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最無解的計謀【6k二更,求訂閱

  第131章 最無解的計謀【6k二更,求訂閱】

  新的時代已經來臨,而六國的國君還不曾知曉。

  或許在他們的眼睛中,僅僅只是秦國換了一位國君而已。

  趙國邯鄲城

  趙惠文王坐在大殿中,神色帶著些許的思索,他在思考一個問題。

  陳氏在秦國的地位是真的非常穩固的麼?

  陳氏是真的不可抗衡的麼?

  有沒有一種可能,可以挑撥陳氏與秦王之間的關係呢?

  這一件事情他父親在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了,而如今卻還沒有做成,趙何的心中有些思考,他在想著要不要和其他幾國合盟瓦解陳氏與秦王之間的信任呢?

  當然,他知道秦國與趙國之間的盟約。

  但盟約是用來幹什麼的?

  盟約的簽訂不就是為了打破麼?更何況,若暫時不能夠挑撥陳氏與秦王之間的關係,那麼「盟約」還是不必打破的

  就算秦國知道了又能夠怎麼樣?

  現在秦國風雨飄搖的這種情況下,秦國敢悍然對趙國發起進攻麼?

  趙何覺著,秦國應當不會。

  魏王大梁

  天下形勢風雲變幻,昭襄王已然親政了。

  目前方才親政所以看不出這位君王的風格到底是怎麼樣的,但魏王卻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了些許威脅

  這是一種冥冥之中的感覺,無法言說。

  他同樣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要不要改善與其他幾國,尤其是與趙國的關係,從而能夠合盟伐秦呢?

  或者說不是伐秦,而是「抵抗」秦國,至少也讓秦國不要像之前那樣不斷的擴張了。

  若這一次沒有任何私心的話,或許還是能夠做到的

  六國加在一起,打不過秦國難道還不能勉強對抗麼?大家就拼著看誰先死

  他們有六個國家,總不至於比秦國先死吧?

  但或許魏王忽略了一件事情。

  秦國唯有一國,所以能夠用出全部的實力和力氣,哪怕是以搏命的姿態。

  但六國是六個國家的合盟,無論如何都會有「六顆心」的存在,他們無法搏命,因為命有六條,先搏誰的命?

  或許誰領頭,便是先搏誰的命?

  若是這樣,誰敢領頭呢?

  因為沒有人能夠保證,當搏了命之後,那些原本的盟友會不會見到了自己的虛弱,而後趁機而入,將他給吞併了。

  這一點在禮樂崩壞的如今,已經不是少見的事情了。

  當然,沒有原本的歷史軌跡中那麼嚴重。

  畢竟張儀沒有做出來原本在歷史中那樣的事情比如在正式的外交場合中,答應了楚懷王的事情,最後卻不兌現承諾的事情

  若是說戰國時期對於「禮崩」這件事情做出最大貢獻的人是誰,一般人們的心裡都會浮現出來兩個名字。

  第一個,孫臏。

  第二個,張儀。

  孫臏對於「禮崩」的「貢獻」在於戰爭方面。

  在他出現之前,雖然大家打仗也沒有多麼講究了,但畢竟沒有那麼多的「計謀」,但孫臏的出現徹底的打破了這個場面人們開始玩「戰術」了。

  當「計謀」出現在戰場上,原本的「禮戰」之名就被掀下來了最後的一塊遮羞布。

  人們開始只在意戰爭的「結果」,而不注重戰爭的「禮」。

  這是禮崩的第一步。

  而第二個,也是最嚴重的、最具有破壞性的、最沒有底線的、將「禮崩」徹底從暗中扯到了現實,將「禮崩」浮現到了方方面面的人,是張儀。

  可以這麼說,如果禮崩這一件事情的貢獻值分成十分,孫臏占其二,張儀占其七,其餘天下人共分餘下的一。

  為何?

  因為張儀做的事情,實在是太破底線了。

  說的難聽一點,張儀做的事情相當於後世某個指著洛水放屁天下聞的人做的事情。

  他以一國之相的身份,在正式的、公開的外交場合以國家和君王的名義承諾的事情,沒有做到,不僅沒有做到,還一而再再而三的沒有做到。

  他是沒有什麼「名聲」可言的。

  當然,張儀做的事情很符合「利益」,但卻並不符合「禮」和「義」。

  那為什麼張儀的名聲沒有司馬懿臭呢?

