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英雄造時勢【求月票,求訂閱】
面對劉邦可以說的上是優秀的表演,蕭何三人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一絲一毫的動容都沒有。
陳平甚至打了個哈欠,顯得很疲倦和睏乏。
「咳咳。」
劉邦見這哭泣的樣子沒有作用,當即緩慢的收斂了自己的哽咽語氣,繼而一臉淡然的看向蕭何三人:「先生,難道您就不想自己的才華被世人看見麼?難道您就不想要青史留名麼?」
看著感情打動不了三人,劉邦開始用起來了「利誘」的手段。
他平靜的看著蕭何,像是之前那個哭泣的人不是他一樣:「先生若是能夠助我一統天下,日後封侯拜相,這難道不是傳世的機會麼?」
曹參放下手中的東西看向了劉邦:「沛公便如此篤定,您能夠是繼始皇帝陛下後,橫掃六合的那個人麼?」
「若是沛公無法橫掃六合,那我們所做的豈不是無用功,甚至要被世人嘲笑?」
眾所周知,失敗者總是會被嘲笑的。
劉邦聽了曹參的話並不介意,反而更是大笑出聲,他撫掌讚嘆的說道:「難道這世上有沒有絲毫風險的事情麼?」
他的眸光中帶著銳利:「若是先生覺著這世上有毫無風險的事情,有可以輕而易舉拿到的功名利祿,那麼邦轉身就離去,再也不會前來打擾三位先生。」
陳平輕笑一聲:「沛公這話說的對。」
「世上沒有毫無風險的事情,但人總要規避大部分「竹籃打水」的風險,而選擇成功概率較大的人吧?」
「比起來其餘的人,沛公有什麼可以吸引我們的呢?」
劉邦沒有絲毫猶豫:「因為我是大秦的臣子!」
他目光如炬,神色中帶著堅定之色:「因為我是陛下親自任命的沛郡之守,甚至陛下親自為我整合了沛縣周圍的眾多縣而成了這沛郡!」
「就憑我不是亂臣賊子!」
「有此等大義的名聲,難道還不夠麼?」
劉邦上前一步,這個時候的他身上沒有了一絲一毫的痞氣,反而全都是王者之氣,他站在那裡便是一個天生的王者。
「我有大義在手,難道不比其餘的亂臣賊子好麼?」
大義。
這的確是一個要命的東西。
一直不曾開口的蕭何終於將目光看向了劉邦,兩人目光對視,像是跨越了時空一樣。
「沛公想要我們效忠於您,僅僅憑藉這些還不夠。」
劉邦在蕭何聲音落地的同時直接開口道:「先生想要什麼?」
蕭何嘴角扯開了一個笑容,他喜歡和聰明人講話:「時勢。」
他站了起來,走到了窗戶前,看著外面天空中不斷飛過的鴻雁,聲音像是從很遠的地方飄忽而來的:「如今沛公方才加入這一場亂世的爭奪中,若是要求更多,那便是我們三人沒有誠意了。」
「所以我只要沛公能夠讓這「天時」之勢站在您的身邊。」
蕭何轉頭,神色平和:「沛公有三個月的時間,讓我們看到您勝利的希望,我們自然會加入您的。」
劉邦沒有絲毫猶豫的點頭:「即便先生不說,我也會證明的。」
他站了起來,不再留戀此處:「那邦便先走了,三個月之內,我會完成與先生的約定,希望先生屆時不要忘記今日我們所說。」
說著劉邦便直接頭也不回的離開了三人的住處。
在劉邦離開之後,陳平才是鬆了口氣,他看著窗戶前的蕭何輕聲問道:「蕭兄,我們如此做,日後沛公是否會記下今日之事?」
蕭何微微搖頭:「你覺著沛公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
陳平猶豫:「一個地痞。」
蕭何看向曹參,想聽一聽他的評價,曹參卻直接開口道:「是一個能夠笑到最後的梟雄。」
「若是這樣的人最後會因為今日的事情記仇,而報復我們,那麼他一定走不到最後。」
蕭何同樣贊同的點頭,他與曹參所想是一樣的。
