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9章 羅馬在幹什麼?

  第1619章 羅馬在幹什麼?

  「這應該是一個有一億人甚至一億幾千萬人參與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吧?」

  看完了《大明通史》對發生在大明境內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情況的描述和一大堆的數據,朱耀飛也忍不住發出了讚嘆。

  在另一個版本的歷史上,發生在歐洲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所波及到區域,僅僅是西歐,也許還有東歐和新大陸的部分區域。有幸參與其中的人類,往多了計算,也不可能超過五千萬。

  而發生在大明東南的工業革命,起碼有一億人參與其中!因此這場工業革命所提供的力量,一定也被放大了幾倍!

  當大明帝國的統治者們第一次擁有了這種看起來可以無所不能的力量的時候,內心的膨脹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大明帝國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嘛,怎麼可能沒有經濟危機?

  雖然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出來的生產力在21世紀的人們看起來是那樣的微不足道——世界上頭號工業強國的鋼鐵總產量,也就相當於21世紀的一家奄奄一息的小型鋼廠的產能.

  但是對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人類而言,工業化的生產力實在太驚人了!以至於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要面對東西太多了該怎麼辦的難題?

  所以經濟過剩的痛苦是大明東南的人們必然要經歷的!

  當然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的過剩危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過剩,而是需求不足條件下的過剩。而造成需求不足的原因,當然是勞動人民的低收入了.

  勞動人民那麼多,工人運動又沒興起,還能指望大明的黑心資本家給下面的勞工開高薪?那是不符合科學主義的.

  而大明的統治者們面對經濟過剩和水深火熱的東南勞動人民,會幹些什麼,用腳後跟都想出來了!

  朱耀發嘆了口氣,繼續往下瀏覽。

  下一個章節並不是說經濟過剩和向外部轉嫁危機的,而是介紹起了18世紀世界局勢的演變。

  18世紀的世界局勢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兩極對峙,間有緩衝!

  兩極分別是大明帝國和羅馬帝國,而緩衝則是要死不活的奧斯曼帝國和亂成一團的印度。

  18世紀的大明帝國忙著搞工業革命,忙著做混同夷夏的大夢。而萬里之外的歐洲,也發生了工業革命,也有人在做夢不過歐洲的工業革命並不是從羅馬帝國開始的,而是從英格蘭共和國和尼德蘭共和國開始的——這兩個國家在原本的歷史上就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

  在這個被朱慈烺改變了的歷史中,它們的優勢依然存在,甚至比原來更大!

  在這個時空中,英國的王政並沒有復辟,而是變成了一個信仰清教的資產階級共和國.而清教,就是不捨得吃,不捨得穿,起早貪黑搞生產,為上帝和自己多賺錢的教!簡直是為工業化量身定做的教派!

  而且英國又拿到了「羅馬盟友」和「中立國」的身份,可以進入羅馬大市場,還可以從事自由貿易——這樣的優惠當然不是無代價的,英國必須每年向羅馬帝國交錢。但是相比那點保護費,英格蘭共和國的收益還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英國的工業化比大明帝國起步跟早一些,雖然在規模上沒有辦法和後者相比,但是發展的質量還是很不錯的。

  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命運也比歷史上要好,因為這個時空沒有發生慘烈的法荷大戰,尼德蘭低地的大片土地也沒有被海水淹沒。而且由於早早的就投靠了路易十四,使得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商品可以在羅馬帝國境內暢銷無阻,待遇比英國商品更為優厚。

  當然了,尼德蘭聯省共和國本土的資源比不上英國,沒有多少煤炭和鐵礦。所以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工業化從開始的時候,就有較強的溢出效應。而資源豐富的羅馬帝國的萊茵蘭行省和阿爾薩斯-洛林-盧森堡行省(這個行省最初是法蘭西行省的一部分),因為吸收了大量的尼德蘭資本和技術,在18世紀下半葉,也跨入了工業化的門檻。