  其一,因為張儀做的事情沒有導致很嚴重的後果,且秦國十分給力,最後一統天下。

  其二,張儀本身就處於一個混亂的、禮樂崩壞的年代,在這個時代裡面,好似出現什麼事情都能夠被人原諒一樣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第一點。

  若是司馬氏指著洛水發誓之後一統天下,然後最後建立了大一統王朝,且連續四五代君王都十分雄才大略,最後按著「五胡」的腦袋錘的話,那「晉」的名聲或許也不會有那麼臭

  當然了,以上純屬猜測,畢竟萬事沒有如果。

  在這樣禮崩樂壞的前提下,雖然「盟約」尚且還是可以讓人相信的,但沒有國君會冒著自己滅國的風險去賭。

  於是,六國聯盟的事情繼續無限期的擱置了。

  鞏

  新即位的周天子坐在大殿中,他比他的父親、大父都要聰慧,當然也更加的自負。

  他想要做的不僅僅是坐穩國君的位置,他更想要恢復周的榮光。

  在這位新的周天子看來,他最大的阻礙和眼中釘並不是其餘的六國,而是那正在冉冉升起的「秦國」,這才是邦周最大的敵人。

  因為他覺著,其餘六國的「王」都是不正規的,都是不合禮的,天下人都會斥責他們。

  只要邦周強大起來,這些人不足為慮。

  唯有秦不一樣。

  秦國的「王」是他的大父親自加封的,這是合乎禮法的,即便日後秦取代了邦周,邦周也沒有任何可以在道義上指責秦的地方

  不得不說,這位周天子的確是有些幼稚了。

  他開始思考,該如何才能夠給秦國製造一些阻礙。

  思考了許久的周天子,終於想到了一個萬全的辦法,但這個辦法僅僅是他還沒有辦法做到,需要六國的配合

  他看著身邊的內侍低聲道:「去,傳信於六國國君,便說孤有要事相商!」

  「令他們速速前來鞏!」

  一旁的內侍幾乎是要被這位新天子的話語嚇死了,令六國國君前來?

  還是這種不耐煩的、命令的語氣?

  還只請了六國國君?

  這位天子是覺著活得不耐煩了麼?

  但他一個區區內侍,不敢反駁周天子的話語,只能用一種略帶委婉的語氣說道:「王上,諸國實力強大,且國事繁忙,想讓他們前來邦周,只怕並不容易。」

  「且如此大張旗鼓的請六國國君前來覲見,但卻不請秦王,是否會令秦王心中警惕?」

  「如今您方才即位,雖然不懼怕秦國,但卻是否需要小心一些?畢竟秦國邊境與我邦周相連,若秦國出兵,只怕您就危險了。」

  內侍說的話很有水平,不說邦周實力弱小,周天子異想天開,只以「危險」來提醒周天子。

  周天子心中一驚,這內侍說的倒是有道理。

  他看著內侍說道:「那你覺著,應當如何?」

  內侍低著頭,輕聲道:「不如王上修書送予諸國?這樣動靜既小,也不會引人注意,且可以讓諸國的國君感到您的重視。」

  周天子這才點頭,頗為有些得意的說道:「不錯,便按照你說的做吧!」

  那內侍額頭上的冷汗這才是逐漸的消退,而後鬆了口氣。

  周天子並不算是傻子,但卻是一個愣頭青。

  因為他出生的時候,秦國已經開始帶著眾多國家納貢了,所以這位「周天子」沒有過苦日子,他過的全部都是像以前邦周輝煌時候一樣的好日子。

  且,秦國因為要散播自己的仁義之名,所以對「赦封」自己為「王」的邦周還是非常恭敬的。

  至少每年秦王都會親自寫信送到鞏,信中也十分謙卑。

  也正是如此

  這位新繼位的、年輕的周天子便以為,邦周依舊強大,依舊是這天下的共主。

  諸多國君都收到了周天子的消息,所有人看著信件都有些思索。

  周天子雖然蠢笨如驢,但這個主意卻十分有用啊

  若是真的這樣,秦王難道真的不會介意麼?

  若是介意的話,即便不立刻表露出來,也是一根刺,一根扎在秦王心中無法拔出的刺。

  有了這一根刺的存在,秦王還會允許自己的孩子與下一代的陳氏接觸麼?

  只怕不會了吧

  如此,一定能夠離間秦與陳氏!

  昭襄王四年,冬。

  周天子下詔,賜封陳氏爵為「公」,封於「官渡」,允其立國,另追封安國君陳野為「陳穆公」。

  這一道詔書令天下人都感覺到了震驚,並且不理解這其中的含義。

  畢竟「官渡」也就是「中牟」乃是真正的中原腹地,並且這裡並不是周天子所掌握的地盤,是「趙國」的國土,周天子哪裡來的那麼大的權利,讓趙國獻出自己的土地呢?

