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委屈的眼中流轉著淚光,聽在琳瑤耳里仿若在說:我們喜歡爹爹,為什麼不許我們同爹爹來往。
琳瑤狠下心,「娘親不准你們去,自有不準的原因,你們聽娘親話便是。」
「可是,可是……」欣陽嘴裡囁喏著,抽噎了聲,低下頭不再說話。
//
晚間,琳瑤鋪好床鋪,時晏爬上床躺下,卻不見欣陽。
打開房門看去,院子裡,小姑娘獨自坐在小板凳上,月光下小小的人可愛憐又可憐。
打發兒子睡覺後琳瑤走出房。
「欣欣想什麼呢?」
聽到母親說話聲,欣陽抬起頭看了眼,又低下頭,手裡小木棍依舊在地上來回劃著名。
「還在為不能出去玩的事不開心?」
琳瑤聲音輕柔,「娘親也可以帶你們出去玩呀,不一定非要太子叔叔是不是。」
小姑娘仰起頭,稚嫩的聲音十分堅定,「可我們就是喜歡太子叔叔。」
「不過才認識,你喜歡叔叔什麼?」
「他對我們特別好。」
琳瑤笑了笑,「就因為帶你們去玩兒,給你們好吃的?若是這樣,哪天有壞人想拐走你們可是太容易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欣陽依舊扔掉手裡木棍,雙手托腮,「反正我就是喜歡這個叔叔。」
太子對他們的關心寵愛無微不至,孩子們雖然人小,但卻能直觀地感受到誰對他們是真的喜歡。
琳瑤看著女兒,心裡說不出的滋味。
「太子叔叔政務繁忙,沒有那麼多時間陪你們玩兒。」
琳瑤耐心解釋,「你們小,提出請求叔叔不好拒絕,實則你們這是耽誤人家時間。」
「還有,我們是平民百姓,皇家身份尊貴不能隨意攀地,傳出去對太子叔叔對我們都不好。」
欣陽茫然地眨著眼睛,似懂非懂,最後還是乖乖地跟著娘親回房。
哄著女兒睡著後,琳瑤給兒子掩了掩被子,時晏睜開了眼睛。
「吵醒你了?」
時晏搖了搖頭,「我一直沒睡著。」
「不困嗎?」
對於不能同太子叔叔玩一事,時晏雖不高興但並沒鬧脾氣,一下午乖乖聽娘親話,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
琳瑤以為他無事,男孩嘛,心大,不似女孩心思細膩。
實則兒子只是沒表現出來。
時晏是兄長,儘管年紀還小,可從小被教導身為男孩兒不能掉眼淚,作為哥哥要懂事,要照顧謙讓妹妹,長大要保護娘親,是以他不會同小姑娘一樣不順心了便鬧脾氣。
可不代表就沒有心事。
摸了摸兒子腦袋,琳瑤柔聲道:「那你告訴娘親,你喜歡叔叔什麼?」
「我覺得叔叔好厲害!」
說到這個時晏露出興奮,「他說話人們沒有不聽從的。」
琳瑤捏了捏他臉,「那是因為叔叔身份尊貴,這是他身份帶來的,不能因此就覺得厲害。」
「我想說的也不是這個。」
時晏也不知怎麼表達,便想到什麼說什麼。
「他又會念詩又會武藝,這應該就是外祖父教我們的成語:文韜武略。」
「他還給我們講好多道理,都是我以前沒聽過的,我喜歡聽叔叔說話,喜歡同他在一起。」
孩子們小,身邊人與之接觸都是將他們當做幼童看,挑著簡單的、小孩子能聽懂的講,更多的是哄小孩,玩兒開心就好。
而蕭胤宸並非如此,有些孩子聽不懂的,他亦耐心解釋,且並未因此就簡化他們聊天言辭,讓孩子們覺得自己不是弱童。
他陪他們玩鬧,也不忘教他們成長。
「我想成為叔叔那樣的人,我就是覺得他好了不起!」
四歲的小人兒不知怎麼表達自己心中所想,但琳瑤也明白孩子意思。
欣陽因為太子寵愛而心喜對方,時晏更多是崇拜,這大抵也是男孩兒和女孩兒的區別。
卻也引起琳瑤深思:難怪都說男孩兒的成長要有父親參與。
男子有屬於他們的相處方式、交談內容,有些父親能帶給兒子的,不是母親能替代的,譬如男子氣概、男兒立世之道。
縱然琳瑤一直教導兒子男孩兒流血不流淚,要胸懷寬廣,要責任擔當……可都遠不如一位頂天立地男子長輩在身側,孩子耳濡目染,遠勝母親言傳。
倆孩子都喜歡太子,難道這就是冥冥中註定?
「娘親,我聽到那些大人悄悄話,說我與太子叔叔生得相像。」
「哦」琳瑤似不在意,「世間人這麼多,都是倆眼睛一隻鼻子一張嘴,相似也尋常。」
瞧著母親臉色尚佳,時晏小心翼翼詢問:「娘親,後日我們可以同叔叔玩兒嗎?」
琳瑤冥思一瞬,「這樣吧,娘親明日給你們介紹一位叔叔,他是娘親朋友,也是一位很厲害的人,而且你們跟他在一起,會比跟太子叔叔更方便。」
母親雖未直接拒絕,但時晏再小也能聽得出來,娘親還是不樂意他們同太子一起。
————
凌府正房,妝檯前言歡卸著珠釵,從鏡中看到對面床上的凌驍正手捧著書,看得認真。
「白日再看吧,當心壞了眼睛。」
凌驍又翻了一頁,「這書……」
「怎麼了?」
言歡好奇走上前,看了眼書封,不禁笑出聲,「《陌上遊記》?你何時對話本子感興趣了?」
說著掀開被子躺下。
「這本書可了不得。」凌驍反覆看著手中書,「這是時下民間最火的話本。」
「都講了些什麼?」言歡看著身邊人,「好看嗎?要是好看我明天也瞅瞅。」
「這話本並不在好看與否,而是。」
頓了下,凌驍接著道:「這位作者將自己遊歷人間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奇聞軼事,各地風俗人情,確實引人入勝,可這不是最重要的。」
「書中還指出了當今世上存在的惡習,譬如冥婚、活人殉葬,民間逼良為娼,文筆犀利,言辭尖銳,痛斥這些殘害人的律法制度。」
言歡眨眨眼,「呦,這位作者倒是性情中人。」
「這話本反映出不少百姓艱難困境,民間疾苦,大抵也是引起百姓共鳴,所以這本書在民間非常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