  在萊茵蘭行省和阿爾薩斯-洛林-盧森堡行省跨過工業化門檻的同時,中歐的波希米亞王國也在奧地利和威尼斯資本的推動下,開啟了工業化的步伐。

  但是在羅馬帝國最核心的部分——法蘭西行省、義大利行省和西班牙行省,直到18世紀末,仍然沒有多少工業化的苗頭。

  實際上,法蘭西和義大利的製造業在整個18世紀都處於持續的衰退當中!到18世紀末的時候,法蘭西、義大利和西班牙這三個羅馬西帝國的大行省的工業品市場,幾乎都被尼德蘭、英格蘭、萊茵蘭和阿爾薩斯-洛林-盧森堡等地的產品占領。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羅馬西帝國所採取的以市場換統一的政策,以及法蘭西、義大利、西班牙三地在前工業革命時代就處於相對落後的位置上。

  此外,羅馬西帝國又花了太多的金錢和精力在戰爭上.在18世紀,羅馬西帝國一共對奧斯曼帝國和摩洛哥蘇丹國發動了六次戰爭,雖然成功的奪取了整個北非,但也因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而在奪取北非的同時,親政之後的路易二世對羅馬東帝國不在自己的統治之下感到非常不滿。於是在1756年—1768年之間,對以腓力一世為首的羅馬東帝國發動了戰爭,史稱「十二年戰爭」。

  這場十二年戰爭名為羅馬內戰,實際上卻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歐洲戰爭!

  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包括奧地利大公國和英格蘭共和國這兩個中立國,以及夾在基督教世界和天朝文明當中搖晃的俄羅斯帝國,還有那個早就被揍得奄奄一息的奧斯曼帝國,都先後捲入戰爭。

  羅馬西帝國在這場戰爭中遭遇了先勝後敗的命運。戰爭剛開始的時候,羅馬西帝國藉助自己規模龐大的常備軍,迅速攻入了奧地利大公國,包圍了大公國的首都維也納。隨後又殺入羅馬東帝國的工業中心波希米亞,將之完全占領。

  被西帝國的進攻打懵了的塞爾維亞王腓力二世(腓力一世和瑪麗亞.特蕾莎的兒子)不得不提出求和,表示願意放棄攝政王的頭銜。

  如果路易二世肯見好就收,這場戰爭也就打不了12年了,可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路易二世拒絕了腓力二世的條件,而且還宣布吞併波希米亞王國和奧地利大公國,將兩者都變成了羅馬行省。

  這下可就捅了馬蜂窩了!

  本來將這場戰爭看成波旁王朝家務事的奧地利和波希米亞人民的愛國熱情一下都被激發出來,開始奮起抵抗!

  而匈牙利、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的貴族一下子都有了唇亡齒寒的感覺,全都聚集到腓力二世周圍。一下子讓這個「光杆國王」手頭有了二十萬大軍!

  與此同時,原本袖手旁觀的北德意志諸侯國也覺得路易二世有點欺人過甚,全都聯合起來支持腓力二世,反對路易二世。

  而路易二世則拉攏波蘭、尼德蘭、巴伐利亞和瑞典出兵助戰!

  而腓力二世則向俄羅斯、英國求救——俄羅斯為了吞併波蘭擁有的烏克蘭地盤和瑞典控制的波羅的海沿岸地盤,就加入了腓力二世一方。

  英國則在開始的時候選擇了繼續保持中立,但是沒過多久,路易二世就宣布對羅馬東帝國實行海上封鎖這下就踩了以貿易立國的英格蘭共和國的底線,而且因為宗教問題,英格蘭共和國一直就瞅羅馬西帝國不順眼,同時英格蘭也不希望看到羅馬西帝國一統歐洲。

  所以在1758年,英格蘭共和國終於打破了「百年中立」,正式出兵歐洲大陸!

  於是,這場波旁家族的內鬥,終於升級為一場破壞力驚人的歐洲大戰,而且還催生了轟轟烈烈的羅馬大革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