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忽而乘舟將欲行【求訂閱】
承秦元年,漢家一統,大赦天下。
時高祖皇帝劉邦詔官渡陳氏,拜官渡陳氏第七代嫡長彼為官,初受丞相職,而彼刺之,言曰:才疏博淺,愧不敢受。
承秦二年,高祖再次拜陳彼為官,此次受十六卿之「司寇」職,彼再辭之,言曰:才疏博淺,愧不敢受。
承秦二年,冬。
大雪紛紛落下,幾乎掩埋了地上的所有一切蒼翠。
在這兩年的時間內,方才建立的大漢「生機勃勃」,像是一顆細小的幼苗一樣,緩緩長成參天大樹,無窮無盡的翠綠之色沾染著這天下。
黔首們終於可以安居樂業的生活了。
承秦二年的冬天,在高祖一統天下的第二年,他分封諸子為王,但卻並沒有加封功臣。
天下間除卻劉氏之子外,只有一個異姓王。
陳氏。
這不禁讓天下人感慨萬分。
但只有陳氏中的人知道,這對於他們來說或許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他們的「家主」管理他們更加嚴格了。
這或許就是「百年世家」家族的「規矩」吧。
官渡陳氏
宅邸中的後院,池塘與河流之中坐著一個年輕人,年輕人的臉頰上帶著些許的睏倦之色,手中還拿著一卷竹簡正在仔細的閱讀。
他隨手拿起身邊的一塊餅放入口中,臉上帶著讚嘆之色:「新來的羹夫果然不錯,這做出來的點心味道是我從未曾嘗過的。」
遠處嘻嘻索索的腳步聲響起,陳居的身影出現在這池塘之中。
「陛下的旨意,你依舊是不領受麼?」
陳居說的是高祖皇帝劉邦下的第三個詔書,這次的詔書也很簡單,只是詔陳氏子彼前往長安為官,但卻並沒有說具體擔任的官職到底是什麼。
「你不是我。」
「我在秦國為官過,雖然並不講究這些,但我並不適合去大漢為官。」
「你卻不同。」
「你沒有受過秦國的恩惠,所以不必考慮那麼多。」
陳彼緩緩坐了起來,臉上帶著從容之色:「並不是這樣的父親。」
他的臉上帶著些許笑意,只是輕輕的說道:「陛下應該明白我的意思,陳氏之前在大秦為官,若是直接投入大漢陛下的麾下,總會對陳氏的聲名有多影響。」
「所以我退卻了兩次。」
「而陛下應當也是明白了我的意思,所以才會第三次發下詔書,來詔我入長安城。」
「否則陛下怎麼可能接二連三的詔我呢?」
「陛下難道就不怕第三次我也不接受麼?」
陳居撇了撇嘴,看著陳彼,他的年紀逐漸的大了,所以一般能夠不動腦子的地方就不動腦子,之前倒是沒有看出來這小子的想法。
他伸了個懶腰將懷中的玉佩遞給了陳彼:「這便是陳氏家主的象徵,家主傳承的玉佩「麒麟玉」了。」
「你大父當年給我的時候,曾經告訴我,這玉佩能夠令人神志清醒,甚至還有一些其他的功能。」
「我佩戴的時候也的確是感覺到了這一點、」
「如今你要去長安了,那這個東西便給了你吧。」
陳彼沒有絲毫客氣,從陳居的手中將玉佩接了過來,而後懸掛在自己的腰間,他站了起來,身上蒼翠之色的袍子上顯露出他的風姿卓越。
他回過頭看向身旁站著的陳居:「那我便是去了,父親。」
「希望這一次,我陳氏依舊能夠像之前在大秦一樣榮光。」
承秦三年,春。
當春日的第一場雨落在這天地之中的時候,一個消息恍然之間流傳了出來。
陳氏子陳彼接受了當今天子的詔書,已經從官渡出發前往長安城了。
這確實是一個震撼人心的消息。
因為這代表了另外的一個象徵,陳氏真的已經接納了、或者說認可了如今的這個王朝,所以陳氏中人才會前往王朝中任職。
當這個可能性出現的時候,第一個感覺出來的人正是大漢的天子。
劉邦。
劉邦砸了咂嘴,他看著手下的匯報以及那竹簡之上所記載的名字,微微搖頭,臉上帶著感慨:「沒有想到啊,陳氏已經數十年沒有人在朝中為官了,影響力竟然還是這麼巨大啊。」