  然而更加令天下人震驚的事情出現了。

  趙惠文王聽了周天子的詔書之後當眾表示,他很敬佩「陳穆公」陳野,同時也願意讓這樣子一位若是生在當年邦周分封之時,一定能立國的賢才立國成為一國始祖。

  「官渡」之城,他願意獻出。

  令天下人震驚的消息還不止如此,與「官渡」接壤的魏國、韓、齊三國紛紛表示,一城之地對於陳氏來說簡直是太過於簡陋了,所以他們分別願意拿出三座城池來。

  加上「官渡」這座城池,加在一起一共是「十城」。

  且都不是小城。

  韓在鼎盛的時候也只是擁有三十座城池罷了更何況,以陳氏的「聲名」,只要他接受了「周天子」的賜封,那麼振臂一會便是會有無數的賢才能人前來投靠。

  且「陳國」處於中原幾國的中央,即便是秦王暴怒之下想要征討,也要先過了韓趙魏三國的這一關

  這對於陳氏來說幾乎是一個天大的餡餅。

  並且是送到了嘴邊的餡餅,若是不咬上一口,就像是白白的將自己的錢財送予他人一樣白痴。

  人們都開始討論起來了這個事情。

  尤其是咸陽城內。

  秦國的國人一部分是憤怒的,另外一部分則是有些期待的。

  秦王雖然仁義,但安國君陳野的仁義之名則更是遠播,若「陳國」建立,新的國家和國君一定需要國人和民眾吧?屆時他們偷偷越過秦國的邊境而去投靠安國君的後人。

  這樣他們便能夠在立國之初就成為陳國之人了。

  且——

  這樣思考的人當中,不僅僅有普通的國人和民眾,還有一部分兵卒。

  他們同樣帶著思考的神色,因為立國之初一定有許多需要他們的地方,一定有許多戰爭吧?

  畢竟要擴張自己的領土

  若「陳國」繼續施行軍功爵位制度,那麼他們可以前往!

  於是,消息更加傳的沸沸揚揚了,所有人都在討論陳氏是否會接受這件事情,陳氏是否會同意這件事情。

  就連在章台宮端坐的嬴稷都開始隱隱約約有些擔憂了。

  畢竟這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十座城池!

  立國為一國之君!

  這樣的誘惑,陳氏真的能夠拒絕麼?

  這樣的場景,在「桃花源」中的陳野自然也看到了,但陳野看到的、聽到的第一瞬間,便是直接「呸」了一口。

  在「桃花源」中,他的思維一直維持在一個巔峰的階段,且他這麼多年的見識和經驗並沒有消失。

  陳野幾乎是一下子就看穿了這計謀的陰險之處。

  「陳國」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承諾」,或許他的真實性比司馬氏放屁要可信一點,但其可信程度甚至沒有那個嘴裡沒有一句實話的「張儀」做出的承諾可信。

  什麼?

  你說張儀的口中既然沒有一句實話,那麼怎麼能夠拿來和這個「承諾」比?

  因為這個承諾本質上就是一把刀。

  一把不需要付出任何東西的刀。

  且先不說其他的,只是說一下四國分別拿出來的的這幾座城池吧。

  第一,城池中的官員是誰?民眾是屬於哪個國家的?

  若是建立了所謂的陳國,伱從何處來兵卒?從何處來城防圖?從何處來稅收?從何處來官員?從何處來治理人員?從何來士卒?從何來糧草?

  你用原本的治理人員?

  你能給的東西比趙國這些大國還要多麼?

  不能?

  那你覺著這些人會聽你的還是聽原本國家的?

  你用這幾個國家提供的糧草?

  那你的命脈都被握在別人的手中了,你還說什麼所謂的「國」?

  不過是被扶持的一個傀儡罷了

  即便是種糧食,難道一年的糧食便能夠讓你立足麼?

  而且被四個強大國家包圍的一個小國,真的有自己的尊嚴麼?其餘幾個國家只要稍微聯合起來,到時候進攻你的時候四面進攻,你根本沒有抵禦的能力。

  然後再說發展。

  或許有人會天真的以為可以慢慢的發展從而使實力強大,但問題是,其餘幾個將你裹成了夾心粽子的國家,會看著你自由的發展麼?

  秦國之所以能夠發展,是因為在商鞅變法之前其餘幾國根本沒有把秦國放在眼裡

  他們覺著秦國再怎麼發展也不過是邊陲蠻夷小國,所以沒有防備。

  但「陳國」就不一樣了。

  陳國想要發展,就如同在被偷襲過的人面前再偷襲一次且還是在這個人最防備你的時候

  這可能麼?

  不可能。

  這四國有承諾,你建立起來陳國之後不攻伐你麼?

  沒有。

  什麼?你說你是周天子親自冊封的「公」,是被諸國承認的「國君」,其餘諸國討伐你是不合禮儀仁義的?

  楚王用自己經典的語錄回答你。

  「吾,蠻夷也!」

  只需要一句簡簡單單的話語,就可以進攻你,且,都這個時代了,周天子自己都有點朝不保夕了,你拿周天子的名義去維護自己?