「能屈能伸,能審時度勢,有野心,這樣的人不會心胸如此狹窄——至少在我們對他有用的時候一定不會。」
蕭何嘆了口氣:「亂世已經開始了,我不希望它混亂太長時間。」
「黔首們經歷了數百年的戰亂,他們想要安定的生活。」
他閉上眼睛:「若是能夠以你我三人之才能,而終結這亂世,那麼也算是你我三人為這世道做的一些事情吧。」
「諸華諸夏已經經不起太大的動盪了。」
劉邦離開蕭何三人住處的時候心情十分美妙,他能夠從三人的態度中看出來,他們早已經決定投靠自己,只是缺少一個理由和藉口罷了。
今日的所有一切事情,都是為「這個藉口」而做鋪墊。
回到郡守府中,劉邦坐在院落里沉思著。
他的手指不斷的在桌子上劃拉著什麼,時不時的還將一些東西劃掉,雖然桌子上一個字跡都沒有,也沒有絹帛與竹卷。
「天下大勢啊。」
不知過了多久,桌子上的燭火都開始閃爍了,劉邦才終於從沉思中抬起頭來,他望向遠處的方向。
一行鴻雁從遠處飛來,而後朝著更遠的方向離去。
「都說時勢造英雄,可我偏偏覺著這世道啊,乃是英雄造時勢!」
「便讓這天下稍微再更亂一些吧。」
有些時候,亂並不意味著「不好」,反而有些亂是因為世道正在朝著更好的方向而去。
武烈元年,冬十一月。
在一場多年不遇的大雪中,秦國再一次開始了屬於他們的征戰。
秦軍在寒冷的冬夜依舊不曾平息身體中沸騰的熱血,這一次的秦國士卒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再次為秦國收復了兩郡的土地。
只是這一次耗時更多、消耗更大。
而天下的一些人看到這樣子的情景有些害怕,害怕下一個就是自己,而另外一些人則是開始了思考。
他們開始想一個問題。
秦國這樣龐大的巨物,也會因為渺小的螻蟻而露出疲態麼?
就像是一向無所不能的神靈突然受了傷、滴落了鮮血,人們便會覺著這神靈也不過如此,會受傷就能殺死。
如今的秦國就是這樣。
他不再是無敵的象徵——哪怕他依舊能夠殺死敵人,但他自己也會受到傷害。
只是,雖然有人看出來了這一點,但暫時沒有人行動。
誰都不想當那個出頭鳥,畢竟秦國暫時還有餘力殺死他們不是麼?誰也不想當那個「被殺了」的雞,誰也不想為他人作嫁衣。
武烈二年,或許是因為秦國感覺到了疲憊,也或許是天下那些逆賊們猜測的原因,總而言之,秦國停下了繼續征伐的腳步。
就像是一個劍客收回了自己手中的長劍,而後拄著自己的劍望向遠方。
人們得以片刻的安息。
然而,就在那些「逆賊們」想要趁著這個機會休息的時候,有些人卻再次挑起了爭端。
六國餘孽們與秦國的「臣子」們開始了內鬥。
郡守們不滿意以往的貴族繼續站在自己的頭頂,而貴族們則是想要控制這些郡守,繼而達到自己復國的目的,所以混戰再次開啟。
天下之間的形勢一下子就變了。
最開始,只是趙地中的某一位郡守不知道為什麼,得到了誰的支持,突然之間開始了對本來駐紮在郡內的趙國貴族開始屠殺,當趙公子反應過來的時候,分到此地的「貴族」已經被屠殺了個乾淨。
而後,趙公子反應過來後即刻開啟了攻城之戰。
死傷遍地。
最後的結果是好的,趙地的那位郡守勝利了,他守住了自己的城池,而後宣告徹底的「獨立」。
而這一場勝利仿佛敲響了反抗的鐘聲一樣,趙地內所有的郡守都開始反抗起了打著趙國名義復國的趙公子,他們的手中有權力、有武力,那位「趙公子」幾乎是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就被「瓜分」了。
一如當年趙公子與其他人瓜分秦國的屍體一樣,他的屍體也被其他的禿鷲瓜分了。
趙公子的下場引起了六國其餘人的警惕,但他們還未曾開始布置的時候,他們手下的「禿鷲們」已經餓的開始反抗而瓜分他們的屍體了。