他的身旁,呂雉則是一臉淡笑的坐在那裡:「陳氏的影響之大難道不是應當的麼?」
「這世上除卻陳氏外,還有其他的家族能夠連續百年都綿延不斷,且身居高位麼?」
劉邦一挑眉:「這倒確實是。」
呂雉甚至意味深長的說道:「說不定,這個「百年」的時間並不是陳氏所求,陳氏所求的或許是千年、萬年、直至永恆啊。」
劉邦聽出來了呂雉聲音中的意味,他微微皺眉,臉上帶著沉思,但卻又開口說道:「這與大漢無關,與朕無關不是麼?」
他哈哈大笑著:「陳氏沒有爭奪天下的心思,那麼他們與朕之間便沒有什麼衝突。」
「至於權力?」
劉邦的聲音中帶著些意味深長:「一個王朝想要持續綿延、一個皇帝想要掌控一切,那麼他必須是要學會一件事情,那就是「寬容」與「分享」。唯有如此,王朝方能長存。」
他回過頭,看向呂雉:「盈兒呢?」
說起劉盈呂雉的神色瞬間有些低沉,而看到呂雉的神色,劉邦也是瞬間明白了過來。
他冷哼一聲:「如此心性,怎麼能夠繼承朕的皇位呢?」
「若真的讓他繼承了,豈不是又是一個荒刺帝?」
是的。
在胡亥死之後,子嬰臨朝的那一年,他為胡亥選定的諡號是兩個字,而這兩個字卻都是「惡諡」。
何為荒刺?
「好樂怠政」和「外內從亂」為荒。
不思忘愛曰刺;復狠遂過曰刺;暴戾無親曰刺;暴慢九卿曰刺;
這兩個惡諡加在一起,堪比「紂王」和「幽王」。
而呂雉則是十分不滿的看著劉邦:「盈兒性情溫和,怎麼說也不會淪落到與荒刺帝一樣吧?陛下如此說,莫不是心中有了太子的人選?」
她的聲音平和,像只是尋常的一問。
而劉邦則是笑著轉過頭,神色與呂雉對視:「皇后且記住了,太子的人選是朕決定的,不是你呂皇后決定的。」
「朕想要讓誰成為太子,誰就是太子。」
「難道還需要考慮伱的意見麼?」
劉邦說完這話之後,甩袖離開,而呂雉則是坐在那裡神色不變,像是絲毫不在意劉邦所說的話一樣。
而事實上,她也不需要在意。
大漢王朝的太子人選,真的是劉邦一個人就能決定的麼?
不是。
因為呂雉並不是什麼被封為皇后的「小白花」,她是在劉邦還沒有成為皇帝的時候,就已經嫁給劉邦,並且跟隨劉邦多次遇到危險甚至也能化險為夷的女人。
朝中難道就沒有呂后的人麼?
有的。
朝中難道就沒有支持劉盈的人麼?
有的。
而且還不少。
至少那些「儒家」的子弟是完全支持劉盈的,一來是因為劉盈是嫡長子,毫無爭議的嫡長子,依照周禮當然是要嫡長子繼承皇位了,這符合儒家一直奉行的禮。
第二個則是因為.劉盈的性格。
劉盈軟糯的性格或許並不適合成為一個真正的皇帝,但卻十分適合成為一個傀儡皇帝。
唯有在成為傀儡皇帝的時候,他才會受到這麼多臣子的待見。
承秦三年秋。
河流之上。
陳彼站在船隻上,眺望著遠處的方向,他從官渡前往長安最近最快的方式便是「水路乘船」了。
此時正值深秋,一場秋雨一場寒,頭頂些許絲絲綿綿的秋雨落下,落在他的身上,將陳彼的衣衫打濕,而陳彼就像是絲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一樣。
他只是眺望著那遠處根本看不見任何東西的地方,仿佛能夠透過這濃霧看見長安城一般。
陳彼的身旁一個小廝站在那裡,聲音清和的問道:「公子,雨露濕重,您還是回船艙裡面吧。」
「不然您的身體只怕是」
陳彼則是毫不在意,只是笑著看向遠處的方向,他輕聲問著:「江興,你覺著這天下江山如何?長安城又如何?」
江興被陳彼的問題嚇了一跳,之後想起來這是他們陳氏的船隻,根本不會有外人,這才鬆了口氣,看著陳彼說道:「公子,江山自然美如畫,至於長安城麼」
他的臉上帶著興奮的神色:「我聽說長安城繁華無比,甚至比官渡還要繁華。」
「天下的豪富幾乎上全都匯聚在了長安城中,那裡英才遍地,也是漢室江山的王都。」
