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血不流干!誓不休戰!【求訂閱】

  第241章 血不流干!誓不休戰!【求訂閱】

  武烈九年,春秋之際。

  起初,人們以為這一年只是普通的一年,函谷關之戰只是一場普通的戰役。

  可是後來,當戰爭發生的時候,所有人都明悟了。

  這不是普通的一戰,更不是普通的一年。

  歷史中將這一年稱之為「碎玉年」,將這一戰稱之為「碎玉之戰」。

  是的,便是華夏封建社會上下兩千多年來最慘烈的五場戰爭之一。

  烙印在史書之上的「碎玉之戰」。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碎玉」。

  這是所有秦國人都永遠會記在心中的一年,因為就在這一年裡,秦國與漢國在函谷關一戰。

  在此戰之前天下除卻秦國、漢國的幾位頂層人物外沒有人知道這一戰決定著什麼,他們只是以為這是漢與秦再尋常不過的一戰。

  無論誰贏誰敗,戰亂或許都還要持續很多年才對。

  這才是真正的戰爭與道理。

  可是當漢王劉邦、秦皇子嬰都出現在了函谷關、且秦國與漢國中的所有兵力全都匯聚到了這函谷關的時候,人們才發現,這一次的戰爭或許不僅僅是他們所想的那麼簡單。

  函谷關前的兵力越來越多,無論是秦國還是漢國,都驚訝於這一場戰場參與的人口。

  這麼說,在這一場戰役發生之前,最慘烈的、參與人數最多的應該是剛於之戰以及當初「殺神」武安君白起參與的那場秦趙之戰。

  但是即便是剛於一戰也不過是投入了近五十萬士卒、秦趙之戰更是只投入了四十多萬,將近五十萬士卒。

  而函谷關之戰

  秦國這邊,就連鎮守北疆的士卒都喚回來了一半,而另外的一半則是繼續留在北疆鎮守。

  漢王同樣有這樣子的默契,所以在秦國調遣回來了一半的軍力之後,就派遣了秦國剩下士卒總量的兵力前往北疆,與秦國士卒一同鎮守。

  雙方只是隔著一道薄薄的長城而已。

  匯聚了全國上下所有老秦人士卒的秦國軍力,此時已經達到了四十萬之眾,而漢國這邊同樣是匯聚了近四十萬的士卒。

  雙方參戰的士卒加在一起,就已經有了恐怖的八十萬之數,這還只可能是少統計了而不可能是多統計了。

  加上雙方的後勤保障以及其餘的士卒,恐怕一共要有百萬之眾

  在這個全國人口可能只有兩三千萬的年代,數百萬的士卒參與的一場戰爭可以說是曠古大戰了

  函谷關

  秦國大帳

  秦皇子嬰身上一身鎧甲,臉上帶著堅定肅穆之色,他的身旁蒙毅、王賁、章邯、陳簪纓等人都站立在那裡,幾人看著身後懸掛著的堪輿圖。

  子嬰只是微微一笑:「戰爭已經到了這種時候,沒有必要做任何的判斷、計謀了。」

  「這些都只能夠是錦上添花之事,而不能夠成為雪中送炭的決定性關鍵啊。」

  他的聲音中帶著感慨:「其實朕不願意多造殺孽。」

  子嬰回過頭,看著站在那裡的陳簪纓:「相較於雙方近百萬人廝殺,我更想簡單的決一勝負,只是當戰爭開始的時候,我才明白,想要守護秦國的、或者說覺著自己是秦國人的,比我想像的還要多」

  「護國之戰已經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了,而是千千萬萬秦國人的事情。」

  「唯有將老秦人的鮮血流盡,此戰才能夠停止」

  蒙毅上前一步,聲音中帶著肅穆之色:「啟稟陛下,秦風有詩曰:「血不流干、誓不休戰!」,這便是我等老秦人的所言與堅持!只要我等在,沒有人能夠令秦國傾覆!」

  血不流干!誓不休戰!