一時之間,除卻秦國如今領土內的郡縣之外,天下其餘各地全都再次開始了戰亂的狀態。
而無數的黔首見到如此的情形,也在猶豫下開始再次朝著秦國的方向匯聚。
在這些亂鬥之中,唯有一個人顯得十分特殊。
沛公-劉邦。
劉邦同樣是那大大小小十餘個勢力中的一個,但他特殊在他與秦的邊界好像沒有那麼的清晰,於是在眾人互相「蠱斗」的時候,都下意識的忽略了沛郡這個特殊的地方。
這個占據了中原的地方。
明明這裡才應該是諸華諸夏的心臟,這裡才應當是兵家必爭之地。
戰亂與爭鬥持續了很長的時間,從年頭到年尾,戰亂一直沒有停止,或許這才是正常的。
武烈二年,秋。
河東郡郡守在爭鬥中敗下陣來,他在倉皇無措之下聽從了手下謀士的建議,親自策馬到了官渡陳氏的門前,請求陳氏幫助自己。
但陳氏並沒有同意,甚至沒有讓他進城。
河東郡守退而求其次的來到了沛郡,他請求沛公幫助自己度過這一關,而他願意付出的是自己的忠誠——以及河東郡的掌控權。
他願意為沛公的臣子。
在作出這個抉擇的時候,河東郡守猶豫了許久,但他手下的那位謀士提醒了他,如今除卻三個地方外,其餘的地方都在瘋狂的爭鬥,若是不投靠這位劉邦的話,還能夠投靠誰呢?
秦國?還是已經拒絕了他們的陳氏?
當然,最後打動河東郡守的則是那位「謀士」的言語,他告訴河東郡守,沛公為人寬容,對忠誠的手下並不吝惜獎賞,若是他能夠真的效忠沛公,那麼日後他還是權傾一時的「河東郡守」。
劉邦親自接見了這位郡守,並且連續三日與其抵足而眠,時常在公開場合稱讚河東郡守的到來是「雪中送炭」,並且給予了這位郡守十分寬厚的待遇。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河東郡遇到了危險的時候,劉邦親自率兵前往,解除了河東郡的危機。
天下形勢再次改變。
在這一場驅除「侵略者」的戰爭中,人們恍然發現一個問題。
除卻佇立在那裡高高在上看著這爭鬥的秦皇、五世皇帝子嬰;轟轟烈烈的黔首領袖「張楚」的陳勝;貴族們的無冕之王「楚」的霸王項羽外,這天下再次出現了另外的選擇。
一位比秦皇子嬰更加好接近、比張楚王陳勝更加大方、比楚霸王更加謙和的新的「領袖」。
這位領袖如今雖然尚且在一個初發展的階段,比不上另外三位強大,但他同樣並不弱小,投靠這樣的人難道不比投靠另外三位簡單麼?
人們開始觀望。
但人們卻沒有立刻前往投靠劉邦,因為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這位新的領袖還未曾證明自己的實力,他是否能夠抗衡另外的兩位王者?
至於秦皇?
在這個階段,沒有人想要、也沒有人敢想著將他與眾人並論。
只有這三人的勝利者,統合了天下其餘所有勢力的人才有資格最後站在那位秦皇的面前,與之爭鬥。
劉邦需要一場勝利。
無論是贏過楚霸王、還是贏過張楚王。
一場勝利或許並不能夠證明劉邦比他們強大,但至少能夠證明劉邦不比他們弱小。
對於其餘人來說,這就足夠了。
官渡
陳居坐在家中,疲憊的按著自己的眉角。
身旁的陳彼已然六歲了,他像是一個頑趣的孩童,但他的目光更多的落在自己手中的竹卷上。
一旁的陳夫人則是走到了陳居的身旁,聲音中帶著低沉:「良人,族內的子弟大多數都出去了,前些日子有些人失去了音信。」
她的聲音中帶著哽咽:「為何要放任他們出去呢?」
「便這樣子呆在官渡不好麼?沒有人會來找陳氏的麻煩,就算他們想要闖出名堂,也大可以等到天下再次一統後藉助陳氏的名望入朝不是麼?」
「您又為何不阻攔他們呢?」
「他們如此這般的喪命,難道不令人惋惜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