剛坐在椅子上的陳進瞬間就被劉秀玩的這一手給整懵了,他連忙攙扶起來劉秀,臉上好似帶著迷茫的說道:「弘農王這說的什麼話?」
「怎麼就這般了?」
他更是安撫著劉秀說道:「你乃大漢弘農王,大漢可曾有殺過劉姓封王的前例?」
這的確是沒有的。
大漢的封王們哪怕是在開國之初那會,偶有叛逆,最後大多數的下場也不會死,頂多是一個圈禁。
除卻最開化寺那會被「孝仁皇帝」時期,因為叛逆殺了幾個封王,也實在是那幾個封王做的太過分了。
所以才不得已而為之。
劉秀聽著陳進的安撫,卻沒有絲毫平靜的意思,反而是更加慌張了。
「欲殺我者,王莽也!」
王莽?
陳進更加困惑:「王莽殺你做什麼?」
劉秀比他更加迷茫:「我不知道啊!」
桃花源中
沉眠當中的陳野再次甦醒了些許的神魂,他的目光投向了因為時光動盪而更轍的歷史長河,而後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凡俗之間,看著那在陳府當中求救的劉秀以及他的對面茫然的陳進。
陳野漆黑幽深的眸子中閃過些許的好奇之色,哪怕如今他已經是在長河中與命運一直不斷的交手狀態下,他也依舊是有一顆好奇的心。
人都是會好奇的。
這是人活著的證明。
陳野合上眼眸,而後將目光投向了遠處的長安城,他很想要知道,長安城中的這位王莽到底是一個什麼情況。
他自然能夠從劉秀的話中看到歷史的真相,王莽的確是在暗中下令,讓人殺了劉秀,而且是不惜代價的殺了劉秀。
可.為什麼呢?
這是一個千古難題,沒有人能夠解答。
在原本的歷史中,後世有許多謠傳,比如王莽當了皇帝之後多次追殺劉秀、並且真的殺了兩個名字叫做劉秀的人,但最後還是被名字叫做劉秀的人給推翻了。
但事實上,王莽真的會殺幾個並不是漢室宗親的劉秀麼?
這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簡單,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王莽是穿越者。如果王莽真的是穿越者,他就算不知道劉秀真的是漢室宗親,但就算是蠢笨如豬也能猜出來「劉秀」最大的概率是出身皇室吧?畢竟劉秀打著的旗號可是「興復漢室」,還姓劉,朝著宗親的方向去考慮才是最正確的。
如果說最開始的時候歷史不是這樣的,而是王莽殺了幾個劉秀之後歷史才變成這樣的,那就更加可笑了。
在這個時代,漢室宗親那麼多,怎麼可能輪得到一個不姓劉、不是漢室宗親的「劉氏」替代漢室的那些宗親成為皇帝?
金刀之盟是擺設?
第二,王莽不是穿越者。如果王莽不是穿越者,那麼他就更加不可能去莫名其妙的殺死幾個名字叫做「劉秀」的人了,這對他有什麼好處?
對於這些上位者來說,莫名其妙的殺幾個人當然是小事情,但專門找一個叫做劉秀的可這勁兒的殺?
這樣的概率有多小?
比第一種王莽是穿越者的概率還要小。
那麼王莽到底是什麼情況?
這一點,陳野也同樣好奇,而如今終於來到這個時空的他可以窺見一些王莽的蹤跡。
他要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當目光垂到王莽身上的時候,陳野萬年不變的神色終於發生了一些奇怪的變化。
他抬起頭,看著那波瀾的時光長河,神色怪異。
好像
他明白髮生了什麼了。
王莽並不是穿越者,至少在有了陳氏的這個歷史長河中,他並不是穿越者。
但他與穿越者卻並沒有什麼兩樣了。
因為在命運與陳氏的交手中,長河激盪,些許後世長河中的東西映照在了一些地方之上。
大多數時候,這些東西被陳野以及命運隨手給消滅掉了,但還有極其細微的一部分留了下來,這些東西殘存在時空的某一處,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的消失。
還有少數中的一部分少數會殘存下來。
這些殘存下來的「浪花」其實起不到什麼作用,但數量多了就會凝聚成一些「星光」,可以讓人看到些許後世「燦爛」的星光。
當然,也不一定是後世。
也可能看到的是「當世」,甚至是「過去」。
陳野的神色更加古怪。
而此時,凡俗之中。
王莽回到了家中。
他已經成為了一人之下而萬人之上的丞相,當今天子昏庸,整日在大殿之中飲酒做樂,皇后是他的姐姐,自然什麼都聽從他的話語。
如今的他剷除異己,在朝堂之上可以說是一言堂了。
他掌握了朝堂的權力。
緊接著,他拿球幼年時候曾經得到的一枚銅鏡,而後呼了口氣,看向銅鏡中的畫面。
這銅鏡是他幼年時候得到的,可以說是改變他一生的東西。
拿到這東西的時候,他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自己只能夠使用這個東西三次。
第一次使用的時候,是年幼的時候。
那個時候他被家人唾棄,不受到父母的喜愛,因此他最大的願望是知道自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銅鏡閃爍間,他看到了自己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後來更是建立起來了一個名為「新」的國度,真正的站在了凡俗的巔峰。
第二次,是他已經成為丞相時候的事情。
那個時候他掌控了權力,就想要多看看自己稱帝之後會不會有什麼敵人。
銅鏡閃爍間,他看到了自己身後被一個名為「劉秀」的人給推翻取代了。
而那個時候他知道了,太子名為劉秀,可被貶謫為弘農王的劉秀怎麼有希望能夠推翻自己?
王莽舔了一下乾涸的嘴角。
這一次,他想要看一看,自己為什麼會被劉秀推翻。
可銅鏡閃爍間,卻並沒有如他所願的讓他看到自己為何被推翻,反而是讓他看到了更加遙遠的以後。
這次的畫面格外的清晰,甚至他有一種感覺,這應當是千年之後的天下。
他的目光不由得被其中的一切給吸引了,這便是真正的「夜不閉戶」麼?這才是真正的大同社會啊!
王莽的目光中帶著堅定。
他決心自己一定要做這樣一個帝王,而統治這樣一個天下!
誰都無法阻止他!
桃花源中
陳野緩緩的抬起頭,看向那空中好似是塵埃一樣的地方,幽幽的嘆了口氣:「所以,你的目的是想讓歷史重新回歸正軌?」
事實上,在看到王莽的那一瞬間,陳野就發現了這其中的不對。
就那麼巧合,他們兩個的交手激盪出的「浪花」沒有被磨滅?就那麼巧合,正好落在了幼年王莽的手中?就那麼巧合,前兩次是推動王莽完成歷史任務,後面那一次讓王莽看到「社會主義」?
天底下有可能有這麼巧合的巧合麼?
至少在陳野看來,這是幾乎不可能的。
所有的巧合,都是「人為」故意的。
陳野的嘴角提著一抹微笑:「不過是再一次交手而已,我又有何懼呢?」
該懼怕的,是命運。
黃龍二十年,丞相王莽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改革。
這是一場不知該如何評價的改革,但在漢書中單獨給王莽開了一個本紀的作者有一句評斷,後世都覺著是對這一場改革的最精準評價。
「懷仁心行仁事而出惡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