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大漢的巨人
將諸子百家熔煉為一體,這樣子的行為可以最大限度的分化百家的權利,而分列各科則是給這些「諸子百家」們扔下的魚餌,或者用胡蘿蔔來形容更為合適。
劉徹不愧是天生的皇帝,他一瞬間便明白過來了這件事情的本質,以及這其中所蘊含著的內容。
他繼續看下去。
陳無實的策論中,不只是有關於熔煉百家、分列各科的內容,還有一部分內容與董仲舒的思想有一部分的重迭,但與之不同的是,他將這些東西歸結為「自然規律」。
這便是兩者最根本的區別了。
陳無實雖然也依舊是強調君權的神聖,但在陳無實的策論當中,他還是有一些獨屬於「陳氏」的底色,這些底色構成了陳無實的這篇策論。
在看完陳無實的策論以及理論之後,劉徹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到底該選擇誰的思想?
到底該選擇誰作為大漢的基調?
是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政儒,還是陳無實的熔煉百家?
相較於陳無實的思想,其實劉徹更加喜歡董仲舒的思想,畢竟董仲舒的思想當中蘊含著一種「君權至高無上」的底蘊在,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吸引。
誰能夠拒絕這一點?
誰都不能夠拒絕。
但.
劉徹長長的嘆了口氣,終究還是道:「先生的思想,果然是精彩絕倫。」
他平和的看著陳無實,聲音中帶著些許的遺憾:「雖然朕更加喜歡董先生的文章,但平心而論,對於大漢來說,更需要的是先生的文章。」
劉徹並沒有和陳無實說謊,比如什麼他更加喜歡陳無實的文章這種話。
他只是沉默的表示,自己雖然更加喜歡董仲舒的文章,但是卻會採用陳無實的文章,因為大漢更加需要陳無實的文章。
這其實也是劉徹的一種試探,他十分清楚,陳無實看完了董仲舒的文章之後,一下子就能夠發現自己喜歡董仲舒的文章到底是為什麼,或者說是喜歡哪一部分。
他想要試探一下陳無實,是否有可能,陳無實可以將「天人感應」以及「君權神授」這兩方面的內容也熔煉到「百家」之言當中?
陳無實的反應很尋常,他像是沒有聽懂劉徹的話語一樣,只是平和的說道:「仲舒的文章的確更符合陛下的心境一些,但對於大漢來說,會將人的思想徹底禁錮起來。」
「這便是與陛下之前獎賞工匠、以及諸子百家的行為不同了。」
「這是一種悖論。」
這的確是一種悖論,因為權力就像是一個已經無法更改的蛋糕一樣。
誰的多了,那麼必定是從別人的手中搶了一部分。
這是不會產生變化的。
劉徹再次陷入了沉默,良久之後他嘆了口氣:「先生說得對。」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在原來的軌跡當中,漢武帝劉徹獨尊儒術後,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大漢的思想、文化發展,但緊接著便造成了一系列的後果。
諸子百家的那種燦爛思想再也沒有能夠出現在華夏大地上,人們的思想越來越被禁錮起來。
事實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這個「想法」和「焚書坑儒」有什麼區別呢?
他們沒有任何的區別,只是劉徹吸取了始皇帝的教訓,所以將焚書坑儒這種十分暴力的事情變得「柔軟化」,就和他的「推恩令」一樣。
將針藏進了棉花當中。
這樣人們就看不出表面上的惡意了,但實際上的惡意卻一點都不少。
思想的禁錮對於大漢、對於華夏來說是一件好事麼?
當然不是。
對於皇帝來說是一件好事麼?