陳彼淡淡的看著遠處,心裡則是在思考著另外的問題。
高祖劉邦詔他入長安城,一方面是為了安定江山,另外一方面則是想要請陳氏中人入朝。
只是不知道,在他拒絕了丞相以及司寇位置的時候,劉邦會給他安排一個什麼位置了。
「長安城啊.」
「我來了。」
忽而乘舟將欲行,岸邊人影數紛紛。
陳氏嫡長將入城,長安錯影影繽亂。
長安城外。
身著紅色鎧甲的士兵們站在城門口,看著遠處激盪起些許灰塵的馬車。
他們認了出來,那是陳氏的馬車。
承秦三年秋,在秋日的最後一天,陳氏第七代嫡長子進入長安城,而同日,昔日儒家的聖賢孔子的後人,也駕車進入了城中。
這兩件事情同時發生,天下人幾乎不知道怎麼反應了。
孔子後人為何要進京?
不久之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被流傳了出來,原來是當今天下欲圖再現當年「咸陽學宮」的盛況,所以才請孔子後人進京。
長安城中之後還會有不少其他的諸子流派等人入長安。
「國子監」。
這是即將在長安城興建的那所學院的名字,而除卻這所學院之外,咸陽城中的咸陽學院也並未曾受到打擊,依舊挺立。
長街上。
陳彼坐在一處小攤販中,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他吃著面前的食物。
或許是因為吃慣了家中羹夫做的食物,他總覺著在外面吃的東西會更香一點。
他身旁的小廝江興則是一臉擔憂的看著陳彼。
「公子,咱們何必在這個地方吃東西呢?」
他有些不解:「陛下不是已經賜下宅子了麼?就在長安城中與皇宮相隔不遠的地方。」
是的。
在劉邦大肆分封功臣的時候,他就為諸多臣子們賜下了府邸宅院,其中最大的幾處宅院應當是「安居公府」「淮陰侯府」「酇侯府」「留侯府」這四座宅子了。
而這四座宅邸中最大的當屬「安居公府」。
畢竟,安居公府看似是以「公爵」的名義建造的,但其實規模是仿照「王府」的規模去建造的,這屬於「漢王」「正安王」陳氏的宅子。
或者說就連劉邦的幾個孩子中最受寵愛的「劉如意」的宅子都比不上這座宅子的宏偉。
陳彼一邊吃著,一邊感慨的說道:「今日我還是陳彼,可明日我就不再是陳彼了,所以自然是要珍惜今日的機會好好的吃上一頓。」
江興沒有聽懂陳彼的意思,臉上帶著迷茫之色:「公子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明日您就改名字了?」
陳彼將口中最後一點東西嚼碎咽了下去,拿出手帕擦了擦嘴巴,而後伸了個懶腰:「行了,你不必明白那麼多,跟著公子我就是了。」
他看向那遠處富麗堂皇的宮殿,這是在大漢建立之初定都長安的時候就開始建造的,如今尚且未曾建造完成。
蕭何曾言:「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示威。」
所以長安城的宮殿修建的比秦的咸陽宮更加恢弘壯麗,其中所用的顏色也多是「紅黑」兩色看起來十分肅穆,不過紅色倒是略微少一些,大部分都是玄色。
雖然大漢著重「火德」,而傳高祖劉邦乃是「赤帝之子」也是一樣。
如今的漢多數還是承襲秦國舊制,就連高祖年間的年號都是「承秦」,以此來彰顯自己是繼承了秦國傳承的正統。
當然,如今天下的安定也說明劉邦的這一步棋走對了。
天下不再有秦人與六國人之分,唯有「漢人」。
長安城下。
長樂宮
劉邦坐在大殿中,此時的他看起來沒有一絲一毫的流氓痞氣,反而愈加像是一位帝王了。
他看著手中書簡輕輕嘆了口氣:「朝中是該有些新動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