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章 一考訂終身 一

  第1310章 一考訂終身 一

  金陵女大入學試很難的消息,很快就在武漢三鎮傳遍了!

  已經通過初試的三百多個女生的父母家人,一下子全都有點心神不寧了。其中有點門路的,還走了各種渠道,弄到了妮莎公主的考卷抄件來看。一看之下,那是個個傻眼。

  這也太難太深了吧!

  許多考題都不是女中畢業生能做的,都可以拿去考太學生了!

  可你說它難,人家都答出來了,三門100分,一門85分,四張卷子拿了385分!據說武藝拿了85分,音律拿了95分,面試拿了60分,總共得了625分(總分660)!

  那些對太子妃的位置有想法的女孩和他們的爹媽都既擔心又感到慶幸啊!

  擔心是因為怕考砸了.這回可是一考訂終身啊!沒有復讀,也沒處留學鍍金,考砸了就得誤終身!

  至於慶幸,是因為妮莎公主不參加太子妃的競爭,人家已經被太子他爹預訂了。

  不過沒有妮莎公主參加競爭,別的人也不敢掉以輕心。就在女大考試正式開始前的十天內,武漢太學太學生一下就變得很吃香了,都被有頭有臉有女兒的大人物請去當補課老師了。

  陸軍講武堂的舊課本也吃香了,有路子的人都想弄來給應考的閨女抱一下佛腳——不過除了從小耳聞目睹,對軍事非常熟悉的將門家的小姐,其他人也看不懂啊!最多就拼著記性好,把書都背下來,總比啥都不知道的要好!

  就在300多個考生的爹媽因為突然起來的考試難度增加而忙得雞飛狗跳的時候,大明皇帝頒布詔書,以福王朱慈炋為金陵女大左司業,以東廠督公潘書晨兼任女大右司業,並命二人負責主持女大入學複試。

  同時朱慈烺還通過詔書宣布了「高考」的舉行時間和考試科目。

  這一次「高考」將分成筆試和面試,其中筆試從洪興二十年的五月十五日上午開始,在五月十七日的下午結束。其中十五上午考儒學,也就是哲學;十五下午考算學;十六日上午考法語;十六日下午考格物學;十七日全天考武藝。十八日開始一直到月底,都是面試——由朱慈烺親自面試所有通過複試,並且有資格成為朱家媳婦的女孩子。沒有資格成為朱家媳婦的考生(朱姓或非大明子民)也要參加面試,不過不是由朱慈烺親自面試,而是由朱慈炋負責面試。

  也就是說,這一次「高考」不考軍學,只考武藝。

  各科目的考分多少也公布了,儒學、算學、法語、格物、武藝、面試,滿分都是100分,總分就是600分!

  金陵女大一期入取學生的數量也同時公布了,不多不少,只取200人,將分成4個班,全部前往應天府的金陵女大就讀。學校將會提供住宿,也允許學生走讀。

  女大的學制也在詔書上公布了,學制是四年,並允許在校學生結婚後繼續求學

  至於儒學、算學、法語、格物四門考試的題目,都是朱皇帝親自出的,有本事就去猜吧!

  最後,朱皇帝還在這份詔書上宣布,凡是大明子民、非朱姓、非太子表親的考生,無論貴賤貧富,都有機會通過這次考試成為大明的太子正妃——只要她能夠名列魁首!

  關於金陵女大招生考試的詔書是公開大詔,也就是公開登在報紙上「報告天下」的。

  金陵女大招生的事情其實已經折騰了很久了,但是從來沒有「報告天下」,只是把旨意下到了各地為數不多的女校和應天勛貴那裡。而且也沒明說要「一考訂終身」,更沒公開說過女大入學試魁首為太子妃的話。

  所以這份詔書一出,當然是舉國震驚了!

  太子妃的位子可以「分高者得」,這不成考狀元了?現在大明的男兒都沒狀元可以考了——朱慈烺把科舉改成官考,不再組織「晉級式」的科舉,當然也沒有天下矚目的部試、殿試和點狀元了。

  現在大明官員(文官)的來路就是三種,一是由部院省府衙門在吏部的監督下(吏部試由察院監督),自行組織官考;二是由十五所禮部監管的大學畢業生免考做官(全國就15個大學,一年的畢業生就1500上下,稀有得很啊!);三是有退役的武官轉文資(必須是陸海軍軍學畢業才能轉文)。

  無論哪種來路,要登上「天子堂」(有資格參加大朝會的官員)都是很不容易的,必須通過層層考驗,拿出政績,少犯錯誤,還得有一定的官運朝為天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好事兒,已經不存在了!

  可是現在卻來了個朝為學生妹,暮為太子妃的事兒能不讓人目瞪口呆嗎?

  在大部分大明帝國的臣民們都想不明白朱皇帝到底在打什麼主意的時候,未來的大明第一代女大學生們,已經在她們的家人陪同下,抵達考場了。

  丁玉英是參加這次考試的女生中為數不多的民女,五月十五日這一天,才四更天剛過,天色尚是黑沉,她就已經起床,先打了一遍潘書晨交給她的拳法,又取出一張開元弓,開始練射箭——她本來不會武藝,是住進潘書晨在東廠衙門內的宅院後,才跟潘書晨學會了射箭,還學了一套強身健體的拳法,還學會了簡單的刀法,還學會了一點馬術(她本來就會騎馬)。為了能在武藝考試上多抓點分,這幾個月來,她每天早上都起來練習,風雨無阻!哪怕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她都會刻苦練習,這股狠勁兒倒配得上一個「小丁扒皮」的綽號,只是她爸爸是扒別人的皮,她是扒自己的皮。

  潘書晨本來並不看好這個沒根基的女孩,但是卻被她這種刻苦的精神給打動了,也想到了自己當年的遭遇他是太監出身,家裡什麼狀況就可想而知了!能有今天的地位,當然也是個肯吃苦的狠人。

  不過他也知道習武是不能求速成的,人家勛貴將門的閨女都是打小下的苦功,丁玉英怎麼和人家拼?幾個月時間,把自己練死也沒用。

  所以他就給丁玉英制定了一個揚長避短的補課辦法——武藝要練,要不然就拿零分了。但是不能指望在武藝上拿高分,必須把有限的經歷放在最能夠抓到分數的地方。

  為此,潘書晨還從武漢太學請了個夫子來給丁玉英補課。這先生也是有真本事的,一番考察下來,發現丁玉英的數學和儒學都不錯,但是法語太差了——她讀的是民辦的女學,而且還是湖廣一帶的民辦女學,教育水平很差。

  丁玉英在學校里可是頭一號的學霸,所以數學和儒學還行,這兩門課還有人能教,實在不行還能自學。可是法語不行啊沒有先生可以教啊,也沒法自學,這年頭連個收音機都沒有,能不差嗎?

  所以這先生就給丁玉英惡補法語,幾個月下來,這小丫頭的法語已經到了可以和法國人對話的地步了!

  丁玉英練完射箭的時候,天色已經蒙蒙放亮,潘書晨也已經起床,洗漱完畢,穿戴整齊,背著手站在廊下,看著正在收拾弓箭的小姑娘輕輕一嘆——這姑娘是一塊美玉啊!可惜沒有足夠的時間雕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