  或許方才三四百年前,邦周依舊強大的時候有用。

  因為那個時候,邦周的天子真的會因為你的「哭訴」與「告狀」而舉兵伐「不義」。

  陳野幽幽的嘆了口氣,他看著水鏡外的一切。

  此時最好的辦法其實只有一個。

  那就是立刻前往章台宮與嬴稷解釋這個事情,而後當著所有人的面在朝會上書譴責此事!

  這是唯一的辦法。

  因為陳氏如今全部都在秦國內部啊

  即便是真的想要建立陳國,也得人不在秦國啊!

  如今陳氏上上下下幾十口人全部都在秦國之內,若是他們表露出來任何一點想法,只怕立刻就會被秦王斬殺!

  這也是陳野覺著幾國承諾比放屁強不了多少的原因。

  因為最開始幾國想要的就不是陳氏能夠離開秦國,幾國國君想要的是陳氏死!

  只要陳氏的反應速度稍微慢了一點點,秦王的心中就會升騰起來無數的懷疑,這些懷疑足夠要了陳氏的命!

  而之後,六國便是可以用「伐不義」的名義真正的聯合起來討伐秦國了。

  因為「陳氏」接受「封公立國」是符合「義」和「禮」的,但秦國殺死與自己地位差不多的「陳氏」是殘暴的、沒有「仁義」與「禮」的象徵!

  不說全部,但至少一部分賢才會從秦國而走!

  而因為安國君陳野以及陳瞻、陳慎、陳昭等人的聲望,秦國的兵卒戰鬥力也會下降!

  天下所有的國君都不是傻子。

  自古以來最好用的計謀,也是最無解的計謀是什麼?

  或許三十六計每一條計謀都有可能是無解的,但永遠沒有「解」的只有一條,那就是「人心」。

  戰國時期最出名的、最經常使用的、成功率最高的計謀是什麼?

  是「離間計」。

  因為離間計就是光明正大的陽謀。

  沒錯,我就是大張旗鼓的告訴你我要離間你們兩個。

  但

  你能百分百的保證,他真的沒有被我收買麼?

  你真的能保證麼?你真的真的能保證麼?你真的真的真的沒有一絲絲的懷疑他真的被我收買了麼?

  人心是經不起考驗的

  在「桃花源」中看著的的陳野也是幽然的嘆了口氣,事實上對於這次的計謀,即便是陳野在世也是無能為力,因為「人心」是最難測的。

  他為什麼要讓嬴稷看完了那詔書之後再焚燒?

  因為他知道,嬴稷在即位之後一定會有人告訴他,宮中有兩封登記在冊的「詔書」不見了。

  且嬴稷一定會猜測到,嬴駟在臨終前給他的盒子裡裝著這兩封詔書。

  且嬴稷一定會開始懷疑這兩封詔書的內容。

  懷疑是最可怕的,因為他會將人心底最害怕的東西無限的擴大,而後放到你的面前

  所以,他讓嬴稷看清楚詔書之後直接扔到火裡面。

  所以,他在讓嬴稷看詔書的時候將眾人都遣散,並且告訴嬴稷這個事情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先王知。

  如今我要死了,先王已經死了,天地不會開口。

  知道曾經有這樣一封詔書的人只剩下你自己了!你不必懷疑自己。

  他看向銅鏡,等待看陳慎的反應。

  陳慎的反應十分迅速,幾乎是在周天子的使者來到陳氏,宣讀了周天子詔書後的一瞬間,他沒有絲毫猶豫的拒絕了侍者,並且怒斥。

  「吾為秦臣,天子此為何意?」

  「豈非陷陳氏與不義?」

  陳慎的聲音十分冷酷,且帶著怒意:「昔日天子誇我,言陳慎為「禮之所在,義之所當」,難道今日天子竟然要害我於不義麼?」

  他的眼睛如同要噴火一樣:「此詔,陳氏不接!」

  而後扭頭看向身旁的侍從:「備車!」

  「吾要進宮!」

  周天子的使者愣在了原地,但依舊盡心竭力的完成自己的「蠱惑」:「陳公!聽我一言!」

  「陳公不必擔憂陳氏的安全,如今六國合盟已然陳兵邊境!」

  「只要陳公願意接受這一封詔書,六國立刻發兵伐秦!」

  「且我已然聯繫了在咸陽城內的仁義之士與遊俠,約有數百人!我等哪怕是用性命拼殺,也一定會護衛陳氏上下安然抵達官渡!」

  「咸陽之內,也有六國探子、諜衛!」

  「六國國君都承諾,也已經傳書!只要陳公今日做好準備出咸陽城,咸陽城內所有六國的探子全部出動!」

  「陳公難道不願為一國之君麼?」

  PS:今天不好意思啦寶寶們,因為外出去玩了,所以回來的很晚。明天會準時的~

  求訂閱麼麼麼麼噠。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