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8章 個個都是人才

  第1868章 個個都是人才

  「.與共治天下者,士大夫也。今士習不端,欲速見小。茲欲正士習以復道,何術而可?

  東虜本我屬夷,地窄人寡,一旦稱兵犯順丙三韓不守,其故何歟?

  目今三協以及登津等處,各有重兵防東也。敵不滅,兵不可撤,餉不可減。今欲滅敵恢疆,何策而效?

  即農商之稅,誠生財之原,屢經條議申飭,不見實效,其故何與?

  東虜剿滅不速,民難未已,兼之水旱頻仍,西北多災,作何挽回消弭?

  唐、宋曾以武臣為中書令、樞密使,文武似不甚分。我太祖高皇帝曾以直廳為布政,典史為僉都,今奈何牢不可破?

  爾多士留心世務久矣,其逐款對答毋諱,朕將親覽焉。」

  紫禁城的皇極殿內,內閣首輔黃立極正在向前來參加殿試的400餘名貢士宣讀聖旨,在這道聖旨當中,包括了六道殿試的策問題。這次的策問題都是朱由檢親擬的。其中的前三題,逆子已經考過了.考得很好啊!如果不是因為逆子不會寫字,不能參加科舉,這次的狀元一準就是逆子的了。

  除了逆子考過的三題,朱由檢又從上輩子崇禎七年的殿試題目中選了三題,稍加改動,一共湊了六題去考崇禎四年的貢士了。

  之所以漏了兩題(上輩子崇禎七年的殿試題一共有8道),是因為剩下的兩題一題是關於流寇和軍費的,一題是關於插漢部的。

  現在流寇還沒大起,不知道在陝西哪座大山里眯著,也許就成草寇了,所以不能拿出來考,

  而插漢部朱由檢自己已經給出標準答案了——把虎兔敦汗的遺孀打包收入後宮即可!這還考什麼呀?

  而被朱由檢選中的三題中的兩題,也就是第四、第五題,也進行了改動。原本第四題問的是屯田鹽法,被改成了農商二稅——這可有點打破天窗說亮話的意思了!

  朱由檢在去年做出過承諾,只要老天爺賞飯,他就不會把官紳一體納糧交稅的制度推到北直隸八府和宣、大、燕、寧四鎮之外。但是現在老天爺不賞飯啊!

  而第五題原本主要問怎麼滅流賊和海寇,又帶了一下災害,現在變成了主要問如何消弭天災帶來的致命威脅了。

  天災越來越厲害了,已經開始動搖大明帝國的根基了!必須得儘快拿出一整套的救災救民之法。

  至於最後一題,則是關於文武並用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擱在如今,倒也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帳前軍和殿前軍就是「文武似不甚分」的,而且現在的朱由檢用起人來,的確不拘一格。

  黃立極念完了聖旨,殿試就開始了!

  400餘個貢士,包括不願意高中的那些人,這會兒一人一個小桌子坐好了,桌子上面還擺了文房四寶,當著朱由檢和幾個大臣的面,就開始做卷子了。

  莫名其妙得了個會試第二的牛金星已經在一張白紙上把黃立極念的題目給抄寫下來了,然後就是一聲嘆息——不是不會做而嘆息,而是能做,而且能做得很好!

  看來這就是命啊!是為了大明朝馬革裹屍的命一想到死,牛金星就是悲從心中來,提筆揮毫,開始做文章,落筆就是《荀子.議兵》裡面的話:將死鼓,御死轡,百吏死職,士大夫死行列!

  「士大夫死行列」就是牛金星的答案!不是某一題的答案,而是朱由檢所出的六個問題的答案!

  六個問題,一個答案,這答案說白了就是士大夫要能打!大明朝養士數十萬,要是個個能打,虜也平了,賊也滅了,軍費也省了,災害再多也不怕了,而且也沒人敢指著士大夫的鼻子罵他們無恥了,誰罵就砍死誰!

  只要士大夫能打,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

  而且荀子那時候的士大夫都是能打的,不能打要來幹嘛?拿來當老爺供著?戰國七雄誰家也不缺老爺啊!

  李信也開始答題了,他是一道題一道題答的。

  他對士大夫無恥的解決辦法有三個,一是縮小士大夫的隊伍——現在的士大夫太濫了,舉人都考不上的學渣都敢稱士大夫?二是興辦學校、提倡實學——士大夫不僅無恥,而且無能!

  無能之人,占據了士大夫的高位,這就是無恥!

  要解決士大夫無恥的問題,就得提高士大夫的本領,不是做文章的本領,而是辦實事的本領!所以朝廷就得興辦傳授實學的學校,讓士大夫入校學習,學好了本事,才能為國效力,才能知恥啊!

  至於東虜勢大,朝鮮將不守的問題,李信給出的答案是必須保朝鮮王廷不失,君臣不降。只要朝鮮王廷不失、君臣不降,東虜要平定朝鮮八道就不容易了。說不定會曠日持久,牢絆其中。

  而要保朝鮮王廷和君臣,就得先派遣水師運送能戰的精兵攜帶火炮去江華島布防,以備不時之需!

  因為東虜用兵詭譎而迅猛,如火如雷,所以朝廷的水師和精兵要儘快赴江華島,萬萬不可聽聞東虜出兵後再動那可就來不及了!

  至於重兵防東,耗費巨大的問題,李信給出的辦法加強平遼軍和天津水師的訓練。加強他們從海路出兵作戰的能力,這樣就能以攻代守,迫使東虜分兵設防,以減輕遼西和燕山的壓力。

  對於農商兩稅的問題,李信的辦法則是先商後農,先行後住,先水運後陸運——也就是說先收商稅,後收田賦。畢竟優免田賦是先皇下過旨的,但是優免商稅卻沒有任何依據。而收取商稅可以從行商開始,也就是設卡收稅,明朝本就有稅卡,只是數量不多,而且有個三不收的規矩,也就是太監不收、官員不收、士大夫不收,因此就收不到幾個稅了。

  所以李信建議先廢除「三不收」,並且先嚴管江河湖海的水運,再管陸上的稅卡。

  至於城市內的商稅倒是可以緩一緩,因為城市的商稅其實一直在交,只是沒有交到太倉庫,而是以柴薪皂隸折銀的名義,收到了各級官吏的口袋中去了——說明朝的官員低俸,那是只算了朝廷發放的正額俸祿,沒算地方上的各種徭役和實物稅的折銀。而這些徭役和實物稅的折銀,又大多向城市中的工商戶收取(本來就是他們的徭役和實物稅),所以這部分屬於地方的商稅,一直是在收取的。

  對於自然災害,李信給出的方案則是用行商稅收從湖廣、四川、江西等地採買糧米,然後在水路可達的襄陽、南陽建立救荒義倉,以賑濟災民。

  而最後一題,也就是文貴武輕的問題,李信給出的解決辦法就是提升武官的能力和文化水平。在李信看來,只要武官的能力上來了,全都能文能武了,文臣自然不敢輕視他們!

  「好!好!好」

  玉熙宮內,正在閱卷的大明皇帝朱由檢已經在拍案叫好了,也把施風來和錢謙益這兩個主考官給嚇一跳。

  朱由檢抬起頭,看著兩個一臉詫異的主考官笑著道:「今科大比總算取到幾個人才了.牛金星一個,李信一個,魏藻德一個,個個都是人才啊!一甲及第者,就是他們三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