那要看皇帝到底想要一個怎麼樣子的帝國了。
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追求,所以這個問題對不同的皇帝來說就有不同的答案。
對於如秦皇漢武、唐宗明祖這樣的皇帝來說,自然而然是想要一個強大的帝國,這個帝國的權力甚至可以不必在他的手上太多——當然,這種太多是百分比的權力。
因為對於這種帝王來說,即便是將權力分散出去,他們也是說一不二的。
就比如始皇帝時期,始皇帝的話便是比聖旨更加管用。
對於某些皇帝來說他們不在乎自己的國家到底有多麼強大、是否落後這個世界太多、他們可以眼睜睜的看著這個龐大的國家內里空虛,只維持著表面的風光,他們也可以看著這個國家逐漸被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超越。
但他們無法容忍自己手中的權力變少,他們無法容忍這個國家變的強大。
因為他們的心裡十分清楚,如果這個國家變的強大的話,那麼他們這種「小人」便無法掌控整個國家了。
這也是為什麼有一部分人身為皇帝也會賣國的原因。
比如宋高宗趙構。
難道趙構不知道殺死岳飛等同於賣了華夏民族、賣了大宋麼?
他當然知道。
但是趙構不介意,因為他只想要占據百分比最大的權力,想要在自己的一方淨土之上掌控一切。
殺岳飛的真的是秦檜麼?
當然是。
但殺死岳飛的真的只有秦檜麼?或者換句話說,殺死岳飛的主謀到底是誰?
後來歷代的史書也好、文人也好、甚至是那些皇帝也好,都異口同聲的說是秦檜,但其實並不是,因為殺死岳飛的主謀是那個坐在皇位上的人。
於是,必須避尊者諱。
於是,便將秦檜拉出來,讓他將這個又大又黑的鍋背在身上。
在想明白了一切之後,劉徹站了起來,望著董仲舒說道:「先生的思想,可以作為「儒家」的正統思想,繼而流傳下來。」
劉徹笑著說道:「當然了,孟儒、荀儒、陳氏儒等儒家的思想也是要傳下來的,這畢竟都是先賢的傳承,我們作為後人的,自然不能夠輕易的丟棄。」
在說完了這些之後,他長長的嘆了口氣。
而等到陳無實離開後,與陳無實一同離開皇宮的董仲舒才回過頭來,回到了這座恢弘華麗的大殿當中。
劉徹的臉上,之前的神色全然消失了。
他看著董仲舒:「朕很喜歡你的思想,但朕暫時卻並不能夠使用。」
「朕令你為博士宮十三經學博士,朕允許你傳播自己的思想,廣收門徒,將你的思想傳承下去,朕允許你成為儒家的正統。」
「這一切的原因,你可知道?」
董仲舒跪伏在地上,神情中帶著堅定和肅然:「臣明白。」
劉徹歪了歪身子而後擺了擺手說道:「既然明白,便是去做吧。」
等到董仲舒也離開了之後,劉徹的臉上才閃過些許無可奈何的疲憊之色:「皇帝果然不好當啊,也難怪當年父皇和大父累成那個樣子。」
他的嘴角帶著些許嘲諷的神色,繼而說道:「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有掣肘,不管是想要做什麼事情,都無法真的去做。」
劉徹的聲音中帶著些許的沉默。
「陳氏啊——」
「希望我是為據兒找到了一個好辦法吧。」
陳氏太過於龐大了,當年漢景帝時期發生的事情,便是讓劉氏驚醒,讓皇帝驚醒,但即便是驚醒又有什麼作用?
他們能夠對抗陳氏麼?
也幸好,陳氏「不稱王」,這是歷代君王都試探過的事情。
只要不稱王,沒有想要「取而代之」的想法,君王可以容忍陳氏一直的存在,畢竟.
畢竟沒有了陳氏,還會有王氏、張氏.等等等等,這是不會改變的。
君王們能夠確定陳氏不稱王,但他們能確定其他的也不稱王麼?
他們不能。
這便是陳氏安全的理由。
桃花源中
些許風吹過,陳野緩緩的從沉眠當中甦醒了過來。
他來到了當初觀看凡俗之間事物的那顆桃花樹下,繼而朝著凡俗間投下了目光。
「看來,我比自己設定的要晚睡醒幾年。」
只是一瞬間,陳野就發現了些許不對的地方,他發現劉徹已經登上了皇位,甚至成為了皇帝,他也發現了董仲舒的存在,以及那兩個被封為「冠軍候」「長陽公」的人。
「衛霍?」
陳野的臉上帶著滿滿的興趣,他的臉頰上充斥著興奮之色。
雖然幾百年間他見過了不少華夏歷史上的名人,但只要是個人、只要是個男人,誰會對衛霍不感興趣呢?
