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讓雀躍著進門,張巡瞧見徐道明也閒庭信步的踱來。這道士很有幾分文化的樣子,反正看他和文天祥聊天的時候,兩人相談甚歡來著。
好啊,一個個的,湊我家開文會來了。
心裏面翻個白眼,但是面上張巡還是笑著請人家進門的。畢竟按張母的說法,當年買替身的時候,徐道明擱那兒念大經的。沒有他們念經,張巡活不到這麼大。
呵呵。
倒是徐道明身後的謝拉,把小船停好,瞧見張巡,既不拱手,也不作揖。很像後世里日本電視劇里那種隨性的男主角,把手一抬,「喲」一聲,就當是和張巡打招呼呢。
這人確實有點意思的,張巡感覺謝拉好像就沒有把俗世間的人特別當那麼一回事。除了在吃飯的時候會表露出一種人類自然純粹的感情外,平時更像是一個局外人,圍觀你們芸芸眾生的各種情狀。
感覺這種東西很玄妙的,雖然今天不過是第二次見面,但張巡就是如此覺得。
別人都喊張巡衙內或者二郎,就他謝拉只「喲」一聲,單說這個,這人就很獨特了。畢竟滿常州,誰不知道張巡出身太傅魏文靖公府,三吳第一冠冕之家,富貴了五六代人。就算不來拍馬屁,以禮相待總是要的。
有點意思……
果不其然,家裡真的在開文會,焚著薰香,支著涼棚,就在水榭上面,面前擺著果酒美饌。水磨石的地板上鋪著涼蓆,涼蓆上安著外罩錦端,內充蕎麥的鋪座。還有小廝和侍女搖扇,真是相當會享受。
一問,史知州把自己的全套傢伙事都給搬來了,就為了和文天祥坐下來吹牛逼。
有時候想想,你們這群文化人確實會玩啊。
很可惜,張巡對於經義詩書了解的很少。讓自己的表兄李讓居間作陪,以為待客之禮,自己則是去為眾人預備晚上的酒席。
來都來了,那肯定要吃晚飯的。眾人聊興正濃,也就不拉扯張巡了,由著張巡去預備。站在水榭外百無聊賴的謝拉聽到說要吃飯,立刻站起來,同他師兄打了聲招呼,說要給張巡去幫忙。
砍柴挑水,燒灶蒸鍋,他都可以幫忙。
怎麼能夠讓客人來幫忙幹活?張巡剛要拒絕,徐道明卻說就讓謝拉去辦吧。謝拉和他不同,有人修口,有人修心,謝拉他修洞明觀。
徐道明還要出去為老百姓診病施藥,積累功德。謝拉不一樣,他經歷的越多越圓滿,什麼都要讓他去瞧瞧看看,順道乾乾。
哈?還有這種的?
還別說,謝拉聽說做飯就很雀躍,而且他一個人屬實是能夠干八個人的活。比如蒸饅頭的籠屜,七八個屜搬到鍋上,如果是後世的夫妻店,一般是夫妻一起搬上去的。有些男老闆力氣大,也會自己搬。
謝拉不一樣,輕而易舉往上一抬的事。柴火人家都是一捆一捆搬,他倒好,左右兩邊夾在腋下,手裡還提著。要不是頭頂上沒法再頂一個,肯定還要再頂一捆。
這些要體力的活在他這裡,好像就是小童遊戲一般。司馬光砸的那水缸,他挑起水來腳步輕快幾趟就完事。
「天可憐見的,平素是做了多少活。」沒想到張母也出現在了伙房,一種極其憐憫和慈愛的眼神看著謝拉。
不必說,張巡百分之百肯定張母把謝拉當成了自己的替身。
「兒今日已往觀里寄進了二十匹絹。」張巡能猜到張母的想法,那肯定就捐獻點咯。
「你來,你來……」結果張母沒搭理張巡,反倒對謝拉招手。
剛歇下來的謝拉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臉,又左右瞧了瞧,發現確實是在叫自己,這便起身過來。笑嘻嘻的問老封君還有什麼活要干,盡可以吩咐。
什麼活?張母身邊的老侍女拿著個尺子對著謝拉就量來量去的。天慶觀也不是什麼窮門小戶,見謝拉穿的如此朴敝,張母要給他再做幾身衣服唄。
其實謝拉和張巡一般高,就是謝拉更瘦一些,但他的腳卻又更寬更大,兩人確實有些差別。
這會兒謝拉也瞧出來張母要做衣裳,他連稱不必,自己天天得幹活,做了道袍也不穿。要不為啥文天祥第一眼瞧見他,把他當成船工。只因他穿著短打,便於給自己的師兄撐船。
「那你就常來我家吃飯吧。」見張母遲疑,張巡索性開口。
「是極是極,看這瘦的。」張母也點頭。
既然衣服不需要,那吃飯總需要吧。
「果真!」聊起這個,謝拉果然變了顏色。
觀里的師兄們有的甚至過午不食,這對他簡直就是折磨。他又沒有什麼來錢的活計,還得忙活觀里的事,一年到頭,倒有三百天不曾吃飽。
「儘管來,我家不差你這一口。」張巡心想這人還挺好拿捏得,就好這一口吃的。
「噫!」謝拉猛的一拍手,幸好喊得不是我中了,而是興奮於自己找到了一張長期飯票。
張巡和張母相視一笑,這便讓侍女去通知在水榭開文會的眾人,洗洗手擦擦亮,換一身衣裳預備吃席吧。
會上這會兒也基本聊盡興了,紛紛起身轉往花廳入席。張巡尋著個空檔,就問李讓你們剛才聊啥了。李讓眨了眨眼,非常認真的審視了一遍張巡。
然後就問張巡,你和文天祥什麼時候關係這麼好的?人家剛剛在會上猛猛誇你,說你是什麼江左第一俊。
想被文天祥誇得史知州老心酸了,自己備了席,最後文天祥居然是誇得張巡。當然也帶了幾句史知州的好,畢竟史知州修纂了《毗陵志》,也算是很有文教之功的。
不應該啊?我也沒對文天祥做啥討好的事啊?張巡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確實只是普普通通,正正常常的招待文天祥啊。他誇我是江左第一俊?這也太過了吧。
平時還挺不正經的李讓盯著張巡瞧了好一會兒,看張巡的表情真不是做偽,也只好聳了聳肩,自己低頭笑笑,留下張巡自己一人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