  子嬰的眸子中帶著一抹憂慮,他其實並不想要和漢國拼一個你死我活,但是此時事情已經由不得他了。

  哪怕他是這一艘巨大戰艦的掌舵者,他也無法操控民心。

  「也罷。」

  他閉上眼睛,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眸子中多了幾分的決絕:「若是如此,便是盡力一搏!」

  「無論結果如何,也算是我秦國之人盡人事了!」

  「傳朕之令,全軍待戰!」

  漢國大帳。

  想要控制這一場戰爭規模的其實不僅僅是秦皇子嬰,還有漢王劉邦,只是如同秦皇一樣,漢王在這個時候也已經無法控制手下的士卒們拼殺了。

  前幾日雙方已經略微交戰些許,在那個時候,雙方已經激起來了骨子裡面的殺氣和血腥,除非戰爭真正的停止,否則誰也無法控制。

  這就是「殺紅了眼」。

  劉邦微微嘆了口氣:「看此情形,只怕若是秦皇失敗,子嬰陛下真的會」

  蕭何沒有出聲,只是看著願望,他並沒有擔心秦皇,反而是在擔心漢國之中的士卒們,畢竟秦國的老秦人士卒戰鬥力那是名傳天下的。

  漢國的士卒真的能夠對抗這樣恐怖的士兵麼?

  他對此表示疑慮。

  而張良則是輕嘆一口氣,他看著沒有出聲的蕭何,而後看著劉邦,輕聲說道:「王上何必如此憂慮?」

  「恐怕這一切都在子嬰陛下的算計之中啊。」

  「這一戰恐怕是無法避免了。」

  劉邦神色低沉:「我怎麼不知道呢?」

  「我只是想要這一日來的更晚一些。」

  武烈九年,秋冬交接。

  十月初三。

  這一日天空之上不知為何下起了小雪,雪花慢慢的飄蕩在半空中,而那潔白一片的大雪中有些許紅色的光芒照亮了黑夜,正是兩軍交戰時候的「火把」。

  這些「火把」如同一口口的「氣」一樣將這四周照亮。

  依舊是一場小規模的衝突,原因已經無法考證了。

  最開始的時候,無論是秦皇還是漢王都沒有注意到這一場戰爭,因為在這半年來這樣的戰鬥越來越多,越來越多,最開始他們還能夠關心一下,但是後來已經麻木。

  可是這一次

  隨著戰爭廝殺的時間越來越長,漢王以及秦皇終於驚醒

  但事情已經來到了無法控制的局面,士卒們已經殺紅了眼,黑色的秦袍士卒、黑甲玄衛與紅色的漢家士卒、紅甲玄衛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其中,一場小型規模的戰役就這樣子擴大成了中型戰役

  畢竟。

  在這個時代,戰場上的士卒都是互相有姻親關係的,你殺死的或許是我的大伯,也或許是我的侄子。

  人們還有理智的時候當然控制得住,但是當人們已經沒有了理智的時候,如何控制?

  叔叔,您一定要為我兄弟報仇啊。

  侄子,你的兄弟

  於是,潔白無比的大雪被鮮血的紅色侵染,然後越殺越無法止殺,人們的眼睛中已經沒有了所謂的你我、沒有了理智。

  最終的決戰,就在這樣子的環境下到來了

  「咚——咚——咚——」

  一道道戰鼓聲仿佛是毒素一樣,侵染著人們的理智,刀刀見血、屍骨遍地。

  到了戰爭的最後,秦皇與漢王兩位都已經無法控制局面的參與其中。

  戰爭一直在持續著。

  一日、兩日、三日。

  整整三日,兩軍交戰廝殺了整整三日的時間,後來甚至到了休戰的時候,士卒們還是無法控制自己,他們眼睛猩紅的看著前方。

  殺。

  殺。

  殺。

  他們的眼前對面已經不再是人了,而是「戰功」。

  這一場戰爭在後世人所書的華夏戰爭史中占據的篇幅較多,或許是因為這一場戰爭的影響緣故,即便是後世的中學歷史課本中也多有涉獵。

  「碎玉之戰是我國古代當中最慘烈的戰爭之一,也是最不應當發生的戰爭。」

  「在這一場戰爭中的交戰雙方,秦國士卒、漢國士卒,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在保護自己的國家——當然,事實也正是如此,但也正是因為事實如此,他們才沒有理由停止。」

  「碎玉之戰的取自唐太宗年間,太宗皇帝看到秦書與漢書中關於這一戰的記載,之後幽幽的感慨,這其實不算是戰爭,而算是一個國家想要拖著另外一個朝代同歸於盡的「碎玉之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因此得名。——《華夏戰爭史·碎玉之戰》」