那是兵家歷史上最高成就的創造者!
更是大漢之所以強盛、劉徹之所以能夠有這麼大豐功偉績的奠基者!
短短的幾個呼吸,陳野就明白了現在的大漢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子的情景,他不由得有些感慨,又有些擔憂。
「命運的軌跡好像已經沒有力氣更改這架巨大的馬車了,陳氏與劉氏的合攏象徵著巨大的變化,自此之後陳劉合併,或許陳氏之子會成為新的皇帝。」
陳野嘆了口氣,他並不知道這樣的變化是好是壞,但他卻明白這樣的變化是他最初抗爭的結果。
「自孝公時期開始,陳氏就一直在悄無聲息的、慢慢的改變歷史,等到了秦朝末年的時候,陳氏與命運的抗爭、與歷史軌跡的抗爭初次有了結果。」
「秦朝沒有二世而亡,而秦武烈帝的出現,也為秦朝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個時候的華夏大地並不是遍地瘡痍,而對華夏威脅最大的匈奴也被趕到了狼居胥山附近,所以大漢可以繼續緩慢的發展。」
「而之後,命運的改變更加巨大。」
陳野的神色凝重,他看著那奔騰不息的命運長河,而後輕輕地嘆了口氣。
頭頂那長河如同銀河一樣倒灌,周身的桃花源甚至都受到了影響。
「孝仁皇帝、孝文皇帝、孝景皇帝,一直到如今的孝武皇帝,大漢終於開始出現了偏差。」
他沉默的注視著下方:「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沒有出現,反而是無實的「熔煉百家」思想提前出現,這其實就是思想進步的一種。」
在陳野看來,所謂的熔煉百家、各列諸科更像是後世的「學校」。
你能說後世的學校教授的是哪一個具體的科目麼?
其實並不是。
語文包容各個思想、數學則是數算,這個在漢朝時期也出現了,而其他的化學物理等,雖然沒有出現,但其實不就是動手以及事物的諸多道理麼?
陰陽家、道家、五行家等諸多流派其實在這方面都有涉獵。
只是不像是後世那麼的清晰明白而已。
「這樣的變化,會帶來什麼樣子的影響呢?」
陳野饒有趣味的看向凡俗,他很想知道,這麼巨大的變化,會不會引起命運的衝突,也很想要知道,有陳氏相助,漢武帝與劉據之間會不會還有那種不可消解的誤會。
畢竟劉據之妻是.陳氏女!
而沒有了這個變化,大漢的下一任皇帝會是誰?
大概率、或者說百分百是劉據,那麼劉弗陵便會徹底的泯滅在歷史長河當中,而劉弗陵的消失則是意味著大漢正式進入了另外一個軌道。
陳野將目光收回,而後坐在那桃花源最大的桃花樹下,慢悠悠的看著凡俗的一切。
元狩七年,天子下詔改元為太初,是為太初元年。
太初元年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的日子,即便是在後世的史書中都著重的強調了這一年。
歷史中稱之為漢武帝大一統最重要、也是最開始的一年。
太初元年,天子下詔重新鑄造錢幣五銖錢,在其上烙印太初年寶四個字,以此來象徵錢幣以及天子的權威。
並且天子開始在實施了一個巨大的改變。
那便是在國子監以及諸多地方官學中提倡陳無實的學說,並且強制推行。
最開始,諸子百家們拼命地抵抗,甚至想要與陳無實拼了老命,但逐漸的,他們發現了一個問題,雖然陳無實的思想會讓他們的「思想」在名義上消失,但.實際上學習他們思想的人更多了!
一時之間,這些人都有些不知道該做什麼了。
是反對還是支持?
反對?
這麼多弟子不要了?還想回到以前那種一脈單傳的時候?
支持?
真的要捨棄自己的流派名頭?
是表面重要還是實際重要?
陳無實與大漢的天子仿佛站在他們的面前,對他們發出了這個靈魂的詢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