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206.一進一退只罷兵(命里註定冠)
周思韓駕船直衝帖木兒不花座船,帖木兒不花如何肯應。這會兒運河航道被撞沉或者撞碎的元船阻塞,車船實際上就有些難過了。
畢竟運河的水實際上也就二三米深罷了,一條船沉下去不覺得有什麼,十幾條船接二連三的沉下去,那可不就前後皆堵了嘛。
當周思韓把面前的一條元軍槳船撞翻後,就出現了一個令他非常尷尬的情形。當面元船太大,一側破開翻覆,正好就把車船給拱架了起來。
車船有一個巨大的缺點,咱們先前說過,前進後退全靠車輪拍水驅動。如果車輪被架空,不能夠拍水,立刻失去動力。
戰前周思韓讓宋軍士卒只管踏車,無令不停。於是等周思韓發現車船前部和撞角卡進了元船,元船翻覆又把車船架起來時,車輪已經在空轉了。
壞了!
反倒是一直緊盯戰局的帖木兒不花發現了戰機,宋船卡住了,那趕緊跳幫,
只要跳幫肉搏,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左右元軍的小舟沖也發現了戰機,分出數艘來,包圍周思韓的車船,攀援登船,準備肉搏。周思韓也知道自己算是陷住了,毫不猶豫,提起一面長牌木,提著刀就離開了船屋。
還別說,因為車船被翻覆元船架了起來,船舷比四周元船要高一點五米左右。元軍雖然可以攀登上船,可攀登就要用手。
用手?好啊。
砍手指!
得空子,周思韓帶著幾個親將勇敢,四面砍手,須臾之間,就砍下了上百根手指。甲板由於傾斜,那些手指頭失去了主人,撲落落的往下滾,最後全聚在船艙甲板上。
元軍也是勇銳,瞧見宋軍砍手指,找來長槍就往船上扎。一般跳幫極少有用長兵器的機會,水軍少見用長槍的,突然被這麼一紮,登時扎中兩個宋軍。此處的元軍終於得以攀援而上,瞧見披甲的周思韓,揮刀就來砍。
周思韓能叫這個名字,平素肯定就苦練武藝,算是忠誠軍內武藝頂尖的那一撮了。謝拉不算,謝拉那是天生神力,飯桶一樣的胃口,拔山一般的氣勢。
遇著元軍,也不驚慌,以刀做槍,直刺元軍面門。元軍一矮身,腳下自然動搖。兩名周思韓的親將立刻上來補刀,一個砍腿,一個砍手,配合相當熟練,才打照面就殺一韃。
瞧見的周思韓的坐船被元軍小船圍攻,城上的張巡並不著急,只是命令派小船出城去接應。元軍剛剛遭遇衝撞,軍心大駭,一時間沒有辦法恢復。
況且橫林宋軍也在衝突,帖木兒不花太托大了,兩面受敵,就算宋軍跳幫弱手,也不應該以一敵二。
張巡猜測的不錯,身為水軍主將的帖木兒不花,在下令圍攻周思韓一船之後,又下令向橫林宋軍的船隻拋射火油瓶。
如果是常州宋軍,火油瓶拋在銅皮上,幾乎不會對船隻造成多大的傷害。但橫林宋軍除了當先的兩船外,後頭的五船隻用捆竹預防火箭而已,對於火油瓶的防禦,屬實欠奉。
沒多久,就有一條宋船燃燒起來。塗抹了黑漆的捆竹或許可以暫時防禦火箭,卻擋不住油火。大火一起,原本還在前進的宋船,只能反踏車板,往後速退。
其實也不單單是木質的船隻怕火,到了對馬海戰時,俄軍好幾條船的甲板建築,都被日軍的苦味酸炸藥延燒的一片狼藉。鋼鐵巨艦其實也不經燒,甚至有船的甲板(部分木質)被燒穿呢。
瞧見得宋船退卻,帖木兒不花長舒了一口氣。看來宋軍也沒那麼多錢,每條船都包銅皮,只要能燒起來,那就不算大事。
原本一方氣勢洶洶而來,一方計劃妥當迎戰,最後在混亂之中,各自罷兵。
常州宋軍一條車船崩解,一條車船陷陣未回。橫林宋軍兩條車船起火,一條在混亂中被跳幫奪取。
元軍也不好過,被撞破撞沉十餘條兵船,當場死了的就不下四百,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得到了兩條宋軍車船。
「這船——」
伯顏其實也在遠處圍觀了水戰,瞧出是撞角在發威。
但他也瞧見了宋船連撞四船之後瓦解的模樣,感覺這玩意兒就像是一次性用品似的,不那麼靠譜啊。
「元帥,宋船之所以瓦解,全因兵船打造不堅之故。」帖木兒不花是正經的水軍軍將,在認真觀察了車船,結合現場實際之後,立刻察覺了原因。
就要學海船,鋪設龍骨,加強船體,下尖上寬,才能夠常常使用,不至於撞上幾次就崩解開來。
「那用心打造一船,須得多久?」伯顏並不通水軍,只能聽專家意見。
「至少四五月。」帖木兒不花給出了一個已經是非常極限的時間。
「不妥!」伯顏真的沒空再在常州城下拖四五個月了。
「那隨宋船一般改造,只需半月。」
「敷用便是。」一聽半個月,伯顏才點頭。
別怪伯顏如此,實在是帶元南北多事,烽煙漸漸捲起。雲南平章賽典赤猛攻羅城(今雲南元江縣),羅主阿禾必舉城投降。但是當地的少數民族拒絕接受元朝的統治,哈尼族、傣族等民族在首領必思等人的帶領下,發動了反元人民民族大起義。
北方的晃合丹伯八響應忽必烈的徵召,起兵進攻劫奪那木罕和安童的昔列吉和脫鐵木兒,不曾想竟然大敗而死。
為了重整軍勢,草原牧民和站戶抽調一空,人力畜力徵發到了極致。又遭到海都魔下人馬的反覆襲擾。
於是小官吏伸思伯八在蒙古族牧民和站戶的擁戴下,起兵反抗元朝的統治,
並且設法派人聯絡海都,意圖獲得依託。
漠北諸多不堪壓迫和索需的蒙古部族,紛紛發動起義,呼應伸思伯八。雖然兵鋒距離上都的忽必烈尚遠,可無疑極大的影響了忽必烈對征討海都一事的部署。
加之上都漸寒,忽必烈只得移師回返大都。到底是為了躲避嚴寒,還是為了躲避蒙古起義軍,那就不得而知啦。