  「碎玉之戰後,漢王劉邦雖然獲得了勝利,但也是慘勝,而這一戰宣告了我國歷史上第二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正式確立,也是為何如今我們被稱之為「漢族」的原因之一。」

  「碎玉之戰造成的影響並未就此結束,而是持續了近三十年。」

  「碎玉之戰後,關中、咸陽地區的發展陷入了停滯時期,直到文帝元年,文帝採取了當時丞相的提議,使其餘各地之人紛紛遷徙到咸陽、關中地區,才讓這裡的經濟重新發展起來。」

  「而碎玉之戰的弊端則是在這一場戰爭後,華夏大地幾乎是連皇帝都無法湊齊八匹同樣花色的馬了,至於其餘的官員、封王等,就只能夠乘坐驢車。」

  「這種情形一直到後來的文景之治後才得以緩解,諸華諸夏大地、或者說漢朝終於進入到了巔峰時期,用自身光輝照耀周圍蠻夷各國的巔峰時期。」

  「而碎玉之戰不僅僅是有缺點,更有以下幾點有利影響。」

  「其一,碎玉之戰客觀上導致了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使得各地的人混雜而居,使得華夏這個概念真正成型。」

  「其二,碎玉之戰客觀上使得當時對諸華諸夏虎視眈眈的匈奴人徹底恐懼,想起了當年武安君陳瞻的「武安屠殺」,因此再次蟄伏,也為當時的華夏大地爭取了緩和、恢復的時間。」

  「其三,碎玉之戰雖然死傷無數,但也使得當時的黔首們更加嚮往和平,使得漢朝能夠更加迅速的統一。」

  「其四,碎玉之戰中,無論是秦國還是漢國的軍事實力都得到了飛速提升,而冶鐵鍛造的技術也是飛快進步,使我國進入到鐵器時代的時間進一步提前,真正的進入到了鐵器時代。」

  「以上便是碎玉之戰的影響。——《九年級上冊·華夏古代戰爭、科技史》」

  當然,這些全都是後世之中關於碎玉之戰的影響了。

  而此時

  在進行了數十日不知疲倦的戰鬥後,兩軍終於顯露出來了疲態,就如同兩隻爭奪山林歸屬的老虎,即便是將對方的身上撕裂出來了無數的傷口,自己也是受傷很重。

  秦軍之中,秦皇子嬰已經披上了鎧甲。

  雖然秦國士卒們不要命的爭鬥,但是老卒的缺點逐漸的顯露了出來。

  俗話說得好,拳怕少壯。

  戰爭同樣是如此。

  雖然在某些時候老卒的作用肯定是比年輕的士卒更大的,畢竟他們能夠在戰場上活下來,就一定是身經百戰,知道怎麼殺人更省力氣、知道怎麼躲避能夠活命。

  但是他們有一個最最重要的致命缺點。

  他們已經逐漸的老去,身上的力氣逐漸的不夠用了,若是尋常的戰爭給了他們恢復的時間還好,可是這一次殺紅了眼之後,眾人都已經許久未曾休息了。

  這樣的情況下,老卒們逐漸氣力不支,被那些年輕的士卒斬落馬下。

  畢竟在無數次的生命威脅下,那些不懂得學習的士卒早已經死去,留下來的自然是知道變通、懂得在戰爭中成長的年輕士卒了

  他們已經「進化」為「老卒」,但是老卒們卻不可能獲得年輕時候的氣力。

  子嬰站在戰車之上,望著身邊的護衛,嘴角帶著些許的笑意。

  他低聲吼道:「赳赳老秦!」

  子嬰的身旁,那些勉強站立起來的老卒們同樣高聲吼道:「赳赳老秦!」

  眾人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共同匯聚成了哪一首歌謠。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

  聲音越來越響亮,迴蕩在這戰場之上。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

  血不流干,誓不休戰!

  誓不休戰!

  「殺!」

  「武烈九年,皇與漢王戰與函谷關,敗。五世皇帝子嬰,自刎於函谷關外、丞相陳簪纓、上卿蒙毅、上將軍章邯、太尉王賁,戰死。大秦始亡。——《秦書·秦武烈帝本紀》」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